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语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2016-02-15 13:41刘萌萌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英语

◆刘萌萌

(吉林省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

浅谈外语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刘萌萌

(吉林省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

外语是在文化传播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能。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外语不仅走进了所有学生的课本,成为中国亿万学子的必修课,并改变着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外语技能 文化自觉 学习观 交流感性教学

针对当前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英语教学中教师还是占主导地位,教师仍热是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向导。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产生相应的问题。比如说,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以自我教学为中心,把完成教学任务当成最为重要的事情,而忽略了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选择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语境和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根据当前英语教学的实践情况,我总结一些自己的观点以供同仁们参考。

一、我市外语教学的现状

外语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交流是我们开始学习外语的最初目的。总结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和调查研究不难发现,我的外语教学总体上呈现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教与学的目标不明确或偏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也是为了升学而学。教学缺乏内在的动力。第二,学习方法简单机械,把外语学习作为简单的背记。第三,缺乏将爱国主义和外语学习的有机结合。

二、学好外语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我们提倡建立一种外语教学的理念——树立教与学的意识,其核心意义是让学生不做单纯的“刻录机”,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机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沟通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交流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交流是相当重要的,这里面不但包含语法,语句的学习,也包括听力和写作。与此同时,要注重学生对文化的体验。只有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相互平等、相互谐调的关系,才能真正的搞好外语教学,外语课堂才有现实意义。

(1)在教学中应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我们知道,内在的思想驱动着外在的行为,所以在学习外语之前我们首先要树立一种意识和一种观念。正确的学习思想能够对学生学习英语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首先要走进外语的情境教学。教师应该从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合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和学习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同时要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我们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外语是一门交流技能,是众多课程中的一门,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我们要求同学们不要因为考而学,不要因为学而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情的需要,不断地创设外语情境,同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可收到显著效果。

(2)深刻了解不同的文化。语言是人类在漫长的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发展和积累下来的文化载体,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世界上90%文化以文字形式得以留存、传播和传承的,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是深深印刻在该民族内心最深处的印记。

如果说每个学科都是学生通向一个未知世界的知识之门,那么外语就是一扇通向另外一种或若干种文化的大门。文化造就了语言,语言也影响着文化发展方向。不了解文化的教学就如天马行空一样不切实际,而要更深刻的了解文化,外语的学习又是不可或缺的。同样的一个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所以我们在外语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如收集一些外国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外国的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

(3)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外语教学中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供动力和支撑。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只有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民族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的发展,最终要以文化的概念来界定。世界各国学者普遍认为文化处在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经济、政治、教育、科技发展战略都基于文化这个核心展开。文化的最大特征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能以无形的意识或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和存在,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实践。我们教学绝不能在外语的学习中迷失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

“设疑激趣”,开展“动力教育”。“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正确理解外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努力学好外语,增强自信。

三、对外语教学的建议

在外语教学方面,我们的英语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开始进行较有成效的口语与交际英语的锻炼,突破了传统英语教学“死学”的状态。就英语学科而言,其工具性和人文性也更加明显。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英语教学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就教师教学来说,要改变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十分必要。要加大活动课的力度,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课程结构。活动课作为课程结构的一部分,要以体现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独立活动的能力,并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为目的来组织教学,培养其独立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要以语言实践为重点,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打破外语学习中严格的课内课外界限,利用一切条件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英语学习的环境非常重要,教师和学校要有能力组织和策划英语学习氛围。通过观看英文电影,英文话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个方向的英语学习途径,从而更好的为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提高创造佳境。

英文的翻译也是十分重要的技巧,翻译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一种技艺,而不是科学。这种观念影响了教学中对批判思维和理性思维训练的重视,翻译课成了教师经验谈的一言堂,学生亦步亦趋或缩手缩脚,缺乏挑战权威、直抒己见的自信和开拓思维、勇于创新的睿智。采取的对策是进行翻译课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重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思辨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的研究能力的培养。如师生对不同翻译理论进行思辨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探讨,要求每个学生发表己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建构理论、在辩争中创新。在翻译赏析、翻译练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打破参考译文、教师译文的权威地位,营造每个学生献计献策、争译优译的课堂气氛。进行点评训练,提高洞察力、理解力和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训练模式,不仅体现在翻译理论的探究上,也表现在具体译文的精益求精上,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促进师生的互动和教学相长。

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要熟知课程标准,要创造性的理解、使用教材,要从外语学科这一独特的角度向学生传达和灌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更要为学生学习外语提供人文关怀,创设一个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如开办学生英语画廊、建立英语阅览室、设立语言活动室、展示学生的英语才能等等,这样就使单一的教学方式走向多元化、立体化。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得在其中。

[1]方文惠.英汉对比语言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2]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群言出版社,2011.

[3]廖洁梅.浅析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英语广场,2012,(02).

[4]刘育东.我国项目学习研究:问题与趋势[J].苏州大学学报,2015.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英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读英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酷酷英语林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