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服务型大学学科与专业耦合发展研究

2016-02-13 01:08高雪春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服务型耦合学科

高雪春

( 1.铜仁学院 教育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2.铜仁学院 梵净区域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教学服务型大学学科与专业耦合发展研究

高雪春1,2

( 1.铜仁学院 教育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2.铜仁学院 梵净区域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永恒主题,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该协同共建。借助“耦合理论”解读教学服务型大学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契合关系,探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内容,分析学科专业建设耦合发展的机理,提出学科与专业耦合发展的路径。

教学服务型大学;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耦合发展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永恒主题,高校通过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调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功能[1]。然则,纵观我国高校,尤其是资源有限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处理学科与专业的关系上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如“强化专业、忽略学科”、“注重学科、淡化专业”等观点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学科与专业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科、专业建设“两张皮”,不仅会造成高校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而且对学校特色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高校的内涵发展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有必要对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内容进行探讨,分析两者固有的内在联系,促进二者的耦合发展。

一、耦合理论

耦合,概括地说,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2]。耦合的概念源于物理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以致协同的现象[3]。当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则为良性耦合。在社会科学领域,耦合理论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区域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等[4]。

我国也有学者尝试把耦合理论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分析与高校发展相关的协同因素,如王艳廷(2009,12)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场间耦合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数学模型,并验证了二者的正相关性。徐成钢(2014,7)以黄山学院为例,指出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耦合关联,结合黄山学院的徽文化建设实践,指出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耦合的实现路径包括相融共生、汲取内化、辐射引领。石丽(2015,6)基于耦合理论,探讨了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耦合作用机理。这些研究多从高等教育与外界因素发生耦合作用的角度进行,真正把耦合理论引入到高校内部的则较少。

作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命脉的学科与专业,其发展过程本就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引用耦合理论借以分析二者的协同作用也是契合的,对有效预防和缓解地方院校再度出现传统“重教学、轻科研”或学科专业建设 “两张皮”现象也大有裨益。

二、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学科建设

(一)学科方向

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龙头和指南,不同类型的高校有不同的学科建设方向。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学科建设方向应该和办学定位相吻合,围绕社会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学科设置和科学研究,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突出特色。

(二)学科体系

升本给新建学校带来很多新的发展增长点,新学科新专业膨胀太快,众多学科共处一室,往往来不及“左顾右盼”,只能“埋头苦干”,只注意到其自身的发展,倾向于将单个学科作为工作的着力点,顾及不到相互之间的协同问题,忽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甚至割裂了学科之间的关联,学科协同发展不够[5]。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大学的一种,教学服务型大学学科体系在进行构建时,要注意协调好原有基础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交叉学科之间的关系,形成支撑、相互配合、交融生长,又要保证人文社会类学科与自然科学类学科之间适当的张力,保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适当平衡,确保在培养“普通人”的基础上培养“专业的人”。这既是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本科层次人才的需要。据此,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学科建设要做到夯实应用基础理论学科,强化应用学科,重点建设优势学科和地方特色学科,培育新兴学科[6]。

(三)学科团队

学科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教学服务型大学在进行学科团队建设时,首先要根据学科体系建立合理的学科队伍结构,既要注重学校内部学科队伍的交叉融合,实现学科知识的相互支撑,又要围绕应用型学科建设目标,注重吸纳行业人员参与。同时,注重不同职称、学历、年龄等团队人员的合理配置,优化学科梯队结构。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发挥他们在学科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科学研究和基地建设

学科建设离不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需要多样化的项目支撑和较为稳定、成熟的学科基地作保障。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科学研究理应围绕自身的发展定位,依托现有的学科优势,立足于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坚持“加强基础学科,发展优势学科,支持新兴学科,扶持交叉学科”的方针,立足区位优势,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选择相对较好的科研基地和科研队伍,以开发地方的特色资源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重点,整合学校优势资源,进行科学研究,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6]。

同时,教学服务型大学要以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学科建设。依据学校现有的学科建设条件,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学科间的资源共享为目标,建设较为稳定、成熟的学科基地,保障学科建设所需要的实验设备设施等软硬件条件。

三、教学服务型大学的专业建设

(一)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体现了社会对不同行业人才的需求,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需求的客观体现,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教学服务型大学专业方向的设置,应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同时必须依托自身现有的学科基础,以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等资源为支撑,进行专业方向的设置,对于建设较为薄弱的新兴学科,需待条件较为成熟时再进行专业设置。

(二)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涉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和人才培养方式等关键问题,对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有着重要影响。教学服务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依据不同专业特点,围绕应用型、服务型的办学定位进行制定,结合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学服务型大学以应用型、服务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应用型、服务型”特色应该在人才培养的各具体环节及实施细则中予以全面体现,以彰显教学服务型大学人才培养特色。

(三)教学团队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必须依托现有的教学团队,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对专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专业建设必须注重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教学团队建设必须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团队结构,既要注重团队人员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的合理搭配,又要注重学科知识交叉,即教学团队成员的知识背景要注重相关学科融合,拓宽学科知识背景,体现学科知识对专业建设的支撑。同时,围绕应用型、服务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团队也要适度吸纳行业一线人员的参与,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等方面的指导,优化教学团队结构;另一方面,教学团队建设还要注重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以专业带头人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和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来带动整个教学团队的发展,提升专业师资水平。

(四)课程建设

课程是专业的基本元素和细胞,课程体系构建是否合理、课程资源是否充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目标的实现。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课程体系是其人才培养特色的具体体现,依据专业特点和教学服务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进行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是专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课程建设要紧紧围绕专业特点和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综合素养要求进行,重点处理好通识教育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的比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课程的比例等,优化课程结构,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比例,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进行课程建设,还必须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尝试开展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改变过去传统课程考核带来的“背多分”负面效应,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学以致用能力,把“应用型、服务型”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到课程的细节中。

(五)教学基地

教学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得以保障的重要环节。教学服务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学基地建设一方面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保障教师实践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同时要树立整体建设、综合建设的理念,打破传统的以某一门课程、学科为单位的建设观念,实现相关课程、相关学科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此外,教学基地建设还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化,既要关注校内常规实践教学的需求,提供相关的实验设备,又要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多样化培养和提升平台的建设,拓宽基地建设范畴,走出校园,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行业与高校的多样化合作,最终实现教学服务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教学服务型大学学科与专业耦合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建设

正如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所言:一个新专业应该是先招研究生,再招本科生,先有研究方向,靠科研积累知识,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培养本科生;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培养本科生。“专业建在学科上”,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建设[7]。

1.学科建设水平为专业方向的设置提供依托

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专业设置方向。近年来,部分高校不顾自身实际条件,忽视学科建设水平,盲目增设新专业,结果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学科成果的支撑力度不够,出现了新增专业在软硬件环境建设中困难重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专业设置不能盲从,必须依据自身相关学科的建设水平,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设置。

2.学科建设促使教学团队综合素养的提升

学科团队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教学服务型大学多由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而来,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即使实施了教师分类管理等措施,依然不存在绝对科研型和教学型岗位,多数教师都是集科研与教学任务于一身,因此,学科团队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专业教学团队的科研素养。通过学科团队建设,可以造就一批学术及教学方面均有较高造诣的领军人物,同时促使一批教学名师与学术骨干的诞生与成长,优化专业队伍结构,提高课程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学科建设为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进提供了基础

从人类的认识活动来看,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把社会实践经验总结成理论体系,才有可能进行各专业的教学。因此,学科方向建设、科学研究、探索特定科学领域的新知识,是专业建设的课程开发基础。同时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理念,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8]。

4.科研基地建设可以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平台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学科基地建设一般围绕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与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一些横向项目的开展,需要与行业一线密切联系,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也为教师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为学生的见习、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场所,给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机会。

(二)专业建设促进学科建设1.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促进相关学科学术团队建设如上所述,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师资多集教学与科研任务于一身,教学团队素质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学科学术队伍素养的提升。通过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教师更容易发现专业建设中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为学科建设提供了科研素材。

2.课程建设可以促进学科建设中科学研究的开展和水平提升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培养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核心部分,其中的课程内容开发(包括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体,也是固化的学科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课程建设的过程也是科学研究出成果的过程,可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等[8]。

3.教学基地建设可以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有利场所

无论是校内的实践教学设备,还是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在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为学科团队开展多样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五、教学服务型大学学科与专业耦合发展路径

(一)树立耦合理念,提升协同意识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依据耦合理论,教学服务型大学在进行学科专业建设时,应该树立耦合发展的理念,提升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意识,进行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避免传统盲目、硬性割裂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关系,顾此失彼,造成学科专业建设“两张皮”的后果。教学服务型大学在进行学科专业建设时,应该树立“学科服务专业,专业促进学科”的耦合发展理念,既要充分利用自身学科资源优势,建设和发展新专业;又要注重专业发展对学科的促进和提升,实现二者优势互补,彼此融合,协同发展。

(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转化

鉴于学科与专业建设存在着彼此支撑和相互融合的现象,在进行学科专业建设时,应该注重对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二者共有要素建设,促进要素转化。具体讲,可以利用学术团队和教学团队中要素的共通性,在提升教师学术素养的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化,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学术科研成果的转化,服务专业教学,丰富教师上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建设效益

资源条件受限是教学服务型大学在进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如何在进行学科专业建设中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进而提高建设效益,也是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硬件设施设备短缺、稳定而成熟的学科专业基地不足表现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实现学术基地和教学基地共建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教学服务型大学可以把学术基地和教学基地纳入共建范畴,实现二者资源共享,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建设效益。

(四)健全激励机制,保障建设内涵

教学服务型大学要实现学科专业的耦合发展,协同共建,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外延上,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中、实现二者内涵式耦合发展。对此,除了深入了解学科专业间的联系,找准耦合发展的切入点外,还要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健全二者耦合发展的激励机制,以调动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做到学科专业建设间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的共享共用,为学科专业内涵式耦合发展创造条件。

[1] 钟秉林,李志河.试析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5,(22).

[2] 徐成钢.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耦合建构研究[J].青年教育,2014,(7).

[3] Vefie L.The penguin directionary of phys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6.

[4] 石丽,陈万明.高等教育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关系研究[J].教育科学,2015,(6).

[5] 罗静.教学服务型大学学科生态化发展探讨[J].贵州社会科学,2015,(12).

[6] 顾永安,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7] 李小年,方学礼.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6).

[8] 曾冬梅,陈江波.基于协同学视角的“学科一专业”一体化建设初探[J].黑龙江教育,2007,(5).

Research on the Coupled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in Teaching Service Oriented University

GAO Xuechun1,2
( 1.School of Education,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Guizhou 554300,China;2.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Fanjing Mountain Area,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Guizhou 554300,China )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university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co-construct them. With the help of coupling theory,the paper explained relations between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in teaching-service-oriented universities,explored the contents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construction,analyzed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construction,and as a result,proposed a coupling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Teaching-service-oriented university,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coupled development

G648

A

1673-9639 (2016) 05-0047-05

(责任编辑 王小聪)(责任校对 黎 帅)(英文编辑 田兴斌)

2016-06-03

铜仁学院教学服务型大学十大重点委托课题“教学服务型大学学科及专业建设研究”(院发[2015]36号);贵州省2015年重点支持学科“教育学”(ZDXK[2015]28号)高等教育学方向。

高雪春(1981-),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服务型耦合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超学科”来啦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