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在视唱练耳中的应用

2016-02-04 21:14齐艳红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阜新123000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期
关键词:视唱练耳少数民族

齐艳红(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阜新 123000)



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在视唱练耳中的应用

齐艳红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近代以来,我国音乐教学中的视唱练耳模式呈现“全盘西化”的局面,多声部市场的曲目等也大多来源于国外。但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改革完善,少数民族多声部歌曲在视唱教学活动中发挥了显著的优势,引起了国内外音乐界的关注。少数民族歌曲类型丰富多样、唱法极具个性,与主流音乐教育体系中存在的视唱教材有很大的差异,是音乐教育机构很好的选择素材。本文将结合国内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的特点展开研究,阐述其在视唱练耳技巧掌握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应用技巧。

【关键词】多声部民歌;视唱练耳;少数民族;理论应用

“多声部”可以看作是一种演奏和演唱技巧,简单地说,就是在某一种音乐形式中出现两种以上的声部,也被称为“复音”。长期以来,国外音乐学界普遍认为我国民歌中并没有“多声部”现象存在,并不具备掌握这一技巧的能力。但事实上,我国民间很早就有“公母音”和“双音”的说法,尤其在少数民族民歌形式中更加常见。较为典型的如“劳动号子”,就是采取了领、合两个声部交错进行而实现的多声部现象,在我国少数民族民歌中,这一现象更加丰富,如侗族的“拦路歌”、苗族的“赛咳”、佤族的“玩调”等。

而“视唱练耳”则是一种音乐教育中的常规技巧,简单地说,指的是演奏者(演唱者)通过阅读乐谱就可以实现演唱的技能。而所谓的乐谱,主要是简谱、五线谱这两类;与西方音乐体系相比,少数民族多音部民歌由于在演奏或演唱形式上存在理论表述瓶颈,但形势多样,根据艺术特色,但一直徘徊在常规音乐教育和实践之外。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视唱的基础性表现越来越强烈,对视唱练耳所需要的材料丰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具有清新的风格和曲调的变化,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在视唱练耳中的意义分析

(一)扩大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的传播

“民歌”本质上说是一类音乐或演唱艺术的代表,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一种固定的演唱、表演、演奏形式,如原生态唱法。多声部现象在民歌中应用较多,以弥补或丰富音乐性、节奏感的不足,形成了风格、特色独树一帜的艺术形态。结合多声部歌曲而言,其本身的特质对现代音乐视唱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功能。

结合笔者经验来说,在小范围内的实践表明,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在音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一方面,视唱教学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学生必须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利用有效的资源展开视觉、听觉、感觉和情绪上的培养,另一方面,在音乐灵感方面,少数民族多声部歌曲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参考,对提高基础的识谱能力更有帮助。

基于这一背景,感观的主观性特点越发强烈,所选的曲谱内容功能也就越发明显。和西方引进来的视唱素材相比,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歌曲具有鲜明的节奏、明显的风格,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音乐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视唱水平。

(二)结合视唱教学特点进行多声训练

就目前来说,大部分音乐教学活动在组织学生进行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视唱训练中,听觉能力运用强调与表演实践的结合,这也是大部分民歌的特点。民歌的由来源于生活、劳动层面较多,与纯粹的技巧性音乐有很大的差距,学生能否掌握这种难度技巧较高的音乐转化能力,对以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西方音乐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的能力会不断增加,但“理解”的能力却在不断弱化。在纯粹的音乐教学体系中存在固有的规律和总结,如西欧古典音乐、浪漫派音乐、传统和声作品以及卡农等复调形式的作品,让中国学生的思路识别变得狭窄,在日后的创作、掌握、表演中更加倾向于国外音乐的形式,很显然,这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很大的弊端。

(三)从多声部民歌中汲取更多的技巧

西方音乐素材较多地在视唱练耳技巧中应用,得益于其理论系统的完善,在教学中更加方便、更加实用、更加有效。但相对应地,这种教学也十分的狭隘,尤其在技巧掌握方面,几乎是千篇一律。

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中的音乐、声乐以及其他的技巧,都具有小众化的特点,即基于一个民族生存环境、文化认知繁衍而来,技巧更加多样化、风格差异性更大,音乐的内涵也更加丰富。每一部分的音乐都有不同的情感,在国内外不同音乐领域中具有鲜明的特点。这种多样化的技巧,对于音乐学习而言是十分宝贵的财富,让学生在视唱练耳技巧中理解音乐的本质,加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二、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在视唱练耳中的应用策略

狭义地说,民歌就少数民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一种音乐艺术,从更宽领域的音乐认知层面上分析,不需要过分强调声乐、器乐的分别,而应该关注特立独行的音程表现,甚至一些不和谐的部分,也具有自然、朴实的情感和技巧,这种与众不同也恰好形成了音乐教育素材的优越性地位。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结合以下的策略开展。

(一)转变传统音乐教学观念、提高民歌民乐研究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学中普遍认为西方唱鸣法是最为科学合理的,“美声”长发是最正规、最艺术的,但这种观点具有本质性的错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的,它的存在就意味着合理,根深蒂固的“全盘西化”思想是阻碍中国音乐发展水平的重要瓶颈。音乐教育机构必须扭转自身的观点,对现有“千篇一律”的音乐教育方法进行改革,提高民歌民乐的研究地位,从实践入手,将传统与现代音乐体系相结合,让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震撼世界。

(二) 改革现有音乐教学方法、丰富视唱练耳内容技巧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视唱部分主要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对照五线谱所进行的识谱、记谱、唱谱。通过引进民歌曲目作为视唱曲目进行多声部民歌的视唱,在音程听辨上把音像作品和数字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以原生态歌手的现场演唱形式开展,用钢琴为主进行定音,民族乐器为辅助的形式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视唱练耳能力的技巧掌握。

(三)加强民族音乐教材建设、构建科学教材教学体系

种类丰富、风格多样、艺术迥异,是少数民族民歌的重要特点,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音乐形式、音乐风格和对音乐的理解与主流音乐形式大相径庭;结合多声部民歌的研究数据,在我国南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中,存在大量的复音技巧民歌,但由于缺乏整理和归纳,很多宝贵的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并面临失传的危险。

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体系化的民族音乐教材,才能在现有西方化的教学环境中展开民族音乐的研究;实事求是地说,长期的欧洲体系教材,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之更加符合国际音乐规律;同时,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体系,不能完全照搬西方音乐模式下建立的视唱教学体系,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摸索、攻关,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优秀的民族音乐所具有的艺术性、技术性和规范性,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素材,从体系规范角度出发,实现教材和教学体系的完善,是下一步的重要工作内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过程中必要的技能,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当前我国音乐教育领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其中音乐视唱是音乐学习者实践中的必经过程,必须不断地丰富、扩充它的内容。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的加入,可以进一步丰富音乐学习的素材,提高在技术性、艺术性和实用性方面的有效性,为我国的音乐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让国内外更多的音乐界人士了解到中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的精彩,实现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参考文献:

[1]高宁.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在视唱练耳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5(3):97-98.

[2]肖楠楠.视唱练耳教学中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专题教学探析[J].中国音乐,2015(1):239-245.

[3]龙晓匀.多声部民歌在视唱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音乐,2013(3):213-216.

[4]白翎.视唱引进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的意义[J].中国音乐,1996 (1):31-32,34.

[5]梁珂.试论视唱练耳学科的独立性与融合性特征[J].音乐探索,2013(1):131-134.

[6]欧阳鹏婷.贵州民歌在试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3 (11):173-174.

[7]卢睿琦.多元化视野下的视唱练耳教学改革[J].音乐探索,2009 (4):85-87.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视唱练耳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视唱练耳对于节奏的训练
浅谈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在教学中融合应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