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现代学徒制政策的路径分析

2016-02-15 09:53杨师缘
职教通讯 2016年2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主体政策

杨师缘,徐 涵

完善我国现代学徒制政策的路径分析

杨师缘,徐涵

专题探讨·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本期学术主持人:徐涵

主持人按语:2014年以来,随着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施,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界和实践领域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为此,本期专题组织三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问题,以期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有所启迪。第一篇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从责任主体、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现代学徒制政策的基本路径;第二篇分析了企业提供学徒培训应获得的利益及企业应具备的基本权益,并从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保障企业权力与利益的路径;第三篇认为,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外在机制,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精神内涵。现代学徒制中的制度规范、教师团队、校企文化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方式。

当前,从国家层面看,我国还没有任何有关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文本,同时,也没有出台能够明确指导、规范和保障我国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较为完整、系统性的政策文本。以责任主体、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三方面为着入点,通过分析散见于我国各种政策文件里的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能够发现当前相关前政策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基础,勾勒出完善我国现代学徒制政策的基本路径。

现代学徒制;政策;完善路径

“现代学徒制”一词作为官方正式用词,最早出现于1993年英国政府的“现代学徒制计划”中,被定义为是“将生产现场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合作职业教育制度”。[1]我国在十八大之后开始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国家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使得现代学徒制的建立正式得到推动。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先招工、后入学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这也是“现代学徒制”这一名称首次正式出现在国家部委层次的政策文件中。此后,在国家层面发布的多部政策文件中也都涉及到对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推进和规范。但是当前,从国家层面看,我国还没有任何有关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文本,同时,也没有出台能够明确指导、规范、保障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较为完整、系统性的政策文本。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缺少可靠的法律支撑以及有效的政策支持。随着我国现代学徒制实践工作的不断推进,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系统性的政策,发挥指导与规范作用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散见于我国各种政策文件里的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能够发现,目前我国已有的现代学徒制政策内容的不足之处[2],以此为基础,可以提出完善我国现代学徒制政策的相应路径,从而有效推进国家层面出台更具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完整的现代学徒制政策。[3]

一、我国现代学徒制政策的内容分析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需要先明确责任主体,我国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的完善也需要以明确责任主体为基础内容。而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教育教学无疑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任务,课程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则成为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容。因此,我国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内容。另外,任何政策的实施都需要完备的保障机制,良好的保障机制也是保证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所以,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机制也是我国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的重要内容。因此,以责任主体、课程体系、保障机制三个方面作为我国现代学徒制政策内容分析的着入点,通过分析这三方面政策内容的不足之处,来探索完善我国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的有效路径。

(一)关于责任主体的相关政策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制度,职业学校在其实施过程中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责任。同时,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对企业资源的依赖与需求,使得企业成为现代学徒制的另一个责任主体。因此,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要明确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主体为学校与企业双主体。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也提出要“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二)关于课程体系的相关政策

现代学徒制要求学校的课程体系要以工学结合为特点,满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就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历和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参与到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来,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制定课程内容、开发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课程体系建设任务。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引导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

(三)关于保障机制的相关政策

1.师资保障政策。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共同合作,同时,职业学校教师也要定期参与企业实践与培训,更新技术与知识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规定“企业因接收教师实践所实际发生的有关合理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应积极引导支持行业内企业开展教师企业实践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对行业内企业承担教师企业实践任务进行协调、指导与监督。”

2.资源保障政策。作为一种高成本的教育制度,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需要包括资金、课程、教学、实践、管理等多方面的资源保障。针对资金保障、设施设备保障等物质资源保障,《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奖励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由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要保证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一致,单纯依靠职业学校或者企业一方面的教学资源很难达到这一教学要求,需要集中现代学徒制参与者的全部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保障。《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与试点院校通过组建职教集团等形式,整合资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搭建平台。”

3.监督评价保障政策。有效的监督评价能及时对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和调整,有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同样,我国现代学徒制政策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对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监督与评价。《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控,建立试点工作年报年检制度。”“对于试点工作不力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将暂停试点资格。”

二、我国现代学徒制政策内容的不足之处

(一)责任主体之间权责关系不明确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的学校职业教育最大的差别在于,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使得教学能够与生产实践相对接。因此,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要求明确学校与企业双主体。[4]但是在已有的相关政策中,虽然明确提出现代学徒制的责任主体为校企双主体,但是,政策内容仅仅停留在框架式的规定层面,对于学校和企业这两个责任主体的权责关系、各自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双方如何进行合作等具体内容都缺乏进一步的明确规范。由于学校和企业是各自拥有不同的隶属关系、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的两类组织,两者的合作存在天然的屏障。缺少对政策实施细节的规定使得现代学徒制的责任主体虽然明确,但是,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却难以落实,学校和企业这两个拥有不同属性的主体往往无法达成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有效合作。[5]

(二)课程体系建设缺少细节性规划,企业员工参与方式不明确

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政策中针对课程体系部分的内容存在较大的缺失,相关的政策内容很少,无法对复杂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起到充分的指导作用。我国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建设还处于最基础的阶段,需要从分析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入手,在此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和教材内容等进行全面的设计与规范。但是,当前政策内容只是整体上要求课程体系要保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而对于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包含的各部分都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进一步规定。

同时,现代学徒制要求课程体系要与职业标准和生产实际紧密对接,所以,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历和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参与。由于企业人员隶属于企业,拥有与学校教师不同工作特性与思维方式,所以,企业员工与学校教师的合作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是,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政策中只有对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课程设计的简单要求,对于隶属于企业的员工如何参与到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来,企业员工的建议要占据多大比重等问题都没有相应的政策内容。

(三)保障机制忽略了企业参与的重要性

1.企业师傅的选拔和考核缺少标准,教师企业实践的费用和时间无法保障。现代学徒制为了保证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需要企业员工以师傅的角色参与到实践教学和指导中来。虽然企业员工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工作经验,但是,缺少专业的教育学知识和教学经验,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来挑选参与教学指导的企业员工,同时,对于企业员工在教学指导中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态度也要有相应的考核标准。这些标准正是当前政策内容中缺少的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需要职业学校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最新的生产技术,以保证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但是,已有的政策没有对教师进行企业实践的时间安排和费用支付等问题进行相应的规定,企业实践全凭教师自觉、自费。繁重的教学任务、有限的经费和企业资源使得教师对到企业实践积极性不高。

2.企业收益没有确切保证。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密切结合生产实践,所以,除了国家的投入和补助之外,不论是物质资源保障还是软资源保障都需要企业和行业的大力协助。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它的实施也是一种长期投资,具有回报慢的特点。而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经济组织,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不愿意为现代学徒制提供相应的资源。已有的相关政策正缺少能够保障企业收益的相关规定。

3.监督评价缺少企业参与。传统的政策监督与评价都是由政府机关主导的,但是,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是实施主体之一,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参与者和用人单位,对相关政策的监督与评价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目前的相关政策完全忽略了企业在对现代学徒制监督和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单纯地进行年报年检制度,没有要求企业参与到现代学徒制的监督与评价中来。这使得对现代学徒制政策的监督与评价缺乏全面性和可信性,无法真实地反映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现代学徒制政策内容的路径

(一)明确责任主体权责关系及合作细节,设立专门协调机构

为使学校和企业这两个拥有不同属性的主体能够有效合作,相关政策内容在明确现代学徒制的责任主体为校企双主体这一基础上,要进一步对实施细节做出规范,以保证政策内容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落实。(1)政策要明确学校与企业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中各自有什么样的权利,同时,又需要承担哪些任务,在保证学校与企业各自权利的同时,对没能尽到规定义务的一方做出相应的惩罚。(2)政策要对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做出明确规范,规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要有正式的合同,合同内容要包括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具体细则,对双方做出规范。(3)可以提出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在了解各个学校和企业的需求与资源的基础上,为学校和企业进行科学化的有效配对,并在校企合作的全过程中承担校企双方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工作。

(二)展开前期培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操作细节

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要求以工学结合为特点,满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政策内容要明确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要包括课程和教材内容开发等课程体系建设的全部内容,并且,对各个部分都进行针对性的具体规定,例如,对于课程开发,要规定课程开发的人员组成、课程开发的方式和大致步骤以及最终的评价审核方式。(2)针对企业员工无法有效参与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政策要规定对参与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的企业员工进行前期培训,传授现代学徒制课程的相关知识,使企业员工了解课程建设的大致内容以及自己需要承担的工作和任务。(3)可邀请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和课程体系建设知识的专业人员,在课程体系建设的全过程中负责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

(三)扩大企业参与保障机制的范围

1.完善师资保障相关政策内容的路径分析。为了保障企业师傅能够有效完成其承担的教学与指导任务,政策需要规定企业师傅在进行教学与指导之前要接受相应的现代学徒制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培训,获得认可后才能上岗教学。此外,政策应对企业师傅教学与指导的质量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并以此制定奖惩机制。针对教师企业实践相关政策的问题,(1)要根据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师企业实践时间,避免企业实践给教师带来压力;(2)要明确教师企业实践的费用由谁承担,为鼓励教师进行实践的积极性,这部分费用应由学校承担,国家提供相应补助,也可以由学校与企业进行协商,通过资源互换的方式让企业提供免费的实践培训名额。

2.明确企业的投资收益及回报,规范对企业资源的使用情况。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企业提供多方面的资源,企业的积极参需要以能保证企业收益的相应政策规定为保障。(1)明确企业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资源可以获得哪些回报,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对企业在人力成本和材料等方面的消耗进行相应补贴,或者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2)要对学校使用企业资源的情况进行规范,以学生企业实习为例,学校应该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培养学生保护企业资源的意识,避免浪费材料、破坏设施等情况的出现。(3)由于不同行业类别企业的投资回收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政策还要明确不同行业的实习时间,以保证不同行业的学生实习期都能达到或者长于企业的投资回收期,满足企业的盈利需求。

3.将企业纳入监督评价的主体中。现代学徒制政策的监督与评价要让企业发声,让企业真正参与到对现代学徒制的监督与评价中来,提出企业作为用人单位的真实评价和反馈。(1)政策内容要肯定企业在现代学徒制政策监督与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呼吁企业参与到现代学徒制政策的监督与评价中来。(2)要明确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政策监督与评价的方法,例如可以组建由企业代表、行业代表、学校代表和政府人员共同组成的监督检查机构,对现代学徒制政策的实施进行实时的监督与评价,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反馈。(3)可以委托专业的政策评估机构,在搜集整理企业、行业和学校等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的政策评价,并出具评估报告。

随着我国现代学徒制实践工作的不断推进,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针对现代学徒制的系统的配套政策来指导与规范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变得十分必要。从现代学徒制的责任主体、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这三方面出发,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内容,为有效推进我国现代学徒制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1]陈俊兰.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7.

[2]桑宁霞.中国终身教育政策基本框架考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8-21.

[3]葛道凯.中国职业教育二十年政策走向[J].中国教育科学,2015(12):3-13.

[4]杜广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88-91.

[5]程宇.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政策发展轨迹与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5(9):28-32.

[责任编辑金莲顺]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15JZD046)

杨师缘,女,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研究所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徐涵,女,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G710

A

1674-7747(2016)22-0040-04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主体政策
政策
政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助企政策
政策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