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

2016-02-13 15:23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王华琴
天津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班队黑板报动手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 王华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王华琴

一谈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的思维模式里马上想到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在教室里完成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主阵地就是课堂。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首先应具有知识面宽、知识博与新的“通才”素质。课堂给学生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课外依然能给他们呈现一个异彩纷呈的“视”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是从课外开始探究的。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和课堂教学相比,课外的时间多,空间广。在学中玩,思维自由驰骋,易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玩中学,易调动学生大胆实践的欲念。城市里的学生从小就被众多的兴趣班包围,孤寂的天空时常将他们陪伴。要想改变学生循规蹈矩的思维,就得解放他们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这样做,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学生保持愉快开朗、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从而激活大脑思维,提高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为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学科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了生活的经验,学生的头脑充实了,创新意识增强了,各门学科的学习自然而然就会有成效,因为他们有话可说,有交流的材料,自然就会兴趣高涨。

如,每周一的班队会,班主任按照学校要求,一点一滴落实到位,整节课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效果可想而知。于是,我一改常态,将内容与生活相结合,用PPT的形式反映出来。关于安全,我利用课余时间把学生危险的举动拍摄下来;关于坐姿、写姿,我把正确的和错误的都拍下来,让学生对比、分析,教师总结利与弊……学生一年级时,我从方方面面寻找材料,引导学生从点点滴滴做起。二年级时,根据班队会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组合作寻找、积累所需资料,集思广益完成任务,教师只在一旁加以指导,给他们创造从实践中激发创新灵感火花的机会。三年级时,重点培养小主持人和课件制作者……现在,班队会这项工作根本不需要我作多少指导,学生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一节班队会,往往会有好几个课件诞生,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强,创新的成果层出不穷。虽然这些都是在课外进行的,牺牲了宝贵的休息时间,但是一个年级一个意识的培养,一个年级一个目标的实现,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强,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磨刀不误砍柴功”,在活动中,学生有了创新意识,由此及彼,他们把这种意识也带到了语文学习中。“别人有这种观点,我就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观点”;“同桌的作文语言很优美,我就写出另外一种风格”;“这组黑板报办得很出色,下一组一定会办出不一样的精彩”……由创新意识到竞争意识,由合作意识到集体荣誉感,付出多多,收获颇丰!

二、动手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在家多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里呵护的人多,不让干这,不让干那。在学校,教师担心学生这里干不好,那里又出错,所以不如自己去做,减少很多麻烦。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我发现,我们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如果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往往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教师一定要指导到位,那么,即使学生出错,也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我是从三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美化教室,小组办黑板报,搜集课本以外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等。小组办黑板报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选出“总指挥”“设计师”、绘画的、画线的、书写的、后勤服务的……“设计师”设计出整个黑板报的方案,教师总审,提出合理建议,“总指挥”督战,完成整个过程。由于发挥了各自所长,大家都有动手的机会,学生们个个乐在其中。即便是占用他们玩耍的时间,他们也毫无怨言,反而争先恐后地向小伙伴们展示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

在美化教室方面,学生自告奋勇组成合作小组,设计出美化教室的方案,选出最佳效果图,落选小组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修改,教师作最后定夺。一切敲定后,教师提供材料,学生自给自足,按照方案合理分工,逐步进行。

这样的活动有很多,我把锻炼的机会留给学生,只要能动脑,有创新意识,每个学生就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机会面前人人均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弘扬了个性和特长。一举两得,岂不妙哉!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了创新意识的保障、动手能力的铺垫,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水到渠成。

那么,何为创新能力?我的狭隘理解是:对所学习或所研究的事物有求异的观念,不“人云亦云”。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把学生困在“规矩”之中,而是鼓励学生敢于突破书上的现成知识,求新、求异。求新、求异,实质上就是换个角度思考,从多个角度思考,并对思考的结果进行比较、选择。求新、求异者往往比常人看问题更深刻,更全面。比如,教师可以将文本的创新延伸到课外。

又如班集体管理,是一件繁琐而又劳累的事。随着学生年龄增长,知识增多,视野拓宽,他们越来越难以管理,对束缚自己手脚和言行的条条框框十分反感。怎么办?那就交给和他们有共同语言、思维发展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的班干部来“管”。学生们可以修改原有的班规,重新制定适合自己的制度,全班学生踊跃参与,班干部审核,求同存异,教师把关,逐步完善。这样,全班定制度的格局就形成了。学生自己定的制度,自己遵守,明知故犯,甘愿受罚,人人无话可说。

人人都是创新之人,事事都是创新之事,课堂内外处处蕴含着创新的良机。意识先行,途径必须开阔;操作得法,效果才会明显。创新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只有意识不断先行,操作不断优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和发展。

(责任编辑邓蕙)

猜你喜欢
班队黑板报动手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创意满满的黑板报
实践体验让班队活动“实”起来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莹莹办黑板报
厉害了,我的黑板报
班队课与微课程亲密“联姻”
让学生成为班队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