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2016-02-11 19:58白玮婧张春红孟丽娜王珍珍
天津中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痉挛性痉挛偏瘫

白玮婧,张春红,孟丽娜,王珍珍

(1.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白玮婧1,张春红2,孟丽娜2,王珍珍1

(1.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为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查阅近10年来临床研究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综述。表明中医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具有疗法多样性,包括传统针刺法、特殊针法、艾灸、康复训练、传统推拿手法等;且操作方法简便,无不良反应。不难看出在中医疗法的领域上着实具有一定的疗效,得到了相应的肯定。依据临床相关研究,为今后的研究发展上提出了问题并指明了方向。

卒中;痉挛性瘫痪;中医治疗

脑卒中是现代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痉挛性瘫痪(HSP)又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中枢性瘫痪。为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与后遗症,大约有65%的脑卒中患者出现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症状[1],包括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负担。近年来,国内外专家越来越重视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治疗。笔者搜索近10年内关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相关文献,分析概述如下。

1 中医理论对痉挛性瘫痪的认识

痉挛性瘫痪在中医学中属“筋病”、“筋痹”、“筋挛”等范畴,《灵枢·刺节真邪》篇始云:“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素问·调经论》云:“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皆对痉挛性瘫痪有所概括。究其病因病机,主要在于机体阴阳失衡、经筋失养,导致阳气被损,属本虚标实[2]。《难经·二十九难》云:“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但另有医家认为[3],中风后痉挛状态亦为阴阳气血失调所致,《医方类聚卷十三·诸风门一》有载:“夫中风者,皆因阴阳不调,脏腑气偏,荣卫失度,血气错乱……风邪之气乘虚而中人也。”因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应从其病因病机出发,调整阴阳,使阴阳互济,气血得充,筋脉得以濡养,从而改善痉挛状态[4]。

2 针刺相关治疗

针刺作为中医学的常见治疗手法之一,在现代临床研究领域上依然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脑血管疾病利用针灸治疗。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方面,通过疏通经脉、调理气机,达到阴阳相调、气血并补之效。临床百家争鸣,各学派代表的针刺治疗手法众多。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临床针刺疗法不外重在刺阳(经)、重在刺阴(经)以及阴阳同治,且选择方法均与病变的性质、位置等因素相关。

2.1阴阳经穴同治治疗痉挛性瘫痪主以调和阴阳为根本,故同时针刺阴阳两经穴位已达到阴阳并调,取以“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意。临床众家思想纷纭:石学敏院士提出“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针刺治疗大法,以醒神调神、开窍启闭为治疗原则,针刺主要穴位涵括: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委中、尺泽、风池、完骨、天柱等,在临床广泛应用。章燕[5]观察90例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结合推拿疗法同一般针刺的对照组对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吕静等[6]将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治疗组同常规针刺法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醒脑开窍”针刺法在其治则基础上辅以调补肝、脾、肾三脏,减轻阳缓阴急,达到阴阳调和,从而改善肌力。从治疗原则而论,同样认为肢体痉挛状态属于阴急阳缓的“靳三针”[7]为20世纪80年代早期靳瑞教授创立的岭南针灸学派重要学术内容,因其治疗有效且取穴、操作简便,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故采用“靳三针”既疏泄肝胆之气,起到鼓舞少阳生发之机;又能泻急补缓,起到平衡阴阳之效。贺君等[8]将123例患者分别采用靳三针针刺法与西医康复手法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靳三针组为94.0%,对照组为8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杨海涛等[9]将10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组,证明了采用颞三针合挛三针针刺治疗组停止功效综合评定量表(FCA)、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临床神经功效缺损水平评分(NDS)、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

另观察发现体表前后阴阳经穴针刺对于痉挛的恢复效果显著,张智龙等[10]评价项腹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将30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结果项腹针较常规针刺组疗效显著,选取项部阳经穴位与腹部阴经穴位合并治疗,对病理性神经活动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同一肢体的屈肌侧与伸肌侧同时取穴,也能起到阴阳两经并调功效,改善肌张力与相关评分指数,如杨正成[11]观察张力平衡针法治疗效果,将治疗组采取患肢屈、伸侧相关穴位,结果张力平衡针法组CSI指数、Barthel指数积分、Fugl-Meyer积分等评分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揭子慧[12]认为痉挛性瘫痪是上肢的屈肌和下肢的伸肌共同运动引起的肌痉挛模式,因而采用泻阴补阳透穴针刺法,刺激范围较广,疏通气血、调整阴阳作用较强,达到生物力学平衡有效缓解痉挛。余兆安等[13]则采用恢刺手法刺激痉挛肌起止点、穆敬平等[14]的浮针配合电针治疗,均对于使病痛筋肉恢复舒缓松弛状态具有良好收效。

临床许多特殊治疗方法在阴阳两经并治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收效,通过各种手段将“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治法加以发挥。根据临床观察[15],小针刀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缓解作用效果明显,而且成本低廉、无明显毒副作用,在临床上有较广的应用前景。刘强等[16]观察50例患者小针刀治疗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的临床疗效,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小针刀治疗可缓解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艾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安全有效,相比针灸作用温和,能起到很好的温通经脉、补益虚损作用,有效地改善患者偏瘫肢体的痉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临床报道:霍新慧等[17]观察发现艾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状态,较单纯康复训练疗效更优,疗效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冶尕西等[18]将回医烙灸法结合康复易化技术应用于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易化技术(P<0.05)。

2.2阳经为主针刺查阅大量临床文献,针刺治疗痉挛性瘫痪选取穴位许多以刺激手足三阳经穴位为治法,即便阴阳两经同用也以阳经辅以阴经穴位,针对病变位置以治标。经文有载,《难经》曰:“督之为病、脊强而厥。”《灵枢·经脉》曰:“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胭如结,颛如裂,是为踝厥。”均是对于选取阳经穴位能够改善肢体痉挛状态的描述。但不难看出,阳经为主针刺多数为痉挛瘫早期肌力缺陷或者病情较轻患者。赵力生等[19]以补益手三阳为原则,认为通过针刺三阳穴(阳溪、阳池、阳谷)可以改善手部肌张力与痉挛状态,故选取30例脑卒中手痉挛患者,与常规针刺组对比,生活能力评分等明显更优(P<0.05)。魏书航[20]则认为针刺阳陵泉穴治疗痉挛瘫痪有“解痉止搐”之效,临床观察40例痉挛瘫痪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针刺阳陵泉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邹玮庚等[21]观察巨刺阳经法治疗,同传统针刺法对比,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前后康复量表评分观察组患者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

其他特殊针刺法如芒针投刺依然能起到激活阳经经气的显著效果。王二争[22]探讨芒针透刺督脉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P<0.01)。另有张红岩等[23]揭示通督调神针刺法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治疗的有效性,同康复训练法比较,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收效。

观察发现,加用电针治疗肢体痉挛多选取阳经穴位。魏冰[24]观察电针臑会、天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选择6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臑会、天井治疗组和传统针刺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晓军等[25]观察电针夹脊穴同一般针刺比较,电针刺激夹脊穴治疗效果更优(P<0.01)。研究表示[26],针刺施术得气后,通以微量的脉冲电流,加强对穴位的刺激,提高疗效,使其内外通达,阴阳平衡,达到经络恢复和缓解病情的作用。温针灸作为一种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既能发挥针刺刺激作用,又能发挥艾灸的温通经脉之功效,共同作用加强了针刺感应传导,促进血液循环,进一步缓解了肢体痉挛。杨雪梅[27]选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阳经穴位,分别施行温针灸治疗与传统针刺治疗,结果温针灸疗效评价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刘菲[28]亦将60例患者纳入同样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阴经为主针刺笔者查阅文献发现,另有相当数量医家研究提示单纯针刺阴经穴位同样能够起到改善痉挛性状态的效果。古人对于治疗痉挛性瘫痪取用阴经穴位已有记载,《针灸大成》云:“灵道主肘挛”;《针灸甲乙经》中“偏枯不仁,手瘛偏小筋急,大陵主之。”临床多用于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而损伤气血阴阳的患者。有医家[29]认为,痉挛瘫血虚筋脉失养,肌肉痉挛而肢体活动不利。后期的痉挛状态以肝肾阴虚为本,取穴应重视阴经取穴。武连仲教授[30]创造性运用这一方法,针刺“下极泉”穴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甚佳,对于腕指及整个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具有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据观察“五泉穴”(极泉、天泉、曲泉、阴陵泉、涌泉)为治疗中风后肢体瘫痪的特效阴经选穴,朱现民等[31]观察针刺“五泉穴”法与传统针刺法相比较,对改善痉挛性瘫痪疗效较好,起效快,是治疗痉挛性瘫痪较理想的方法。

从特殊针刺治疗方法来看,火针以“燔针劫刺”之法,止痛效果更佳,有助于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以及消除组织炎症反应,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手段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值得广泛推广,有林玉平等[32]采用火针点刺手三阴经筋阳性反应点,结果火针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

3 康复训练治疗

脑卒中后遗留的肢体痉挛状态,很大程度的造成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并且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极大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加强肢体的能动恢复作用。在卒中痉挛瘫恢复期,针对患者病情的不同程度,采取相应的康复训练疗法,通过患者自身的自主活动练习,更能有效的改善患肢的肌肉张力,改善肢体的姿势协调性。现代多种康复手段针对偏瘫患者痉挛期的治疗疗效确切,见效快,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如朱志芬等[33]将1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强化康复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治疗后强化康复训练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显著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王红等[34]发现应用影响张力性姿势技术治疗的痉挛瘫患者与其他疗法治疗的患者比较,结果在Brunnstrom分期以及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上明显较优。另外采用经筋疗法联合神经功能重建系统治疗[35],能使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得到较好恢复。马健芸等观察3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发现两种治疗方案均获得一定疗效,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或P<0.01)。

4 推拿手法治疗

推拿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病理诊断,将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传统中医物理治疗方法。推拿手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肢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肌肉萎缩状态,对于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肌力紧张具有显著效果。不同的痉挛状态,采取局部手法施用。如针对中风偏瘫上肢痉挛,梅荣军等[36]采用推拿经筋结点结合关节活动疗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上肢长期和即刻痉挛状态改善情况。结果显效12例,好转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72%,经筋结点结合关节活动有效地改善了中风后上肢的痉挛状态,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董赟等[37]则运用通督推拿法,将30例治疗患者同单纯针刺患者进行对比后发现,治疗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P<0.05)。而对于上下肢均处于痉挛状态者,彭进[38]以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采用两步十法推拿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现代康复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两组在痉挛程度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药物疗法

临床治疗痉挛瘫,除了局部手法刺激之外,也应该掌握针对痉挛瘫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实治。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病变脏腑施以药物治疗,引药达病所。中风恢复期,正气虚,且邪气尚存,津不濡筋,瘀阻脉络导致痉挛性瘫痪的发生[39]。故余致伟[40]以通络、祛痰、止痛为主要治则,采用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选择81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组观察,两组都无不良反应发生,但汤剂合用研究组治疗后肌张力恢复的总有效率较高,肢体运动、日常生活能力更强(P<0.05)。杨卫远等[41]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选取符合标准的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30例,每人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4周后患者MAS评分、步长及步速的变化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并优于对照组(P<0.05)。

另外中成药对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也有显著成效。王学新[42]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步长脑心通胶囊配合康复训练可降低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肌张力,减轻肌痉挛,改善运动功能,临床收效满意。张瑞杰等[43]观察温阳化痰通络汤治疗阳虚痰瘀阻络型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经治疗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改善明显,总有效率达76.7%。口服药物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缓解痉挛状态效果亦佳,优于单纯西药。陈朝俊等[44]将80例脑卒中患者予解痉颗粒合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予西药巴氯芬治疗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7%,对照组为7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6 结语

通过诸多临床研究与观察,不难看出针刺、灸法、康复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成效。痉挛性瘫痪作为脑卒中的典型症状之一,拥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因此受到了临床及科研的一定重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科技的发展创新,各种辅助检查手段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等愈加能够准确快速的检出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发病情况。但其中不乏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统一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研究样本量小、缺乏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康复推拿、药物等非针灸疗法相对研究比例较小,缺少创新性;有些试验手段的机制尚不明确;在对于患者的后期心理康复训练上未能起到重视。因此今后的研究观察中,应加强课题设计的严谨、科学性;确立其规范化、统一化的疗效评定标准;扩大样本数量,增强课题的说服力与可信度;增强课题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多样性;针对临床研究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加强研究力度。重视患者的心理康复[45],从正视、表达、到心理能量的重建平衡,达到心理状态的逐渐恢复,从而更好的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高雁鸿,粟茂.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1):150-151.

[2]訾明杰,刘志顺,刘保延.试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病机及针灸取穴原则[J],针刺研究,2006,31(6):365-368.

[3]张志强.祖国医学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认识 [J].科技信息,2009,13(1):773.

[4]申昕,傅立新.阳陵泉穴在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的应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4):245-246.

[5]章燕.醒脑开窍针刺配合三阴经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46例[J].现代中医药,2014,34(1):53-55.

[6]吕静,李鑫铭.“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3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6):66-67.

[7]陆彦青,杨海涛,庄礼兴,等.“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12):1034-1037.

[8]贺君,庄礼兴,郎建英,等.靳三针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新中医,2011,43,(6):99-101.

[9]杨海涛,庄礼兴,刘悦.颞三针、挛三针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32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4):48-51.

[10]张智龙,赵淑华,吉学群,等.项腹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随机对照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4,31(1):8-13.

[11]杨正成,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12]揭子慧,透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1,28(3):199.

[13]余兆安,叶晓红,章薇.恢刺痉挛肌起止点治疗中风病痉挛瘫痪3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4):105-106.

[14]Mu JP,Liu L,Zhou LZ,et al.Clinical observation on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plus electroacupuncture for post-stroke spastic hemiplegia[J].Acupunct Tuina Sci,2012,10(6):372-376.

[15]刘明辉,杨硕.针刀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研究现状[J].中医临床研究,2013,5(9):120-122.

[16]刘强,卢章琼,罗坚,等.小针刀治疗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的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4,27(7):102-104.

[17]霍新慧,赵百孝,周钰,等.艾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2),2566-2567.

[18]冶尕西,马静.回医烙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3):233-235.

[19]赵力生,杨江霞,王建文.针刺三阳穴联合抗痉挛牵张技术治疗偏瘫30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9):96-97.

[20]魏书航.针刺阳陵泉穴治疗痉挛瘫痪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4):73.

[21]邹玮庚,徐远红,李海峰.巨刺阳经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0,27(4):294-296.

[22]王二争.芒针透刺督脉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2013.

[23]张红岩,李佩芳.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9):123-125.

[24]魏冰.电针臑会、天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上肢)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25]陈晓军,陈利芳,章旭萍,等.电针夹脊穴为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4):742-744.

[26]吴敬,李琛,王占国.电针治疗中风病足内翻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6,23(2):137.

[27]杨雪梅.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28]刘菲.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29]苏育生,针刺阴经与阳经对比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30]吴芬芬,武连仲,孟智宏.武连仲教授妙用“下极泉”治疗上肢痉挛性瘫痪[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1):63-65.

[31]朱现民,侯静玥,冯毅慧.针刺“五泉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1,26(3):369-370+382.

[32]林玉平,樊莉.火针经筋疗法对脑梗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9):2196-2198.

[33]朱志芬,李萍.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0):40-41.

[34]王红,江利华,周荣.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治疗中的干预与疗效[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9):94-95.

[35]马健芸,纪哲.经筋疗法联合神经功能重建系统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4,31(9):542-544.

[37]梅荣军,王永亮.推拿经筋结点结合关节活动治疗中风偏瘫上肢痉挛25例[J].中医药信息,2011,28(2):82-83.

[38]董赟,郝盼富,王二争.通督推拿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6):480-482.

[39]彭进.两步十法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疗效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40]刘燕青.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病因病机及证治初探[J].湖南中医杂志,2009,25(3):96-98.

[41]余致伟.芍药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3):83-84.

[42]杨卫远,徐箭红,陈淑凤.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J].内蒙古中医药,2013,36:25-26.

[43]王学新.步长脑心通胶囊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36-37.

[44]张瑞杰,张淼森.温阳化痰通络汤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4,30(9):41-44.

[45]陈朝俊,胡建芳,刘媛.解痉颗粒联合中药熏蒸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1420-1421.

[46]王霁,张伯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丧失及心理康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1(1):46-49.

(本文编辑:滕晓东,马英)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

BAI Wei-jing1,ZHANG Chun-hong2,MENG Li-na2,WANG Zhen-zhen1
(1.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lication of stroke and has brought about great difficulties and burdens to patients'daily life.Consult the clinical studies in recent 10 years and carries on the summary.It shows that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 with therapy diversity,including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special acupuncture method,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traditional massage etc..The method of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and no adverse reaction.It is not hard to see that certain effect and corresponding affirmation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On account of correlated research,questions and direc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have been both put forward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stroke;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R743.3

A

1672-1519(2016)08-0508-05

10.11656/j.issn.1672-1519.2016.08.16

2016-04-3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公益行业专项科研课题(201007002)。

白玮婧(1989-),女,硕士,研究方向为针灸防治脑血管疾病。

张春红,E-mail:drzch1113@163.com。

猜你喜欢
痉挛性痉挛偏瘫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