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探讨

2016-02-05 22:02陈英乐山市老年病专科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成因

陈英乐山市老年病专科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探讨

陈英
乐山市老年病专科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诱发因素,总结不良反应的成因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应的预防措施,以便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必要依据。方法查找相关资料,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现状、发生原因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人群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在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物占居较大比例。另外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与药物质量、用药剂量、药物使用不合理、给药方式等存在较大关系。不良反应的累及器官以及多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结论ADR的危害不容忽视,应合理使用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制定合理有效的ADR预防措施,保障公众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成因;预防途径

药物是治疗各类疾病,缓解患者病痛的特殊用品,其既具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具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负面作用。近年来,有不少新药大量涌入市场,再加上合并用药现象变得日益频繁,以致药品发挥其治疗作用时,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率也呈上升趋势。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符合使规定的药剂在正常使用下对机体造成与治疗无关的有害反应,其不仅降低了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也为患者带来较大痛苦[1]。故积极对现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运用,有助于合理评价上市后的药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查找知网、万方以及其他医学图书、报刊资源,探究并分析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成因,依据调查结果总结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以便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2 结果

该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药品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主要以静脉注射为主,高发人群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在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物占居较大比例。在引起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中,多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其他诸如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则并不常见。另外药品不良反应成因的调查结果显示与药物质量、用药剂量、药物合用不合理、给药方式等存在较大关系。

3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成因分析

3.1年龄因素对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影响

该调查研究发现不良反应多见于老年人以及儿童。老年人的主要器官:心、肝、肺、肾、脾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衰老,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老年人的胃酸分泌显著减少,胃的排空速度明显下降,胃肠道的局部血液循环能力也变差[2]。另外,老年人还会出现肌肉萎缩,吸收面积缩小,引发机体主动吸收药物的速度与效率显著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体内脂肪含量增加,体内水分减少。以上这些都会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产生影响。老年人的药物代谢与排泄速率相对变慢,所以,发生ADR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而处在幼儿时期的人群,其组织器官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胃肠道的吸收功能还不够健全,药物代谢活性酶分泌也不够,以致体内药物代谢也变得缓慢,进而出现不良反应[3]。

3.2用药合理性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该调查结果发现氟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等抗感染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造成该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该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多数不需要进行皮试就可直接使用[4]。另外因上述药物的抗菌效果较强,故应用十分广泛,从而导致临床合用不合理情况较为严重。另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细菌抗药性能日益增强,从而导致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剂量不断增加,临床指征也变得宽松。这样一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就一直处在高位[5]。因此,为了更好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频率,需要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降低大剂量用药、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等。

3.3给药方式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有相关研究调查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多因静脉注射所引发,其引发不良反应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该种给药方式可将药物直接注入体内,并产生作用,而没有通过胃肠道、肝脏等器官的转化与吸收等过程存在较大关系[5]。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直接诱导因素:微粒、内毒素、渗透压、PH值等,极易导致ADR的发生。另外静脉滴注速度过快也可能导致药物的血药浓度上升过快,从而导致单位时间内人体负荷药物剂量过多。尤其对于年龄较大(较小)或体质虚弱的患者而言,若滴速过快则引发不良反应的几率更高。故临床中如果使用口服用药方式,就需要尽量少使用静脉注射。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必须要立刻停止用药,并处理好善后事宜。

3.4患者自身因素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当患者处在病理状态时,药物不良反应也较易出现。患者处于病理状态时会影响体内药物的进程,减缓药物吸收的速率,极易造成用药部位的药物大量堆积,以引发不良反应。此外,个体的差异性、体质的特异性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药物不良反应会牵涉到人体内众多器官或系统,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明显感觉到身体所遭受的损害。临床中很难发现慢性的、潜在的、不易确定的、隐藏性强的药物不良反应。因而,临床中存在很大缺陷,对患者的康复治疗造成严重阻碍。

经研究发现,ADR的主要累及系统就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究其原因在于易于观察与发现皮肤的反应,并且大多为变态反应所引发的。而通常药物多为抗原或半抗原形式的,较易引起变态反应。因而,广大医务人员要对各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引起高度重视,根据用药经验,综合全面的判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做出正确的处置措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与此同时,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都会影响ADR的发生。譬如:口服药时饮茶,就会大大降低药物的疗效;饮酒可以致以下药物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咪唑类、头孢菌素类、降血糖药物等[6],故在对患者用药时应叮嘱患者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便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3.5药物使用剂量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药物的服用剂量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例如阿奇霉素的正常使用剂量为50 mg,该用药剂量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不良影响,但有研究显示若将使用剂量增加到100 mg则约有10%的用药患者会出现过敏症状,当用药剂量增加导致150 mg时,出现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的患者比例则增加至31.2%[6]。故在对患者使用各类药物时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并将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以便降低患者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几率,以便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3.6药物质量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药物本身的质量会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造成直接影响。因不同厂家对同种药物的生产工艺、原料选择、制作、运输以及存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别,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也有明显差异。如甘草内杂质的去除率不同会导致药物在使用时产生不同的药效,而药物中的杂质对人体所造成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而且其也会降低治疗效果以及药物的使用安全性。

4 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对策

目前,社会各界人士日益关注药品的安全使用问题。相关部门与机构制定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ADR给广大群众所带来的危害与风险。但是,这项工作需要依靠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及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加大药物正确使用的宣传力度

通过播放宣传片、社区讲座、宣传栏海报、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等方式大力宣传、普及合理用药与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促使人们可以认识到药品使用的利弊,从而提高患者的遵医嘱用药意识,减少自行增减药量等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促使患者有意识地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要加大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宣传合理用药知识,预防与控制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让公众的健康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4.2积极建立并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以及救济赔偿制度

积极建立并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以此促使公众开展自我鉴别药物不良反应,并能及时报告。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ADR的行政监管,及时向医药部门和公众提供ADR相关信息,指引民众积极上报周围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针对严重不良反应人群,需要给予救济赔偿。设立科学的处理方法与程序,让药品生产企业、医药机构、患者三方的合法权益都得到有效维护。开展正确防范及科学鉴定工作。

4.3积极提高用药合理性

对医药工作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指导,建立完善的药物合理应用规范管理制度,促使医药工作者提高合理用药意识,提高其医药专业知识水平,熟悉各类药物的配伍禁忌以及合理用法用量,以便降低因药物使用不合理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4.4积极提高药品质量

积极提升研制生产药品的水平,国家、药品生产企业都需要扩大政策支持与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新药的研制水平和质量。同时,还需要重视标准化评价临床试验的ADR工作,以保证新药上市之前,就充分研究了潜在的ADR。强化药品流通过程的管理。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冷链等运输方式,存储与保存好药品。注重识别ADR信息,重视报告、分析和评价ADR的工作。强化药品使用环节的管理。药品使用的主要环节多在卫生机构,也会有个人自行用药的情况存在。使用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守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科学合理地用药。

现在,我国正在不断完善与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防止因药物不良反应所导致的种种危害与风险的发生。在不断完善与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同时,还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药品不良反应,正确保存和使用药物,提升用药水平,以便真正实现有效、安全、恰当、合理的用药。

[参考文献]

[1]盛长城,谢娟,王清忱,等.2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5(8):488-492.

[2]文海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2015,38(11):65-67.

[3]徐彬,杨忠英,樊洪忠,等.该2012年4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5,24(15):62-64.

[4]梁音殳,葛卫红.优化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的探讨[J].2015,18(3):170.

[5]马宏伟.该2013~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北方药学,2015,12(8):156-157.

[6]张文华.药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2015,15(12):33-34.

Discussion on the Cau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China

CHEN Ying
Leshan Geriatric Specialized Subject Hospital,Leshan,Sichuan Province,61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inducing factor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ummarize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and propose preventive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so as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basis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Methods Fond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the occurrenc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ccurred in the elderly and children. In raises the ADR drugs,anti infective drugs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s related to drug quality,drug dosage,irrational drug use,drug delivery,etc. The involved organs and multiple systems of adverse reactions mainly for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damage and digestive system damage. Conclusion The harm of ADR can not be ignored,should be rational use of drug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and develop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ADR prevention measures to protect public safety.

[Key words]Adverse drug reaction;Cause of formation;Prevention

收稿日期:(2015-10-13)

[作者简介]陈英(1974.12-),女,四川乐山人,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6.01.021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6)01(a)-0021-03

猜你喜欢
药品不良反应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小学生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应用PDCA循环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效果分析
应用PDCA循环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效果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医院药事管理探讨
7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