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实施途径
——以《变色龙》的教学为例

2016-02-11 08:18唐宇红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6年30期
关键词:奥楚变色龙洛夫

唐宇红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浙江杭州 310004)

初中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实施途径
——以《变色龙》的教学为例

唐宇红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浙江杭州 310004)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对话教学,可通过“问题卡”和“助学卡”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通过演读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增强学生的独特性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思维碰撞。

平等对话;阅读教学;《变色龙》

初中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多考虑学生的整体性,忽视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带来的教学上的不平等,尤其是漠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性,容易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语文教学如果无视学生个性和情感体验,就从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环境的优化中形成的。注重民主、平等、开放、合作的对话教学应成为语文课堂上师生主动相互学习的集体经历。以下笔者以《变色龙》的教学为例,谈谈初中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巧用“两卡”开启平等对话之欲

这里的“两卡”特指“问题卡”和“助学卡”。“问题卡”主要用于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助学卡”通常用来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授课之前,学生借助教材和预习单先行自学,不懂的记录下来和预习单一起提交。教师通过预习单和问题卡,明晰学生先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目的地编制“问题卡”和“助学卡”。“助学卡”的目的在于帮助、引导学生解决先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为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探求创设交互式学习的环境。在互相借鉴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地整体把握主题和思想感情,并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体味文章的艺术特色,取长补短,培养协作学习的精神。

下面笔者以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的课堂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学生通过课前预读提出问题或想法,如:主人公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会被称为“变色龙”?“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会为了一条狗反复无常?同时,学生也可以和同学就提出的问题交流看法。

教师让学生通过“问题卡”先学,于课前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同时概括课文内容。这里,教师需要提供方法指导和练习机会。“问题卡”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设计,还可以由师生合作生成。

教师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生疑解惑、再生疑再解惑。在教学中,“问题卡”显示学生最关心奥楚蔑洛夫的“善变”和背后人物的关系及其社会根源,所以,教师再用“助学卡”提供当时俄国沙皇统治下的社会背景和契诃夫的相关介绍。通过“助学卡”的帮助,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奥楚蔑洛夫要“变色”,其他的人其实也在“变色”,这是沙皇专制制度造就的“变色龙”,同时也能理解契诃夫在小人物塑造上的特点。最后,教师总结:“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就是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变色龙”也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个典型的形象。

这样的教学就是教师激发学生主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目的是唤醒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引发其内在天赋,使其思想和智慧得到充分释放,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演读实践激发平等对话之趣

演读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是朗读的升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演读的过程中能够尽快进入角色。

在《变色龙》的教学中,通过演读,学生自然地把自己想象成奥楚蔑洛夫,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口头语言再现了当时“变色龙”的可笑嘴脸。教师在文中选了两处奥楚蔑洛夫在得知狗的主人变化前后的神态描写:

第8小节:……(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着眉头。

第25小节:(奥楚蔑洛夫)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然后,教师请学生找出这两处奥楚蔑洛夫对狗态度变化的语言描写,并读与同桌听,读时要体会奥楚蔑洛夫当时的心理,想想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演读中,学生的眼前有人、有情、有触发,相比传统的角色朗读有了提升。学生在对文本有了思考、感悟和内化后再阅读,并通过对别人演读的评说,可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从学生充满个性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把对话看作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的教学,是充满了快乐和积极向上的情感的。初中学生尤其渴望与大人对话,渴望拥有平等的权利,所以在教学中确立平等的教学观念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深层的内容。

三、自读自悟提升平等对话之阶

作者写文章,是基于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了深刻的感受之后,选取典型性的材料经过艺术的加工与创造来揭示主题的,即作者是通过文章与读者进行交流的;而读者在理解文章的时候,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对文章的感悟深度和广度可能不同。教学不仅要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营造平等、和谐、友好的氛围,使学生敢于思考、乐于交流,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看,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言语,反复、深入地与作品进行对话。

在《变色龙》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奥楚蔑洛夫对案件的处理不是根据事实,而是基于对狗的主人的判定,让我们看到了奥楚蔑洛夫的奴才本性”,并用“好一条小狗”也给奥楚蔑洛夫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沙皇走狗。然后,请学生找出奥楚蔑洛夫对狗的其他称呼,也用狗的称谓给奥楚蔑洛夫“画个自画像”,并通过四人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判定的原因。以下是教学片段实录:

生1 “这多半是条疯狗”,因为奥楚蔑洛夫在处理案件时变化无常,十足地疯狗像。

生2 “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奥楚蔑洛夫的行为实在是上不了台面,卑劣的人格决定了他的低贱人生。

生3 “这是条野狗”,奥楚蔑洛夫拼命巴结将军,看来他还是条无主的狗,跟野狗比较像。

生4 “这是条名贵的狗”,只能说奥楚蔑洛夫的理想就是能攀附上将军,追求有朝一日巴结上名门,所以他想做名狗。

生5 “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其实,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还是比较有一套的,特别是他在变来变去的过程中特别镇定,是能够为将军这样的权贵所喜欢的,所以是机灵的小猎狗。

师 他的变色行为证明,自己也是一条狗,他对狗的称谓变换是其卑下人格的真实写照,鲁迅先生说这样的狗见了所有的富人都驯良,见了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学设计应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不仅要在情感上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还应在教学中体现平等性,让所有学生拥有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读书方式。

四、多维碰撞实现平等对话之质

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思想碰撞。它是促使学生内部心理变化的深层次学习活动,不仅对知识学习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重要作用。

在《变色龙》的教学中,针对课文的结尾——“将军家的厨师带着狗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教师提问:“这群人在笑什么呢?他们为什么笑?”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都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嘲笑赫留金傻,竟然相信警官会主持正义;有的说对赫留金被警官恐吓了幸灾乐祸;有的说这个人群中的其他人做了警官,故事的结局也是不会有变化的,因为这种制度会把这些人变成新的“变色龙”……最后,教师通过介绍契诃夫曾经说过的“我的作品中既没有恶棍,也没有天使……我不谴责任何人,也不为任何人辩护”一语,把文章的主题顺理成章地摆了出来:“好的制度应该让人活得有尊严,而沙皇的专制统治却让人变狗去咬人,比如奥楚蔑洛夫之流,也让很多人没有尊严,活得还不如一条狗,比如赫留金。小说告诉我们:如果沙皇的黑暗统治不改变,这种狗咬人的故事还会天天发生。”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发现,他们已经很好地把握了作者的思想。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张扬了个性,同时学会了倾听、补充、修正、归纳他人的体验成果。这样的教学,不需要教师再多加引导,一切显得自然流畅……“预设”与“生成”在这个问题上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责任编辑:方龙云)

猜你喜欢
奥楚变色龙洛夫
《变色龙》的人物形象以及讽刺手法分析
世界著名小镇克鲁姆洛夫
神奇变色龙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读懂奥楚蔑洛夫“变”的艺术
《变色龙》教学设计
变色龙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