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经济新闻标题中预设触发语的比较研究

2016-02-14 13:16张婧
长治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英汉语料

张婧

(晋中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英汉经济新闻标题中预设触发语的比较研究

张婧

(晋中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在对语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后发现英汉语中预设触发语的使用较为常见,且共性与差异共存。究其原因,和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使用习惯以及本身的句子结构有很大关系。总体来看,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可以使读者对于该标题所反映的新闻有最基本的认知,并且进一步激活其他的相关信息。

预设;预设触发语;经济新闻标题;使用频率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经济新闻在新闻领域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增加,内容涵盖经济的方方面面,而新闻标题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笔者将对英汉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主要为:一是通过语料分析,验证在经济新闻的标题中是否广泛使用了预设机制,二是对英汉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的使用频率进行比较,通过实证研究,求证双方的使用频率是否有相似或者不同之处,并尝试性的对原因进行分析。

二、预设

“预设”的概念源于哲学家们对指称(reference)的本质的争论,由Frege最先提出。他认为人们在发生说话这个动作时,一定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前提,也就是存在某个所指[1]56-78。之后,Russell,Strawson都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了这一思想。Peccei认为从广义上来讲,只要是说话者在说话之前认为是真值的都可以看做是预设,从狭义上来理解,对于句子来说,只有那些必要的前提才能认为是真值。[2]17-19。之后,学者们发现预设与句子中某些特定的词语或者某种句子结构相关联,而这些能够引起预设的某些特定类型的词语或句式被称为”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3],Karttunen曾收集了31类预设触发语[4]266-278,Levinson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归纳了预设触发语的13个类型[5]。

在汉语当中,学者针对预设触发语的分类有所不同。其中,蓝纯的分类法与Levinson的最为接近,他将现代汉语的“预设引发项”分为了九种[3]。后胡金林又追加了第十种,即态度类预设触发语[6]。在本文中,将分别采用Levinson和蓝纯、胡金林的分类方法。

三、语料收集

本研究以英汉经济新闻标题为研究对象,英文语料选自《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中文语料选自《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日报》。这些在国内外都是较权威的刊物,且侧重于经济新闻的报道。本研究收集了六份报纸随机三期的经济新闻标题,将从预设触发语的使用频率角度对预设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并且进一步从预设信息角度方面进行定性分析。

四、数据分析

本研究共计选取英文经济新闻标题168条,中文经济标题202条,这些中英文新闻标题都是从以上报刊中的财经、商业、贸易等板块里面选取的。首先,笔者从这些新闻标题中挑选出来带有预设触发语的标题,然后对英汉语标题中每一类预设触发语的出现次数进行统计,并统计出其相应的出现频次。表1为不同的报刊中经济新闻标题的数量和含预设触发语的经济新闻标题数量的统计。

表1 英汉经济新闻标题及含预设触发语的经济新闻标题数量之比较

就英汉各类触发语而言,笔者对英汉语中每一类预设的出现次数也进行了统计,并计算出其相应的比例,结果见表2。

表2 英汉语各类预设触发语出现比例(单位:%)

通过表2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的预设触发语在所收集的新闻标题中都会出现。在英语语料中,叙实动词、分裂句和非真实性条件句没有出现,在汉语语料中,事实动词和与事实相悖的条件从句也没有出现。就预设触发语出现的比例来看,英汉语基本持平。英语为39.09%,汉语为40.09%。

针对英汉语各类预设触发语,笔者对其出现比例进行了排序,其排序结果可见表3。

五、语料分析

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结果,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状态变化动词、表反复的词语、对比或比较类词语出现频次较高,在汉语新闻标题中,状态变化动词、重述词、问句出现频次较高。以下分别举例说明此几类预设触发语。

(一)状态变化动词

例(1):G.M.Begins to Prevail in Lawsuits on Switches(《纽约时报》2016-4-11)

例(2):中国在世贸组织对美启动执行之诉程序(《经济日报》2016-5-16)

例(1)中的begin to是预设触发语,这句话预设G.M.doesn’t prevail in lawsuits on switches before.根据蓝纯的分类,例(2)的“启动”属于触发语中的状态变化动词。其预设为:中国在世贸组织原来没有对美执行诉讼。

在笔者所收集的语料当中,作为预设触发语,英汉语状态变化动词的种类很多,尤其是在经济新闻中,经常涉及到经济各类指数的升降,所以状态变化动词的频次出现最高。

(二)表反复的词语(重述词)

例(3):U.S.Tax code is still in need of repair(《华盛顿邮报》2016-4-10)

例(4):亚太地区融资需求仍很迫切(《经济日报》2016-5-17)

表3 英汉语各类预设触发语出现比例排名(单位:%)

在以上的四个例子中,例(3)中的still是预设触发语。其预设为U.S.Tax code is once in need of repair,而例(4)中的“仍”是预设触发语。其预设为“亚太地区融资需求曾经很迫切”。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和状态变化动词一样,做为预设触发语的表示反复意义的词语也有很明显的多样性。不过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此类触发语的用法和分类是有较大差异的,英语很多都是通过词缀re-来表示重复,而汉语则是用一些副词,比如:“又、再、重新”等表示意义的重复。

(三)对比或比较类词语

例(5):Liberal Bias,Too,May Thwart Progress on Climate Change(《纽约时报》2016-4-20)

例(6):在岸债券市场更值得投资(《21世纪经济报道》2014-12-2)

例(5)中的too,例(6)中的“更”都属于对比或比较类的预设触发语,根据数据分析,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此类预设触发语较汉语多,占到了9.09%,而汉语只有4.94%。

(四)问句

问句在英汉经济新闻标题中使用都是较为频繁的,英语为7.58%,汉语为12.35%。“一般说来,问句和与之相应的陈述句引发同样的预设。不仅如此,由于问句本身的结构特点,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还能引发一些特殊的预设。”[3]

例(7):Why oil is losing its shock value?(华尔街日报》2016-4-21)

例(7)的标题引发的预设是:Oil is losing its shock value

例(8):什么妨碍了中国家族信托市场成长?(《第一财经日报》2016-5-9)

例(8)的标题引发的预设是:有些因素妨碍了中国家族信托市场成长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无论是在中文经济新闻标题还是英文经济新闻标题中,同一个标题中经常会出现使用不止一个预设触发语的现象。比如:

例(9):欧美歧视何时终结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很悬(《第一财经日报》2016-5-12)

在例(9)中,既使用了问句,也使用了态度类的词语“歧视”,前者预设了欧美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有歧视,后者预设了欧美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态度。但其在新闻标题中所用到的两个预设的突显程度是不一致的。例子中的问句,读者更加容易分析出来,属于第一个层面上的预设,而“歧视”触发的预设是第二个层面上的,读者需要付出更多认知努力才能获取到。

六、讨论

本研究选取了共计370条英汉经济新闻标题,通过对于这些新闻标题中预设触发语的提取以及对比、分析,笔者发现在英汉经济新闻标题中普遍存在预设现象,且共性和差异并存,主要表现为:(1)英汉语中预设触发语的使用较为常见。预设触发语的使用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报道更丰富的内容,读者可以通过预设触发语获取预设的内容,进一步激活读者的其他信息,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新闻标题和新闻内容。(2)英汉经济新闻标题中状态变化动词大量使用。在表2中可以看出,在英汉语经济新闻标题中,使用比例最高的皆状态变化类动词,这和经济新闻的特点有很大关系。经济新闻较侧重描述经济情况的发展,上升、下降、出现、启动等状态变化类动词成为了最常用的描述经济变化的词语。(3)英汉经济新闻标题中预设种类的使用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对比或比较的预设要远高于汉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对比结构;而汉语的问句又高于英语的。这些差异和英汉语本身的句子结构、使用习惯和英汉语语言使用者的思维差异都有很大关系。汉语通常不直接表达观点,而英语则习惯开门见山。思维方式的差异会导致对于经济新闻标题的撰写有区别。比如说汉语习惯用问句设置悬念,故标题中的问句较多,而英语则习惯直接将结果呈现在读者眼中,所以其标题中会较多使用对比结构直接描写经济发展的升降趋势。

七、结语

本文基于从中文报刊《21世纪新闻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经济日报》和英文报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中所收集的语料,以Levinson和蓝纯对于预设触发语的分类为分析框架,笔者对汉英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进行了提取以及对比,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英汉语中预设触发语的使用较为常见,并且共性与差异共存。总体来说,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可以使读者对于该标题所反映的新闻有最基本的认知,并且进一步激活其他的相关信息。

[1]Frege,G.On sense and reference.In P.T.Geach a nd M.Black (eds.)Translations from 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Gottleb Frege,Oxford: Blackwell,1952.

[2]PecceiPragma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蓝纯.现代汉语预设引发项初探[J].外语研究. 1999,6(3):11-14

[4]Karttunen,L.&Peters,S.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in Montague grammar,Proceeding of the First AnnualMeeting ofthe Berkeley Linguistic Society,1975.

[5]Levinson,C.S.Pragma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6]胡金林.英汉财经新闻中预设的比较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8(16):210-214.

Zhang J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Jinzhong University,Jinzhong Shanxi 030619)

(责任编辑 郭 佳)

H313

A

1673-2014(2016)06-0054-04

2016—07—15

张 婧(1982— ),女,山西和顺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用学、商务英语研究。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英汉语料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