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布克赛尔县扶贫开发情况的思考

2016-02-10 22:03张运萍中共和布克赛尔县委党校新疆和布克赛尔834400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农牧民自治区贫困村

张运萍(中共和布克赛尔县委党校新疆和布克赛尔834400 )



关于和布克赛尔县扶贫开发情况的思考

张运萍
(中共和布克赛尔县委党校新疆和布克赛尔834400 )

[内容提要]近年来和布克赛尔县围绕“划分区域、分类扶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完善机制”的工作方针,抢抓自治区定点扶贫和各级“三民工作”叠加机遇,坚持扶贫开发与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现代旅游业”同步推进,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真正使扶贫开发成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将贫困农牧民的脱贫增收作为出发点、落脚点。

[关键词]扶贫开发调查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和布克赛尔县紧紧围绕“划分区域、分类扶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完善机制”的工作方针,抢抓自治区定点扶贫和各级“三民工作”叠加机遇,坚持扶贫开发与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现代旅游业”同步推进,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真正使扶贫开发成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将贫困农牧民的脱贫增收作为出发点、落脚点。

一、自治县扶贫开发现状

(一)用好资金抓好项目。2014年自治区下达和布克赛尔县第一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共计32个,资金1808万元,837户贫困户受益。通过项目扶持,每户贫困户入住1套农村安居房或城镇安居楼,得到1头生产母牛、10只生产母羊、庭院经济等生产资料,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经济收入大幅增长,为今后实现脱贫奠定坚实基础。今年项目实施进度、资金拨付与往年相比明显加快,实现“三早”,即:早实施、早完工、早受益。截止目前,32个项目已全部启动实施并完工,项目启动率与完工率均为100%。已拨付并报账资金1667万元,扣除质量保证金后,报账率与拨付率为92%。

县委、县政府对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地区会议精神,并紧密结合自治区下达的2014年度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对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实施步骤,措施保障等全方位部署。要求对扶贫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对贫困户实施“精准化”扶贫。成立督查组,制定了督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督查。严格按章办事,规范程序,加强公示,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二)整村推进工作进展顺利。2014年实施整村推进村3个,实施扶贫项目9个1000万元。对于整村推进村,按照“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精准到户、重点扶持”的思路,通过实施安居房、牲畜养殖、节水滴灌、棚圈建设等项目,141户贫困户全部享受项目扶持。户均享受1套安居房、10只生产母羊、1头生产母牛,10亩节水滴灌、1座棚圈、1套暖气炉、1台太阳能照明设备、1户庭院经济,10亩饲草料。经初步统计,户均享受各类财政扶贫资金补助达13.2万元,扶持力度为历年来之最。自治县将扶贫安居房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采取“普惠制+特惠制+贫困户自筹”的方式,即县财政为每户贫困户补助5万元,在此“普惠制”基础上扶贫资金再补助3万元实行“特惠制”,合计贫困户可获8万元补助,每户只需自筹2万余元就可到城镇入住80平米的楼房。贫困户在农村拥有了稳定增收产业,在城镇住进水电暖等设施齐全的安居楼,享受和城镇居民同等水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高标准实现了“九通、九有、九能”各项指标。

(三)金融扶贫工作稳步进行。一是自治区扶贫办2013年-2014年共下达8个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县扶贫办结合贫困村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由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财政、扶贫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互助资金试点乡场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领导小组。由我办具体负责互助资金的使用监管、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9月17日,召集全县8个试点村所在乡场镇、县民政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召开自治县互助资金推进会,讨论确定了资金风险保障及监管方案,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全和发挥应有的效益。8个互助资金互助社已全部成立,进入民政注册登记环节,11月中旬互助资金可全面运行。二是2014年自治区下达贷款贴息额指导性意见,推荐三家企业扶贫贴息贷款共计6500万元,目前已完成贷款6300万,完成率97%。

(四)龙头拉动效益覆盖作用凸显。坚持龙头拉动、效益覆盖,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各类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和就业增收。自治县扶贫龙头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壮大,对贫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整体带动作用大幅增强。

蒙哥尔肉类开发有限公司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为全县最早获批的龙头企业。以畜产品收购、活畜交易等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该公司长期为贷款牧民向金融机构担保,牧民再采取五户或五户以上联保方式,每户贷款不超过10万元。用于牧民壮大养殖规模,解决生产发展资金难题;通过打造有机畜产业基地,使贫困牧民出栏牲畜品质提高等次,每只羊较非有机畜市场价值提高100元,切实帮助农牧民提高了经济收入。随着企业生产销售规模扩大,用工需求同步增长。据统计,蒙哥尔公司自2012年至今,累计招收贫困户60人,提供就业岗位120余人次,月收入人均2500元。

新疆康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查和特乡,拥有生产基地10万亩,主要产品有:甘草、辣椒、棉花。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发展甘草产业,年产量10000吨,整合承包贫困户土地37400亩。实现了土地流转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公司与748户贫困户签订为期五年的用工协议,长期从事甘草种植和加工,年均安置长短期贫困户就业1000人以上,2014年新招收30名贫困户就业。

两家扶贫龙头企业既实现了自身发展壮大,同时带动贫困农牧民增收致富,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企业与贫困农牧民互惠互利、同步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了扶贫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现“龙头拉动、效益覆盖”。在两家企业示范引领下,2014年自治县康羚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并成功获批。

(五)扶贫培训工作圆满完成。2014年自治区扶贫办下达培训项目7个,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3个,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3个,本级干部培训1个。培训内容包括民族糕点特色饮食培训、手工编织、农机修理、畜牧养殖培训、经济作物技术培训、本级干部培训等种类,共计开设班次29个,培训贫困劳动力1815人次。其中:技能转移培训184人,农牧业实用技能培训1628人次,本级干部3人。参加培训贫困户1268人,妇女713人次,计划生育贫困户491人次。其中:民族糕点特色饮食培训75人,手工编制培训64人,农机修理培训45人,畜牧养殖培训528人次,经济作物技术培训500人次,棉花种植培训600人次,本级干部培训3人。截至10月所有培训项目已圆满完成。通过有针对性开展培训,使贫困户在发展生产、就业增收、劳务输出方面有了一技之长,为实现就业与自主创收打下基础。

(六)三民工作与社会帮扶工作相结合,产生叠加效应。根据和党办〔2013〕1号《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联乡、包村、帮户”工作方案》与和党发〔2014〕2号关于印发《自治县开展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36名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帮户”全覆盖。176家县直单位部门包26个重点村;403名科级干部帮扶403个贫困户;地县411名干部组成90个住村工作队,实现全覆盖。自治区、地区、自治县三级帮扶单位为自治县贫困乡村投入资金207.312万元,其中,自治区帮扶单位投入142.42万元;地区帮扶单位投入16.7万元;自治县帮扶单位投入资金48.192万元;确定民生项目100项,引进投入资金1700余万元。通过为贫困村打机电井、建养殖小区、购鸡苗、赠医疗设备、维修自来水与道路等方式,送去各种形式的帮扶。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拉近了干群关系,改善了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

(七)做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为精准化扶贫打下坚实基础。严格落实地区2014年扶贫开发要点中,关于建档立卡落实“两个精准,四个统一”相关要求,做到贫困户建档立卡要精准,加强建档立卡信息库里的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完善贫困户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扶贫项目进村入户到人要精准,实现扶贫资金项目不偏位、不错位、不移位;做好“四统一”工作,建立健全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入户项目标示牌、扶持证、建档立卡四个统一制度,提升扶贫项目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率。4月10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了农牧区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动员会议,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做好建档立卡调查、识别、确认等各项工作,对全县76个村迅速摸底调查,将扶贫对象全部纳入扶贫政策扶持。7月14日,县扶贫办将确定的7个贫困村在县政府网站进行了公示。8月6日召开了全县贫困户识别工作推进会、乡级扶贫专干业务培训会,全面安排部署了全县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工作。10月17日,县扶贫办已将确定的1115 户3077名贫困户录入数据上传至自治区扶贫办。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可支配财力有限,城镇、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历史欠账较多,和丰工业园建设、白杨河调水工程,完善基础设施仍需投入大量资金,造成扶贫项目配套资金有限。

(二)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收入平均值掩盖了发展的不平衡,农牧民南北收入差距大。

(三)生态环境高寒脆弱,生存成本高。自治县是国家艰苦边远四类地区,是全疆30个易灾县之一,大多为荒漠干旱、退化严重,年平均气温只有3.1℃-3.5℃,无霜期仅85天左右,年降水在150毫米左右。蔬菜、水果等食品主要靠外进,物价水平高于周边县市50%以上,部分甚至1倍以上。

(四)我县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北部边境与山区,贫困区域广,重点贫困村与非重点贫困村贫困程度几乎没有差别。在“十二五”期间纳入自治区级贫困重点村的仅有26个,目前扶贫项目资金及其他扶贫政策都是针对这些村,而未纳入的非重点村也存在很多贫困户,但一直得不到政策扶持,造成同一区域内同等条件的贫困户与村队享受扶贫政策不均衡的问题。

三、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实施边境扶贫试点工作。按照“一线守边、二线固边、三线服务”要求,把扶贫开发与中央援疆政策、对口支援政策、国家惠农强农政策、国家边防建设政策、部门民生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力量改善边民特别是守边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扶持发展增收产业,实现边境贫困农牧民“安得下、守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二)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坚持让贫困户直接受益,整合资金,捆绑使用,集中用于重点村“九通”、“九有”、“九能”的开发建设,不断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推进扶贫连片开发各项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力争每年资金投入不断增长,着力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抓好“以民转居为突破、小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边境山区扶贫试点及攻坚、产业扶贫、扶贫培训”六大工程。

(四)实施产业开发工作。按照“村有支柱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和支持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支持民间手工艺品和民族特需用品加工,支持特色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夯实农牧民增收的产业基础。

(五)实施社会扶贫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做好“转变作风服务群众”、“联乡包村帮户”、“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在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改善基础设施、培训农牧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加大对重点村的人力、财力、智力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变重点村贫困落后的面貌。

(六)提升扶贫开发能力。把深化改革、机制创新作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和扶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大力实施“民转居”工程,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持续得到工业的反哺和城镇化的支持,充分运用和发展好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的新机制、新经验,推进扶贫机制、协作机制创新,构建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形势的体制、机制。高度重视扶贫机构建设,保持自治县扶贫工作机构的稳定性,加强扶贫干部力量配备,加大扶贫干部培训力度,改善基层扶贫部门工作条件。

[责任编辑:竹效民]

经济研究

[作者简介]张运萍(1980~),女,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委党校讲师。

[收稿日期]2015-11-08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6)01-0049-03

doi:[D OI编码]10.3969/j.issn.1674-6287.2016.01.14

猜你喜欢
农牧民自治区贫困村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