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形成性评价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实践的价值

2016-02-04 08:18谢黎华
北方音乐 2016年18期
关键词:陶冶情操情感音乐

谢黎华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论形成性评价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实践的价值

谢黎华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形成性评价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即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知识技能、情感意志等的全面发展做出评价。形成性教学评价将情感意志领域列入评价的指标,并将其逐级分层,形成系统的理论。音乐专业以其“陶冶情操”的功能自古代起就被确定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音乐专业的学科设置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充分条件,形成性评价更是音乐专业学科特征的内在诉求。

形成性评价;音乐专业;“陶冶情操”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述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事实的价值判断,具体来说是更具一定的方法、指标,在一系列的教育事实上搜集信息,整理分析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是课程与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对课程与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课程与教学过程实施具有协调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激励作用,还可以为教学实践的改进与提高具有提供反馈信息等。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大致可以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最先由教育家斯克里文在1967年发表的《评价方法论》首先提出来,随后,这个概念被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领域。形成性评价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即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学习过程的表现及所取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是对学习的全过程做持续的观察、数据搜集、反思做出价值判断,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相比较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这种评价方法重视质的分析和发展的价值理念,以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为考察对象,是一种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实践领域的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显现出诸多弊端。以考试为主的终结性教学评价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展,评价内容以“知识与技能”为主,评级主体以教师为主,以及评价指标和标准都过于单一,难以能反映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客观事实。形成性评价在音乐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音乐专业教学水平。

二、音乐专业对形成性评价的诉求

(一)音乐专业的学科性质诉求形成性评价

人类文明字产生系统的教育实践以来,就有音乐学科的教育。音乐专业以其“陶冶情操”的功能在中国古代的先秦就被确定为“六艺”中的一门。同样,古希腊思想家也揭示出音乐艺术对人的心灵净化和社会的伦理教育功能。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人文学科,其“陶冶人情操”的人文教育功能,是其学科价值的根源所在。“陶冶情操”意义如何?即培养人感情与操守高尚的情操。那么“情操”的意义又如何?情操即以人的社会需要为中介,以一定的思想和社会价值观为中心的高级情感。可见,音乐艺术的全部意义在于人的情感,一种是丰富人的情感,一种是理性的高级情感,这就是音乐作为一门学科对人的教育意义,更准确地说是对人的“淘养”的意义之真谛。

“陶冶情操”是音乐学科安身立命之价值根源,音乐之于人的意义在丰富人的情感,促进人的高级情感的发展,这是由于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是人类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集中表现着人类生命进程的深层结构。西方哲学家认为,人类有些复杂的、隐匿的、及时性很强的生命感受,这些生命活动是人类的语言无法表达的,音乐艺术的音符、节奏、旋律、和声的韵律与人类的生命感受极为相似,因此音乐被视为一种饱含人类情感的符号手段。可见,音乐专业教育教学中“陶冶情操”这一功能应当被置于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也逐渐陷入一个“摸态性”的发展,沦为一个个人才“加工工厂”,高校在一致地追求规模效率、高校里设置的专业,无论是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还是人文学科都在一致地追求科学的“知识与技能”。古老的人文教育——音乐专业也随波逐流,在教育教学实践领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给予高度关注,“情感”在教学实践中,处于若有若无,在教学评价实施中处于一个“尴尬”地位,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初衷。

音乐专业“陶冶情操”之学科价值诉求一种质性的教学评价方式。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实践中,“陶冶情操”地位之尴尬,一方面是由于教学评价价值观长期利益与社会及时利益的冲突,音乐教育中快出成果、快出效率的社会及时利益强势压制了音乐教育“陶冶情操”之终极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情感”这一内容,具有因你想、潜在性、与外显的知识技能截然不同,在现有的教学评价技术与评价手段上无法做出客观的测量,因此,这些内隐的心理质素是教育教学领域久未攻克的难题。然而,形成性教学评价在学生情感发展维度的评价上形成系统理论。形成性教学评价将情感意志领域列入评价的指标,摒弃而依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情感领域的目标作出了系统的阐述:情感目标是按照等级排列的连续体,在教育实践中划分为乐情度、怡情度、融情度,在这三个维度上又划分出从低级到高级的层级递进,这些分级在教学评价实践领域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二)课程组织形式有利于实施形成性教学评价

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组织形式有利于实施形成性教学评价。音乐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分为术科课程类、和理论课程两大块。术科课程是以学习音乐艺术某项专业知识技能而开设,如声乐、钢琴、二胡、笛子等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与教学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即学生的音乐演唱或演奏技能;理论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理论水平而开设的。我国高校音乐专业在术科课程的开设上大部分采用的是“一对一”教学方式,传帮带,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而理论课程采取传统的班级授课形式。术科课程在音乐专业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与学生为了让自己的专业更加精进,在音乐技能上投入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当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专业不断地扩招,这种一对一的课程形式,对高校的师资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有些高校将传统的“一对一”的专业课程转为“一对多”的小组课程。无论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的课程为教学形成性评价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就是,教师需要搜集全面的教学信息,学生发展信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强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形成教学评价教师的工作职责就是:确定任务、搜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评价。音乐专业术科“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课程组织方式,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是传统的班级授课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形成性评价的实施

音乐专业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法有: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合作评价。无论哪一种评价都必须与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学习效果等进行评价,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上课的认真程度、课堂获得什么体验、课堂的表现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的水平;互相评价是学生于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单位,根据一定的标准同伴之间进行的对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采取让三四个同伴对一个同伴进行学习态度、音乐作品处理技术、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等进行评价,写出评价结语,以此循环,每个学生都是被评价者,每个学生又是评价主体,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很到位,让学生形成同伴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的决心与信心,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教师评价,教师在于学生的充分交流沟通后,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确定情感目标领域的达成程度,学生在音乐作品的学习中获得了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表达是否到位?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做展示与解说,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和他评的水平。

总之,教学形成性评价立足于整个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发展,师生充分交流、生生充分交流是形成性评价的基础,音乐专业的学科设置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充分条件,教学形成性评价更是音乐专业学科特征的内在诉求。

猜你喜欢
陶冶情操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析绿色植物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
音乐
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快乐写稿 陶冶情操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