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兄弟会对美国黑人大学生的意义

2016-02-10 02:37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兄弟会同乡会种族

■ 李 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外语系,北京 100089)



黑人兄弟会对美国黑人大学生的意义

■ 李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外语系,北京 100089)

【摘要】黑人兄弟会作为美国重要的大学学生社团,为黑人大学生在学习和个人发展方面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对黑人大学生尤其是在以白人学生为主导的大学里学习的黑人学生意义重大。黑人兄弟会作为黑人大学生的坚实后盾,帮助其成员解决种族矛盾和歧视问题、提高学习成绩、锻炼领导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校园参与度并最终融入校园主流文化。黑人兄弟会的成功经验可为解决我国高校同乡会存在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同乡会需要在组织性质、组织目标以及活动内容方面进行转变,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黑人兄弟会黑人大学生领导力校园参与度同乡会

美国黑人兄弟会,这个具有厚重历史的学生组织,在维护黑人大学生的利益、提高黑人大学生的学习成绩、降低退学率、增加校园参与度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黑人大学生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是大学校园的宝贵财富。

一、黑人兄弟会与种族认同培养

种族认同是指“一种集体观念,或集体身份意识,是个人与一个特定种族群体共享种族传统的认知”[1]。种族认同的发展需经历从对种族的含义一无所知到深入探索的过程,最终形成可以自在游走于不同文化的种族个性。Cuyjet认为,种族认同矛盾是导致大量黑人学生未能毕业的重要原因[2],种族认同对于黑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Taylor和Howard-Hamilton通过实验证明,参加黑人兄弟会的黑人学生在种族认同方面的发展远比没有参加的黑人学生要好,他们的自尊感也更强[3]。黑人兄弟会为黑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和发展自己身份的平台,在这里他们能够一起应对黑人问题,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黑人学生沟通交往,并且在没有文化隔阂的氛围里畅所欲言。黑人兄弟会满足了种族认同发展所需要的三个必要条件:社会交往、集体主义和群体认同。另外,黑人兄弟会组织的课外活动也有利于培养种族认同感,课外活动参与度越高,种族认同感越强。

二、黑人兄弟会与学习成绩提高

在美国,黑人学生的总体学习成绩与白人学生有较大差距,这也是美国教育一直以来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在高等教育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黑人学生获得大学学历的比例要比白人学生低得多。根据美国国家教育数据中心最新的统计结果,全国黑人大学生毕业率为32.4%,要比白人学生的50.6%低近20个百分点,在所有种族或民族的学生团体中排名最后。此外,拿到学历的黑人学生平均所花费的时间也比传统的4年时限要长。黑人兄弟会能够帮助黑人学生更好地参与大学的学习和社会生活,鼓励并督促黑人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其学业方向性,降低退学率。

首先,黑人兄弟会形成的社交网络帮助黑人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适应大学生活、缓解压力并获得及时的社会援助。研究显示,如果黑人学生加入种族社交网络,他们将更有可能成功完成大学学业[4]。大学校园里的黑人学生总数偏少,这让他们经常感觉自己在孤军奋战,默默无名,因而很难适应大学生活。黑人学生如果想在以白人学生居多的大学坚持学习并顺利毕业,必须有志同道合的同伴形成种族社交网络,团结一致,相互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持。黑人兄弟会为黑人学生提供了校园中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这里,黑人学生有机会同和自己一样为了在大学生存而拼命奋斗的成员交流,向那些已经调整好状态适应大学生活的成员讨教经验,接受来自学业有成成员的帮助。黑人兄弟会帮助成员们达到大学规定的学习目标,并最终成功拿到学位,极大地增加了黑人学生在大学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其次,黑人兄弟会成员身份所包含的责任和义务激励黑人学生不断提升学业水平。兄弟会成员认为,自己代表着黑人兄弟会,有责任向那些向往加入兄弟会的黑人同学展示其积极向上的正面形象并起到榜样作用,比如课堂上认真听讲、不懈怠、不开小差等。这种组织责任感驱使成员们在课堂上起到领导作用,带领其他同学深入思考并开展小组讨论。此外,黑人兄弟会成员认为,必须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否则会影响到所在兄弟会的总评分,甚至拖累该组织的发展。每学期各个兄弟会的国内总部都会根据学习成绩对其成员组织进行排名,如果某个分会总是排名靠后就会被勒令解散。因此,兄弟会成员们对学习成绩都很重视,不希望由于自己的糟糕成绩而对所加入的兄弟会组织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黑人兄弟会强调学业成功的重要性,各个兄弟会之间都会比拼学习成绩,任何一个兄弟会组织都害怕因为学习成绩的原因而遭到暂停、察看甚至废除资格,因此会经常督促成员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努力提高学业水平,也会认真思考能帮助成员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方法。这对于黑人学生成功完成学业至关重要。

三、黑人兄弟会与领导力发展

黑人兄弟会为黑人学生带来领导才能提高的机会,参加黑人兄弟会的学生会变得更加以行动为导向,由此促进了认知和领导力的发展。领导力方面的锻炼使黑人学生对自身的状态感觉更好,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首先,与以白人为主导的学生组织相比,黑人兄弟会为黑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领导机会。通常,以黑人为主的学生团体会为黑人学生提供比白人社团多至少一倍的领导力锻炼机会。在以白人学生为主导的大学校园里,黑人学生很少能在系学生会、俱乐部和校园其他学生机构里担当领导职务,为了减轻在校园群体中软弱无力和孤独的感觉,黑人学生多会致力于参加以黑人为主的学生组织。在成员们看来,以黑人学生为主导的社团更有希望提供能够锻炼领导力的机会,黑人兄弟会让成员们体会到权力感,帮助他们与白人同学建立联系。对黑人领导人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黑人兄弟会成员,并且黑人兄弟会的会员身份是终生的,显示了极强的忠诚度,这在其他种族的兄弟会里很少见。

其次,黑人兄弟会为黑人学生提供了不仅更多而且更早的锻炼领导力的机会。同年级的大学生中,拥有领导职位的黑人兄弟会会员要比非会员多,例如,很多黑人兄弟会成员到了大学二年级就能当上组织里的部门负责人,而非会员同期在所加入的学生社团里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更早地开始领导力锻炼能够为学生提供在学习、工作和其他社会竞争中所需的技能。

最后,黑人兄弟会组织的活动种类多样,涉及面广。例如,社区服务规划、校园广播和各种社会活动,能够培养黑人学生多方面的领导才能。其他能为黑人学生提供领导力锻炼的学生组织,比如福音唱诗班和黑人学生会,有的规模较小因此提供的活动类型有限,有的规模很大,但也正因为它的成员人数众多,黑人学生能获得领导位置的机会不多。

四、黑人兄弟会与校园参与度的提高

在以白人学生居多的大学就读的黑人学生在社交方面处于比较孤立的状态,缺少能够促进学业和事业成功的有意义的人际交往。黑人学生必须找到一种方式,能与同龄人有更多接触的机会而不是相互回避。黑人兄弟会正是这样一个能增强黑人学生与同伴之间联系的组织,它在改善黑人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也是黑人学生投身社交活动并积极提高互动表现的动力源泉。

黑人学生更倾向于加入黑人兄弟会,因为在这里他们的需求和担忧能得到及时和直接的回应。他们能与其他黑人会员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遇到的种族或民族问题。以往的研究证明,黑人兄弟会是那些在以白人为主导的大学内就读的黑人学生最重要的课外活动参与方式,它为黑人学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社交途径。Harper在分析兄弟会成员身份对黑人大学生的影响时提到,“在白人学生居多的大学里,黑人兄弟会是黑人学生首要的参与校园生活的方式。兄弟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充满文化气息的社会活动,在这里,黑人学生再也不会受到种族歧视的困扰,也不会因为黑人学生人数有限而感到孤立无援。”[5]

此外,黑人兄弟会的会员身份整体提高了黑人学生的校园参与度,即黑人学生除了参与兄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外,还积极投身于校园的其他活动和学生组织中。参与度是指学生为大学教育所付出的体力和心理能量,一个高度参与大学生活的学生会花费很多精力学习、积极参加学生组织和校园活动、经常与老师同学沟通互动。高参与度不仅能带来更好的学习成绩、降低退学率,还能锻炼和强化领导技能。

很多高等教育研究专家认为,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至少70%来自课外活动的经历[6]。对于超过90%的学生而言,课外学习是帮助他们在大学成长、加快成熟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参加课外活动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感和大公无私的价值观。加入黑人兄弟会给黑人学生带来更多参与课外活动的机会,这些课外活动大大促进了黑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研究表明,大一新生会员在人际交往的技巧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大四老生会员在通识教育、智力发展和交际技能方面有显著的收获。几乎所有的黑人学生都通过参加黑人兄弟会更好地融入了以白人学生为主导的大学的校园生活[7]。黑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就可以有机会和其他种族、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意义的跨文化互动,学习并实践人际交往技能,尤其是学会如何和白人打交道, 营造并保持与白人学生良好的社会关系,这种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也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超越文化差异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学会容忍种族差别,收获行为情感和心理情感双方面的成长。

五、黑人兄弟会对我国高校同乡会的启示

我国高校同乡会是大学生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乡土型非正式组织,是中国独特的乡土情结和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晶,对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1.转变同乡会的组织性质

同乡会在我国高校中大都是非社团性质的第二组织,其内部没有正式的规章制度,也无明确的组织关系及权利和义务,只是基于同乡之情而自愿形成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弱。所有的操作均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模式进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例如,由于缺乏统一固定的负责人和管理者,会费的收缴经常比较混乱,财务状况的透明度也不够,大多数成员都对经费的去向不甚了解,且浪费极其严重,这对于普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已成为一个经济负担。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规范同乡会的运行,应提升同乡会组织的地位,把同乡会从非社团型向社团型转化。高校应把同乡会纳入到社团管理的范畴,可以把全校的同乡会组织按照一个特殊社团加以管理,各个不同地域的同乡会作为分社形式存在。通过制定《同乡会工作管理条例》,从其成立条件、组织机构、日常运行、监督管理、考核评价和变更注销等方面全方位规范同乡会的管理和会员的活动行为,使同乡会和其他社团组织一样成为合法的、有纪律的规范组织。

同乡会内部在管理上应创建出一套富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并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明确的规章制度,规范成员的活动,使管理有章可循。规章的内容应该全面涵盖同乡会的所有活动内容。通过选举产生同乡会负责人,并适当确定若干的分支管理部门,做到分工明确。财务管理规范化,有计划有步骤地收缴会费,使同乡会的账务管理井井有条。建立专用的账户并定期公布财务收支状况,使收支公开化、规范化。做好每次活动的提前预算,避免造成浪费,减轻成员的经济负担。

同乡会转变为正式学生组织之后,就需要增设一些固定的管理岗位,完善其组织架构,确保组织功能的发挥。除财务负责人外,还应有策划负责人和宣传负责人,其中策划负责人为了能与来自不同院系的成员充分互动,有效安排工作,还需在各个院系增设学院或系负责人,为同乡会成员提供更多参与实践、体现自身价值、锻炼领导力的机会。

2.转变同乡会的组织目标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学习,即以学习为基础的个人成长。学业除了依靠大学生本人的自立自为、自我规划与努力奋斗之外,也深受校园氛围尤其是所参与的社团组织的影响。加拿大学者斯蒂芬·利考克说:“对青少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8]中国学者近年的研究也表明,中国青年的价值选择总是与他人、特定的情境紧密相连, 其“个人”与“自我”的概念总是与团体或他人相互依赖[9]。因此,应充分发挥其同乡会的群体凝聚力,将组织目标确立为提高个体成员学习成绩。

首先,高校的社团管理机构可以定期对校内所有同乡会进行平均学习成绩排名,并制定奖励措施,敦促各同乡会将提高整体学习水平作为发展目标之一。群体目标确立后,同乡会的共同目标能够促使其成员自觉调整自己的行动,与整个群体保持一致,为了提高组织的声誉和捍卫组织的利益而更关注自己的学习。

其次,利用同乡会是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的特性,向大学新生传递有关学校的师资设备、专业特征、学习方法、考试规则、就业前景、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特点等有益的信息和经验,帮助新生缩短适应期,端正学习态度,尽快提高学习成绩。同乡会的成员超越了班级、年级和系别,通过互通信息,拓展知识面,汲取经验教训,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大学生活的学习方法。

最后,发挥同乡会核心人物的榜样力量,扶正同乡会的价值取向,推动学习中“比学赶帮超”热潮的形成。同乡会核心人物在群体中处于领导地位,他们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他们的学习态度、行为方式及思想认识等对于其他成员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极其明显的,应号召核心人物在学习上勇于进取,进而使同乡会成员提高自身的学业水平。

3.转变同乡会的活动形式及内容

目前,同乡会组织的活动不论是时间还是地点都很随意,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活动的内容也非常单一,无非是聚餐、唱歌、出游等,没有实际的教育意义。因此,同乡会应丰富活动形式,提升活动内涵,不断求新求变,引导成员积极投入到各种同乡会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促进成员的社会化,把成员的注意力吸引到怎样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上来。同乡会可采用与校学生会、学生团体合作的模式,定期举办“校园民俗文化节”,成员们在感受自己家乡气息的同时也向其他同学宣传了自己的家乡,并有机会了解家乡以外的风土人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同乡会还可以在自己的展位上推销家乡特产和地方商品,为成员今后的创业增添渠道和积累经验。

同乡会可在寒暑假组织成员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县级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成员一起回家乡进行社会调查,为了解社会早做准备。在活动中成员们还可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分析家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现实需要,让他们有机会为家乡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也为自己今后返乡就业奠定基础和找准位置。

[ 参 考 文 献 ]

[1]Helms, J. E. Black and White Racial Identity: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1990,p.5.

[2]Cuyjet, M. J. African American College Men: Twenty-first Century Issues and Concerns. African American Men in Colleg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2006,pp.3-23.

[3]Taylor, C. M. & Howard-Hamilton, M. F. Student Involvement and Racial Identity Attitudes among African American Male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1995,(4).

[4]Duster, T. The Diversity Project: Final Report. Berkele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ocial Chang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1991,p.2.

[5]Harper, S. R., Byars, L. F.et al. How Membership Affects College Adjustment and African American Undergraduate Student Outcomes. In T. L. Brown, G. S. Parks & C. M. Phillips (Eds.), African American Fraternities and Sororities: The legacy and the Vision. Lexington, KY: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5,pp.393-416.

[6]Wilson, E. K. The Entering Student: Attributes and Agents of Change. In T Newcomb & E. Wilson (Eds.), College Peer Groups. Chicago: Aldine .1966,pp.76-106.

[7]Student Life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Greek Affiliation on Students’College Experiences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 Student Life Studies Abstracts 3. Columbia: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Office of Student Life Studies. 1997,(3).

[8]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译传》(第3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9页。

[9]徐荣 郑深:《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及教育管理对策》,载《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责任编辑:王俊华)

未成年人股东法律问题研究

主持人赵旭东(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2007年北京银行“娃娃股东”事件引发的未成年人股东与股权的评论和研究曾热极一时,2015年低龄股东频频套现,引发人们再次关注未成年人股东问题。对此学者有必要围绕一些深层法律问题:如未成年股权形成的客观原因是什么、未成年人持股是否合法有效、未成年人股东代理人的资格及代理权限如何认定、如何协调和解决未成年股权的信息披露与公民投资隐私权保护的冲突、如何处理未成年股权所产生的各种复杂争议或纠纷、如何对未成年人股东进行有效监管等,进行公司法理论研究的纵深探讨。本专题刊发的三篇文章就是从未成年人股东与股权的法律性质与法律规制、未成年人股东的商事代理、未成年人股东的法律监管三个不同角度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以此将其引向更深层次的研究,并为我国相应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司法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撑。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术创新支持计划项目“剖析美国高校学会社团兄弟会和姐妹会旺盛的生命力及其启示”(课题编号: 18907082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英美文化、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6-02-20

猜你喜欢
兄弟会同乡会种族
风雨兼程,紫荆花开——扬州(香港)同乡会十年侧记
说起1776年那些事,就不能不提种族和蓄奴问题 精读
“东方明珠”与“江中明珠”间的浓情厚意——记香港扬中同乡会
论埃里森文化批评中的种族政治观
找出调皮鬼
近代旅外徽州同乡会的治理架构与社会功能
跟踪导练(一)3
同呼吸 共祭奠——加拿大南京同乡会呼吁全球侨胞团体国家公祭日举办海外同步祭奠活动
在美国读书,我为何加入兄弟会
曾子墨夜探兄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