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依赖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分析

2016-02-16 05:43刘昕慧裴利宏田志慧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新乡4530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

刘昕慧,裴利宏,田志慧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新乡453000)

酒依赖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分析

刘昕慧,裴利宏,田志慧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新乡453000)

【摘 要】目的:分析酒依赖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酒依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心理状况并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有计划的心理干预.结果:在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依赖患者的人格会存在偏离,因此,要尽快对其进行以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护理,这对消除其心理依赖十分有利,也对避免再次滥用方面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酒依赖;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干预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也由于各种原因开始饮酒,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系列的困扰[1].因此,为了改善患者对酒精的依赖状况,对患者采取综合的心理干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2].故本研究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酒依赖患者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其心理状态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酒依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确认,所有患者的状况均可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进行衡量并确认为酒依赖.其中男59例,女1例,年龄23~72(平均46.27±11.9)岁.按照接受教育等级可对患者进行如下分类:接受过大专教育及以上的有4人,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有10人,接受过初中教育的有32人,接受过小学教育的有14人.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入院24 h内和对其采取心理护理干预4周后患者的具体情况均需进行测定,此时就可以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前,相关护理人员应

将具体评分要求告知患者,患者进行自我评定时要独立完成.对于接受教育水平比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问题讲解时应充满耐心,通过逐项进行和中性的、不带任何具有自我情感的暗示,从而让患者自主了解问题的本质.在进行分组之前,必须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完成[3],为后期比较数据和常模做准备.主治医生和相关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要安排出具体合理的计划,整个干预过程长达四周,每周两次,每次大约50 min.具体干预方法如下.(1)分析并确认患者减少饮酒量或停止饮酒的原因,并引导患者将这些原因罗列出来.比如患者可能是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睡眠状态,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4].(2)设定一个饮酒目标.和患者进行协商,共同制定出喝酒的最大量.督促患者减少饮酒量或停止饮酒,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得不喝时,也要保证饮酒的总量控制在以下范围.对于男性患者来说,应严格控制每天的饮酒总量在两个标准饮酒量之内;对于女性患者来说,应严格控制每天的饮酒总量在一个标准饮酒量之内.对患者的日常饮酒进行记录,并将记录放置在患者能一眼就看到的地方,比如床头、餐桌等[5].(3)坚持记饮酒“日记”.形成日记周期,大概可以把连续的三~四周看作一个周期.感觉日记里面记录的情况,能够反映出患者的饮酒量以及饮酒时间,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目标和现实的状况有多大的区别[6].(4)教一些戒酒技巧.①日常生活中想饮酒时可以用饮料来代替,周而复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②严格控制每个星期有1~2 d滴酒不沾.③当别人提出一起去喝酒时,应该学会说“不”.④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社会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意义.⑤给患者提供大力支持,为患者的戒酒或者是减少饮酒量的过程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柱.⑥拒绝诱惑,将具体能够在拒绝诱惑中发挥作用的方法告诉患者,从而使患者不接触饮酒的对象.⑦学会坚持.大部分人如果想要一次性的戒酒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达不到自己设定的目标,也不能放弃[7].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比较并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酒依赖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四种情绪的因子分、总分、总均分,躯体化、人际关系等因子和强迫、精神病性因子分[8],结果显示其数目都明显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恐怖因子分没有太大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干预前后的各指标比较

3 讨论

酒滥用大部分均为心理作用[9],对比酒依赖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前后的各项因子,结果发现只有恐怖因子无多大变化,其他因子分、总分、总均分都明显高于常模,并且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后,也要注意酒依赖患者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酒依赖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之后,心理状态会得到显著提升,但是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等5项因子均比常模高[10].虽然酒依赖患者表面上是戒酒了,但是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酒,他们通常都性格孤僻,很难与普通人进行交流沟通,所以对他们来说彻底戒酒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不仅要对酒依赖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还要持续长期的进行[11].

酒依赖患者的人格特征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其认知、情感以及行为等方面.进行心理干预一方面能够使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从不同的层面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患者的心理[12-13].另一方面使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使其心理压力得到缓解,让患者认识到饮酒过量的危害,从而使酒的使用方式获得改变[14-15].

【参考文献】

[1]李新英,纪青松,龙青春.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及身心健康水平的相关分[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6(2):83-85.

[2]杨瑞玲,卢建红,孙翠玲.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67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569-1570.

[3]沈 渔.精神病学[M].3版.人民出版社,2014:626-630.

[4]管国涛,唐济生,薛继芳.酒依赖患者人格特征对照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1,14(3):182-183.

[5]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52.

[6]丁 辉.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酒精中毒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13,33(7):67-68.

[7]刘 玲,吴晓萍.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的健康教育[J].中国康复,2005,20(3):188-189.

[8]徐 英,郄俊兰.急性乙醇中毒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7):740.

[9]张振眉,陈秀霞,罗小英.整体护理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58-59.

[10]李 彬,杨建林,吉六舟,等.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CT影像学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7):93-95.

[11]高秀霞,赵建波,张丽红.急性酒精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8):142-143.

[12]余拾香,张腊英,喻红群.酒依赖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85.

[13]赵未丽.酒依赖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248-249,258.

[14]韩金霞.慢性酒依赖病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4,18(7A):1154-1156.

[15]尤 红,于群英,刘春梅.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在酒依赖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5):606-607.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94(2016)12-76-02

收稿日期:2016-10-22;接受日期:2016-11-08

作者简介:刘昕慧.本科,初级护师.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Tel:0373-3373937 E-mail:546977850@qq.com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相关主体培训研究
人文护理对“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