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千年一帝

2016-02-11 10:45阎崇年
月读 2016年7期
关键词:康熙历史

阎崇年

康熙帝的一生有功有过,有对有错,有成就也有缺憾。如何从总体上评价康熙皇帝呢?

中国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三千多年。从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嬴政自以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从此中国开始有了皇帝;到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废除帝制,这段有皇帝的历史,我称作中国皇朝历史。中国皇朝历史,总计2132年。

这2132年的皇朝历史,有多少位皇帝呢?有人统计共492位皇帝,有人统计共349位皇帝,康熙帝让他的大臣统计,奏报说211位皇帝。其统计数字之差异,主要是取样标准不同。这可以不管,我们重在思考这2132年皇朝的历史。

中国两千年的皇朝历史,大体可以分作前后两段,前一段一千年,中国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西安,其间也经常东西摆动——秦在咸阳,西汉在西安(长安),东汉在洛阳,唐在西安(长安)等。曾出现文景之治(文帝在位23年,景帝在位16年)、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23年)。《旧唐书》称唐太宗为“千载可称,一人而已”。后一段一千年,中国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北京,其间也经常南北摆动——宋

都先在开封,后在杭州(临安),辽上京在临潢(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菠萝城),金都先在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后在中都(今北京),明都先在金陵(南京),后在北京,清都先在沈阳,后在北京,就是从今哈尔滨、沈阳、北京、开封、南京,到杭州,但中心在北京。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有意思的历史现象:中国两千年帝国历史政治中心的摆动,先是东西摆动,后是南北摆动,从而呈现出大“十”字形变动的特点。

就其后一千年来说,两宋、辽、金、西夏、元、明、清八朝,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国内的民族融合。在北京建都的辽—契丹、金—女真、元—蒙古、明—汉族、清—满洲,五朝中有四朝是非汉民族建立的。

纵向比较

中国自辽金以降,千年以来,有90帝。北宋9帝、南宋9帝、辽10帝、金9帝,凡37帝,半壁山河,均不足论。西夏10帝,偏处一隅,也不需论。元朝15帝,太祖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打下基业,武功伟绩,略输文采,并未一统,更无盛世。元世祖忽必烈,在位24年,定鼎大都,武功赫赫,文治稍逊,也无盛世。其他诸帝,更不足论。明朝16帝,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一统天下,功绩很大;但是,冤案烦苛,史多讥评。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迁都北京,然“靖难”之举,史称之为“篡”;蒙古难题,六次北征,死于道途,抱恨终天。所谓“洪宣之治”,洪熙在位一年,宣德在位十年,都没有形成盛世的局面。至于清朝,共12帝,可以提及的是“三祖三宗”——清太祖努尔哈赤、世祖顺治、圣祖康熙,太宗皇太极、世宗雍正、高宗乾隆。“三宗”自然位在三祖”之下。仅以“三祖”而论,清太祖努尔哈赤奠基清朝,未入中原。顺治帝虽迁都燕京,英年早逝,后期荒唐。只有康熙帝可以讨论。在中国两千年皇朝史上,统一王朝在位四十年以上的六位皇帝中,汉武帝有天汉民变,唐玄宗有安史之乱,明嘉靖帝有庚戌之变,明万历帝有萨尔浒之战,清乾隆帝有王伦起义,而中原地区连续四十多年无战争的“太平之世”,只有康熙朝。

算来算去,自辽以降,约一千年,康熙一帝迈越古人,千年以来,誰能与比?千年一帝,首推康熙!

横向比较

当时与康熙帝大约同时代的君主,英国尚未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利坚独立,都是乾隆朝的事。俄国和日本的崛起,都在19世纪中叶。俄国的彼得大帝,法国的路易十四,其国家领土、国民经济实力、民族文化之盛、人口数量之多、军事力量之强,都不能同康熙大帝相比。

在康熙朝,四邻和睦,寰宇一统,疆域辽阔,版图奠定,中原地区,社会安定,半个世纪,无大战争,民族协和,国力强盛,经济恢复,府库充裕,黄河安澜,秋决很少。

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代君主。他在位期间,曾经先后智擒权臣、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打败沙俄,还有绥服蒙古、安定西藏,武功盛极一时,前朝无人可比。他重视个人修养,好学习武、敬孝仁爱、克己修身。他又能重视学术、弘扬文化、编纂图书、奖励学者,文治上的成就也很高。他确应占有历史伟人的地位,难怪当时在清朝宫廷里的西洋传教士们,也赞誉他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帝王”。

自我评价

康熙帝晚年说:“朕自幼强健,筋力颇佳,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绘,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幼龄读书,即知酒色之可戒,小人之宜防,所以至老无恙。”(《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五)又说:“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八龄践祚,迄今五十七年,从不许人言祯符瑞应……惟日用平常,以实心行实政而已。”(《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五)

他的行为:“天下粗安,四海承平,虽不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但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该括耶!”(《清圣祖实录》卷二七五)

历史评价

《清史稿·圣祖本纪》论曰:“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这个评论,怎样看待?开头两句话,基本属实;中间两句话,恰如其分;最后两句话,也还妥帖。

康乾盛时版图,东濒大海,东南包括台湾,南及曾母暗沙,西南到喜马拉雅山,西接葱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北达外兴安岭,东北至库页岛(今萨哈林岛),总面积约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康熙朝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最为众多、军力最为强盛、实力最为雄厚的大帝国。康熙大帝吸收了中华多民族的、西方多国家的,悠久而又新近、博大而又深厚的文化营养,具有其时最高的文化素养。这为他展现雄才大略、帝王才气,实现宏图大业,陶冶了性格,开阔了视野,蓄聚了智慧,奠定了基础。康熙大帝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熙盛世的大局面。然而,康熙帝也存在个人性格上的缺陷,执政上的缺失。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两千年皇朝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康熙帝的主要三大贡献是:奠定中国版图,协和民族关系,传承中华文化。他的主要三个缺憾是:八旗制度未能彻底改革,文化差异未能深入弥合,学习西学未能形成国策。但是,这些缺憾有其历史、民族、文化、地理的局限,不可苛责。

从总体上说,无论就中国历史作纵向比较,或就世界历史作横向比较,康熙大帝都可谓是中国皇朝史上的千年一帝,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千年名君。他同当时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法国君主路易十四,同列世界伟大的君主。

(选自《康熙大帝》,中华书局。作者为我国著名清史专家)

猜你喜欢
康熙历史
康熙下象棋
如此原因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年度第21期,P.84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