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体系评价方法探索

2016-02-03 20:07胡雷高明胡茑庆李俭川秦国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程评价课程体系

胡雷 高明 胡茑庆 李俭川 秦国军

摘要:围绕研究生课程体系更新优化的目标,本文探索研究生课程及课程体系的评价方法,提出研究生课程与课程体系的分层次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以及基于课程体系评价的课程体系动态优化模型,旨在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与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评价;课程体系评价;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78-04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整个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础性环节,对打牢学科理论基础,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研究生课程体系是在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的指导下,依据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按照科学的比例、次序和逻辑关系,加以选择和组织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课程体系的评价与优化,既是研究生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制约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课程体系评价与优化,是高校构建课程质量工程的基础,是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就业与任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之一。

有不少关于课程体系评价与优化的研究或调查。例如,谢一萍等对全国21所医学院校进行了关于研究生课程体系评价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参与评价的主体全部是研究生,评价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6个方面分别开展,没有对课程体系进行分层次的综合评价[1]。张正明等构建了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2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师资结构、师资学术水平、教学工作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设备条件等指标。王秀华针对高校的研究性教学课程,构建了以教学团队、教学设计、教学条件、教学成效为一级指标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2]。郑一筠结合大学生就业力培养,从通识平台课程体系、学科平台课程体系、专业平台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课程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课程体系的评价模式。上述研究工作的目标是瞄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不是瞄准课程体系的优化或者课程的准入问题。徐宇仙等针對研究生课程的准入问题,建立了2层静态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需求与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师资情况和教学保障等5个方面,每个一级指标又分为若干二级指标。这些评价指标中不涉及评价主体,每个指标的权值都是固定的。

本文探索研究生课程以及课程体系的评价体系与优化机制,目标瞄准评估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功能与地位,以及课程体系的更新与优化。针对单门课程,从课程在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和技术管理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功能出发,构建动态的多层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整个研究生课程体系,从系统性、层次性、前沿性和个性化等方面出发,构建动态的多层评价指标体系。在课程和课程体系评价的基础上,构建动态优化模型。

一、课程体系评价应该考虑的问题

1.分层次评价。课程体系评价可以从课程体系组成、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评价主体、评价指标等不同角度开展。从不同的视角开展课程体系评价,往往会得到不同的评价结论。如何科学地开展课程体系评价,不仅要明确课程体系评价的目标,还要制定分层次的评价体系。考虑到课程体系的评价目标是优化课程体系,因此课程体系评价要从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主体等不同角度分层次、分模块开展。在课程类型上应强调不同模块课程之间层次清晰,模块内部课程自成体系,要兼顾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前沿性、层次性和个性化。在教学内容上应强调各模块课程之间的衔接性、递进性和系统性。既要突出学校特色专业及人才培养目标,又要能够体现科学技术发展以及装备变革对知识结构与各项技能的任职需求。

2.适应性问题。当前,在课程体系优化中涉及到的课程体系评价,主要集中在课程本身的评价问题,如学生学业成绩考评、教师教学水平考评、教材与教学内容评价等;而从整个课程体系的宏观层面上,从课程体系优化的外部因素和制度层面思考的较少。由此造成了强调课程内部评价,强调学生对课程的局部评价,强调督导组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对教学形式的评价等,而往往忽略课程体系的适应性问题,体现在宏观上整个课程体系是否能够适应时代和学科发展的需求,是否有利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训、创新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等,是否形成了课程体系从评价到优化、从优化到发展完善、再到评价的循环体系。

3.避免过于狭隘。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从不同角度制定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同时采用分层次的评价模式,要综合考虑研究生的未来任职需求和任职适应能力。因此要求学科的课程体系应具有内容丰富、专业交叉、知识变通的特点;强调对知识的沟通能力和应用能力,突出任职能力的考察;强调任职竞争力的培养,考虑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培训、创新能力的培养、技术领导职务所需的技术管理能力的锻炼等。总之,即要避免使用单一的评鉴模式或评价方法,又要避免使用片面的评价指标。

4.突出研究生的评价主体作用。研究生是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客户”,因此课题体系的评价,一定要研究生参与;研究生不仅要参与评价课程体系,而且还要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从“客户”角度提供课程体系建设需求。

二、单门课程的分层次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

1.单门课程的分层次评价体系。针对课程体系中的某一门课程,本文按照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等级4个层次,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评价体系。

第1层评价。第1层评价按照课程体系的功能作用划分,分为基础知识培养功能、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功能、创新能力培养功能、技术管理能力培养功能等4个方面。评价内容用符号xi表示,对应的权值用wi表示,其中i=1,2,3,4。

第2层评价。针对第1层的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基础知识培养功能的评价指标包括知识衔接性、知识递进性、知识重要性、知识系统性和知识前沿性5个方面;专业技能培养功能的评价指标包括查阅资料与技术调研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试验验证与评价能力、系统设计与集成能力、学术技术交流与表达能力、科技文献写作能力等6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功能;创新能力培养功能的评价指标包括培养创新性思维习惯的功能、培养创新性技术应用能力的功能和培养创新性思想提炼能力的功能等3个方面;技术管理能力培养功能的评价指标包括培养课题总体规划能力的功能、培养交流、沟通与展示能力的功能、培养分工协作能力的功能等3个方面。评价指标用带有2级下标的符号xij表示,对应的权值用wij表示。2级下标分别表示第i个评价内容的第j个评价指标。

第3层评价。第3层评价按照评价主体进行划分。评价主体包括专家、教师和学生等。每个评价主体依据第2层的评价指标对第1层的评价内容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用带有3级下标的符号xijk表示,对应的权值用wijk表示。3级下标分别表示第k个评价主体依据第j个评价指标对第i个评价内容进行评价。

第4层评价。第4层评价按照评价主体给出的评价水平进行划分。第3层的不同评价主体,依据第2层的不同评价指标,将课程的重要程度划分为重要、较重要、一般、较不重要和不重要等5档。其符号分别用带有4级下标的xijkl表示,对应的权值用wijkl表示。4级下标分别表示第k个评价主体对第i个评价内容的第j个评价指标给出的第l档水平。

2.单门课程的评价方。根据如表1所示的评价体系,对于课程体系的某一门课程,最终的评价结果为

x=W1·(X1)T(1)

其中,W1是第1层评价的权向量[w1 w2 w3 w4],X1是第1层评价的输入向量[x1 x2 x3 x4]。而第1层某项评价内容的评价结果为

xi=W2·(X2)T(2)

其中,W2是第2层评价的权向量[wi,1 wi,2…wi,J],X2是第1层评价的输入向量[xi,1 xi,2 … xi,J]。以此类推,可以得到第2层某项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为

xi,j=[wi,j,1 wi,j,2 wi,j,3]·[xi,j,1 xi,j,2 xi,j,3]T (3)

第3层的某评价主体给出的评价结果为

xi,j,k=[wi,j,k,1 wi,j,k,2…wi,j,k,5]·[xi,j,k,1 xi,j,k,2 xi,j,k,5]T (4)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各层的评价权值和第4层的评价结果。因为一旦确定了各层的评价权值和第4层的评价结果,就可以根据式(1)~(4)计算得到一门课最终的评价结果。对于第1层至第3层的评价权值,需要教学的管理者参考专家、教师以及研究生的建议,人为的进行设置。

第4层的权值可以根据评价主体的人数设置。以第k个评价主体对第i个评价内容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为例,假设评价主体的总人数是N,将某一个指标xi,j评价为重要、较重要、一般、较不重要和不重要的人数分别是N1、N2、N3、N4和N5,则第4层的权值向量可以定义为[N1/N N2/N … N5/N]。而第4层的评价等级向量[xi,j,k,1 xi,j,k,2…xi,j,k,5]可以直接量化为[90 70 50 30 10]。

三、课程体系评价方法与动态优化模型

1.课程体系的分层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按照前述单门课程的评价方法对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进行评价,得到每一门课程的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再执行课程体系的整体评价。本文按照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等级3个层次,构建了如表2所示的课程体系的评价体系。第1层评价按照评价指标进行划分。评价指标包括系统性、层次性、前沿性、个性化等4个方面。第2层评价按照评价主体进行划分。评价主体包括专家、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等,每个评价主体依据第1层的评价指标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评价。第3层评价按照评价主体给出的评价水平进行划分。不同评价主体,依据评价指标,将课程体系划分为优、良、一般、较差和差等5级水平。各层评价及其权值符号的表示方式与表1单门课程评价体系中的表示方式类似,课程体系的评价方法与单门课程的评价方法也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类似于单门课程的权值设置,第1层和第2层的评价权值,也由教学的管理者参考专家、教师以及研究生的建议,人为的进行设置。第3层的权值,也根据评价主体的人数确定。而第3层的评价等级向量[xi,j,1 xi,j,2…xi,j,5]也可以量化为[90 70 50 30 10]。

2.课程体系的动态优化模型。无论是评价单门课程,还是评价整个课程体系,其意义在于为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依据和辅助决策。在课程及课程体系评价的基础上,制定课程体系的评价与动态优化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按照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制定、课程体系评价执行、课程体系评价结果计算与分析、课程体系对比与调整循环进行。

四、结束语

建设国际一流的课程体系是我校提出的建设目标。形成一个设计、实施、评价、调整的动态管理机制,这对于课程体系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将具有深远的影响。课程体系及其内容建设是一项长期、滚动的建设过程。本文提出的研究生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评价体系与优化模型也开放的,是动态可调的,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进展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不断进行建设、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谢一萍,崔爽,段丽萍,王志锋.不同层次医学院校研究生对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评价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2):55-60.

[2]王秀華.高校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2,(2):91-95.

猜你喜欢
课程评价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