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2016-02-05 04:20王明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组间针灸综合征

王明霞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王明霞

【摘要】目的 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3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实验组(64例),对分别应用常规西药和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60.94%、92.19% vs. 28.81%、72.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

【关键词】针灸;肠易激综合征

Objectiv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s to be studied. Methods Chose 123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ho we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and separated them into control group(59 patients)and study group(64 patients)at random,and then compar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effect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tion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Patients' cured rate and treatment efficacy in study group were much higher than counterparts in control group (60.94%、92.19% vs. 28.81%、72.88%),there was a differential between two groups and such a differential had statistic value(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is quite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Key words】 Acupuncture,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胀、腹痛、腹部膨隆、大便性状与排便习惯改变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该病不存在器质性病因,主要是由于肠道感染、胃肠道动力紊乱、精神因素以及内脏感觉异常等原因导致的,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1]。本院将针灸应用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安全有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的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3例,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69例和54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8.88±4.88)岁;病程:8个月~12.4年,平均病程(4.71±0.68)年;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将上述患者按照病历号末位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偶数为对照组共59例患者,奇数为实验组共64例患者,上述基本资料经检验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的59例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剂量为1粒/次的盐酸洛哌丁胺胶囊,3次/d于餐前0.5 h口服使用;给予患者剂量为9 g/次的四神丸,2次/d口服使用[3]。

1.2.2 实验组 本组的64例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选择的穴位包括百会穴、太冲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印堂穴、三阴交穴以及上巨虚穴[4],先对患者上述穴位处的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选择0.3×30 mm的毫针进行头针穴位针刺,选择0.3×40 mm的毫针为体枕穴位的针灸针,采用提插捻转补法对足三里和三阴交穴进行针刺,采用插捻转泻法对巨虚穴和太冲穴进行针刺,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对百会穴和印堂穴进行针刺[5]。1 min左右的隔穴位行针时间,留针时需要每间隔10 min左右对患者进行一次针刺治疗,得气后,采用穴位神经刺激仪对患者的天枢穴给予持续波,60次/min的频率,每次治疗0.5 h,1次/d,3~4次/周[6]。本次研究将1个月设置为1个治疗疗程,123例患者均接受为期1个疗程的治疗。

1.3 疗效标准

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0级为没有任何异常症状;1级为各项症状较轻,并且发生频率降低,对正常生活、工作没有影响;2级为各项症状较为明显,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3级为各项症状显著,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7]。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判定为基本痊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达到1级或以上,则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好转迹象,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达到2级或以上,则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则判定为无效[8]。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为28.81%(17/59),显效率为23.73%(14/59),有效率为20.34%(12/59),无效率为27.12% (16/59),治疗总有效率为72.88%;实验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为60.94%(39/64),显效率为18.75%(12/64),有效率为12.50%(8/64),无效率为7.81%(5/64),治疗总有效率为92.19%;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将常规西药和中医针灸治疗分别应用于我院收治的12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基本痊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60.94%、92.19% vs. 28.81%、72.88%],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

[1] 裴丽霞,孙建华,夏晨,等.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27-29.

[2] 姚莉,付玲,赵生俊. 国内益生菌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5):602-607.

[3] 赵红波,范娴娴,吴晓晶,等. 健脾厚肠法联合针灸治疗脾胃湿阻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3,45(4):124-127.

[4] 李宗波.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效果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15(12):95.

[5] 周萍,曾志华,江琼,等. 加减逍遥散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6):1331-1335.

[6] 赵琛,穆敬平,崔云华,等.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Meta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1(5):961-963.

[7] 段文志,黄祖仟,曹秋锐,等. 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0例临床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13,19(17):134-135.

[8] 李梅,张苏闽,刘翬.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概况及选穴规律探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122-124.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6)10-0142-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10.099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中医院针灸科,黑龙江 大庆 166200

Clinical Study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ANG Mingxia Acupuncture Department,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Duerbote Mongolia Autonomous County,Daqing Heilongjiang 166200,China

【Abstract】

猜你喜欢
组间针灸综合征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