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

2016-02-17 06:55
时代风采 2016年13期
关键词:津贴盐业食盐

视野

盐业改制能否走出“一放就涨”的怪圈

国务院日前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废除了食盐计划管理和政府定价机制,要求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批发企业向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购盐并开展跨区域经营,允许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以自主品牌开展跨区域经营,实现产销一体。(6月15日《人民日报》)

点评:“靴子”终于落地了,“百味盐为先”,盐业体制改革的每一步都牵动公众的神经。

“抓死放乱”是公共管理难题,也是公众对盐业体制改革的一点忧虑。食盐虽为公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每天都离不开,但大多数消费者对食盐的认知非常有限,甚至连真假都无法辨别,购买产品全凭对盐业公司的信任。

毫无疑问,随着盐业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监管难度将随之加大,专业化管理必须提速。管理与价格放开了,盐业改革迈开实质性一步,期待未来有更多实质性举措,解决食盐这个民生大问题。

别让高温津贴变成“纸上清凉”

近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高温季,不少地区连续出现高于35摄氏度的天气。记者调查发现,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制定高温津贴标准,但发放名目、标准等差异很大。一些中小企业的高温津贴仍是“纸上清凉”,有的企业违规以防暑饮料充抵高温津贴。(6月20日新华网)

点评:高温津贴是保障劳动者在高温作业中的额外劳动消耗或额外费用支出给予的一种补偿。关怀高温下工作的劳动者,体现社会的文明和时代的进步。

事实上,各地执行高温补贴政策已经有多年,然而这项充满人情味的政策执行起来却大打折扣,白纸黑字的文件规定落不到实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谁又能保证高温津贴发到劳动者手里呢?

因此,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还是需要有关部门的强势保护,将高温补贴的发放置于有效的监管之下。确保高温补贴真正发到每个劳动者手里,让这份体现人文关怀的政策,真正带来一份清凉。

如何不让“路堵”变“心堵”?

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拥堵成了不少大城市的“心头之痛”。如何找到治理拥堵的“药方”,也早早就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近日,北京市今年或将动“真格”收取拥堵费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关注。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究竟该如何看待拥堵费?(6月14日人民网)

点评:拥堵费既关系城市治理大局,更与广大车主、居民利益息息相关,自然格外牵动大众的神经。

任何一项改革和政策,都应于法有据。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向谁收取?如何收取?收取的标准是什么?这样一些“二阶问题”不解决,即使收取拥堵费成为共识,也会在征收时遭遇困难。

交通治理,根本目的还是方便群众出行。不过,假如公共交通承载量不够,接驳不畅,车主要交拥堵费不说,还要承受交通不便带来的困扰,实则是堵上添堵。

曝光恶意欠薪的企业只是第一步

近日,人社部公布了《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被追究刑责等8类情况,人社部门查处后要向社会公布,公布内容包括这些企业的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等。办法拟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6月24日《京华时报》)

点评:劳资两利、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治理现代化的要义之一。也只有如此,市场经济的天平才能重新趋于法治化平衡。

简政放权,既要列出负面清单、责任清单,把该放的撒手放掉,也要列出企业的“诚信清单”,把该管的管好,该上黑名单的坚决不手软,为市场经济“逼出”更多健康细胞。

工资无小事,对于恶意欠薪企业的曝光与围观,接下来必然要配合更硬的一手:比如严格执法,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恶劣典型,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让“欠薪有罪”成为社会乃至司法共识,社会诚信可以得到提升,农民工的春天就不会再远。

猜你喜欢
津贴盐业食盐
公示制度让村干部津贴更“明亮”
巧称食盐
实施三品战略 推动盐业健康发展
新修订的《食盐专营办法》相关表述之探讨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
食盐PK风疹块
中国盐业双周新闻榜(2018.12.01—2018.12.15)
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情况
“180万津贴招不来人”的无声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