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增书法艺术专家集评

2016-02-12 13:21
陶瓷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陈文碑学中国书法家协会

陈文增书法艺术专家集评

Appraising the calligraphy and art of Master Chen Wenzeng by experts

旭 宇(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

我看文增先生的展览,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他的文化性。他的书法作品不但在创作上有书法的内涵,而且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当代像文增先生写自己的诗词作品的书法家创作还是不多的。第二大特点就是他的业余性。我们都知道文增先生是搞定瓷研究、定瓷创作的,他是一个企业家,也是一个艺术家,他在几个领域里面都在同时进行耕耘,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第三大特点,他的自我性。文增先生的书法创作有他自己的面貌和追求,他的线条非常开放有力,非常舒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书家有自己的面貌难能可贵,我们书家写一辈子也难有自己面貌,这要和传统的精神紧紧相联。文增先生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摘自《游目骋怀》(万卷出版社)2013. 9

何应辉(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陈文增书法艺术风格的炼铸与形成 ,与他早年生活境遇的艰辛、中年创业的甘苦,以及文化素养的不断增进,当然都有着必然的联系,不少评论也都已言及,故此不赘语。我只想说,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主体自身在精神生活中的修炼与转化之功,其人格、风骨的确立则是不可得的;而人格、风骨之表达于艺术(不论是瓷艺、还是诗书),又必须经历以技进乎道为最高境的艺内功的锤炼,这是又一种转化。两种转化缺一不可。可贵的是,陈文增在实现这两种转化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功。此中种种幽微复杂、艰深难为,即道中人亦难于详言之。

——摘自《陈文增书艺略议》2016年元旦

刘 恒(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研究部主任):

文增先生的书法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抓住了我们当代书法的风格发展的大势潮流,所以看他的书法作品有传统的东西,但不陈旧,这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其他书法展览里的优秀作品总的趋向是一致的,这是很重要的。尽管他身兼几个艺术方面的要职,但他每从事一项都能抓住这项艺术在当代发展的特点,我想这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

——摘自《游目骋怀》(万卷出版社)2013. 9

张荣庆(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他的取法很广泛,历史上一些大家的东西吸收了很多,现在看他的书法已经看不出单纯地学哪一家,但有很多古代书家的影子,我们能够揣摩到。

——摘自《书法导报》2011.3.9

杨炳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

在他的书法里能看出来,学帖到了很高程度,对碑的理解也很深,对碑感觉有克力、朴琢,有入木三分之功,所以他的书法是碑、帖兼容,对我们印象非常深刻。用简单地话说陈文增先生的书法用笔粗犷细腻、结字摇逸多变,行篇灵活、雅致,发古出新。

——摘自《游目骋怀》(万卷出版社)2013.9

刘宗超(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陈文增先生是全国书法界的独特研究个案。能把书法创作和定瓷创作、诗词创作、产业开发、企业管理、艺术传承等方面和谐统一在一起,相生相长,均做得有声有色者,唯有陈文增先生。吴昌硕曾言:“诗书画印有真意,贵能深造求其通。”中国艺术家贵在修养全面,综合而又能融通,陈文增先生在艺术上的融通能力令人赞叹不已。在陈先生所涉及的数艺之中,最为根本的还是他的书法,通过书法,他获得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理念和表达方法,发而为诗,发而为画,发而为瓷,品格不俗,各臻佳境。

——摘自《陈文增艺术研究·书法编》序 (人民出版社)

2016.1

张旭光(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

陈文增书法娴熟的笔法运用能力和谨严独特的空间造型能力都为其陶瓷艺术的创作,开拓了巨大思想空间和美学空间,实现了完美的转变和升华。无论是书法语言拓宽了其定瓷语言的丰富,还是定瓷元素加强了其书法元素的艺术表达,毫无疑问,两者共同塑造着艺术的完美和作者自身的人格理想。

——摘自《陈文增书法作品集》序(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8

黄俊俭(《书法导报》 副总编辑):

书法家要想创作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为大众所接受的优秀书法作品,就必须借鉴和吸纳姊妹艺术的精华,融会贯通,博采众长。陈文增是定瓷领域的军人物,不仅诗作得好,书法也很精彩,这就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摘自《陈文增自作诗词书法展作品集》(河北美术出版社)

2011.11

姚国瑾(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陈先生的创作却从书法的经典中跳了出来, 掺杂了许多篆隶的笔意, 布白则是遵循晚明的路子, 豪迈不羁, 气势连绵, 充分体现了北方人雄强和彪悍的一面。同时, 其于作品又赋予强烈的现代意识, 表现出一位书者艺术的思维与观念。

——摘自《书法导报》2009 .12 .9

叶鹏飞(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常州刘海粟美术馆馆长):

陈文增是站在帖学立场上, 吸收碑学的艺术特点,又注入现代气息而形成独特书风的。当人们处于一种情绪激昂、意气冲动的思想大潮中竞相争艳时, 他能始终抱着一种平常心态来对待书法, 这与他在工艺上已取得的成就有关, 他对书法是有意用功而无意成功。他的书法也得力于他在陶瓷上的艺术成就, 这使之他集陶艺、书法、诗词、研究四位于一体, 我想这正是他的出类拔萃处, 也是他书法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摘自《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 年第10 期

曹利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美学研究所原所长):

我是怀着对“自作诗词书法展” 的兴趣, 于3 月4 日到中国美术馆去参观的。陈文增我并不熟悉, 但是随着欣赏的深入, 我似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因为这样一种书写状态, 是我很长一段时间来所追寻的: 优秀的帖学一路的作品我看到不少, 也推荐过不少;但是碑学一路的作品, 虽然很多, 但是能上水平的却很少见到, 特别是专题“自作诗词” 的几乎没有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碑学看似好写: 随意、潇洒, 不受法度束缚, 自由自在, 但是这样的作品却缺乏书法的真正内涵和形式。因此现在所看到的许多作品,难以摆脱呆(生硬刻板而不生动)、弱(浮薄轻佻而不沉劲)、率(随意放轶而不周匝)、滞(气机窒塞而不流畅)、俗(矫揉造作而不自然) 五病。而陈文增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碑学书法的高度, 同时回答了这个高度是如何产生的。

——摘自《美与时代》城市版2012 .2

猜你喜欢
陈文碑学中国书法家协会
周剑初五体书法半百展
从学碑到“碑学”
心与形:帖学与碑学
清代碑学兴起并不仅因为文字狱
碑学·形学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北京召开
陈文新著《明清小说名著导读》序
刘颖莉
重九登高
中国远征军汽车兵陈文的传奇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