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国影片《龙子》的表现手法

2016-02-15 03:42邱婷婷
镇江高专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龙子表现手法电影

邱婷婷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江苏 镇江 212003)



谈美国影片《龙子》的表现手法

邱婷婷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部,江苏 镇江212003)

摘要:小说《龙子》经过多次改编,于1944年被拍成同名电影。电影用其特有的表现手法,即细节描写、象征、推镜头、蒙太奇等,再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入侵日军的故事,增强了电影的政治性和教育性。

关键词:表现手法;电影;《龙子》

赛珍珠的小说《龙子》出版于1942年1月22日,正值美国宣布对日作战1个月,该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轰动。《龙子》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居住在南京城西的一个小村庄的林谭一家及村民在经历了失去土地和亲人、流离失所的悲惨遭遇后奋起反抗的故事。经过多次改编,于1944年被拍成同名电影,由美国“影坛第一夫人”美誉的凯瑟琳·赫本担纲主演,林谭妻子的扮演者艾里德·马克马修荣获1945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摄影师西德·瓦纳荣获黑白最佳摄影奖提名。

赛珍珠非常看中电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她在给宋庆龄的信中写道:“为了进一步推动美国人民对中国的理解,我觉得现在也许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创作一个剧本,剧本将用广泛的人性的观点描述孙逸仙博士革命的一生对中国人民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剧本写成以后可以拍成一部伟大的电影。”[1]电影能在某种范围内尽到异质文化宣传的作用,从而让一国人理解另一国人[2]。《龙子》上映后,评论界对影片毁誉参半。《芝加哥论坛报》赞扬《龙子》“出色的表演、高水平的摄像、真实逼真的场景以及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所有这些都将令批评和挑剔的言辞望而却步”[3]。而著名的电影评论家詹姆斯·艾吉却在美国《国家》杂志上发表评论,批评《龙子》“是一部糟糕得难以想象的电影”,但同时也肯定了电影《龙子》在政治宣传方面的作用,认为这部影片“让美国观众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有所了解”[3]。《龙子》需要突出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的行为,以成为一部助战影片,利用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法,可以增加其教育意义。

1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表现对象的细微部分进行细腻描写,是作品形象描绘的最小单位。 电影剧作中的人物性格、典型环境、主要思想可以通过细节描写来揭示的,细节可以担负一些剧作功能。

1) 布道。城里大户人家的堂屋内是八仙桌与太师椅,并摆放着些许盆景,而平民百姓家的厨房有土灶,墙上挂有成串的辣椒,甚至还有八卦图,照明用的是马灯。

2) 妆容与服饰。“戏剧与化妆不只是增强幻象,更应该是主题与人物的一部分。它们的风格可以显示人物的阶级、自我形象及心理状态。”[4]林谭一家是典型的中国农民,男人,在插秧时挽起裤腿,穿草鞋,戴斗笠,在平时则穿白布衫,黑布鞋,在初见日本兵时,为表礼节,穿的是长衫;女人,盘着头发,插上发簪,眼部向上吊起,形成中国式的丹凤眼,尤以玉儿最为典型;做了汉奸之后的吴廉,长袍马褂是丝绸质地的,而文化人三表哥穿的长袍马褂则是粗布的,服饰质地的差异说明人物地位有差异。

3) 配乐。电影作为视听艺术,只有画面是不够的,影片中那振奋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感染力的一种扩大或深化元素对感觉发生作用”[5],数次回荡在耳边,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配乐中体会出斗志昂扬、勇往直前的精神。

4) 对话与行为。布道、化妆、配乐虽是一部电影创作的基础,可它只是电影艺术本体的形似,而人物的行为举止、内心表现以及文化融合才是一部电影真正的神似。小玉在得知自己怀孕后和丈夫有这样一段对话:

小玉:就算是个女孩,我也会很高兴。

丈夫:我们要当父母了?哦,一定是个儿子。

小玉:我求老天赐我一个儿子。但若是个女孩,她会受欢迎吗?

丈夫:只要你是她的母亲,她就会受欢迎。

小玉:还要教她读书,即使她爹爹总在忙着不起眼的。

……

丈夫:这真是美好的时刻,是我生命中最美的时刻。

在那个年代,传统的宗法制度沿袭多年,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女性在家族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后来,玉儿带着孩子从自由区回来,林谭夫妇很高兴。林谭妻子怕孩子饿了,急忙抱起孩子喂米饭,并习惯性地把勺子先放在自己嘴里测试一下温度。玉儿认为这种喂饭方式不可取,很不卫生,准备制止时,林谭说:“这会医治她所有创伤。”看似不经意的喂饭行为,在中国社会确也普遍,这一细节为影片的神似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象征

美国批评家劳·彼林说:“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说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象征意味着即是它所说的,同时也是超过它所说的。”[6]它把镜头聚焦内心世界,用具体的物象表达抽象化的意念、主观化的情绪,蕴藏于声画外壳,经由暗示唤起听众的特定意向,对影片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作用。

影片开始向我们展示了男耕女作的惬意生活画面。林谭一家世代在这片土地上耕作,土地就像母亲一样给予她的百姓无私的爱,养育他们,保护他们。经过战争的摧残,大片土地被炸毁,鱼归日本兵所有,收获的粮食也要给日本兵。

影片中的西迁队伍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将生产武器的大工厂迁到自由区,凸显中国人民不畏险阻、顽强拼搏的精神。电影中有一段旁白:

泥浆厚得仿佛鬼子的手,把他们向后拉,水纵横交错,交错了无数次,当无法步行时,就造了船,人们就在水上划行,并且对不用步行心深感激,时间随着他们开路的步伐流逝着,但他们没有停下,他们物尽其用,用碎布、带子和绳子,做成桥,从上面走过,于是他们到达了高山口,从未有人去过的地方,许多人脚步蹒跚,食物缺乏,力量也用尽了,他们蹒跚却从不停下,除了意志让他们停下,什么也不能让他们停下。

这恶劣的天气是对当时天气的写照,也反映了当时糟糕的社会环境。日本兵肆无忌惮地残害、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奋勇反抗,誓死也要和敌人斗争到底。受时间限制,影片无法容纳更多的内容,旁白的语言可以成为另一个叙事空间,成为画面之外传递信息的补充叙事性手段。正如林谭在二儿子和玉儿走后说:“他们走后,有种力量留在家里。”他们身上体现出坚定不移的抗敌精神,传递一种走向未来的决心和勇气。

玉儿的孩子,不仅是林家子孙延续的希望种子,也是炎黄子孙美好未来的希望种子,“孩子是如此真实,他是一颗龙种”。

影片的结尾部分,乡亲们投掷火把,零星的火种最终成为一片火海。

3推镜头

推镜头是被摄主体不动,摄像机沿直线由远而近向主体推进所拍摄下的连续画面,即主要部分在画幅中逐渐变大,次要部分在画面中逐渐消失,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到所要表现的部位[4]。

影片中两次清晰醒目地出现吴廉的店铺门头“Wu Lien”,每次都运用了推镜头的表现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第1次出现,是玉儿的丈夫跑去吴廉住所,问该买什么书?吴廉告诉他有一本名为《四海之内皆弟兄》(即《水浒传》,赛珍珠将其翻译为AllMenAreBrothers)的书,正说到此处,仆人急急忙忙进来告知吴廉学生们正在抢、烧日货。学生说:“我们在打仗,你不能又买卖日货,又自称爱国者。”吴廉说:“我只是个生意人,我只做清白的生意人,对人无害。”学生说:“(你)爱钱胜过爱国家。”吴廉一边疯狂地摇头,一边说:“不是真的,不是真的。”第2次出现,是日本兵到吴廉店铺来拿咸鱼,有这样一段对话:

日本兵:我们为所有破坏感到遗憾,我们的士兵很勇敢,凶猛。

吴廉:哦,是啊,我知,我知士兵是怎样,但眼下,让我们期待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做生意。

随后,屋外便传出了枪响。

日本兵:很高兴遇见一个谁也不恨的人。

吴廉:我想说除了那事,你要我做什么都做。

“除了那事”笔者理解是除了那些伤天害理、杀人放火的事。林谭认为吴廉“是我们家的一员”,林谭的大儿子也说“吴廉是我们的家人”。在影片后半部分,吴廉被日本兵打中一枪后撑着最后的力气赶回家让妻子赶紧“走”,并不回答妻子的问题——“谁干的?”吴廉是贪生怕死、可恨之人,危险来临时也只知道保护自己妻儿,但他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叛国贼,改编者将其定义为“中立的,分成两半的人格”的人[7]。

4蒙太奇

对比式蒙太奇,即通过镜头或场面之间的内容、形式的强烈对比,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3]。内容如贫与富、苦与乐、生与死、高尚与卑鄙、胜利与失败等,形式如景别不同、色彩冷暖、声音强弱、画面动静等。在兰花遇害的时候,日本兵的贪婪和兰花的坚毅形成强烈对比,构成对比式蒙太奇。

此外,电影《龙子》还运用了交叉式蒙太奇。交叉式蒙太奇是将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两种动作交叉剪接,目的在于加快节奏、营造紧张气氛。将兰花为了保护两个年幼的孩子撒腿朝另外一个方向跑去与敌人跟在其后疯狂追逐的动作交叉剪接,伴随急促的背景音乐,观众越发紧张兰花的命运,奔跑之中,兰花被绊倒在地,痛苦的表情暗示她已受伤,她挣脱着,想要站起来,就在此时,日本兵追了上来,露出穷凶极恶的表情,随后便传出兰花的惨叫声,画面戛然而止。

5结束语

电影《龙子》用特有的表现手法,即细节描写、象征、推镜头、蒙太奇,描绘抗战时期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展示中国人民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气质,凸显中国人民团结一致、顽强抗争的精神。自1944年7月20日在美国无线电城音乐厅首映后,影片《龙子》前3周累计票房收入达37.5万美元,打破了无线电城音乐厅单片票房记录。《龙子》不仅赢得了观众的认可,而且也赢得了电影局的赞誉。战时信息办公室和电影局为了树立盟国的正面银幕形象,要求电影的修改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删除与主题思想无关的内容,使之成为一部助战影片。电影局极力推荐这部影片在解放区放映,因为它表达了一种重要思想即“中国人民正在有组织地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抗战”[8]。电影《龙子》被视为“一次促进战争胜利的黄金机遇”[3]。

参考文献:

[1] 麦灵芝.赛珍珠曾策划第一部《孙中山》电影[J].档案春秋,2009(8):44-46.

[2] 黄橙.论赛珍珠四部小说的影视解读[J].译林,2012(8):58-69.

[3] 李青霜.赛珍珠中国题材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96.

[4] 贾内梯.认识电影[M].焦雄屏,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280.

[5] 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108.

[6] 杜鹃.浅谈电影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0(6):124-125.

[7] 卓雅.真诚演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好莱坞旧作:论《龙种》的神似兼谈当下抗日影视剧的“失神”[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1-88.

[8] 李青霜.从《龙子》的电影改编看战争对好莱坞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9):197-201.

〔责任编辑: 卢蕊〕

A study of the American film Dragon Se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vie performance techniques

QIU Tingting

(Basic Courses Department, Zhenjiang College, Zhenjiang 212003, China)

Abstract:The film Dragon Seed was adapted according to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in 1944. Movie has performance techniques: detailed descripition, symbol, truck-up, montage. It presents unified and brave Chinese against the Japanses invaders, which enhances the political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movies.

Key words:performance techniques; movies; Dragon Seed

作者简介:邱婷婷(1981—),女,江苏镇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赛珍珠、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6-26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8-8148(2016)01-0117-03

猜你喜欢
龙子表现手法电影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蚌埠市龙子湖健康评价
蚌埠市龙子湖主要生态问题及保护建议措施
厚重感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