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性批判理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析

2016-02-04 12:46张冬艾
山西青年 2016年4期
关键词:技术理性异化消费

张冬艾*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四平136000



基于现代性批判理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分析

张冬艾*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本质属性就是现代性,而现代性又包含自由、理性两个基本要素。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现代社会的种种危机正是现代性的基本要素发生偏差使然,因此其现代性的批判理论也是对社会现代性的批判。鉴于此,要想真正认识现代社会的现代性,把握现代社会的社会性,必须重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学习探讨。

关键词:异化;消费;文化批判;技术理性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本质,但其更代表着一种社会发展形式。从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开始,现代性一直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征、方式。现代性批判理论则崇尚理性,强调对现代化的反省与批判,也正是这种批判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注重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弊端,并对现代性开展了独特的批判。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批判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物化理论

卢卡奇是资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新角度的解读,并提出物化理论,对工业社会进行大胆地批判,这一批判也成为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主体元素。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任何事物都都已经被商品经济活动物化了,其核心就是人受制于物。卢卡奇同时也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理性对人的压迫,由此彰显现代性批判理论的人本立场,并成为其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批判理论与《启蒙辩证法》

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创立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其基本特征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唤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意识,同时整合了一些其他的现代思想,进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综合性批判,因此从这里才开始对现代性进行全面批判。《启蒙辩证法》则可以真正代表现代性批判理论,其观点认为欧洲社会的启蒙思想当前依然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来源,启蒙思想所确立的理性意识也开始对人与自然进行奴役,启蒙思想开始走向自己的反对面,这就是启蒙辩证法。

(三)社会交往理论

1960’s以后,现代性批判理论开始遭遇困境,一方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并未找到消除异化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是后现代性理论开始对现代性进行直接的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哈贝马斯认为应当辩证地看待现代性,并提出具体的救治方法,即以实际的交往行动捍卫现代性的低位,并认为现代性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发展不平衡。在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并未获得完全的发展,其根本的发展路径就是全面发展交往理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批判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对异化的批判

从西方马克思注意批判学者的角度来看,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异化的状态,其异化过程已经渗透至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且已经成为社会的病态[1]。一是人及其自身关系的异化。在现代社会,人就是一种商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商品关系,利己是人之间的关系的支配原则。二是消费的异化。在现代社会,消费不再是一种完美的体验,而是一种因刺激而导致的冲动的满足。

(二)对消费的批判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其消费行为由先前的对物品的消耗转变为对人的控制手段。通过对人们的欲望的刺激,使人们感觉到成为真正的人的基本路径就是跟上消费的步伐,同时使人产生一种错觉——消费过程就是对幸福的占有过程[2]。在这样的社会中,任何东西都是消费品,都可以进行购买,人们都患有一种叫消费强迫症的疾病,也只有通过消费,人们才能获得满足感。

(三)对大众文化的批判

文化的核心目标就是教化人性,文化领域被商品经济原则占领,即文化开始进入工业生产阶段,开始当做商品进行流通,文化就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品,由此便产生大众文化,商品性是最其最主要的特点[3]。在这样的社会中,文化的核心不再是教化人性,而仅是一种可以获得利润的商品,统治阶级也正是通过大众文化的积极宣传实现对被统治阶级的麻痹,进而操控被统治阶级的思想,培养被统治阶级安于现状的意识。从本质上来讲,大众文化并非真正源于大众,仅是意识形态的统治工具。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批判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一)转变现代经济生产方式

在人类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已经充分暴露,并由此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其原因为两方面: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追求利润的增长,且社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已经超过自然地更新速度;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取决于资本家可获取的利润,如果可以获取较大的利润,则必然造成生产资料的过度消耗,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近年来,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我国的现代化初期生产多采用粗放的生产方式,高污染、高消耗行业比比皆是,已经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我们必须转变现代化生产方式,寻找全新的生产方式,走绿色、高效、节约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二)转变现代文化发展方式

对于大众文化,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直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工业现象,就是“凭借现代化生产手段大量复制、传播文化娱乐产品”。由于过度强调利润,因此会生产出大量的“文化商品”,并且会大量地、强行地塞进人们的头脑。这种批判尽管足够深刻,但观点也存在片面性。通过这种批判,一方面,我们应当注意保护无法进行工业生产的文化事

业,降低文化工业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充分认识文化工业对社会文化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好引导工作,充分发挥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以国家财政为支撑发展文化事业,进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实现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协调发展

要想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必须树立现代化发展意识,坚定现代化发展目标,实现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协调发展。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目标并不是要丢弃现代性,而是要防止现代性的过渡膨胀,破坏现代性的完整性。无可否认,当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这并不是现代性发展的结果,而是应当采取辩证的观点,对现代性进行具体分析,将其负面批判化解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最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彭洲飞.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主题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1(2) :44-49.

[2]李长成.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中的正义规范理想[J].社会科学家,2014,3(6) :19-23.

[3]李博伦.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J].读与写:上下旬,2015,10(20) : 69-71.

*作者简介:张冬艾,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4-0093-02

猜你喜欢
技术理性异化消费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40年消费流变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责任伦理:变革时代的伦理探索
科技异化: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直接动因
体育消费的异化及其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