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学

  • 清代宋诗运动与碑学比较研究
    ,也是宋诗运动和碑学兴起的萌芽。至清代晚期国运衰微之时,文艺思潮从主流的追求秀美风格,转变为追求雄强风格。宋诗运动与碑学正是晚清文艺思潮追求雄强风格过程中,趁势而起的两大高峰。关键词:称宋;碑学;雄强;相互影响;高峰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它曾经历了“康乾盛世”;中期社会矛盾逐渐凸现;晚期则内忧外患骤至,政治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清代早中期,在清王朝高压统治下,社会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文艺主流思潮偏向于“秀美”的风格,文

    文史杂志 2024年1期2024-01-04

  • 当前环境下碑学书法的发展分析
    我国当代书法界对碑学书法越来越重视,为碑学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我国书法界重要流派之一,碑学书法在当前环境下获得了较大发展,其创作内容和艺术风格也越来越丰富。碑学书法主要指以隶书为基础,融合魏碑风格而形成的一种书法风格。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在当前环境下,碑学书法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当前环境下碑学书法的发展方向(一)碑学书法的传承需要得到重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书法的传承和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从宏观上来说,书法可以用“文化

    艺术品鉴 2023年32期2023-12-18

  • 晚清书风与士人传统的遗存
    儒家;晚清书风;碑学晚清至民国是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西方入侵,中国的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中国书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面临着新的时代课题。中国传统书法所承载的“士人精神”在面对西方文化时呈现出一种新的姿态。以书法艺术的创新为例,或鼓吹社会思想变革,或守护中国古典文化之内核,这一时期不同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在书法上探寻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以回答这一特殊时代的文化课题。李瑞清祖籍江西,出身世家,幼年时跟随父亲迁往长沙,并在长沙生活了较长时间。李

    书画世界 2023年9期2023-11-30

  • 十九至二十世纪湖湘书法论析
    正意义上的第一代碑学实践者。进入二十世纪晚清民初之际,湖湘书法打破碑学笼罩途径的关键点在于唐法的回归。面对碑学,齐白石并没有决绝地像前代书家那样尊碑或崇帖,或回归唐法,而是以独特的大写意视角突破了清代以来的碑帖观,超越了单纯的书法形式感。关键词:湖湘书法 碑学 帖学 何绍基 齐白石十九至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的近现代社会转型,无论是社会历史还是思想文化艺术,都经历了亘古未有的变革。在书法领域,自清嘉庆、道光以后帖学式微,碑学作为乾嘉金石考据的附庸被推动

    中国书法 2023年3期2023-08-23

  • 晚清民国时期碑学雅化现象研究
    :碑帖互融是出现碑学雅化现象的重要原因。晚清碑学家或『以帖入碑』,或『以碑入帖』,但最后都走上碑帖融合的道路。他们学书普遍博采众长,体现了一种传统文化范式下的『中和』思想,更是一种碑学不断雅化的审美体现。清末民初碑学家们一方面保持『钩沉稽古』的学术旨趣,另一方面也积极寻求『新理异态』之变。关键词:碑学 雅化 碑帖互融 审美范式 新材料 取法自清代以来,《广艺舟双楫》提出『碑学』概念并逐渐发展,这离不开阮元、包世臣及康有为等碑派书家的推动,所谓『碑派书家』,

    中国书法 2023年3期2023-08-23

  • 羊毫毛笔与碑学实践探究
    毫毛笔 金石气 碑学 重 拙 大就现存的资料来看,唐宋时期已有关于羊毫毛笔的记载,但一直到清代羊毫毛笔才成为书家使用的主流,这与碑学思潮的兴起有关。碑学家的审美主张是『金石气』,是金石碑刻经历史沧桑所带来的厚重、苍茫、古拙的美感。关于清代碑学的审美旨趣,学者论述颇多,基本上以『重』『拙』『大』为主。为了使这种审美意识在自己的书法中有所体现,清代的碑学家们从取法范围到文房用具,再到执笔用笔都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探索。这其中荒野断碑都成了他们的取法对象,更别说将羊

    中国书法 2023年6期2023-07-25

  • 从碑帖结合的维度上谈论于右任书法的特征
    与学习。关键词:碑学;帖学;碑帖结合;于右任书法一、碑与帖以及碑帖结合之探讨纵观中国书法史,从商周时期甲骨青铜文字的出现,到魏晋南北朝书法各体皆备的高峰,再经过唐、宋、元、明、清历代连绵延续的书法艺术,碑、帖作为中国书法的两大源流,生生不息,分分合合。为了便于研究探讨,我们首先界定一下“碑”与“帖”。“碑”主要包括墓碑、墓志、摩崖、造像记、砖铭等形式的刻石文字。具体来讲,直立中央而无依靠者称为碑,埋在墓室墓道者称为墓志,刻于山崖绝壁者称为摩崖,埋在土中或刚

    东方收藏 2023年5期2023-07-13

  • 清代朴学兴盛与碑学关系研究
    的艺术实践为金石碑学以及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朴学的兴盛继宋代之后又一次推动了金石学的发展,进而促进了碑学的发展。金石碑学理论以及碑学书法的兴起,打破了数千年来帖学一统江湖的大局。关键词:朴学;碑学;书法一代有一代的学术,先秦之诸子,两汉之经学,魏晋之玄学,南北朝之禅学,隋唐之佛学,宋明之理学,清代之朴学。清朝初期与政治牵涉较少的考据学大为盛行,学术研究集中在考据、音韵、训诂、金石、校勘等方面,态度严谨,方法科学,学风朴实,因此考据学也有“朴学”之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4期2023-05-30

  • 从《广艺舟双楫》尊碑思想论清碑学兴起的原因和实质
    革,即帖学衰微,碑学兴起。这个时期,书法界的关注点不仅仅只是在流传下来各类书帖,也随着金石学的兴起、大量古碑的出土、碑学理论的确立等因素,让书家开始从古碑中取法。这种背景下推动了碑学的兴起,碑学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时代、社会及书法自身发展所决定的。清初的帖学发展到一定时期,已出现许多弊病,书法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要革新,而通过六朝古碑来复古出新,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来说,算得上是正确的选择。清末,康有为“上书不达,谣谗高涨”,为了避免因谈国事而受灾,于是其以金石

    今古文创 2022年35期2022-09-21

  • 吴子复与《礼器碑》
    复 《礼器碑》 碑学一吴子复(1899-1979)是近现代杰出的书法篆刻家、美术理论家,中国早期著名的油画家。观其一生,先生在诸多艺术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尤以书法成就最为突出,且影响深远。毫不夸张地说,在岭南地区,与吴先生同时代及后学者,但有习隶书,几乎无不受其影响。因其功力之深厚,风格面貌之突出,影响之深远,后辈尊其书体为“吴体”。吴子复早年以学习马蒂斯风格的现代派美术而闻名,但其对书法的学习却早于美术。十三岁时,世伯送给他一本《何绍基临张迁碑》,后又

    粤海风 2022年1期2022-02-23

  • 论民国初期书风之变
    这也遮蔽了一些“碑学”以来书风演进的线索。通过界定“碑学”“帖学”与“碑帖融合”的概念,以及考察民国时期“碑帖融合”的书法实践,从而梳理出晚清与民国初期“碑帖融合”内涵演进的内在理路。关键词:碑帖融合;碑学;帖学;民国书风;篆分遗意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改项目“‘书画印融合思维的深入与转化——国画专业书法、篆刻课程教学改革”(JGYB01218030)阶段性研究成果。考察民国书风,一般书法史多将“碑帖融合”“碑帖并重”作为其主导书风,如孙洵先生的《

    美与时代·下 2021年10期2021-11-27

  • 碑学视野下:二十世纪上半叶碑帖的消长与融合
    卷》等。摘 要:碑学观念自明末清初以来不断被强化并逐渐地成为书坛主流观念,至晚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此观念与时代书风呈现推向高潮。此过程中,书坛中帖学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书法的取法资源更是由此得到极大的拓展,书法的发展穿梭于碑帖语境的消长之中。20世纪书法的发展是在碑学由极盛甚至偏激不断回归理性的道路上穿梭前行。通过梳理20世纪上半叶碑帖语境下书法发展历程的复杂状态,考察20世纪上半叶碑学观念之嬗变,并分析此观念下书风所呈现之面貌的特征与得失,从而更

    书画艺术 2021年5期2021-11-12

  • 陈宝琛对赵世骏书风之影响
    脱于帖学,且不涉碑学,对金石碑版书法只是抱以雅玩心态,书风宗法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呈现清丽婉媚之面貌。[关键词] 赵世骏 陈宝琛 帖学 碑学 楷书清朝末年,“馆阁体”之弊日益严重,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自乾嘉年间以来,金石学的深厚积淀为清末碑学的兴起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于是,“率更贵盛于嘉、道之间;北碑萌芽于咸、同之际”[1],而碑学的兴起也给书法家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由于思想的日益解放和对馆阁体弊端的反思,以陈宝琛为代表的帖学一派也表现出了新

    中国美术 2021年3期2021-10-30

  • 碑学概念的衍变及辨析(上)
    【摘 要】自碑学概念提出以来,各家学说众说纷纭。碑学的分类也相对混乱,特别是大量出土墨迹的发现更是令人莫衷一是。厘清碑学概念的发展与变化,重新界定碑学的分类对书法创作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关键词】碑学;帖学;概念区分;书法创作【中图分类号】J29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3-0032-02【作者简介】包学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清水亭学校(南京,211100)教师,一级教师,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2期2021-09-10

  • 曾国藩书法美学研究
    :一为帖学,二为碑学。在帖学的基础上,碑学对曾国藩书法美学的影响巨大。曾国藩的书法美学,体现了帖学与碑学的冲突与融合。曾国藩的书法美学的形成分三个阶段:早年以帖学、馆阁体为主;中年以阳刚、刚柔相济为特点;晚年则以沉雄静穆、雄奇淡远为特点。通过研究曾国藩书法美学,可以窥见晚清时期书法美学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脉络。关键词:曾国藩;书法美学;帖学;碑学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开府两江”,名重一时,又是“近代圣人”,其修身治国功夫,对近现代中国影响深远。曾国藩不仅是位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6期2021-09-06

  • 俞樾书法美学探究
    想,一方面与当时碑学复兴运动有关,一方面也与俞樾服膺阮元与曾国藩的书学思想,以及对自身儒家士大夫身份的坚守密切相关。通过对俞樾书法美学思想的探究,可以窥见晚清文人书法美学的形成机制。关键词:俞樾;崇古尚朴;碑学;篆隶一、俞樾其人俞樾(1821-1907年),生于道光元年,卒于光绪三十二年,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省德清县城关乡南埭村人,人称“曲园老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举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二年(1852年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6期2021-09-06

  • 论康有为碑学思想
    摘 要:康有为的碑学思想受其家学背景与西学知识的深刻影响。在帖学式微之势下,康有为提倡碑学,取其雄强阳刚之风。康有为碑学思想的代表作为《广艺舟双楫》,此书的问世,标志着康有为碑学思想的成熟。在《广艺舟双楫》中,康有为总结了中国碑学史,提出书学应体现“求变”的社会规律,碑学正是借帖学的衰微之机发展起来的;书学应该“经世致用”,而非一味无用或媚俗,在民族危机下应提倡碑学以提振民族信心;书学应该表现个人和民族的“气力”,表现人的本质力量。同时,康有为认为碑学的粗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6期2021-09-06

  • “书道妙在性情”与清代碑学
    兴”的时代,清代碑学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法代替的。清代有关“碑学”“帖学”的斗争此消彼长,从未断绝。碑学的产生本身就具有批判性,而其批判的对象正是帖学。它冲破传统帖学的理论体系,站在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帖学。关键词:帖学;碑学;碑帖融合一、碑学入书的审美前提书法以汉字为载体,本身是为书写服务的。因此,宋至清代中叶,帖学因书写方便、使用范围广、利于传播,始终占据书坛主导地位。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采取了相关政策。

    书画世界 2021年6期2021-08-23

  • 艺术社会学视角下清代碑学盛行现象探析
    相关理论,对清代碑学的发展和盛行现象进行梳理。先从清代的社会背景入手探索碑学的兴起,分自然方面和文化因素两个模块来分析;再将碑学的发展视角和清代文人比较论述;最后总结清代碑学的盛行离不开一个时代的美学追求和社会影响,是一个时代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关键词:艺术社会学 碑学 清代 书法 文人一、清代社会与碑学兴起清代在“康雍乾”三朝发展到最盛,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在文化方面,清朝为了加强封建统制,对汉族人民实行了文化专制,对不利于清代统治的各种思想和言行,进行

    参花(上) 2021年3期2021-03-15

  • 碑学概念的衍变及辨析(下)
    【摘 要】自碑学概念提出以来,各家众说纷纭。碑学的分类也相对混乱,特别是大量出土的墨迹更是令人莫衷一是。从用笔方法、书写工具、审美趣味重新界定碑学,厘清碑学概念的发展与变化,对书法创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碑学;帖学;概念区分;书法创作【中图分类号】J29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2-0027-03【作者简介】包学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清水亭学校(南京,211100)教师,一级教师,南京艺术学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3期2021-01-17

  • 碑学兴起后形成的四个悖论
    蒋君慧[摘要]碑学兴起后,拓宽了人们的审美视野,也使一直以帖学为研究对象的书法观念在书法与文化、书法与笔法、书法的时间性特征、书法人成才的用时长短等四个方面产生了逻辑上的对立,形成了难以解决的悖论。本文试从逻辑上揭示上述悖论的存在,证明现有书法概念、书法特征等方面的结论尚不完备,这些书法基本问题尚待深入思考。[关键词]碑学;帖学;悖论[作者简介]蒋君慧(1970-),男,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高级教师(江阴214431)。悖论,是指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

    关东学刊 2020年2期2020-12-07

  • “笔笔断而后起”解读
    】笔笔断;古法;碑学;帖学【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7-0064-03【作者简介】贺琛,南京艺术学院(南京,210013)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 清代碑学的出现,无论是在书法技法层面,还是在书法审美观念等美学层面,都打破了帖学独尊的局面,形成了碑学传统,影响深远。继阮元首倡“南帖北碑”之后,包世臣在其理论著作《艺舟双楫》中对碑派书法作了较完整的论述,从技法到审美完善了碑派理论体系。他所提及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0年5期2020-09-10

  • 清代尊碑之风的兴起与衰落
    法艺术的新时代,碑学的理论和实践吸引了许多书法艺术家、理论家进行研究,其兴起的历史根源和衰落原因不仅值得深思,也为当今书法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关键词】书法艺术;碑学;清朝书法清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尤其是清朝中后期兴起的尊碑之风为清代前期一味尊帖的书法界带来了一股朴茂古拙的气息,引发更多人抛弃清代前期柔媚、僵化的馆阁体,开始崇尚篆书和隶书的风骨。在嘉庆道光年间,这种风气逐渐衰弱,当时的有学之士更倾向于对唐及上溯六朝的碑帖进行临摹,

    决策探索 2020年14期2020-07-18

  • 萧娴的书法艺术
    书法家。关键词:碑学;三石一盘;榜书;博大雄浑引言在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书法家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每一位书法家都以自己的学识和才能不断的创造和丰富书法的艺术语言,使得书法艺术能够不断的向前发展,虽历经千年而不衰。到了清代,相对于贴派而言的碑学书法兴起,经过一大批书法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不断努力,开创了碑派书法的崭新局面。箫娴作为碑派书法的主要传人,以其博大的胸怀和丰富的学识为碑学书法注入了勃勃生机。历史上,女书法家并不多,即便有,一般也以秀丽婉约见长。

    青年生活 2020年2期2020-07-09

  • 清代“碑学”专题
    编者按:“碑学”从明代末期滥觞,晚清达到高潮,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为书法热潮主流,可见其学术与创作生命力。无论是对每一字体尤其是篆隶的艺术美学定位,还是对书法美学的拓展和延伸,“碑学”不啻是一次书史上的革命,也是书法认识史上的理性与平民意识的觉醒与启蒙。本期清代“碑学”专题,从艺术史学的立场对数十年来“碑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作了学术上的梳理,并对艺术史的“碑学”做了全方位的解读,既有宏观的学术视域又有微观的风格阐释,让读者对“碑学”有全面的认识与

    中国书画 2020年4期2020-06-04

  • 傅山“碑学先声”的源起之说
    中,傅山作为清初碑学思想最早的雄辩鼓吹者,批判帖学,提倡碑学,他的书学思想和书法实践对明末清初及清中期以后的书法发展不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具有先导性的意义,因此便有了“碑学先声”之说。关键词:碑学;金石学;四宁四毋;篆隶;傅山碑学的发展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意义重大,肯定了篆隶在中国书法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开阔和改变了人们单一的审美观念。碑学的出现,使得书法艺术风格更加多元化,促使了一批个性书家的产生,傅山便是其中之一。一、傅山碑学的探访1644年清政府的统治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2期2020-06-03

  • 赵之谦在清代碑学运动中产生的影响
    化遗产熠熠生辉。碑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专门研究碑刻的来源、下刻时代、碑字体制、拓本真伪和碑刻内容等的一门学问,人们经常将碑学与帖学相对,一个是在碑上作字一个是在帖上描摹。赵之谦则是我国清代后期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对篆刻研究颇深,他在清代的碑学运动中亲身实践,对推动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赵之谦在清代碑学运动中产生的影响,能够为当今碑学研究学者提供碑学的相关资料,对当代碑学研究和历史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针对赵之谦进行探讨,浅谈赵之谦的

    神州·下旬刊 2020年2期2020-03-27

  • 碑帖融合的物质性探讨
    调为一时主流,但碑学、帖学的界定也随时代、随书家观念的不同而千差万別,时有前后抵牾。以刻拓为物质属性的帖学,其本质和“墨迹”的帖有很大差别,从物质性角度也更接近于碑。文章试对碑、帖的物质性的共同之处加以探讨剖析,界定碑帖融合的时间,阐明碑、帖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而是融合中的盛衰交替。关键词:碑帖融合;物质性;碑学;帖学“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①,阮元所提出的碑、帖分疆方式,至今仍被奉为圭臬。自清人著述言及碑帖二分对

    卷宗 2020年2期2020-03-23

  • 浅析赵之谦碑派书风形成过程
    用。研究其帖学向碑学的转变过程,以及其后期碑派书风的形成过程,对书者临习古帖与实践创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赵之谦;碑派书法;碑学;帖学赵之谦少时勤奋好学,通晓诗、书、画、印,为其后期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做了铺垫。在其书法的發展上,初学颜真卿及取法诸家,中期在习正、行、隶、篆诸体的基础上融入碑刻,后经多方因素的影响形成自己特有的书风,奇倔雄强,别出时俗,影响深远,以下将对赵之谦书风形成的过程做一个简要的浅述。一、帖学——书从颜体,博采众长颜真卿早期书法作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2020-02-12

  • 《广艺舟双楫》“厚”字术语考释
    键词:书论 厚 碑学 书法审美书论“厚”以碑学中兴为界,其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尚未完全经过书法家的理论抽象的“厚”,此时的“厚”成为一种书法品格和普通的艺术追求。后一阶段的“厚”经过雅化,成为清代以来中国书法的重要风格之一,有着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本文将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厚”字术语一一整理,对其不同的含义和用途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解释。同时,以“厚”字为中心,衍生出一系列的子范畴,例如:质厚、拙厚、峻厚、肥厚、浓厚、清厚、雄厚、力厚、丰

    青年生活 2019年13期2019-10-21

  • 广西摩崖石刻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
    ;石刻;南溪山;碑学一、碑学的提出关于碑学,最早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明确提出来的。碑学是研究碑刻体制拓本的真伪以及文字内容等的学问。碑学的载体是碑刻,长期以来碑学没有进入到文人和书家的视野里。直到清代初期,大量的古代碑刻被发现并受到重视,由于当时文字狱的苛刻,文人书家不得不从文字创作纷纷投入到金石学之中以避祸保身,从而引起了金石学的兴起,使得碑刻中所蕴含的书法技法和观念逐渐被广大的文人了解和重视。纵观书坛的发展,帖学在清以前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书法家

    艺术大观 2019年25期2019-10-12

  • 从金石学视域下看宋代篆隶书法
    石学的发展为清代碑学运动埋下了伏笔,宋代篆隶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书法艺术;金石学;古文字;碑学篆隶书法在文字学范畴里来讲属于古文字,随着今文字(标准隶书)的出现,篆隶书法在历朝历代运用的越来越少,主要用于碑刻。汉代之后,由于楷书、行草书的出现,篆隶书法日益式微。篆书在唐代迎来一次高峰,但楷书高度成熟后,学习篆书的并不多,此后书家的篆隶书法学习活动,也多依靠碑刻来完成,碑学的发展离不开金石学的推动。北宋初年,因帝王推崇、儒家思想的复出、考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7期2019-09-23

  • 碑学时风下白蕉对帖学的复兴
    高远内容提要:在碑学之风一统民国书坛之际,白蕉与海派其他帖学书家一道为力振帖学献出自己毕生的心血与才华。其继承并开拓新时代帖学书风,从实践中总结书学理论,普及书法教育,使其帖学书法及背后承载的帖学文化影响力由地域波及全国,为魏晋法书精华在特定时代环境下的振兴、弘扬与创新做出巨大贡献。关键词:碑学;白蕉;帖学;复兴一、纠正帖学流弊,直溯魏晋风度“清代的学术考据特别发达,当时尤其是古文字学更为进步,因此从古碑、碣、钟鼎文字中发现新义,其价值正足以弥补正史经传某

    书画世界 2019年5期2019-07-17

  • 晚清书家对邓石如笔法的误读
    摘   要:清代碑学最大的创造,就是笔法的创新。邓石如是清代碑学的领军人物,学碑者莫不以邓石如为榜样,学习其笔法。而邓石如的笔法就是包世臣所描述的“悬腕双钩,管随指转”八个字。当时学习邓石如笔法,大多从这八个字中去揣摩;也正因为对这八个字的揣摩甚至误读,使碑学笔法得以创新和发展。关键词:邓石如;碑学;笔法;创新弁言1665年,被称为“业余数学家之王”的法国数学家费马去世。他留下了“费马大定理”,但是却没写证明过程。于是,激起世界各地很多数学家对此定理的兴趣

    文史杂志 2019年3期2019-04-29

  • 魄力雄强 气象浑穆
    银铜转变成了石。碑学,指研究考证碑刻源流、时代,鉴别碑刻拓本的种类、年代、真伪和考证识别刻石中古文字结体的一门学问。清代阮元倡导南北书派论,把妍美潇洒的古代墨迹归为南派“帖学”,把古拙、朴厚、粗犷的碑刻纳入北派“碑学”范畴。国人自古有习书之风,早期多描摹临帖,发展到清中期以后,一变临帖之风,改研习碑碣之文,并从中脱胎换骨成就碑学,而与帖学相对。清中期,阮元著《南北书论派》指出,“是故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至此,北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9年1期2019-02-14

  • 一部关于清代碑学批评的批评 ——马新雨《清代碑学研究与批评》评述
    文/王力春清代的碑学发轫于阮元,继兴于包世臣,至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而集大成。碑学观念对峙于帖学书法传统,对晚清尤其是近一百年的书坛影响至为深远。但是,由于历史局限和概念先行,碑学理论有着诸多先天不足,确有考证源流、正本清源的必要,当代学人要从根柢上批评和扬弃碑学理论之得失。鲁迅美术学院马新宇先生所著《清代碑学研究与批评》一书,就是对清代碑学理论进行全面梳理的学术力作,可称之为“清代碑学批评的批评”。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通论,下篇为专论。上篇纵览清代碑学

    艺术品 2019年1期2019-01-15

  • 清代碑学运动成因窥探
    用。清代中后期,碑学大兴,与统领书坛千年的帖学形成对峙局面,碑学运动的兴起原因不仅有政治、经济等外在因素,更与书法艺术的掌握者“士”的文化建构转型有着密切联系。关键词:“士” 碑学 文化 转型中图分类号:J2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2-0011-03“士”在中国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泛称,在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后,其显著的标志是能够识文断字和擅长文字书写。肖燕翼在《古代士阶层对书法艺术自觉的作用》一文中分析了中国古代

    艺术评鉴 2018年12期2018-10-20

  • 邓石如碑学实践的意义
    逐渐走向衰落,而碑学则在金石学与考据学影响下逐渐盛行。碑学的兴起突破了帖学一统天下的颓弱之势,书坛呈现繁荣景象。邓石如的碑学主张重新树立了书法典范和价值取向,对篆、隶的振兴和创新有着示范作用,启发乾嘉之后的碑学实践者。关键词:邓石如 碑学 实践 影响中图分类号:J2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023-02清代中叶是中国书法的变革时期,代表文人士大夫书法审美形态的帖学走向衰落,而碑学则在金石学与考据学影响下逐渐盛

    艺术评鉴 2018年10期2018-08-31

  • 词论与书论:文艺史视野下晚近词学尚“涩”之风探蠡
    词论;书论;涩;碑学作者简介:杜庆英,扬州大学文学院教师(扬州 225009)DOI编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18.06.016宗白华对中国的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体会颇为深刻,曾言:“中国的书法本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表现作者对形象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意境,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音乐来,发展这音乐间相互结合的规律。”1从这一角度来看,词作为音乐文学,

    求是学刊 2018年6期2018-01-08

  • 清代碑学兴起的历程和意义
    和书论的影响,使碑学风生水起,成为书法的一个新方向,并造就了一批碑学书法家,形成了书法史上的新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关键词〕清代 碑学 变革 创新一、清代碑学的兴起碑学是指研究古代碑刻的书法史论观点,鉴别碑刻的年代真伪和取法于碑刻创作风气的一门学问,也指崇尚碑刻的书法流派。随着清朝入关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从晋代开始的帖学垄断,逐渐被清代书论所影响,使得碑学成为清朝书法的一个新方向。康熙、雍正、乾隆诸朝为了稳固江山,采取了文武并施的政策来压制人民,缓和、转移

    艺海 2017年12期2017-12-29

  • 清代书法理论中碑学的审美意识
    同时,清代孕育了碑学的独特审美意识,因此在客观上推进了书法艺术的全面转型。与碑学理论的传统体系相比而言,清代整体上表现为独特的书法理论,对此有必要予以深入探究。这是由于,针对碑学理论如果能深入予以探究,则会有利于深刻剖析书法艺术,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层次的审美意识体系。针对清代创建的书法理论来讲,如果要理顺碑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趋势,那么前提应当落实于审美意识,据此开展全方位的探究。关键词:清代书法理论 碑学 审美意识清代萌生的碑学审美意识源自金石学。早在明末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8期2017-08-23

  • 书法品评的“标准”问题
    魏晋南北朝到清代碑学兴起之前的帖学阶段,书法品评都以“二王”父子为标准。第二阶段,碑学的兴起改变了帖学书法品评的标准,书法品评从以人为主转向以作品为主,这是现代书法品评多元化时代的源头。第三阶段,当代书法品评标准走向“多元化”与“视觉化”。【关键词】书法 品评 帖学 碑学 多元艺术的品评总是伴随着艺术活动而展开的,只要有艺术欣赏就会伴随相应的品评活动。不管是自省式的品鉴,还是对他人作品的评价,其中始终存在着一个“标准”的问题。对于书法品评“标准”问题的追问

    中国艺术时空 2017年2期2017-05-30

  • 书法赏析
    曹生帖》;晚清;碑学作者简介:刘洋,男,曲阜师范大学2015级艺术学全日制学术硕士,研究方向:中国书法理论与创作研究。[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1(一)《纵难送曹生帖》笔法、线条赵之谦长卷《纵难送曹生帖》计31 行,每行字数11至13不等。据赵氏卷后一段跋云, 此卷乃应葛民重录,其时在同治丙寅(1866)年正月,其年37岁。原件后面还有吴昌硕的一段考证文字。《纵难送曹生帖》的结体具有呈

    青年文学家 2017年9期2017-04-19

  • 侯开嘉的书法与四川大学书法的传承及发展
    和创作实践方面对碑学的发展和川大的书法教育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关键词:四川大学;书法;碑学;侯开嘉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科学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对传统文化复兴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书法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提上了高校学科建设的日程。1997年,侯开嘉先生作为突出人才被引进到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侯老是清代碑学研究的专家。他不仅对清代碑学整个脉络进行过梳理并深入研究,而且也对不同地域(如地处西南的四川地区和东南的

    文史杂志 2016年4期2016-06-29

  • 书出金石
    书学价值,引起了碑学的兴起和篆隶书的复兴,并重新提出“骨法用笔”。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涌现出一批以吴昌硕为代表的,取法秦汉的书家。他们追求质朴雄浑的艺术风格,为中国书法带来了新的审美标准。关键词:金石;碑学;骨法1 清代金石学的复兴金石学是研究中国历代金石之形制,著录,文例、释读等内容的学科。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主要可分为刻石、吉金两种。清代以前,对金石学的研究多局限于考据学的需要,鲜少有人关注其书学价值,自明代郭宗昌以来,金石学家们在研究考据的同时逐渐发现

    艺术科技 2016年6期2016-05-14

  • 基于对碑学与帖学的比较研究
    朝,形成了帖学与碑学两个学派,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倾向,帖学所追求的是一种天真、飘逸之美,而碑学则标榜方正、劲健之美,即《周易》中所说的“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乾之美”与“坤之美”。碑学和帖学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符合阴阳之“大和”,刚柔并济、碑帖融合方可使书法艺术家全方位吸收营养,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文化。关键词:碑学;帖学;阴柔之美;阳刚之美;刚柔并济中图分类号:J292.2            文献标识码:A

    今传媒 2015年9期2015-05-30

  • 碑学书法的线条美
    摘要:碑学作为书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整个书法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线条作为书法艺术的基础,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了碑学书法的审美特点。因此,对线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其审美价值进行充分的发掘,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书法美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书法;碑学;线条美一、碑学书法书法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帖学和碑学两大体系,两者相比,艺术风格大相径庭。碑学产生的时间较晚,萌芽于北宋,清朝中期笔法成熟,风格趋

    大观 2015年7期2015-05-30

  • 由姚华评《兰亭序》看其碑帖观的转变
    华;《兰亭序》;碑学;碑帖观念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姚华(1876-1930年),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人称弗堂先生,自署莲华盦。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精于文字、声韵、金石之学;又工词曲、诗文与书画。1904年中进士,后赴日留学,1907年学成归国,执教于清华、民国等各大学。晚年左臂致残,以卖书画自给。姚华一生著述甚丰,除《弗堂类稿》31卷外,尚有《〈说文〉三例表》《金石系》《古盲词》等文稿;近几年出版了《书适》《姚茫父书画集》《姚华

    艺术百家 2015年1期2015-04-07

  • 碑学书法审美模式的古今认同
    【摘 要】碑学书法审美模式作为人类审美认识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带给人们的启迪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本身,它极大的开拓了书法的取法范围。碑学书法既有历史永恒的一面,又具有与现代审美相契合的方面,这种特质使其可以站在古与今的连接点经过历史的不断演绎成为丰碑。【关键词】碑学;审美;古今碑学书法从发轫至今已经有几百年了,碑学审美模式作为人类审美认识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曾经极大的开拓了人们的取法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碑学书法带给人们的启迪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本身。今天我们

    青年与社会 2014年23期2014-11-18

  • 清远养拙碑之学
    文化范畴内的古代碑学研究,在内涵和外延上应该有新的视野,不应再限于传统的考据之学。本文力图从广义的碑学及碑拓研究的概念,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碑的设计等四个方面的论述,拓展碑学研究的新视野。特别是从设计学的视角,围绕古代碑的形制、纹饰、空间、工艺,以及碑的文化价值的研究,可以丰富碑学的研究内容。关键词:书法艺术;碑学;帖学;书法风格;设计艺术;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碑学也可以说是显学,一般学者不轻易触碰。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碑学而言,我可以

    艺术百家 2014年2期2014-07-18

  • 碑学观念与郑道昭“书圣”得名之由
    典化,有赖于晚清碑学兴盛大环境中碑学观念的演变。关键词:书法艺术;云峰石刻;郑道昭;碑学;书圣;晚清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清代乾嘉以后,随着金石学的兴盛,许多碑版重见天日,更多的书法家开始将取法对象转向了碑拓,并逐步形成了晚清书法取资北碑的风气。虽然这股风气并不像晚清碑学家所说的那么昌盛①,但其客观存在却也不容忽视。清代碑学的兴盛可以说是其时代特点。云峰诸山刻石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被重新提及,并由康有为等人宣传而凸现出来。更有甚者,由于叶昌炽等人

    艺术百家 2009年6期2009-01-20

  • 浅谈邓石如
    峰。邓石如为清代碑学巨臂,是清代一位全面实践和体现碑学主张的书法家,四体真、草、隶、篆无一不工,在书法和篆刻领域取得了前人罕见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书家、篆刻家影响深远。关键词:邓石如;清代;碑学中图分类号:J292.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09) 32-0137-01一、生平简介邓石如,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邓派创始人。怀宁人,初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龙山樵长、古浣子等。邓石如出生寒门,一生布衣,以鬻书刻印为生。九岁时

    学理论·下 2009年12期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