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亡友陈文增兄

2016-02-12 13:21王孝华
陶瓷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刻花白釉小口

文/王孝华

怀念亡友陈文增兄

文/王孝华

Thinking of Master Chen Wenzeng who has passed away

我认识陈文增兄是从他刊用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1998版)的作品“定瓷白釉刻花小口瓶”开始的。

这是我第一次从文献资料上见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定瓷作品,心里一亮,梦想尽快与作品的作者见上一面,了解定瓷制作的过程,文化背景和作者本人,可能会对我的墨竹绘画有所裨益。1998年深冬的一天,我与友人驱车自白沟经定州至曲阳慕名拜访“定瓷小口瓶“的作者陈文增兄,当我与陈文增兄见面手握着手的那一瞬间,我仿佛从他与瓷泥打交道二十余年的身上嗅到了一种泥土的芬芳。他结实有力,言语无多,待人朴厚。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很快就如同旧交,拉起了各自创作的心得,并开始“舞墨弄文”起来,陈文增兄的嵌字联“适心达胸臆,逸笔得超然”(笔者字竹溪,号适逸)的文词赠我书法单条一件。接着陈文增兄又我带着我们去了定瓷作坊的生产现场。选料、练泥、拉坯、刻花每道工序都充盈着他那技能与传承的结合,刻花与瓷韵的交融。尤其是陈文增兄的现场刻花演示,左手不停的旋转和调整着瓷坯的部位与方向,右手持着竹刀在瓷坯的表面上俯仰往复,风驰电掣般地挥就着,三两分钟内一幅通景定瓷刻花瓶就大功告成。我一面感受着那竹刀如笔的畅然,又却好一阵子都还处在“梦幻般的景象“里面,久久不能自己。

第二年的仲夏,我收到了由陈文增兄新创作的定瓷白釉刻花小口瓶,这是一件为我“特制”的小口瓶。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我的家乡德阳市是属重灾区之一。从震中汶川县映秀镇直线距德阳市也不足90公里。地震的当时,家里的墙体被撕裂,人坐在沙发上如同上了碰碰车似的无定向的左回右折,晕头转向,不能站立。家里的物件变奏出痛心的“狂想曲”,藏品瞬间散落一地,瓷片飞溅,狼籍不堪,惨不忍睹。一周以后返回家里整理房间时我才惊奇的发现,放置在两米高处的“定瓷白釉刻花小口瓶”静静地躺在角落的一处。我小心翼翼地捧起它,细心地查看它,好久好久我都不敢相信她是真的完整无损的“幸存者”。这不知是“小口瓶”自身的造化,或是“天意”对我的恩赐。让我继续享受着她的完美。

2014年7月10日,我偕友人去曲阳拜会陈文增兄时讲起“小口瓶”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幸存逸事时,陈文增兄当时第一反应是惊奇,接着他却打趣的说:我记得小口瓶的底款上刻有你“王孝华”的名字,所以安然无恙。话音刚落,陈文增兄与我握手庆幸。定瓷不坏,定瓷不坏。

2016年6月14日中午,我惊愕地闻悉陈文增兄病逝的噩耗,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们相别才近乎两年的时日,他才63岁啊!他苦苦撑起的“定瓷大旗”才刚刚有所舒展,却又与他深爱的定瓷事业相告永诀,人天之遥,感怀亡友,故念依依。谨以一首悼亡友的小诗来作为此短文的结束语,并以怀念亡友陈文增兄。

妍芳琢玉旧竹刀,

窑火装成白莲娇、

回首千载片语天,

仰赖文增万言敲。

猜你喜欢
刻花白釉小口
浅谈青瓷刻花装饰艺术的现代表现形式与图案创新
西夏黑釉剔刻花瓷与宋元黑釉剔刻花瓷的对比研究*
一种白釉与陶瓷砖及陶瓷砖制备方法
宋吉州窑与定窑白釉类瓷器对比研究
海南省博物馆馆藏德化窑瓷器浅析
大口小口话水果
耀州瓷刻花装饰手法与创新
小口诞生记
中和之美:定窑瓷器艺术
浴火涅槃釉色凝 妙手幻形刻花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