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6-02-15 13:41刘思萍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事物新课程生活化

◆刘思萍

(临沂第四实验小学)

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刘思萍

(临沂第四实验小学)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教学生活化的要求,这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对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措施,以供小学数学教师参考。

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化 措施

我国现在的教育模式实行的是“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阻碍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这是与我国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的。因此,要实现教学生活化,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习。

一、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营造多样化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学习氛围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可以更简单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营造多样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各个学习情境中,理解理论知识,发展自身才能。在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获得成就感。

2.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和理论学习效率。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论学习效率,学生因为其数学基础差、认知有限,在理论学习中必然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能化解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疑惑,化抽象为具体、让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迎刃而解,从而推动课堂理论学习效率的提高,加深学生对事物的印象,打好未来数学学习的基础,提高认知水平和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空泛,纯理论教学。小学数学教师缺少对理论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的敏感度,教学内容繁复、空泛,只是纯粹的理论教学,深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假若只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实际结合的作用,就难以达到教育目的。这就会使学生难以接受枯燥无味的知识,对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学生数学基础差。

2.学校教学与家庭教育脱节,学生学习效率低。小学数学需要在学校和家庭两种学习环境中同步进行,才能更加合理有效。因此,学校教学和家庭教育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但在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已经渐渐脱节,父母过多的依赖于学校教学,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少之又少。小学正是学生开启智力的重要阶段,如果老师教的内容记不住,家庭教育跟不上,这都会给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产生阻碍,使学生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家庭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学校教学和家庭教育脱节,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从而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学生缺少动手实践和应用能力。学以致用是学习和实践良好结合的产物,但在我国现代的应试教育中,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应用能力非常欠缺。老师往往只会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学习,而缺少对学生课后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缺少实用性,老师的要求仍不是以学生为服务主体。课堂效率不高,课后对实际了解不足,都使学生难以深入学习,很难提高自身的实践和运用能力。学生的实践活动少、应用范围狭小,这都难以达到教学生活化的要求,难以让学生拥有学以致用的能力,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4.学习契合度不够,学生难以主动学习。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一般在教授理论知识时,缺少对学生兴趣的了解,以致于老师和学生的认知点不同,学生对老师的教学一知半解。这都是因为老师和学生的学习契合度不够,学生难以主动投入学习之中,也就难以融入课堂教学。老师对学生兴趣了解不足,就无法勾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教与学难以找到共通点,学生对于理论化的知识又难以依靠实际的常见事物进行了解,进而就会导致教学效率低,学生兴趣不足,教学活动步履维艰。

三、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实际内容教学。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小学数学教师只以理论教学为主,这便无法达到教学生活化的要求,也就无法适应改革的需要。因此,老师要抛弃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以老师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积极探寻以实际生活问题和常见事物导入理论教学的授课模式,利用生活实际将繁复、无趣的理论知识删繁就简,降低学习难度并让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能实现寓教于实、寓教于乐;在备课的同时,要尽量选择与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来进行知识点的展开。实际内容教学能逐步实现教学生活化,以实际生活问题引入学习,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升,而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有明显提高,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注重家庭教育教学,实现家庭学习生活化。家庭教育是实现教学生活化的重要组成,实现教学生活化要加强父母的家庭教育以及老师和家长的交流,并让其与学校教学相结合。在父母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学生能更好地接触实际,将小学数学和日常生活有效结合。提高对教学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增加学习趣味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同等重要,也更接近生活化教学。例如:学生在家庭中,能以日常开销用加减乘除进行结算;能在生活中领悟时间的概念,减轻老师课堂教学的压力,从而推动学习和日常生活结合。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学习的条件更加有利,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实现教学生活化就要注重家庭教育的培养。

3.积极培养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深入实际生活。学生有了实践和应用能力,就能更好地理解小学数学理论,也就能达到学以致用。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践,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与课本知识进行结合运用,解决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这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才能实现寓教于乐;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实际生活的帮助,就可以加深理解,并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自主解决。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对班级的学习成绩的各项数据进行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深入实际生活就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有所了解,能够学以致用,在自主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习兴趣,进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效率,进而间接实现教学生活化。

4.深入了解学生,找到学习切入点。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活动要有效有序展开,就要从学生认识的事物入手。基于此,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对常见事物的认知情况,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认识的事物作为切入点,将理论与实际事物进行结合。比如,在认识正方形、长方形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纸片进行裁剪,对各方面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以便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学习。从学生的认识事物入手,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学习,启迪学生的开拓性思维。要实现教学生活化,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必不可少,只有对学生有了深入了解后,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任务的难度,安排学生所能接受的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小学数学的理论知识。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只有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才能不断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致力于推动我国教育方式变革和学生兴趣培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虽然任重道远,但若能有针对性的措施,则可以在教学生活化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前行。生活实际和学生学习相结合,可以发挥学生的开拓性思维,让学生能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实现自身发展。

[1]王相阳.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19).

[2]王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初探[J].读与写,2016,(05).

[3]祁万芳.简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

猜你喜欢
事物新课程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美好的事物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另一种事物(组诗)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