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查问卷的高校学生方言使用现状研究*
——以黑龙江方言为例

2016-02-04 07:12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德育高校文化

1.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2.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基于调查问卷的高校学生方言使用现状研究*
——以黑龙江方言为例

1.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2.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融方言于高校德育工作中,可以激发大学生热爱家乡、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对于振兴地方经济、打造文化产业、繁荣地方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在哈高校大学生使用黑龙江方言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黑龙江方言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及思想态度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黑龙江方言;文化;德育;高校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承载着国家发展的希望和社会建设的重担,对其实施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丰富多彩而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形式将方言中所蕴含的的多元文化内涵广泛应用于高校德育中意义重大。以方言为突破口,强化地方文化教育,对本省生源的大学生是热爱家乡情感的强化,对外省生源则是提升其对第二故乡喜爱之情的重要手段。我们选取了哈尔滨市四所高校进行了黑龙江方言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力图通过对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全面掌握大学生对于黑龙江方言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程度、实际应用的准确程度、感性认识与理性评价的主观差异及其对将方言纳入道德教育的接受程度与认可程度。调查内容围绕以下几项内容展开:黑龙江方言与自然的陶冶;黑龙江方言与民族融合;黑龙江方言与移民文化;黑龙江方言与中外交往。

一、黑龙江方言与自然的陶冶

黑龙江方言中极度夸张的表述方式比比皆是,既热辣形象又幽默风趣,体现了黑龙江方言农民式的幽默和乐观的文化品质,也提升了方言的亲和力和表现力。通过问卷发现,52%以上的同学能够全部理解我们列出的与黑龙江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关的词语,能够理解全部十个词语中八个以上的,约为28%。也就是说,80%的同学能够准确认识黑龙江省的自然环境与气候特点,并能理解相关的方言词语。对于“草皮房子篱笆寨,狗皮帽子头上戴,窗户纸糊在外”所描述的就是东北农村的生活习俗,46%的同学选择在影视作品中见过,32%的同学选择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听说过但没有见过的约为16%,闻所未闻的约为7%。对于上述场景,30%的人选择向往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70%的人选择不向往。由此可见,对于典型的具有东北民俗特色的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眼中已经彻底成为了历史,甚至没有了“怀旧”的情感。此外,对于“这人真虎!”“看你那熊色!”之类使用动物词语来表达詈骂情感的用法,在大学生中的使用较为广泛。

二、黑龙江方言与民族融合

黑龙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300多年的互相融合使龙江方言呈现出了别具一格的特色,方言词语展现了龙江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俗。满语、蒙古语、锡伯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对黑龙江方言均有重要影响。根据统计,大部分同学对黑龙江方言中的一些常用口语有较好的认知,像“唠嗑”“嘞嘞”之类常用语,认知度非常高,只有部分外省同学不能理解,对于“面乎”“哈拉”之类次常用的词语的认知度稍差,在干扰词的影响下,理解与使用的准确程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这些口语的来源,大多数同学能够联系到满语。与蒙古语等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相比,满语在黑龙江方言中保留的多,认知度也更高。至于保留在地名中的少数民族词语,很多已经约定俗成,人们很少再去考虑它的原始意义了。

三、黑龙江方言与移民文化

清代大批满人“随龙入关”,作为统治阶层,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东北方言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东北方言的影响力,因此有的学者认为以黑龙江方言为代表的东北方言代表的是清代北方官话的语言面貌。问卷中,选择听说过“闯关东”这个词的同学占99%,95%的同学认为闯关东的是山东人,34%的同学认为还包括河南人,23%的人认为也包括河北人,体现了山东方言及山东文化在黑龙江的深刻影响,也暗示了黑龙江方言中的河南、河北等地的方言成分被很多人所忽略。在黑龙江方言中所包含的山东方言被认可的程度最高,河南和北京次之,淮北最低。这种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山东方言、山东文化的本土化程度高,另一方面体现了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强的特点。

四、黑龙江方言与中外交往

东北地区北接蒙古、俄罗斯,东面与日本、朝鲜、韩国毗邻,在长期的文化接触和贸易往来中,东北人吸收了许多外来语,这些外来语不但成为东北方言的补充成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中外交往对黑龙江方言的影响。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大学生中有50%听说过“喂德罗”“布拉吉”之类的典型俄语源的外来词,但分别有23%和42%的同学不能辨别其意义,对于与当前的黑龙江饮食文化密切相关的“里道斯”“列巴”等词,普遍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对于日本文化和日语对于黑龙江方言及汉语的影响,只有28%的同学做出了正确选择,说明了这种影响是潜在的、不明显的。

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对于黑龙江方言与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关系有准确的认知,对相关词语接受度较高,但对于这些词语所代表的时代与事物并不能完全理解。满语遗留词汇在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及度,不但能够理解而且经常使用,但仅限于“唠嗑”“嘞嘞”之类的常用词,频率稍低的词汇容易产生错误理解。除满语外,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大多数人视而不见。对于移民者带来的方言,调查对象一般不会特殊加以关注,体现了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强特点的同时,也证明了方言之间已经高度融合。黑龙江方言中的外来词,源自俄语的最多,认知度也最高,其次为韩语和日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词逐渐本土化,意译词或新造词代替了音译词,使得旧有的老派的音译词语(如喂德罗、布拉吉等)认知度越来越低,使用空间越来越少,只有那些与社会生活仍有密切关系的且能显示其外来优势的词语,(如列巴、里道斯)之类才能获取较高的认知度是使用率。对于方言及其所承载的地方文化是否应该成为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超过65%的被调查者希望适当学习方言文化。由于方言记录生活,方言承载历史,方言展现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无限热爱,理应成为方言教育、地方文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047-01

作者简介:周晓燕1**李成彬1**刘宇2*周晓燕(1983-),女,黑龙江大庆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史及汉语方言学研究;李成彬(1974-),辽宁本溪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世界史、东北文化史研究;刘宇(1981-),黑龙江绥化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方言学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JD1214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德育高校文化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谁远谁近?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