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蟹综合种养实用技术

2016-02-10 20:47李长娥天津市武清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301700
天津农林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河蟹水稻

李长娥(天津市武清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700)



稻蟹综合种养实用技术

李长娥
(天津市武清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700)

摘要:根据生态学原理,将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相结合,在天津市武清区开展稻蟹综合种养试验,在基础设施构建、水稻与河蟹品种选择、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河蟹收获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稻蟹综合种养实用技术,并对稻蟹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

关键词:水稻;河蟹;综合种养技术

天津地区水稻一直按照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低,农药的使用也使水稻品质下降,已不能满足市民对食品安全的需求。近年来,以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的生态农业模式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如稻蟹综合种养、水稻牛蛙生态种养、蛭稻生态种养等发展较快。通过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可有效改善稻田环境,控制水稻疾病的大面积爆发,在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的同时还可收获养殖效益,稻田综合效益显著增加。武清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于2014—2015年在武清区上马台镇、河西务镇进行了稻蟹综合种养实用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总结形成了稻蟹综合种养技术。

1 基础设施的构建

(1)稻田平整与田埂加固。5月初对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黏质土壤的稻田进行平整,加高加固田埂,使稻田保持一定水位。一般田埂宽0.5 m,高0.6 m。(2)蟹沟整挖与防逃围栏构筑。稻田以0.27~0.33 hm2为单位,田埂内侧1 m以外挖蟹沟,沟宽1 m,深0.5 m,坡比1:2,稻田内的蟹沟要相通。稻田的外围用塑料布和竹竿建构防逃墙,塑料布埋入土中0.1~0.2 m,高出地面0.5~0.6 m,每隔1 m用竹竿固定,向内倾斜,转角处做成圆弧形,增加其抗风性,整个防逃系统做到无缝、结实。(3)稻田注排水系统建设。为保障稻田旱能浇涝能排,要建设好注排水设施。注排水口最好设在稻田相对两角处,采用胶管为好,在水管内端用双层网包好,以防河蟹逃走,防止进水时杂物和害虫的进入。

2 水稻品种与河蟹苗种选择

水稻品种选用当地种植,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等特点的“津原45”、“皖香早”等品种。

选用具有适应多种水域环境,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的中华绒螯蟹、大闸蟹或清水蟹。选用检疫合格、健康体壮、规格齐整、活力强的个体作为河蟹苗种,规格为100只・kg-1左右。

3 水稻栽培与蟹苗暂养与投放

(1)水稻田施肥。插秧前15 d左右,667 m2稻田施用100 kg经过发酵的农家肥和10 kg过磷酸钙作基肥。进水后耕地,将基肥翻入土中,2 d后667 m2用30~40 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2)插秧。稻田进水10 d后,以“大垄双行”模式插秧,边行密插,围沟周边加密,以保证不少于常规插秧的苗数。(3)蟹苗暂养与投放。蟹苗引进在4月份进行,暂养池面积约为稻田面积的20%,水深0.8~1 m。蟹苗入池前向暂养池泼撒60~70 kg・(667 m2)-1生石灰,并将蟹苗放入5×10-3~5×10-2g・L-1高锰酸钾溶液浸浴5~10 min,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暂养期间饲料日投饵量为体重的3%~5%,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并根据天气以及饮食情况随时调整投饵量。6月中上旬,水稻插秧结束10 d左右,将暂养后的蟹苗投放稻田养殖,投放密度为200~300只・(667 m2)-1。应注意的是蟹苗投放要均匀,使其充分散开不扎堆。

4 水稻田间管理与河蟹养殖管理

4.1 水质管理

水稻与河蟹的生长发育都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春季水位可保持在10~15 cm,夏季温度较高,水位加深到15~20 cm。养殖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水体中的溶氧、氨氮、pH值等水质指标,夏、秋季要注意提高换水的频率,每7 d左右换水1次,换水量为原水量的1/3~1/2,换水时间选择在晴天的上午。首次换水7~8 d后投放EM菌生物制剂一次,使pH值保持在7.5 ~8.5之间,溶解氧保持在5 mg・L-1以上。

4.2 河蟹投饵管理

河蟹投放稻田后,初期投喂粗蛋白含量为20%~30%的河蟹专用全价配合饲料,日投饵量为河蟹总重的5%~8%,分两次投喂,上午8点—9点,投日投饵量的1/3,下午17点—18点投日投饵量的2/3。应在水草丛及水温较低处进行多点均匀投喂,阴天时少投。7月中旬—9月,可在原有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植物性饲料(如浮萍、杂草等)、动物性饲料(如小杂鱼、动物内脏等),促进河蟹摄食及后期的脱壳。

4.3 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巡田,注意河蟹觅食、脱壳及活动等情况,检查防逃设施,进排水设施有无损坏,有无蛇、田鼠、青蛙等敌害,按时监测水质,做好日志。水稻田间管理按照一般农田进行。

4.4 河蟹病害防治

河蟹病害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生态防治为主。河蟹生长期,每15 d左右撒施一次生石灰,具体方法为将生石灰浆泼洒于围沟,15 kg・(667 m2)-1左右,这样可以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增加钙元素,利于水稻生长和河蟹的生长及脱壳,还能起到消毒防病、杀灭敌害生物的作用。泼撒生石灰7 d后,可以泼撒EM菌生物制剂,以改善水质,增加水中有益菌,防止疾病发生。夏季高温季节,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外,还可在饲料中加入由中草药、多糖、复合维生素等制成的药饵投喂,30 d 1次,以增强河蟹体质,提高其抗病力,减少疾病发生。

4.5 河蟹起捕

9月中下旬,稻田停水后,此时稻田内的水全部集中到蟹沟,利用地笼网在蟹沟中进行捕获。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分析

经试验,稻蟹综合种养水稻产量比普通种植高10%~20%,667 m2河蟹产量15 kg左右,比传统水稻种植增收1 000元・(667m2)-1左右。

5.2 生态效益分析

在稻蟹综合种养试验中,河蟹对杂草、水稻害虫等的摄食,减少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避免大量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河蟹活动疏松了土壤,促进微生物活动,使土壤肥力得到释放,改善和修复稻田地力,同时其代谢产物是水稻较好的肥料,促进水稻生长。同时,水稻能净化水质,为河蟹生长发育提供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稻蟹综合种养可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有效地缓解渔业养殖面积不断缩减的问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5.3 社会效益分析

稻蟹综合种养为消费者提供了绿色、优质农产品,充分发挥了稻田的种植、养殖的生态功能,开辟了稻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杨新泉,冯锋,宋长青,等.主要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行为与氮肥高效利用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9(3):373-376.

[2]赖永铅.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J].福建农业,2012(10):30.

[3]纪连元.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过程中关键点的探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3 .

[4]孙学亮,郭永军,季延滨,等.3种复方中草药对中华绒鳌蟹生长和部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经济动物学报,2015,19(2):86-94.

[5]崔青曼,张耀红,袁春营.中草药、多糖复方添加剂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1,21(4):40-41.

农技推广

文章编号:1002-0659(2016)02-0039-02

中图分类号:S511.09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2-18

作者简介:李长娥(1971-),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的研究工作。E-mail:tjlichange1991@126.com

猜你喜欢
河蟹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河蟹脱壳期间注意事项
一季水稻
水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