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2016-02-16 05:43胡振云许华娟河南省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信阳4640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鼻息肉嗅觉鼻窦炎

刘 红,胡振云,许华娟 (河南省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信阳464000)

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刘 红,胡振云,许华娟 (河南省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信阳464000)

目的:探讨对于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选择鼻内镜下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09/2014-01收治的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研究组(n=59)与对照组(n=59).对照组选择以往Wigand术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选择鼻内镜下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结束后的医治效果与嗅觉改善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是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手术结束后12周时的嗅觉功能的评分较手术前有着显著的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鼻内镜下的微创手术对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患者实行治疗,不但效果良好,且可改良患者嗅觉方面的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鼻息肉;鼻窦炎;鼻内镜;嗅觉;疗效

0 引言

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患者大多嗅觉功能存在异常,主要表现为嗅觉功能丧失或者减退[1].鼻腔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目的为缓和患者疼痛、鼻塞和流涕等,易将患者嗅觉发生的异常情况忽视,且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手术过后的复发率较高;而鼻内镜实行微创手术是当下临床医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一个重要措施,其优点为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将患者鼻腔的功能与解剖结构完整保留[2].本研究选取河南省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09/2014-01收治的118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患者,对实行医治其中的59例患者进行鼻内镜下的微创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河南省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09/2014-01收治的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研究组(n=59)与对照组(n=59).研究组患者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18~62(平均43.2±9.2)岁,病程为5个月~10年,平均(4.9±2.2)年,临床的分型分期为Ⅱ型1期(23例)、2期(14例)、3期(10例)与Ⅲ型(1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19~60(平均42.2± 8.9)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4.5±2.0)年,临床的分型分期为Ⅱ型1期(25例)、2期(12例)、3期(11例)与Ⅲ型(1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与临床的分型分期方面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与有关鼻息肉和鼻窦炎临床诊断的准则相符者;②知情同意并且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③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语言沟通方面没有障碍,可以积极配合本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没有嗅觉和过敏性的嗅觉丧失者;②以往有鼻内镜的手术史和手术禁忌症者;③心脏与肝肾等脏器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或者合并了其他内外科严重疾病者.

1.4 方法对照组选择以往的鼻腔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步骤根据Wigand的手术方式,其手术的切口在患者上唇齿龈沟的交界位置,手术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病情来考虑是否切除中鼻甲的后部与蝶筛前臂发生病变的组织,之后需要将筛窦、额窦口与前筛窦开放,最终将上颌窦口扩大实行根治手术,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对创面实行止血并且选择凡士林的砂条和明胶的海绵将鼻腔填塞.研究组选择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需要和患者病灶的范围、临床的分型与分期相结合来制定麻醉的方案,对于Ⅱ与Ⅲ型的病变者需要选择全身麻醉,选择Messerklinger手术方式,应选择直径为4 mm的鼻内镜,插入以后需要将鼻腔和鼻道充分暴露,在镜的显示下将筛泡和钩突切除,把息肉摘除,结合镜下的病情需要依次开放患者的前筛,蝶窦,额筛与后筛,还需选择性的对上额窦口实行扩大并且将病变黏膜的组织切除,在镜显示下将上额窦口扩张并疏通.手术以后需要对创面实行止血,并且选择凡士林的砂条与明胶的海绵将鼻腔填塞,还需要给予适量的止血药与抗生素,并每天对鼻腔实行清洗.

1.5 疗效判定标准在手术后的28 d对两组疗效实行评价,疗效判定分为治愈、好转与无效.①治愈:患者流涕、闭塞等基本消失,且鼻内镜的检查显示患者鼻腔黏膜基本正常;②好转:患者流涕与闭塞较手

术前有着明显改善,检查显示鼻腔黏膜部分改善,但是仍然会有一些脓涕;③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改善.患者嗅觉方面的功能测试选择CCCRC的评分措施,分别在实行手术前3 d和手术结束后12周实行测评,包含了嗅觉的识别测试与嗅觉的阈值测试,0~2分代表没有嗅觉,2~4分代表嗅觉严重降低,4~5分代表嗅觉中度降低,5~6分代表嗅觉轻度降低,6分和以上代表嗅觉正常.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59,n(%)]

2.2 两组嗅觉方面的功能改良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结束后12周时的嗅觉功能的评分和手术前相比有着显著的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嗅觉方面的功能改良情况比较(n=59,±s)

表2 两组嗅觉方面的功能改良情况比较(n=59,±s)

aP<0.05 vs对照组.

组别手术前手术后12周研究组4.90±0.126.76±0.52a对照组4.88±0.105.44±0.36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是嗅觉出现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因,以往调查显示大约有30%的患者伴随着嗅觉方面的功能异常,其致病机制至今没有完全明确,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结果认为可能是鼻腔内的黏膜出现炎症而水肿或者息肉导致腔内发生阻塞,外界溴到的各种气味无法流到嗅裂的区域,致使嗅觉发生障碍[3].有研究[4]显示患者的性别、鼻内镜的手术史、年龄、哮喘的病史、阿司匹林的耐受欠佳与吸烟史均是使鼻窦炎合并息肉患者的嗅觉功能发生障碍的重要原因.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在临床上大多数实行手术治疗,而鼻腔传统的开放手术由于手术的范围较大,且常规的器械操作很容易对患者鼻腔组织的正常结构与生理功能产生破坏,进而不利于手术后患者嗅觉功能的恢复,并且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多,对于手术视野有着严重的影响,致使息肉无法完全切除,所以手术后的复发率较高[5-6].

本研究分别选择了传统的开放式手术与鼻内镜的微创手术对患者采取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不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CCCRC的评分也优于对照组,研究认为是因为鼻内镜的手术对患者的鼻黏膜所造成的创伤偏小,和以往的开放手术相比可以尽可能地维持鼻黏膜,尤其是患者嗅区黏膜功能与结构的完整,这是保障手术后患者嗅觉通道畅顺的关键[7-8].有研究[9]表明,鼻内镜在手术过程中前后组的筛窦开放使鼻甲外侧发生偏移,导致嗅裂区域的范围变大,而这一手术操作方式对患者的嗅觉恢复特别重要.

综上所述,选择鼻内镜下的微创手术对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患者进行治疗,不但效果明显,还能增进患者嗅觉方面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韦富贵.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安全性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257-5259.

[2]顾晓宇.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10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5):118-119.

[3]柯昌平.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66-2067.

[4]黄承东.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2,18(21):3713-3714.

[5]吴 棣.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32(7):926-927.

[6]田省霞,王小红,陈 馨,等.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6,20(1):51-52,57.

[7]王小飞.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5):43-44.

[8]许秀霞.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9):1076-1077.

[9]王 芳.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疗效观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4):484-485.

A

2095-6894(2016)12-40-02

2016-10-27;接受日期:2016-11-15

刘 红.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耳鼻喉临床.Tel:0376-6283144 E-mail:2037093670@qq.com

猜你喜欢
鼻息肉嗅觉鼻窦炎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超强嗅觉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94例临床效果观察
中药雾化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