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

2016-02-11 07:30徐喜林徐栋
中国法治文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腐败干部政治

文/徐喜林 徐栋

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

文/徐喜林 徐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营造健康政治生态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多次提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因此,笔者认为,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多角度研究政治生态的含义、现状和对策都意义非常。

一、全面理解把握政治生态的科学含义,对政治生态的把握需要从多层面分析

(一)政治生态的概念

1.关于政治生态与相关概念的联系。政治生态是政治与生态两个关键词构成的。其中,政治包涵领导与管理两层含义,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与此相关的有“政治生态化”学说,认为政治生态化是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更是增强了对政治生态化的诉求和对变革传统政治社会体制的动力。与政治生态相关的还有“生态政治学”与“政治生态学”两个概念。其中,“生态政治学”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一种理论和方法。该学说借助于生态学的方法,从政治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研究政治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根据生态政治学的观点,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的模式及其政治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选择,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生态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认为政治存在于生态环境之中,与生态环境保持着动态平衡的关系。而“政治生态学”则研究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到环境问题。

2.关于政治生态的不同定义。理论界对政治生态下有多个定义,主要是如下两种:一是认为政治生态指的是相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生态,是一个地域一个时期政治生活现状和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也是党员干部党性、觉悟、作风的综合体现。二是认为政治生态是指一定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生态联动,是一个地方或一个领域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以上两种定义,相同点之一是范畴上都认为政治生态属于社会生态的范畴,而不是自然生态、环境生态和经济生态;相同点之二是都认为表现形式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不同点之一是在政治生态的运行主体上,前者认为是一个地方的一个时期,后者认为是政治系统,二者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点之二是在运行机制上,前者认为是政治生活现状和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后者认为是政治系统的内部与外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动态。

3.政治生态的内涵。笔者认为,上述两个定义各有可取之处,前者趋于简明后者趋于学术。参照以上定义,笔者试图用种差加属的科学定义法给政治生态下如下定义:政治生态是指国家和地区、领域政治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政治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一种社会生态,亦即其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系统反映。就我国而言,是国家和地区、领域范围内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其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政治生态是影响和相互作用于党的执政能力、国家建设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的软实力,是构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内容的软指标。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科学有效预防腐败,是保持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的基础,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重要保证,是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

(二)政治生态的外延

政治生态的外延可从多角度考量。一是范围划分法。可分为政治内生态和政治外生态。政治内生态是指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动。政治内生态的主干是党内政治生态。由于我们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内政治生态是否健康、优化,不仅对所有党员、干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而且对其他社会组织乃至整个国家政治系统产生着至关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政治外生态则是指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生态联动。党内政治生态相对应的是党外政治生态,即中国共产党与参政的民主党派、私营企业家等政治范畴内的生态联动。二是层级划分法。可按照政治生态外延层级的不同,划分为执政、从政、行政三个层级。其中执政是指执政党长期执政和加强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政治环境;从政是指党员领导干部的参与党和国家政治事务,包括干部成长、行使权力等方面面临的政治环境;行政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行使政务面临的政治环境。

(三)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与政治生态搭配使用的有多个提法和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应当认真辨析。一是相关提法辨析。与政治生态相配套的提法有重构政治生态、重塑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净化政治生态、优化政治生态等。笔者认为,以上提法中,重构政治生态和重塑政治生态是一个概念,都是指放弃现有的政治生态而重新建造新的政治生态;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一个概念,是指在原来没有的条件下建立新的政治生态;净化政治生态与优化政治生态是一个概念,是指在现有政治生态的基础上保留优良部分,淘汰不良部分。笔者认为,用优化(净化)政治生态更贴切一些。二是与相关提法的关系。政治生态建设与党建的关系。习近平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可见加强党的建设与营造好的政治生态密切相关,党的建设搞好了,对政治生态建设有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政治生态与作风的关系。作风主要是指党风、政风。政治生态的表现形式包含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改进作风是措施和手段,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目标与结果,改进工作作风,就是净化政治生态,就是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政治生态与从政环境的关系。“政治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同“从政环境”一并提出的一个概念,笔者认为二者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区别在于生态与环境是两个层面的问题。环境坏了尚可能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例子;如果生态恶化了,生长出来的绝对是恶之花。正所谓:“万物尽秋气,一室难为春”。而联系在于从政环境是政治生态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有执政环境和行政环境等都是政治生态的组成部分。政治生态的外延大于从政环境的外延,但在一定语境下二者概念相近,可以通用。

(四)政治生态建设的价值取向

政治生态建设,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价值取向如下:

1.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要长期执政,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坚实的执政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党心、军心、民心的凝集。要实现这一目标,没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必然会造成人心涣散,一盘散沙,久而久之就会使党的执政根基瓦解分化。政治生态的状况,不仅决定着领导干部从政环境的好坏,而且事关党和政府甚至国家的形象,事关社会稳定、人心向背、干部清廉、区域发展。这些都是执政基础的要件。

2.促进各级干事创业。习近平多次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可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可以集中精力、形成合力,干事创业。

3.促进干部廉洁自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政治生态好了,才能有利于党员干部和公务人员保持自身的廉洁自律,才能不出问题或者少出问题。如果政治生态恶化,腐败成为常态则会出现对腐败见怪不怪,上行下效的乱象。政治生态与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紧密关联。“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好的环境可以引导人积极向上;一个坏的环境则可能让好人腐蚀堕落。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才能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走为民务实清廉的正道、不入贪腐奢靡的歧途。

4.实现党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向世界庄严宣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是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里程碑,更是建立的新出发阵地。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与政治生态,将无从谈起,将贻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

(五)政治生态的评价标尺

刘云山同志提出政治生态有两个直观标尺:一看党员干部作风好不好,二看有没有腐败问题。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标尺。一是党内政治生活。1957年,在全面开始探索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在全党“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无疑就是“一个好的政治生态”的具体标准。二是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政治生态的一个晴雨表。政治生态好了必然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延安时期出现了毛泽东讲的“十个没有”的干部新作风和社会新气象,即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土豪劣绅,没有赌博,没有娼妓,没有小老婆,没有叫花子,没有结党营私之徒,没有萎靡不振之气,没有人吃摩擦饭,没有人发国难财。也才有了朱总司令说的“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社会新风尚。这是政治生态好的成功先例,也是我们今天应当继承的宝贵财富。

二、全面客观把握政治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橘生江南逾淮为枳。对反复发生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对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生态方面找原因。当前,反腐败力度空前,成果明显。但是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问题还是屡禁不止,这就要从政治生态方面找原因了。

(一)作风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是“四风”尚未根除。一些地方和部门,拉帮结派的山头主义、人身依附的宗派主义、我行我素的自由主义、不讲原则的好人主义、唯利是图的个人主义、游戏人生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流行。尤其是“一把手”搞官僚主义、家长制、独断专行,使党内政治生活变得低级庸俗、是非判断十分模糊,久而久之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败坏了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带坏了一批党员干部。二是“潜规则”流行。一些党员、干部无视党的纪律、背离党的规矩,热衷于按“潜规则”做人行事。比如,在思想政治上奉行“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在组织生活中奉行“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在执行政策中,奉行“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在干部任用中,信奉“不跑不送,降级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在人际交往中,奉行“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尤为甚者,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公然在党内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形成这个“帮”、那个“派”的既得利益集团。剖析近两年来被查处的腐败分子,有不少就是被所谓“潜规则”所葬送的。这些都是政治生态建设面临的重大困惑与难题,是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

(二)腐败方面的问题触目惊心

腐败是政治生态恶化的明显标志。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抱团”腐败屡见不鲜。在利益的黏合之下,“抱团”腐败的参与者牵连成串,形成一个稳固的利害关系网,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例如,深圳沙头角海关旅检四科7名关员分工合作,按车收取“好处费”,放行走私车辆,受贿75万元。二是边腐边升令人惊叹。中纪委查处的中管干部严重违纪问题,很多都是发生在担任下级“一把手”期间;有的省已查处的领导干部中,半数以上属于“带病提拔”,有的甚至“带病”在岗10年、20年,屡被提拔。2000年至2014年,万庆良利用其担任广东团省委书记、揭阳市市长、揭阳市委书记、揭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省长、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职务上的便利,贪腐动作从不间断,然而并没有阻碍他一路升迁。其从政近30年,起诉书指控的犯罪时间竟然占了一半。2013年,中央党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田国良在《省部级干部腐败案例研究》中,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103个副省部级(或“享受副部级待遇”)以上官员腐败案进行剖析,发现63%的落马副省部级以上官员是在贪腐之后获得提拔的,约有48%的人担任副省部级职务前就开始贪腐。云南省纪委一名办案人员曾谈到,“干部选拔问题上,存在领导干部明明知晓被提拔者‘带病’,却因为权钱交易、熟人关系而不追究,大搞暗箱操作的现象”。有的干部刚被提拔即落马,有的干部考察未过仍顺利晋升,边腐边升一方面显示出干部选拔任用的艰巨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伯乐”在相马过程中的失职渎职。三是借壳腐败花样百出。“左手转右手”巧取豪夺,鲸吞蚕食,将公共资产转化为个人财产;“一人当官,全家发财”;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以经商办企业、包揽工程、批发项目等形式,实现权力变现,套取巨额利益;“一家两制”,“前门当官,后门开店”的贪腐双簧,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利益输送暗道;贪腐官员担纲“腐败共同体”的“轴心”,借“壳”完成权力寻租、权力变现、权钱交易等,已经是必须被高度重视的社会腐败形态。四是腐败范围无限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查处的中管干部覆盖了31个省区市,形成了“天涯无净土”的局面。五是腐败伪装不断翻新。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例看,“两面人”现象非常突出,几乎已成腐败分子的“标配”。这些人台上道貌岸然,台下贪赃枉法;人前正襟危坐,人后骄奢淫逸。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张口“廉洁”闭口“清正”,迷惑了不少干部和群众。他的“落马”让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从案件查处情况看,“两面人”隐蔽性越来越深、潜伏期越来越长、投机性越来越强,对法纪的规避和“肢解”越来越能,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烈。

(三)政治生态恶化的危害巨大

政治生态不健康甚至恶化的最大危害,就在于法律和规则失效,并必然导致腐败的发生。肆无忌惮的腐败行为,不仅将政治权力和公共权力转变成私人权力,同时将私人利益凌驾于公共政策之上,不仅政党的宗旨信仰无从体现,理想目标渐行渐远,身处其中的好党员好干部也会无所适从。在政治生态恶化的情况下,“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将屡见不鲜。如“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干的不如看的”的庸政懒政、“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护主义等,最终导致政治体系在外部失去民心支持,在内部因为腐败利益而钩心斗角,进而危及政权的稳定。

(四)政治生态不健康甚至恶化的原因

政治生态恶化的原因是多重的,应当综合分析。一是“腐败亚文化”毒化环境。所谓“腐败亚文化”,一般是指腐败群体乃至整个社会对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的一系列畸形、扭曲、反主流的判断与认知。例如,个别“大老虎”落马后,备受其老家村民指责的是“几乎没有给家乡争取过什么”;有的贪官家里被查抄出不少高档白酒,围观群众半开玩笑地说可惜了这些好酒,不如分给大家,也许百姓还能念他点好。不是对腐败行为本身有多痛恨,而是对别人拥有腐败机会和能力的嫉妒,是没有分到一杯羹的不满。凡此种种,说明“腐败亚文化”是浊乱世风、伤人心肺的“精神雾霾”,危害不容忽视。二是“官本位”政治文化的不良影响。“官本位”是中国几千年来积存的陋习。“官本位”的奉行者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或参照官阶级别来衡量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等。“官本位”政治文化扭曲着人们的价值认知,弥漫在政治生态的方方面面,是政治生态恶化的致病基因。三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不可忽视。我们党是长期执政的党,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如何改进党的领导这都是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权力是执政与行政的必要条件,但如何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还是一个待解之题。党政“一把手”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关键人物,必须要有一定的决策权,但如何防止“一把手”权力滥用仍是一个难题。需要在加强党的领导与限制权力滥用方面找到最佳组合是一个重大困惑。还有如何在坚持党的领导前提下,更好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也都需要从体制机制方面进行研究改进。四是腐败基因的存在。人有趋利性,任何监督不可能是天衣无缝的,加上权力的行使必须要有一定的权威相配套,因而腐败是不可能根除的,只能在一定范围遏制。

三、优化(净化)政治生态的对策思考

优化(净化)政治生态是一个系统工程,最根本的是要卓有成效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应当从以下方面发力见效。

(一)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第一标准。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此,要做固本培元的工作,在塑魂补钙上下功夫。这“魂”就是宗旨与主义,这“钙”就是理想和信念。理想信念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坚持和弘扬党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和安身立命之本,必须持续在理想信念教育养成上下功夫。

(二)在推动作风建设上见成效

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正之风,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净化政治生态必须从改进作风上见长效见真功。要认真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中央要求,对全党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作风形象。

(三)在抓好领导干部上开新局

领导干部不仅是良好政治生态的受益者,更是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者。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因此,政治生态建设必须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

(四)在持续严惩腐败上见功力

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党内如果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态必然会受到污染。因此,必须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消除有害政治生态健康的负能量。始终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猛药去疴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严厉惩处的尺度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五)在深化监督执纪上求长效

要努力营造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及舆论监督等党内外监督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要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用更加严明的纪律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要切实“把纪律挺在前面”,带头管好中间地带。二是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更好地实现惩戒与教育相结合。三是要在反腐败“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的基础上,更好地做到快查快结快办。四是要传导管党治党压力,坚持认真追责,更好地增强党委纪委“两个责任”意识。

(六)在扎紧制度“笼子”上见新功

习近平强调:“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管党治党要靠党内规则、严明纪律,要切实把党规党纪的篱笆扎紧,把领导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优化(净化)政治生态,还要在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坚持推进依法治国上下功夫。要学习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努力创造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良好环境。要在全社会推动尊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努力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

(七)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挖潜力

优化(净化)政治生态,就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上下功夫。要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用改革破除利益藩篱、解决发展难题。要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彻底根除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土壤和条件,从多方面为优化(净化)政治生态提供正能量。

(本文作者徐喜林系河南省廉政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纪委书记,徐栋系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工程师)

猜你喜欢
腐败干部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腐败至死怎么死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