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

2016-02-06 02:51王利军白光慧王思明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6期
关键词:农技技术推广常态

时 飚,王利军,白光慧,王思明

(1.包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内蒙古包头 014030;2.包头市种子管理站,内蒙古包头 014010)

新常态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

时 飚1,王利军2,白光慧1,王思明1

(1.包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内蒙古包头 014030;2.包头市种子管理站,内蒙古包头 014010)

我国农业发展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发展的转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在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必须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农技推广机构责任制,在新常态下不断探索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新常态 农业技术推广 创新 模式

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同时,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如何为农民掌握,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农技推广手段,才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近年来,包头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对现代农牧业投资大、扶持政策多的大好机遇,确立了包头市发展现代农牧业“抓龙头、建基地,抓组织、联农户,抓科技、建园区,抓质量、创品牌,抓追溯、保安全,抓宣传、拓市场”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理念。同时,如何认真贯彻和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总体工作目标、思路,采取措施确保目标的实现,是摆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广大科技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农业发展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面对不断变化的农业新常态,农技推广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解决好服务农牧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其落脚点、着力点在哪里?支撑点、发力点在何处?突破点、创新点又是什么?这是每个农技推广人员必须深思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1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从而使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但,随着农业由过去的生产最大化向生产最优化转变,农业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下的发展阶段。要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农业技术推广新的首要任务。

1.1 建立推广新模式,对加快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包头市农技推广部门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和市农牧业局“群众路线三包五服务”活动,组建起分片科技服务组,并对片区内的示范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和指导,培养和提高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形成了“专家-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快速技术传递模式,使新技术、新成果乘坐“直通车”,快速到达农民的田间、地头,在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和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上,起到促进作用。

1.2 拓展延伸农技推广服务链,创新农业技术服务新模式

为产业整体的良性循环,确保农业生产的长足发展,必须打破过去产前、产中的服务模式。要更加注重产后销售的服务链。如,为九原区欢畅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创新模式。在嫁接育苗方面,为合作社牵线搭桥找到订单,合作社围绕订单,在技术人员的全程指导下,进行育苗生产,生产能力从2012年的几十万株,迅速发展到现在的1 000万株,形成了“以订单为前提,合作社为载体,技术指导服务为保障”的新农技推广模式。这一新模式的应用,将对科技示范户人才资源的培训,以及蔬菜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经营方式的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示范和指导意义。

1.3 建立和完善以体系建设为支撑,激发新活力,创新运行机制,建立上呼下应、高效运转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通过规范基层服务组织,建立起乡村科技进村服务站,并成为农业科技服务超市的分店,为农民提供市场行情、土肥化验、技术培训、信息发布、农资供应等服务。同时,配套科技书籍和科技光盘,把农技推广工作逐步向农民身边延伸,使农民不出村就了解和掌握新技术,买到放心农资。在生产上,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1.4 通过服务大型企业和规模化合作社带动农户

大型企业和规模化合作社是集成各类先进生产要素的创新主体。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要引导科技创新,鼓励和推动企业间协同创新,突破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应用示范,提升农业的综合竞争力。要鼓励创新,顺应“互联网+”大潮,加强人才培训,加大对主体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开阔视野,增强能力,使其成为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领头雁”。

2 在技术集成上实现组装配套新突破

过去,农业生产单纯追求产量,造成过度开发农业资源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所欠的生态账、环境账,不仅要杜绝发生,还要逐步还上。

为了适应农技推广新常态,必须加快转变农技推广服务方式,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把种子、植保、土肥、农机等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组装集成,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易于推广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套餐”,进而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信息化”发展。要推广集成规模化和生产标准化栽培、机械化操作、产业化管理为一体的高效栽培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种植比较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及安全。从目前农技推广发展形势看,技术集成基础上的推广服务,将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为了给农民提供更方便的服务,建立“农技服务超市”,应选派农业、畜牧、农机、林业等专业的技术骨干,配备计算机、电视、电话等信息传播设备,为农民提供最全面、最急需、最直接的技术服务,让农民一进“超市”,所有问题都能得到满意解答。

3 建立可复制的典型示范园区,让技术常推常新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并在培育典型示范基地上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培育出一批有经验、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农民。同时,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也取得了“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环境改善、耕地改良”的良好效果。如,天佑、优然合作社主要是在非耕地利用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润泽园引领示范了工厂育苗技术和嫁接技术。但是,辐射带动效果和科技推进速度仍不迅速,还需要进一步培育。

(1)由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民等主体共同参与和紧密结合,按照“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原则运作的“经济共同体”和“农业综合体”,是农业商品化生产的有机单元,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重要载体和强力引擎,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2)建立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企业成为学习、观察、示范、推广、应用的典型,使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快,重点打造成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辐射源。

(3)成为各项适用技术综合展示平台,成为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的平台。

(4)成为依靠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平台。

(5)成为农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领导指挥生产的平台,更要做成由项目上升为政策的重要平台。

4 技术推广的合作形式要有创新,形成推广合力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在新常态下,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农技推广的首要任务。农民对农业技术渴求的同时,多元化主体推广的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他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兴起,对农技推广机构在新常态下,如何进一步发展已成为新课题。

根据包头市农技推广的实际情况,在加强经费保障和手段建设的同时,应发挥农技推广体系网络的优势,认清农技推广主渠道的定位,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1)创新推广的方式方法,加大现代媒体的应用,除了继续巩固和加强与先进现代农资企业、大专院校合作推广以外,更加注重横向合作和搭建平台。要发挥科研、教学、企业、中介组织以及农民的作用。

(2)要加强地区间、农牧业内部、产业融合、产业与金融之间的合作。农技推广机构应依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信息公正性优势,发挥桥梁和引领作用,强化合作推广理念,形成合力。

(3)要以市场和农民的需求为导向,开展方法便捷高效、内容丰富多彩的推广活动,并吸引农民积极参与,激发农民应用农业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农技推广的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目的。

5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互助共赢,是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核心和动力,也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创新推广服务措施。

(1)要引导龙头企业坚持为农民服务方向,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订单履约率。

(2)要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农资购销、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等社会化服务。

(3)要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通过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将生产环节的购销交易关系,转变为全产业链的产权合作关系。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

(4)要遵循自愿、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企业经营能力和农民认识程度等因素。

6 建立农技推广机构责任制,强化工作绩效评价

开展农技推广绩效评价工作和推广人员的绩效考核,不断提高农技推广工作的成效。在包头市农技推广系统,开展“树典型,学先进”活动,弘扬正气,带动后进,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农技技术推广常态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运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