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伊宁市建成面向中亚次区域中心的构想

2016-02-10 22:03竹效民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员会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伊宁市伊犁河谷霍尔果斯

竹效民(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员会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把伊宁市建成面向中亚次区域中心的构想

竹效民
(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员会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内容提要]把伊宁市建成中亚次区域中心的优势条件:一是比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二是发达的交通通讯基础;三是得天独厚的向西开放地缘优势;四是具备加快向西开放的政策条件和良好外部环境;五是伊犁与中亚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把伊宁市建成中亚次区域中心的对策思路:一是积极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二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三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四是充分发挥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加快以现代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六是建设好一支人才队伍等。

[关键词]伊宁市中亚次区域中心优势条件对策思考

伊宁市是伊犁河谷经济圈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我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伊犁重要支点、进军中亚西亚开放战略格局中拥有区位、资源、市场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当前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方兴未艾,“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把伊宁市建设成中亚乃至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上合组织区域的投资自由、贸易自由、人员出入自由,高度开放的区域次中心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

一、伊宁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概况

伊宁经济圈是指伊宁市所在的伊犁河谷的八县一市。1990年之前,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家对这里的投资极为稀缺,例如解放后的40年国家对伊犁河谷的基本建设投资累计还不到30亿。伊犁河谷发展是从苏联解体以后开始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向西开放战略、对口援疆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伊犁河谷迈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据2014年《伊犁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伊犁河谷“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9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28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68.79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340.17亿元,增长14.8%。三次产业比重由2013年的23.7: 34.2:42.1调整到23.1:33.9:43.0。人均生产总值28346元,增长12.2%;

全年完成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1.45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133.3亿元,增长10.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5.8亿元,增长10.7%;地方财政支出292.2亿元,增长2.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2.3亿元,增长2.9%。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79.10亿美元(其中地方外贸进出口总额3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86元,增长1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295元,增加882元,增长8.5%。①2014年《伊犁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伊宁市建成中亚次区域中心的优势条件

(一)比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伊宁市是伊犁河谷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花城”之美誉,200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并位列前三甲,是伊犁河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伊犁州的首府,伊宁市具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城市功能,具有发展工业、商贸、物流业、金融、旅游业等优越的条件。伊宁市已成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主要引擎之一。目前,伊犁河谷已经培育出伊宁市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及清水河江苏工业园区、伊东工业园区、伊南工业园区、巩留、新源等一批工业园区,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物流、出口加工、旅游和服务业提供了理想条件和物质基础。

从地理位置看,伊犁河谷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国家构成的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在地理上是天然的区域中心。伊犁河谷总面积5.64万平方公里,到2015年底总人口可达310万。北部天山长达400多公里的高大山脉挡住了来自西伯利亚及准噶尔盆地的严寒干冷气流,南天山的高大山脉长达400多公里,成为阻挡住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干热气流的天然屏障,形成冬暖夏凉的舒适气候。降水丰沛,土地肥沃,草场丰美,森林茂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成为伊宁市建成中亚次区域中心的必备的良好基础条件,也使其伊犁河谷成为新疆极具开发潜力的宝地。

(二)发达的交通通讯条件

经过改革开放国家30多年的投资建设,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口援疆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伊犁河谷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观。目前,在公路建设方面,乌鲁木齐至伊宁市、至霍尔果斯的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伊犁河谷从首府伊宁市到河谷的8县,都通达基础条件很好的二级公路,各个乡村也都有三级公路通达,伊犁河谷已经形成城乡相连的公路网络。从霍尔果斯出口到哈萨克斯坦的哈方公路交通也有良好的基础。在铁路交通方面,新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精伊霍铁路已经开通运营,并与哈萨克斯坦的土西铁路接轨过货,形成更加便捷的第二条亚欧大陆桥霍尔果斯出口。在航空方面,伊犁河谷现有伊宁和那拉提两个支线机场,伊宁机场已经完成向国家申报迁址并建成干线国际机场的立项。从中亚国家进口输往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规划年输气900亿立方的三条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都从伊犁经过,伊犁河谷的光纤通讯、互联网和无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走在西部省区的前列,目前已经建成覆盖河谷全区域,连通全球的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络业务。

(三)得天独厚的向西开放地缘优势

伊犁河谷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达475公里,是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国际大通道。霍尔果斯口岸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公路口岸,目前又建成公铁并举的出口过货口岸,年过货能力达1000万吨,规划在十三五末达到3000万吨,过境1000万人的通关能力。霍尔果斯口岸辐射中亚市场、基础设施完善,它地处欧亚板块的中心位置,国道312线和陇海—兰新铁路国际新通道的西端。2014年,国务院批准霍尔果斯建市。伊宁市以及伊犁河谷各县市迎来新的投资建设热潮。伊宁市、霍尔果斯已经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投资兴业的首选宝地。目前,伊宁市、霍尔果斯经过几年的全面规划与建设,进入全方位发展阶段,基础设施与投资软环境日趋完善。大伊宁经济圈确立了七个出口加工基地和工业园区。霍尔果斯开发区确立了‘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一个以对外贸易、进出口加工、旅游三大功能为主的多功能立体城市经济圈已具雏形。特别是随着世界上第一个跨国边境合作项目——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封关运营,霍尔果斯口岸的功能进一步扩展。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将充分发挥地跨中哈两国的区位优势及中哈两国赋予的优惠政策,成为中哈边境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中亚商贸城、旅游观光城,促进中哈双边贸易发展和友好交流,加快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伊犁河谷另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向西开放口岸是都拉塔口岸,目前都拉塔口岸已经成为伊犁河谷鲜活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为适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要求、适应建立中亚自由贸易区需要,都拉塔口岸已经向国家申报修建出口铁路专线。都拉塔口岸的发展目标是:把口岸建设成以进出口贸易为中心,以农牧产品加工出口和边境商贸旅游购物为两翼的外向型经济生态物流园,成为中国面向中亚、东欧的国际客货集散基地。

伊犁河谷的区域中心伊宁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沿边开放城市,河谷的8个县也都是国家对外开放县城,河谷内有国家级的伊宁市经济技术合作区,自治区级的清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9个工业园区,这些都为伊犁河谷的对外开放,伊宁市建设成中亚次区域中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具备加快向西开放的政策条件和良好外部环境

进入新世纪,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向西开放战略、对口援疆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国家出台了一大批的优惠政策。国家三届领导都高度重视向西扩大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要求把新疆建成21世纪我国西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多次到新疆视察指导工作,中央召开了两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加大新疆对外开放力度,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11号和32号文件等。伊犁州党委、人民政府制定了“科教兴州,工业富州,牧业大州,旅游名州,外贸强州”的发展战略,并提出建设“大水利、大能源、大交通、大口岸、大石化”具体发展目标。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农牧业方面,把伊犁河谷建设成全疆重要的“粮食、油料、畜产品、林果和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五大基地。工业方面,把伊犁河谷建设成全疆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煤化工基地。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把伊犁建设成出口产品加工基地、商品物流基地和东联西出国际大通道,构筑向西开放新格局。

伊犁河谷还具备向西开放,建成中亚区域中心的良好外部环境。苏联解体以后,我国同中亚国家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两国领导人保持着高密度的互访和磋商机制。特别是中国和中亚五国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定期召开,部长级磋商机制健康运行。目前,上海合作组织首脑峰会、总理会议、国防部长会议和经贸部长会议形成了一系列文件和章程,为成员国之间维护地区安全、加强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例如签署的《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等。目前“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合作的重点主要放在四个方面:一是加大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力度;二是增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度;三是深化经济技术合作,推动优先领域的网络性合作项目;四是适时研究区域经济合作的长远发展目标。上海合作组织形成的国家高层部门的合作协商机制,为伊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把伊宁市建成中亚次区域中心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伊犁与中亚国家具有很强的经济贸易互补性

伊犁紧邻中亚国家,民族风情、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与中亚国家相通相融,因此在感情与心理上容易沟通。尤其是中亚国家独立后,轻工业生产、食品生产几乎是空白,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来满足国民的需求。而伊犁轻工业生产相对比较发达,特别是国内轻工、食品生产能力甚至过剩。这就有利于我们与中亚国家在经济贸易上实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尤其是伊犁河谷是新疆的农牧业生产大区,农牧业生产技术发达,这些年反季节瓜果蔬菜生产技术成熟,产量大。而中亚国家农牧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每年都需要大量的鲜活农牧产品进口。鲜活农牧产品的出口有特殊的要求,时间长就会腐烂变质。伊犁紧邻中亚国家,鲜活农牧产品出口得天独厚,有的农牧产品几个小时就可以在哈萨克斯坦上市。因此近年来,伊犁河谷一直都担负着鲜活农牧产品出口中亚各国的主要任务。为此,伊宁市专门打造了出口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出口鲜活农牧产品龙头企业,打造出口农牧产品现代化物流中心、出口农牧产品绿色通道等一系列工作。这些都为把伊宁市打造成中亚次区域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把伊宁市建成中亚次区域中心的对策思考

2010年8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到伊犁调研,提出根据伊犁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打造以伊宁市为中心,霍尔果斯、清水河为一体的区域中心城市。要求努力把伊犁建成天山北坡西部的经济强区和中心城市,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把伊宁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成我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前沿阵地和标志性中心城市。要实现自治区党委的决策目标,把伊宁市打造成中亚次区域中心城市,就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培育外向型农业和面向中亚的农牧产品加工基地

伊犁河谷作为新疆最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要大力发展外向型农牧业,紧紧围绕现代畜牧业、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农牧业产业化、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牧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和劳务输出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实现重大转变,推进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加快把伊犁河谷建设成新疆乃至中亚的粮食、油料、畜产品、甜菜及林果业、农牧产品出口加工五大基地。首先要坚持发展现代畜牧业,坚定不移地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不断提高畜产品产量和质量。以城郊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养殖小区、养殖专业大户的培育建设。以饲草基地和防疫体系建设为重点,变革生产方式,推进高效畜牧业、设施畜牧业和定居畜牧业实现突破,建设在全国和中亚有重要影响的绿色、有机牛羊肉、禽蛋奶生产基地。在农业生产方面,要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做大做优特色种植业,要坚持面向中亚市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种植业。要敢于创新种植模式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全面推广间作、套种、立体栽培和多熟制等先进适用的高效种植模式。要围绕大棚蔬菜、中药材、葡萄、花卉、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找准优势所在,一个产品一个模式,整村整乡整县推进。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做好农产品绿色标志认证和出口登记备案工作。目前伊犁河谷出口中亚最好的是新鲜水果。今后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巩固出口优势。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有效举措。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是发展农产品加工、经营龙头企业,一方面要扶持现有的龙头企业上规模,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吸引区内外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伊犁河谷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农牧产品加工业,形成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区,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打造伊犁河谷的农牧业品牌产品。形成面向中亚的绿色、特色鲜活农牧产品出口和农牧产品加工出口基地。

(二)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速新型工业化发展

工业化是伊宁经济圈加快发展、建设成中亚次区域中心的根本出路所在,没有大企业、大项目、大投资,伊犁就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难以成就中亚次区域中心的地位。要不断深化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地推进煤化工产业、水电煤电产业、矿产开发产业、提升传统工业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新疆乃至全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和煤化工基地,建设面向中亚出口的轻工业产品生产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同时,要大力扶持有利于实现就业、有利于民生、有利于开拓中亚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主力在于中小企业。因此,要加快传统的卷烟、酿酒、制糖、粮油加工、纺织、皮革、建材、饮料、乳制品、肉食加工十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品质提升。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参与传统产业的联合重组,提高规模效益。加快用高新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和活力。

(三)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在公路建设方面,要加快伊宁经济圈公路网络建设铁路方面,要加紧实现伊宁至霍尔果斯电气化改造,加紧完成伊犁河谷大企业大集团铁路23条专线预留建设,开展铁路延伸到都拉塔口岸、木扎尔特口岸的投资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和立项申请工作。航空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那拉提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航空服务功能;二是尽快完成伊宁机场的搬迁扩建,把伊宁机场建设成直通中亚各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的大型国际干线机场。现代物流具有行业多元化、功能集成化、运营信息化、手段技术化、管理科学化、设施自动化、服务个性化、合作紧密化、范围全球化的基本特征。为实现把伊宁市建成中亚次区域中心的目标,

要立足伊犁实际,面向中亚,按照政府推动、统筹规划、重点扶持、规模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构建现代物流六大体系(即现代流通体系、市场体系、新型营销体系、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市场运行监控体系、社会信用体系),推进流通现代化进程。经过努力,使伊宁经济圈物流行业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功能显著增强,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现代流通体系。

(四)充分发挥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大手笔,国务院在《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33号)明确指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战略定位是:1.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加强与中亚、南亚、西亚和东欧的紧密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努力打造‘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开放合作平台,把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推动形成我国陆上开放与海上开放并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实施特殊经济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充分发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将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发挥喀什和霍尔果斯的特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突出特色,加大对经济开发区的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推进与中亚、南亚、西亚和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着力加强与内地的紧密联系,着力提升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将喀什市和伊宁市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促进我国向西开放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求到2015年,基本完成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体系,为经济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到2020年,大幅度提升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②国发〔2011〕33号《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抓紧落实,稳步推进,充分发挥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把伊宁市建成中亚次区域中心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大力发展以现代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伊犁有发展现代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要确立大力发展以现代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方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市场运作、重点突破,差异发展、突出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大发展。伊犁河谷是新疆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当今世界旅游业追求的阳光、水域、沙滩、绿色、清新空气五大要素,应有尽有。地理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休闲健身六大旅游资源类型一应俱全。由于复杂的地理地貌形态,与我国东中部地区的旅游资源有很大差异和互补性,对国内外游客具有极大吸引力。因此,伊犁河谷是中国西部最理想的旅游目的地。要按照“两大版块、四大旅游区”的科学区划原则,以河谷东部的两湖(库)、三河、三大草原及其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草原民族风俗,形成西天山草原风光民俗旅游区;以河谷西部的边境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和边境口岸优势,形成可克达拉西域风情旅游区。按照差异化原则,建设四大旅游功能区,一是以那拉提、唐布拉、库尔德宁为中心的具有典型西部风情的原始森林、山地草原、名山风景构成的草原风情旅游区;二是以伊宁市为中心伊宁县、察布查尔县、霍城县构成的河谷休闲旅游区;三是以惠远古城、靖远寺、圣佑庙、格登碑、草原石人、夏塔古城、八卦城串连形成的文物古迹旅游区;四是以霍尔果斯、都拉塔口岸组成的跨国边境旅游区。着力培育并推介草原生态民俗游、伊犁河谷休闲游、历史文物古迹游和西域跨国边境游四大旅游品牌。”③王友文:论新疆北部沿边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创新.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把伊犁河谷打造成世界级的著名旅游胜地和中亚旅游中心,并带动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第三产业发展。

(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把伊宁市建成中亚次区域中心提供人才支撑

要把伊宁市打造成中亚次区域中心,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的外贸人才队伍、外语人才队伍、熟悉海关报关业务出口业务的人才队伍;二是建设一支适应中亚区域中心需要的国际金融人才队伍、国际贸易法规人才队伍、中亚国家政策研究的人才队伍;三是建设一支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四是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五是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要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人才引进环境,形成总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七)落实优惠政策,搞好行政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口援疆、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战略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到西部投资的优惠政策,自治区、自治州和各县市也都出台了一批优惠政策及实施细则。但是,现在我们的很多优惠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我们一些政府行政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对招商引资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一定要加强行政服务,营造亲商、惠商、安商的氛围,要带着对企业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解决好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以一流的服务营造一流的招商引资环境,赢得投资商的青睐。要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要进一步简化手续、降低成本,提高透明度,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和规范化、标准化服务。

(八)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维护好社会稳定

稳定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一届中央领导把“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确立为新疆的总任务总目标,是英明和正确的。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把反对民族分裂、防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维护伊犁河谷稳定的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标本兼治的维稳措施,在打击、防范和教育等各个方面建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确保伊犁河谷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确保向西开放顺利推进。一是要保持对“三股势力”的严打高压态势和严密防范对策;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坚持用现代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特别是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国家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三是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让宗教成为“三股势力”颠倒黑白、愚弄信教群众的工具;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五是要切实做好基层基础各项工作。伊犁多年来在反分裂斗争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如“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社区十三步维稳工作法”、“农村十步维稳工作法”和当前自治区正在深入开展的“访惠聚”工作等,都具有推广的意义。我们除了要坚持这些成功的工作方法外,还要认真总结经验,并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创造更多行之有效的新的工作机制和方法,为伊犁河谷建成中亚次区域中心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周钰]

参考文献:

[1]于树一: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特征[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9)。

[2]徐惠喜:《中国与中亚双赢的合作》[N].经济日报2013-09-03。

[3]秦放鸣、孙庆刚:《中国的中亚战略研究》[J].亚太经济2010(2)。

州情州策研究

[作者简介]竹效民(1957~),男,新疆社会科学院伊犁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发展、中亚社会经济。

[收稿日期]2015-10-23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6)01-0027-06

doi:[D OI编码]10.3969/j.issn.1674-6287.2016.01.08

猜你喜欢
伊宁市伊犁河谷霍尔果斯
霍尔果斯百年口岸展新姿
伊犁河谷不同时期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映像畜牧业
达达木图乡青年干部的良师益友——记伊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王成俊
亚楠在伊犁河谷地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发展环境与战略
丝绸之路口岸霍尔果斯设市
“我爱我的祖国!”:记伊宁市关工委副主任兼宣讲团团长阿不都热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