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尝试

2016-02-15 13:41◆杨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树坑逆向创造性

◆杨 烨

(内蒙古丰镇市教育局教研室)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尝试

◆杨 烨

(内蒙古丰镇市教育局教研室)

学贵有疑,疑则进,进则创新。创新,才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不断提升未知领域。努力探索,才能够有所创造,出现新的思路。

质疑 创新 求异思维

在课堂改革的今天,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节奏。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还需要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才能不断适应高科技时代,顺应时代的变化。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应用到实际中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创新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想象能力,扩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断激发学生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欲望,大胆探索,不断思考,才能够创造性的教学。

一、在质疑中创新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新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善于让学生从教材中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才能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产生一种有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困惑,有目的但是达不到的心理困惑。这样就会钻研课外书籍,探求知识。这个探求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成为使学生建立良好认知结构的动力。例如教学“米、分米、厘米”时,在导语中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在黑板上出示了“3、30、300”三个数字,然后提问:“谁能在数字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使这三个数字之间能够划上等号?”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填为:在这三个数字后面分别加上元、角、分。即3元=30角=300分”。那么老师按着提问:“还有吗?”学生齐声说:“没有了”。这时教师引入新的内容,“米、分米、厘米”的教学。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新课程的教学中来,学生的求知欲就会不断激发,从而产生了探索的欲望。不断质疑,不断推陈出新,不断进行创造性思维,不断培养学生在质疑中求知的能力,让思维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二、在想象中创新

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的能力是无限的。想象是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知识的迁移,同时也是创新思维的途径,只有不断进行想象,才能构建出未来的知识结构,冯特兄弟看到鸟飞才想到要制造飞机。鲁班上山砍柴被小草划破手指,才发现草周围有小齿,在它的启发下,经过想象才发明了锯子。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一知识时,我设计了“如何将间隔2米远的树坑尽快改成间隔3米远的树坑?”这一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讨论发现一些树坑可以不必重挖,即是2和3的公倍数的树坑,从而导入课题。又问:“联系最大公约数的知识,想一想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你想怎样研究呢?这样既明确了知识方向,又创设了知识迁移、探索新知的问题情境。想象的能力就会不断培养,理想的翅膀就会在知识的发展中不断腾飞,想象的思维就会得到迁移,想象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在想象中才会发展,才会由想象变成现实。

三、在求异中不断创新

创新的核心是思维。思维是智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应该凭借自己的智慧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能在传统思维中形成定势。最好的方法就是最直接的方法。一位企业家临终前考验两个儿子的办事能力,一人给他们一把钥匙,骑马去开远处库房的锁子。两人同时到达,都开不开,其中一位拿起石头砸开了锁子,得到了宝贝。他赢了,因为他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取得了成功。采用求异思维,获得了结果。比如,小学数学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个气象小组测得一周的最高气温分别是:30度、31度、33度、32度、29度、32度、33度,这一周平均最高气温是多少度?学生都是用:总度数除以总天数来计算。那么请同学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经过认真思索、讨论,有几个同学列出这样的算式:30+(3+2+2+3)÷7=30+10÷7≈31(度),这样的列式就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列式前学生按照求平均数的方法,已经对题目提供的数据进行初步的加工,考虑到一周中7天有6天的最高气温不低于30度,先用31度给29度补足,然后另四天超出的度数相加,用它们的和除以7所得的商加上30度,就是这一周的平均最高气温。这样不仅巧妙灵活,计算简单,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导起着至观重要的作用,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只要合情合理就能够取得成果,而且创造性思维就会不断深化,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发展。

四、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比如,教师问学生盖房为什么用三角架,学过三角形的特点的都知道:“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用三角形而不用四边形。这是从实践回归理论的一个典型事例,也是逆向思维的特例。通过教学,学生记得比较牢固,同时也会不断深入理解概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对学生扩散思维的培养

扩散思维是一种开放性思维方式,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使学生产生纵向、横向、逆向联想,培养他们思维的广阔性、多向性和发展性。例如,五(2)班有女生20人,男生相当于女生的?,根据所给的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1.男生有多少人?20×?.2.全班有多少人?20×(1+?)3.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20×(1-?)4.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5.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1÷(1+?)6.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1÷?即“一题多解”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来考虑问题,在单位时间里找出多个不同类型的答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又对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在传统思维的前提下创新

创新不是单纯的创新,而是在传统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提升、不断提高。离开了传统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应该立足于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思维。数学知识,首先要掌握概念、判断、定义,然后才能进行创新思维,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不是无中生有,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比如,孙悟空,现实生活中有猴子;猪八戒现实生活中有猪;不可能脱离现实而凭空捏造事实。

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突破传统思维束缚,改变思维方式,让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扩散思维交替使用,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我们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努力使数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天地。同时也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应变能力。不断观察,不断思考,不断创造、开拓未来。让知识成为改变我们生产生活实践,改变我们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原动力。让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求异。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改变思维模式,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梦想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思维中不断扩展自己的操作能力,让独立思维能力不断巩固,不断提升。我们应该站在世界的角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让创新的思维在巩固,让创新的思维在点燃,让创新的思路永远畅通无阻。那么,我们就会在思维的领域异彩纷呈,出现“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新气象”。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气象了。

猜你喜欢
树坑逆向创造性
逆向而行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逆向思维天地宽
拐角
树坑要圆的?还是方的?
树坑真空式吸水器专利技术介绍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引导青少年参加“让北京的树坑绿起来”科技活动方案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