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全省一等奖

2016-02-12 08:59安吉县国土资源局
浙江国土资源 2016年12期
关键词:集约基本农田存量

□ 安吉县国土资源局

安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全省一等奖

□ 安吉县国土资源局

浙江省2016年度土地利用规划优秀成果揭晓,安吉县喜获佳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荣获一等奖。浙江省2016年度土地利用规划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工作结束,此次评选出的优秀成果奖获奖项目共计40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0项。

据悉,安吉于2013年7月就积极响应上级要求率先启动了土地规划调整完善试点工作,并成为浙江省首个获批的县级土地规划调整完善项目。该县规划调整完善成果曾多次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培训会上作为样本展示,并曾获得时任黄旭明副省长、陈铁雄厅长的重要批示,还在国土资源报等相关报刊上进行过专题报道。同时作为省级试点项目之一,该项目的获批,为浙江省全面推进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为其他县区开展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提供了示范借鉴。

一、土地利用规划的转变之路,转变显著

从“保障型规划”向“保护型规划”转变。从以往的优先保障发展的规划模式积极向优先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的规划模式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本次规划调整完善首次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21361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红线30687公顷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8672公顷,划定后使得禁止建设区比重由原规划的19%提高至52%,6度以下基本农田比重由原规划的75%提高至77%,建设占用耕地比重也由原规划的65%下降至51%,并严格执行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突出了保护优先。

从“扩张型规划”向“管控型规划”转变。从以往“摊大饼式”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模式向组团式集聚型布局规划模式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利用的集聚效应。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优化了城乡扩展边界,优化后使得扩展边界规模由36399公顷缩减至13388公顷,强化用地空间管制,倒逼存量“挖潜增效”,积极引导城乡建设向一主三副八大特色乡镇46个中心村集聚,产业发展向以经济开发区、教科文新区、灵峰度假区等为组团的中部综合产业发展带和以天子湖、梅溪板块为组团的北部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带集聚。

从“两规衔接”向“多规融合”转变。从以往着重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两规衔接”的规划模式向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规划、城乡规划、产业规划、林地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多规融合”的规划模式转变,确保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科学性。本次规划调整完善通过充分衔接各部门相关规划,运用空间信息分析平台,统一基础数据、统一战略目标、统一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各规划的指导作用,努力探索构建了协作、均衡、稳定、和谐和共赢的国土开发空间格局。

从“指标控制”向“空间管制”转变。从以往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允许建设区规模和布局向以扩展边界控制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转变,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协调度。本次规划调整完善淡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强化用地空间管控,通过严格划定城乡扩展边界,有效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无序扩展;严格划定生态红线,有效控制建设破坏生态,影响生态安全;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有效控制建设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影响粮食安全。

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从以往重视增量指标、外延扩张的规划模式向倒逼盘活存量、内涵挖潜的规划模式转变,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本次规划调整完善按照“优化布局、管住总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通过从新增建设用地“节流减量”、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增效”、批而未供土地“减量加速”、城镇低效用地“再次开发”等方面全面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并积极探索构建了增量撬动存量新机制,切实实现规划从“增量供地向存量要地”的转变。

二、土地利用规划的探索之路,成效明显

先行先试,探索规划新模式。安吉县作为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的先行者,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积极探索“四个坚持”的规划路径,践行规划理念的“三个转变”,在缺乏技术规程和规划控制指标不明朗的情况下,立足实际,先后完成了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等五项专题研究,经过不断摸索最终找准了保护生态、保护资源又保障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及平衡点,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划定了“三条红线”。规划通过淡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强化用地空间管控,对城乡扩展边界内的规划新增建设用地实施“动态”管理,为全省建立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年度调节机制做出了有效探索。

技术多元,实现空间新融合。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充分运用“多规融合”“反规划”等方法和理念,通过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规划、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林地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进行科学融合,有效地探索出了“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安吉多规融合模式,并在优先划定全县“生态线”“生存线”和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划定了“保障线”。规划通过深度协调保护生态、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首次构建了以“四横四纵一环十八联”为交通骨架,以“U环五轴多区生态和一心四带耕地”为保护网络,内嵌“一主三副两带七园”为建设用地布局的土地利用空间新格局。

内容创新,引领规划新境界。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将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方面,优先将龙王山等自然保护区,西苕溪源头等水源保护区,天荒坪风景名胜区,生态公益林以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等划为生态保护用地,分类、分等级严格管控;另一方面,坚持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实施耕地和水田占补双平衡,确保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并将高标准基本农田、粮食功能区、标准农田等范围内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并将其全部纳入禁止建设区,实行永久保护;同时按照“分区引导、分类挖潜、节约集约”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了“新增集约示范区-增减挂钩挖潜区-存量内部挖潜区”三区联动新机制,切实实现规划从增量供地向存量要地的转变。

猜你喜欢
集约基本农田存量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腐败存量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
我国基本农田立法的四大软肋及其对策
芝加哥大数据发展与应用对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启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