《药物化学》课堂讨论的探索与实践

2016-02-03 19:32邹建卫骆成才陈珏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药物化学课堂讨论教学方法

邹建卫 骆成才 陈珏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来实施《药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经历,从课堂讨论的问题与主题、课堂讨论的组织与实施以及如何提高课堂讨论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药物化学;课堂讨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33-02

为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浙江省教育厅启动实施了一大批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大力倡导教师探索小班开课或大班上课小班研讨的授课模式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钻研问题、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药物化学》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知识庞杂、重点多、难点零散,需要记忆的内容多,逻辑推理的少,学起来枯燥,尤其是种类繁多的药物结构很容易混淆,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的《药物化学》课程通过开展“校级百门核心课程”和“市级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好评。下面,我们结合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实施省级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的教学经历,谈谈在课程教学中开展课堂讨论的一些体会。

一、课堂讨论的问题与主题

讨论内容的设计是决定讨论成效的关键。针对教学目标设计若干个问题,使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被证实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一个好的讨论问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有讨论价值。讨论问题通常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展开,要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尽可能避免“是不是”、“怎么样”等一般化的问题;(2)准确具体。学生能够通过讨论题目看出问题的核心,在讨论过程中不会轻易偏离讨论的方向;(3)难度适中。讨论题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要让学生感觉“跳一跳能够得着”,避免学生因难度大或需要花费太多精力而选择放弃或应付了事。例如,在讲授抗病毒类药物时,针对早些年禽(猪)流感爆发而出现的一些民众抢购五香八角事件,我们把WHO推荐的抗病毒药物——“达菲”进行补充介绍,同时设计“从药物化学角度思考八角(含有合成达菲需的原料莽草酸)能否起到抗病毒作用(包括为什么能或为什么不能)”这道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相關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若干个相互关联的讨论问题可以通过一定的主线串起来形成一个讨论主题。主题可以是人们广为熟悉且感兴趣的某类药物、某个重要的药物化学概念或原理,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药物化学案例,其中尤以结合周边制药企业生产案例来开展的课堂讨论,广受学生欢迎。例如,我们教学团队中有一位教师受企业委托,开展了非索菲那定(第二代抗过敏药的代表之一,在很多教科书中仅作简单介绍)的合成工艺开发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此为案例,首先讨论如何通过逆合成分析设计该药物的合成线路,然后启发同学思考还可以怎样设计合成路线,几条不同的合成路线各有什么优缺点。特别地,我们曾经尝试让部分直接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几位高年级学生也参与讨论。他们现身说法,讲述合成中的关键步骤、难点、细节以及参与课题的一些体会,引发了学生热烈的提问和讨论,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科研训练的热情。

二、课堂讨论的组织与实施

1.准备工作。一堂成功的课堂讨论离不开课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教师层面,确定好讨论问题(主题)后,首先就是把任务布置下去,要把讨论题目、讨论形式(包括分组办法)、讨论规则、需查阅的文献资料告知学生。学生接受任务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不宜过多,重点在于内容消化)、思考寻求答案或形成自己的观点、整理讨论发言稿或发言提纲等。小班分组讨论是大学课堂讨论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在完成个人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之间还要相互交换见解,统一观点,对一些讨论主题可能还要准备PPT,在小组内进行试讲和预演等。就笔者授课经历看,一次课堂讨论参与人数不宜超过30人,人数过多效果将大打折扣。从交流合作的效率和大学教室座位的排布考虑,每组3人最佳。

2.过程掌控。进入正式讨论阶段后,教师扮演的并不完全是听众的角色,而更像主持人的角色。为了保证讨论的正常进行,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引题、倾听和插话。(1)引题。一段精妙的开场白能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欲望和兴趣,并使学生很快进入讨论状态。引题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讨论题与讨论题的切换中,几句过渡性的话语会让学生感觉整堂讨论课平顺自然,没有时断时续的“顿挫感”;(2)倾听。当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应当是忠实而机敏的倾听者。教师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倾听并不意味着绝对的沉默。教师在学生发言时,使用简单轻声的口头暗示(如“嗯”、“喔”等)或肢体语言(如点头、微笑等),可以让学生感觉教师对自己所讲内容的兴趣和认可,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并愿意积极参与到讨论中;(3)插话。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本身就是课堂讨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过程中,教师的插话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要掌控讨论的时间与节奏,每一个讨论问题大概需要花多少时间,允许一位或一组学生发言多长时间,教师都要事先说明或心中有数。对一些过长或偏离主题的发言要及时插话打断。其次,当发言学生表述模糊不清时,教师通过插话复述发言人的观点便于其他学生理解,从而让讨论有条不紊地进行。另外,一些时机恰当、轻松诙谐的插话可以活跃课堂讨论气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插话主要在于引导对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插入一些简单的提问往往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如“你的说法是否有依据?”、“你能否举一个恰当的例子?”、“你的观点与上一位(组)同学主要差别是什么?”等等。

3.总结与评价。总结评价是课堂讨论最后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及时有效地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厘清观点、深化认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和评价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对发言进行归纳,让学生对本次讨论有一个全貌式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肯定正确的观点,指正错误或片面的观点并分析产生的原因。对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重点评价,必要时加以引申和完善,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2)对讨论中被学生忽视、遗漏的问题进行补充;(3)总结本次讨论本身(讨论准备工作和过程)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课堂讨论做好改进工作。总结评价应该以肯定、鼓励为主。

三、提高课堂讨论效果的注意點

1.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活跃的课堂气氛和高昂的参与热情是决定课堂讨论成功的关键要素。首先,要强制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受惯性思维影响,学生大都已经习惯于“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讨论方式开始一般不怎么适应。改变传统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就是强制,必须让学生知晓每个组必须针对各个主题陈述自己的观点,每位成员都要参与或都有被提问的可能。其次,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讨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沉默冷场的局面,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能会出现磕磕巴巴或吞吞吐吐等现象。教师要客观分析原因,是准备工作没做好,知识掌握不够,还是缺乏自信,害怕出错而存在心里压力。对前者,教师要提出批评并督促其改正;对后者,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可以鼓励他们在发言之前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写下来,减少发言时的紧张情绪。

2.摆正教师和学生在讨论课中的位置。课堂讨论的主体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不能喧宾夺主。作为主导者,教师起到的是引导、控制和调节作用,要想法设法让学生表达观点,提出质疑,开展辩论。教师过多地讲解,会在无意中流露出自己对讨论问题或主题的倾向性看法,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不自觉的影响,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而一些持有与教师观点不一致的学生因害怕出错不敢发言,这样的讨论将失去应有的意义。

3.建立对学生成绩评定的科学考核方式。考核是在学生课程成绩评定中不可或缺,也是学生最关心的一个环节。为了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程度,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方式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开展“讨论式教学”或“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课程,课堂讨论部分在总评成绩中的占比不宜过低。否则,课堂讨论不会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以笔者所授《药物化学》课程为例,平时成绩占总评的40%,而课堂讨论部分占平时成绩的80%。其次,课堂讨论部分的成绩评定既要能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还要能体现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水平。由于缺乏现成的规则和统一的标准,灵活度较大,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总体而言,课堂讨论成绩评定应该兼顾态度与效果,参与讨论的质与量。态度主要反映学生对讨论重视不重视,准备工作充分不充分;效果则主要针对讨论中的表现。参与讨论的量是指某个(或某组)学生在讨论时发言的勇跃积极程度;质针对的则是学生发言的水平,对问题思考是否全面,阐述是否有深度。最后,针对某些特定的讨论方式(如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还可以引入组与组互评、组内互评等作为参考。

四、结语

实践证明,在《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堂讨论,可以有效增进学生掌握药物化学知识的牢靠度,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内外学生的自主交流,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胆识和思辨能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其团队协作意识。

参考文献:

[1]陈若愚,朱建飞,王国平.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6):32-34.

[2]周剑雄,苏辉,石志广.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4):55-57.

[3]孙彦波.讨论式教学法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杨秀蔚.关于课堂讨论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11):167-168.

猜你喜欢
药物化学课堂讨论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五年制大专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双语教材编写模式初探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药物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创新
翻转课堂在大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