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初探

2016-02-03 20:31陈方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作文能力写作兴趣作文教学

陈方

摘要: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个薄弱环节,是一个令师生头痛的“老大难”问题。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育界有著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探讨。文章正是针对这个永远新鲜的主题,结合前人的经验和个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写作兴趣;作文能力;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29-02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棘手的话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教育者长期追求的目标,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认为写作是创新的灵魂,它要用准确语言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本文仅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初步探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研究学生认知特点,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在写作园地里收获着丰收。

一、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事业成功的一半”,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写作也不例外。有的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痛”,半天挤不出几个字,感到无从下手,一筹莫展。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对写作没有兴趣。大部分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痛,一上作文课就产生害怕、厌烦的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是首要一环。为此,我从四个方面入手。(1)我的课堂我做主。在写作时,教师要创建好的写作环境,让学生抒发真情,小组讨论,营造愉快的写作气氛;(2)让学生有成就感。教师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和嘉奖;(3)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例如在班级成立写作兴趣小组,学校创办文学社,定期举行写作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执情。(4)倡导写真话。“生活来源于真实”,真实的材料才最感人。学生描写亲身经历的事往往能抒发真情实感,且有强烈的创作欲望,行文方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古人倡导“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告诫我们写文章要有条理性,切忌内容空洞。教师应提醒学生务必坚持写实和写真的生活。

二、要注重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学生初学写作,提起笔来经常感到无话可写。也就是说,他们积累的写作素材少。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呢?主要有阅读和生活实践两个渠道。因此,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广泛地猎取课外读物,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为有源头活水来”,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写作素材。生活实践是素材的重要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自然和社会,指导学生多参加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增加见识。

在长期的写作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1)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了劳动技能,丰富了见闻,掌握了第一手写作材料。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才能写出更有生命力的作品。(2)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语文书上的课文,都是作者生活的真实体验,反咉社会生活,突出时代主题,传递正能量元素。我们在语文活动中不仅可以得到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受到心灵的洗礼,寻找到写作的契点,挖掘出写作的题材,让写作变得得心应手。(三)在摘抄本中留住写作的素材。摘抄本中优美的片段和精彩的描写,都是写作的优秀素材。学生要系统地分类排列,积累丰富的写作资源,为我所用。

总之,通过不同的途径积累学生写作的素材,丰富了他们的见闻,使他们行文时,“文思泉涌”,有话可写。

三、要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语言的准确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优劣。首先,作文语言必须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能反映事物发展的过程;其次,语言要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在学习课文上要加强语感训练,如音、形、义、修辞等,在此基础上加强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指导。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训练呢?每周坚持写一篇作文,加强阅读教学,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师还应倡导学生“一课一得”,“一课一练”。坚持天天写日记,每看完一篇课文或阅读一本书籍,养成写心得、写感想的好习惯。要善于摘录收集名言警句、谚语,背诵国学经典及经典文章的精彩段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际活动,如演讲、主题班会、辩论会、成语接龙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对学生语言的训练,还要立足于让学生多看、多听、多说、多练。(1)多看。就是阅读大量的美文作品,吸取语言精华,使之成为自己的写作财富。“处处留心皆学问”,要自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好文章离不开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只有博览群书,才会成为一个大学问家。(2)多听。我们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渊流长。几千年的文化生生不息,精彩纷呈。我们可以从民间学到许多俚语、谚语、歇后语,了解不同民族的语言,丰富自己语言的底蕴。(3)多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不仅要学会倾听,而且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交际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引经据典,妙语迭起。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最有韵味的文学人。(4)多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个人谈吐不凡,字字珠玑,若不用于“实战”,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说得好不如写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勤于练笔方能熟能生巧。写起文章来,必能高屋建瓴,饱含真知灼见。

四、开辟作文教学的新课堂

定期举办手抄报比赛,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提高创新写作水平;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学会观察;让学生当小记者,采访当地的作家,与名人交流写作经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作文教学的新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它既是对语文教学的延伸,又是对作文教学的拓展,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众所周知,真正的写作能力取决于学生表达欲望的强烈度和呈现这种表达欲望的个性化程度。对此,我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怎样改编寓言、童话,学写生活中的小故事。善于续写,提高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切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选择与学生阅历更贴近的题材,让他们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来写,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才能使作品充满灵气。

五、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方法

一篇优秀的作品,往往积淀着好的写作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中学课本中有好多作品,就是我们学习写作技巧的典范。例如:文章开头一般要做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结尾要注重首尾照应,深化中心,做到耐人寻味,余音绕梁。针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写景类的文体,通常运用的写作方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等。只有了解各种文体的基本写法,才能行文如流水,水到渠成。

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方法,教师不要操之过急,要有足够的耐心。通过阅读课文,有目的地了解文本中成功的写作经验,归纳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写作实践,探究其写作方法,师生互评交流。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学生的写作技巧自然就娴熟了。

六、指导学生批改作文

命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题目要有弹性。中学生活丰富多彩,学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中,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包括家庭、生活阅历等,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指导。

指导学生写作最有效的办法是教会学生怎样修改作文,这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抽阅不同层次的学生习作精心批改,把批注好的作品张贴在教室读书角,组织学生评论;教师制订作文修改方案、评分标准、修改细则,打印成本,每生一本,为学生提供修改的理论依据;师生结对批改作文,手把手教会学生准确地评价作品,学生互批互改,在修改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鉴赏水平。

总之,我们应改变那种学生写文教师改文的做法。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既能写出内容充实、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又能在思想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七、教师要“身先士卒”,做好学生写作的表率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准确诠释了师范之内涵,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打铁要靠自身硬”多指为人师表的表帅作用和自身应具备的能力。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有智慧,为人师表;要有驾驭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课件设计等能力。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學识,高超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从老师身上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

“身教更重于言传”,要想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要求教师能写出好文章,教师一篇优美的下水文就会变为学生作文的直接动力。“事实胜于雄辩”,学生自觉地以老师为榜样,争相效仿。教师在布置学生每次作文任务时,有必要亲自动手写出一篇范文来,讲讲自己的立意、构思、创新,与学生一起分享。学生从老师的范文中,捕捉写作灵感,产生写作火花,就能写出文笔犀利、内容真实的好文章。可见教师“身先士卒”,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写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审美鉴赏与体验的过程,是情感倾向与思想灵魂吻合的过程。如果明确了写作目的,端正了写作态度,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那么,写作的基本功会在实践创作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文学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实现学生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化。写作的基本功会得到加强,由此辐射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作文能力写作兴趣作文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能力
谈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写作兴趣的培养
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体会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外国小说欣赏》的写作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