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玩火火灾中关键证词的获取

2016-02-12 19:49邵峥亚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玩火肇事男童

邵峥亚

(上海市消防总队,上海 200051)



儿童玩火火灾中关键证词的获取

邵峥亚

(上海市消防总队,上海200051)

在对玩火儿童特点及调查访问难点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结合火灾调查实例,就如何在儿童玩火火灾的调查过程中,合法、有效地获取关键证词,总结并提出了若干调查访问的技巧。

儿童玩火;火灾调查;调查访问

近年来,随着安全教育以及看护力度的加大,上海市儿童玩火火灾的发生率始终趋于平稳,且大部分火灾因损失微小,监护人配合度高,调查难度并不大。但在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火灾中,监护人迫于承担后果的压力不愿配合,调查人员对肇事儿童进行询问变得十分困难。本文就开展儿童玩火火灾调查中如何有效获取肇事儿童口述证据材料,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玩火儿童特点

(一)玩火儿童中男童占绝对多数

有专家指出,男童玩火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童,女童往往只是打着打火机或者擦着火柴,而男童则更倾向于用打火机和火柴引燃其它可燃物。从近5年来上海市儿童玩火成灾且肇事儿童对象明确、记载完整的火灾案例中看,肇事儿童无一例外均为男童。当然,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在天性上大家普遍认同男童比较顽皮,胆子又相对女童更大,爱动手爱冒险也容易闯祸。监护人在日常监护中对男童的这种顽皮也较对女童宽容,甚至会将顽皮等同于聪明,从而对男童玩火采取放任的态度。如一名尚在幼儿园中班就读的肇事男童自述,奶奶在发现其用打火机烧纸时明确表示有用的纸不可以烧,只能烧手纸等无用的纸。于是该名男童遵从奶奶的教诲,一次独自在房内用打火机点手纸玩时,引燃了床铺,最后造成7户受灾。

(二)玩火儿童点火玩火成为习惯

儿童普遍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闪烁的火花充满兴趣,常想一探究竟,却不了解火的危害。廉价打火机的问世,为儿童玩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为玩火儿童的必备玩具。这些不具备防止儿童玩火功能的打火机,较传统火柴,携带更方便,使用寿命更长,持续燃烧能力更强,也更容易点燃可燃物。只要儿童手部小肌肉群发育到一定阶段,便可以轻松使用。而所有玩火儿童的家里都有吸烟的成人,打火机随处可见,儿童随意取用,并模仿成人使用打火机。有的成人为贪图好玩,甚至逗弄儿童为自己点烟,逐渐使这些儿童养成了用打火机玩火的习惯。如一名4岁肇事男童的伯伯反映,男童经常玩打火机,有时把几个打火机排成一排,有时打着打火机玩,虽然大人一再制止,但男童仍背着大人偷偷玩。

(三)玩火儿童日常缺少必要的看护

为避免成人的干预,玩火儿童总是在无成人看护的时候玩火。他们有时在室外三五成群,遇到什么堆垛点什么,往往造成垃圾堆、木材堆或高分子可燃物堆垛起火;有时在室内独自玩耍,用打火机烧烧这个点点那个,往往造成家中的窗帘、床上用品、书籍及玩具等可燃物起火。儿童在室内玩火引起火灾,若未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控制,极有可能危及儿童的自身安全。如一起火灾中,祖母趁孩子午休时外出,儿童醒来后独自在家中玩打火机将床铺点燃,等外围人员发现火情救出孩子时,此名儿童已被烧成重伤。在另一起火灾中,两名5岁双胞胎男童玩火引燃了客厅内堆放的棉被及衣物,正在卧室中睡觉的父亲发现起火后,慌忙将其中一个儿子抱出房门,不料房门被风带上,身上未带钥匙的父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另一个儿子葬身火海。

二、调查访问难点

儿童生理和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在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肇事儿童得知自己行为产生的危害后果,往往会心生恐惧,表现出胆怯、回避、不愿意说话等特点,而家长出于对儿童的保护或者从回避责任的角度出发也往往不愿意配合调查人员的访问,给火灾事故调查设置了障碍。

(一)家人的干扰,导致证言真假难辨

出于逃避及护犊的心理,家长们对调查人员提出向儿童进行询问时,一般都会采取回避的态度,特别是在火灾殃及邻里时,更是百般阻挠,谎称肇事儿童不在现场或者不让调查人员与儿童见面,即使同意接受询问,也会事先教好一套说辞,从而干扰调查人员的判断。如在一起待动迁的村民自建住宅火灾中,起火部位为二楼客厅东南角,起火物为家中8岁男童的书籍、玩具,因全家6位成人均在底楼客厅商议动迁事宜,及时发现并进行了处置。调查人员对现场仅有三平方的过火区域进行勘验后排除了其它可能,认为火灾原因不能排除儿童玩火引起。但该户村民为了达到动迁补偿的目的,直指动迁工作人员放火所致。当调查人员提出要向男童了解情况时,家人一再表示男童生性胆小从不敢独自上楼,火灾发生前也一直在底楼客厅处于母亲的看护下,以此拒绝接受调查访问。火灾事故进入复核阶段,距火灾发生已有3个月之久。为了找到突破口,复核人员特意选择放学后的时段再次前往起火住宅,所见到的男童性格活泼大胆不怯生,反应敏捷,表达流畅,与家长所描述的截然相反。在男童母亲的监护下,复核人员与男童进行了攀谈询问。起初男童自称一直在底楼玩,也从不会使用打火机,更一再回避有关火灾的细节。然而随着谈话的深入,复核人员还是从男童口中得知其会使用打火机,也敢独自上楼,但最终还是没能获得男童玩火导致火灾发生的证言。显然复核人员已经失去了对肇事儿童开展调查访问的最佳时机。

(二)儿童的逃避心理,导致证言真假难辨

应该相信即使是再顽皮的捣蛋鬼,他们小小的心灵还是很善良的,玩火只是一时贪玩、甚至是探索发现,或者是为了成为报警、救火的小英雄。当玩火儿童发现自己的行为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时,常会因害怕被家长责罚而故意隐瞒。如一名9岁男童在房间内用打火机点燃餐巾纸后引燃了床单,在自行打水灭火未果的情况下,向隔壁房间的爷爷求救,并告知是打火机掉在地上被他踩碎了起的火,还一再辩称“不是我的错”。事后,当爷爷再次问起时,男童才说出了玩火导致起火,以及因为害怕而说了谎的实情。

(三)儿童思想天马行空,导致证言真假难辨

玩火儿童多在学龄前后,这个年龄的儿童想象力丰富,常常会将现实与想象混为一谈,玩火的原因也千奇百怪。同时这个年龄的儿童表达能力却很有限,只言片语、答非所问,给调查人员造成很大的困扰。如一起火灾中,肇事男童反复说在烧妖怪,弄得调查人员一头雾水。原来男童家张贴有一幅明星海报,母亲为了镇住顽皮的男童,就谎称海报上的女明星是妖怪。男童对妖怪又怕又恨,于是就点火烧起了妖怪。而在上海环震包装制品有限公司“2·4”火灾中,肇事男童自称是在观察堆场上的小虫子,当时正在用打火机烧虫子做实验。

三、调查访问技巧

在日常火灾事故调查中,调查人员很少直接向儿童进行取证,缺乏必要的询问经验。为了尽可能合法、有效地获取儿童的证言,建议把握好以下几个询问原则。

(一)及时接触原则

在调查儿童玩火火灾时,把握第一时间调查访问的原则是十分重要的。调查人员一旦发现火场曾有儿童逗留的迹象,就应将儿童玩火纳入视线,及时与儿童接触,抓住监护人还未意识到火灾性质的严重性,还来不及与肇事儿童进行串供的机会,与儿童沟通询问,争取在还未受到监护人干扰的情况下获取肇事儿童最真实最可靠的口述证词,为最终的认定获取最重要的证人证言。

(二)先行沟通原则

调查人员在对儿童开展询问时应当首先通知其父母到场。然而贸然在父母的监护下询问儿童,一方面肇事儿童对陌生的消防警察很可能心存抵触,不愿意如实回答,甚至不愿意开口说话;另一方面肇事儿童因惧怕父母责罚而无法坦诚回答。一旦调查人员针对某一细节反复询问时,也很容易引起父母的警觉与反感。因此,在开展调查访问时,应该增设先行沟通的环节,有条件的可以在儿童就读的学校或幼儿园,在教师的监护下先与肇事儿童进行初步的沟通攀谈;没有条件的,也可邀请肇事儿童的旁系亲属进行监护陪同。此时的监护人与肇事儿童及其玩火行为没有利害关系,更容易配合调查人员的沟通与询问。如在对一名幼儿园中班儿童进行询问时,为了避免与儿童第一次接触就受到家长的干扰,调查人员首先来到了幼儿园,在教师的监护下,直接与儿童对话,最终从儿童口中获取了玩火的细节。随后,询问人员邀请监护家长坐在肇事儿童后方一定距离处,在禁止其与肇事儿童对话的情况下,对肇事儿童正式进行询问,依法制作了《询问笔录》。由于有了前期良好的沟通,男童一边吮吸着调查人员奖励的棒棒糖,一边如实作答,家长也只得认可了儿童玩火的事实。

(三)投其所好原则

要从心存芥蒂的儿童口里套出真话来,不下点功夫是不行的,好在儿童仍然是单纯的,一些玩具汽车、玩具手枪或者几颗棒棒糖,再加上几句贴心好听的话,一同欢乐的游戏,就足以拉近彼此的距离,打动他们的心。如上文提到的“烧妖怪”的男童,非常聪明外向,起初不管调查人员如何恐吓威胁,使出十八般武艺,均无法奏效。为了得到他的信任,调查人员改变策略,开始与他一起玩耍、聊家常,并带他去集贸市场,让他自己挑选玩具。当小家伙选中了一支最大的玩具冲锋枪后,一边兴奋地比划,一边滔滔不绝地讲述起了“烧妖怪”的故事。

(四)迂回反复原则

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很好地叙述事实,加之儿童的畏惧心理、奇特幻想等因素,使儿童的语言多呈现出前言不搭后语的特征,很难理顺,需要调查人员不断启发、引导、整理与重复。因此在对儿童进行询问时应保持足够的耐心,避免开门见山似的直白对话。针对儿童语言与心理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习惯、兴趣等着手,在共同比赛玩耍的过程中,在玩具、零食的诱惑下,在夸奖鼓励的语言引导下,穿插着进行询问。比如反复将“打火机可以做什么”“打火机可以烧什么东西”“你怎么知道打火机可以烧东西”“你有没有试着烧过东西”“火烫不烫”“火会不会烫到手”“什么时候烫到过手”“烫到手怎么办”“把烧着的东西扔掉会怎么样”等问题穿插在玩耍间隙的闲聊中,让儿童误以为所问的问题都是玩耍比赛的环节,在放松警惕的情况下,不经意间向调查人员吐露出自己曾经的玩火体验,甚至是导致火灾发生的经过。如在一次询问中,两名询问人员一人扮演提问者和裁判,另一人与儿童分别作为选手抢答问题,抢答成功者可以奖励掷一次飞镖,终极大奖是时下较为流行的玩具赛车。一开始儿童有些拘谨,并没有全身心投入,随着玩性渐浓,面对诱人的奖品,儿童越来越放开,警惕性也逐渐放松,在抢答问题时往往脱口而出,断断续续地将玩火细节一一进行了叙述。

(五)细致观察原则

在攀谈沟通的过程中,调查人员应时刻关注儿童的行为举止及表情神态,根据儿童对问话的不同反应,随时调整谈话的口气与声调。调查人员一方面应避免集中询问敏感问题,以免引起儿童的警觉。一旦儿童针对某些关键问题,还未做好应答的心理准备,谈话陷入僵局时,调查人员应迅速扯开话题,用儿童能够接受的其它话题重新开始谈话,确保询问始终处于轻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沟通之中。另一方面调查人员应高度关注儿童在对话时的状态,找准关键环节,一举攻破儿童的心理防线。一旦儿童心理防线被攻破,调查人员便可乘胜追击询问关键细节。如在一次与儿童作询问前沟通时,调查人员一边与男童攀谈一边始终注意捕获他的细微变化,分析他的心理。男童最初明显是局促不安的,对调查人员的反复提问基本以“嗯”“是”“没有”等作答。为了缓解紧张气氛,调查人员与他聊起了家常,就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拉起他的小手,聊聊学习、聊聊生活,逐渐男童的表情有所放松。但一旦涉及到有关玩火的关键问题时,男童立刻又紧张起来,咬着嘴唇,并一再用小脏手不安地摩挲着裤子,显然是在进行强烈的思想斗争。这样反复多次后,调查人员再一次引导话题时,男童的心理防线终于被攻破了,并叙述了自己玩火,以及引发火灾的过程。当肇事儿童发现说明一切后获得的是调查人员的夸奖时,男童脸上出现了如释重负的神情。

(六)全程监控原则

考虑到肇事儿童的身心特点,在沟通谈话及最后的正式询问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调查人员无法预料的突发状况,也可能出现翻供的情况。调查人员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与肇事儿童进行接触时,尽可能选择有监控系统的场所或自行配备录音摄像设备进行记录,确保每一次的询问都留有痕迹。一旦正式询问笔录无法成功制作,所保留的音频视频资料既可证明调查人员已经做过的工作,以及所做工作的合法性,也能弥补证据链不完整给认定带来的缺憾。

四、结束语

根据不同火灾的实际情况,针对肇事儿童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调查访问技巧,有助于提高调查访问的成功率。合法有效地获取肇事儿童口述证据材料,考验的不仅是调查人员的询问技巧,更是对调查人员的智慧与耐心的一种考验。

[1] 陈亚锋,王刚.从枣庄市“5·20”重大火灾调查谈儿童玩火火灾原因的认定[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7(12):70-73.

[2] 司戈.美国儿童玩火引起火灾的分析和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1):76-78.

[3] 董海友.某儿童玩火引发火灾的事故调查[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2(4):128-131.

(责任编辑陈华

On Obtaining the Evidence of a Fire Caused by Children’s Playing with Fire

SHAO Zhenya

(ShanghaiFireCrops,Shanghai200051,China)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playing fire and suggests some investigating and interview techniques to obtain solid and effective evidence of a fire caused by children’s playing fire.

children’s playing fire; fire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2016-04-25

邵峥亚(1976—),女,浙江镇海人,高级工程师。

X928.7

A

1008-2077(2016)06-0093-04

猜你喜欢
玩火肇事男童
无限追踪
打猎误伤老农肇事逃逸被公诉
肇事逃逸?休想——汽车事故防逃逸监测系统
玩火的雪人娃娃
驾驶员擅自偷开公车肇事公司仍需担责
惹火童年
男童被熊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