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女子本位”两性观之探

2016-02-17 19:38
知与行 2016年2期

尹 静

(黑龙江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哈尔滨 150080)



文化创新研究

周作人“女子本位”两性观之探

尹静

(黑龙江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哈尔滨 150080)

[摘要]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与真实性,因此科学成为反对迷信强有力的武器。“性”迷信对女性的迫害和不公实在是太可怕了,因而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去打破迷信对世界和自身的歪曲认识。在五四时期,周作人一直努力呼唤着性知识的科学化与性道德的现代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指出“性的解放”对女性解放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周作人以科学的性知识为武器批判封建蔑视和迫害女性的“不净观”“贞操观”及失衡的两性关系,揭穿封建两性伦理道德的虚伪面纱和吃人本质,提出自己的“女子本位”的两性观,把人们对性的理解从封建伦理桎梏中解放出来,还原它的科学本性——男女两性的生理欲望是美的、差异的、平等的,进而恢复两性之间自由、平等、和谐的关系。

[关键词]不净观;贞操观;女子本位

五四时期对旧秩序、旧道德的颠覆与批判异常激烈,文化先驱们积极踊跃地提出和建立新道德、新秩序,其中对“性”问题的审视,成为一个具有革命性的话题。在此讨论潮流中,周作人热情充沛、建树颇深。他对“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思辨性看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周作人一直强调性解放的重要性,他认为没有正确的性知识,人性就会被扭曲。因此周作人一直努力呼唤着性知识的科学化和性道德的现代化,同时他也是第一个指出“性的解放”对女性解放具有重要意义,并以科学性知识作为理论武器和批判武器,把人们对性的理解从伦理范畴中解救出来,还原它的科学本性。

一、破蔑视女性的“不净观”

周作人在《刘香女》中这样记载:“男女之别,竟差五百劫之分,男为七宝金身,女为五漏之体。嫁了丈夫,一世被他拘管,百般苦乐,由他做主。既成夫妇,必有生育之苦,难免血水触犯三光之罪。”此“女人祸水论”建立在“性的过失是公事”的认识基础上。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初民把性行为与宇宙存亡、日月盈亏、家国安危、人民生死等联系在一起。正如周作人在《萨满教的礼教思想》中讲的:“无论已结婚或未结婚的人的性的过失,并不单是道德上的罪,只与直接有关的少数人相干;他们以为这将牵涉全族,遇见危险与灾难,因为这会直接地发生一种魔术的影响,或者将间接地引起嫌恶这些行为的神灵之怒。”蛮性的遗留随着社会的进步不但没有被抛弃,反而日积月累成为支配后世两性关系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人们心中“性”的不净观,逐渐演变为对女性的蔑视,“女人是娱乐的器具,而女根是丑恶不详的东西”[1]89,“男有七宝金身,女为五漏之体”,“难免血水触犯三光之罪” ,总之“女人的一切性现象,都会给天道人事带来莫大的灾殃,非同小可,必须加以严格的禁锢”[2]。于是,女性失去了人的本性成了妖魔。封建社会的道德宗法制度顶着天意和维护正义的名义禁锢、愚弄、打压和残害女性,女性必然成为被随意摆弄的物品。这种封建礼教对女性的侮辱是周作人所深恶痛绝的,他多角度地对其进行了分析与否定。“我要干脆的声明,我是极反对‘不净观’的。”[1]29“不净观虽以理为本,但是太挠曲了,几乎与事实相背。”[1]29周作人分析得出:男性强烈的荣誉感使他们倒果为因,把一切不好现象都归罪于女性的诱惑,女性又归罪于蛇的诱惑;在古代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常常认为月经是蛇或魔鬼的作为,女人被轻视是必然的命运;再者古代著作多出自男人之手,女性被压制、侮辱、轻视自然不足为奇。此话说明到了后世,“不净观”是男性为了把女性严密排除在宗法组织之外的一种严厉的伦理规范。

从人类精神信仰的需要和人类爱与惧的心理冲突分析,古时所谓圣贤道德家们,深知人不能彻底地抵御和防范自然欲望,因此用“不净观”来抵御和防范自然欲望是行不通的,需要疏通才行。从政治层面分析,在男权社会中,男性从未将女性当成平等的人对待,只是视其为传宗接代的工具,担心女性对男性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破坏和瓦解。现在看来这种观点反倒起到了“掩耳盗铃”的功效。

分析了“不净观”的产生缘由,周作人便开始用犀利的语言鞭挞“不净观”。封建社会的人把汗唾精血看成是赃物,甚至有人认为“世上无物比月经更丑”。把人的身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将上身看作是体面的,下身看作是下流的。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性”不净观在男权社会中演变为“女不净”思想。这是因为男性掌握话语权,他们将自身对性爱的欲望和恐惧转嫁到弱势的女性身上,将女性视为恶魔加以训斥。周作人认为对于女性狂荡的批判与圣洁的要求,是一种封建社会老流氓无耻变态的淋漓表现,这种想法实在是要不得的。除了种种无情严肃的批判,周作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说明这种观点的可笑:平常沐浴时候,准备两条毛巾和两个水桶,分两个阶段去洗,不然稍一疏忽不是连上就是犯下,乱了尊卑,有妨德化。周作人用通俗浅显的例子批判不净观,“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唯独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1]19。周作人对“不净观”进行了深刻彻底地绞杀,表明其对封建吃人礼教的痛恨与改良的期盼。

生物物种为了生存要饮食,为了种族延续要繁衍后代,这是生物物种的本能,世界正是因此而更美好。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认为人是一种高级生物物种,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现象并无不同。所以,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到完全满足。进而揭示人类的身体和一切本能欲求无一不完善洁净。简单讲就是人的生殖器官与眼睛、耳朵、嘴巴、手指、胳膊等其他器官一样,它的欲求也和其他器官的欲求一样是人的一种本能。因此周作人最后得出结论 ,即“不净观”是古代的性教育走的是倒路、返路,跟不上历史的发展进程,还会阻碍社会发展,“凡是人欲,如不事疏通而妄去阻塞,终于是不行的”[1]29。现在正宗的性教育是“净观”。“净观”的性教育则是对人的一切生理欲求有正确的认识和肯定,并通过高尚修养提高个人行为。男女两性为了种族延续都付出了努力,但女性的付出和经历要更辛苦与艰难,为此对女性这种伟大、健全、美丽行为应该有深刻的敬意和真诚的赞美。

科学的知识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因此科学成为反对迷信的强有力的武器。在对待迷信的问题上,周作人认为,“性”的迷信对女性的迫害和不公实在是太可怕了,因此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去打破迷信对世界和自身的歪曲认识。周作人用科学的性知识把性从传统的伦理桎梏中解放出来,还原了性生活的自然本性,推倒了封建礼法的支撑点,使女性妖魔化的旧道德观念坍塌。

二、立男女平等的贞操观

封建贞操观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其中包括婚前贞操、婚后贞操、女性节烈等组成部分。封建贞操观是男性为维护“礼教”的尊严,为女性制定的一种道德礼法、行为准则,而男性却可以不信守这种礼法、准则。在此种畸形的道德礼法下,男性甚至对被迫失贞的女性可以随意指责。“在不知几千年前,有一回平定京师的时候,一个游勇强奸了妇女,还对她说,不准再被别人强奸了。”[1]485周作人认为这种畸形的贞操观“是一种变态的残忍心理”。本以为这种套在女性身上的枷锁在辛亥革命后会有所改观,事实却相反。1917年,冯国璋政府颁布了《修正褒扬条例》,其中列出了贞妇、节妇的定义及守节年限等具体褒扬办法。在政府的大力提倡下,褒扬条文不断出现。周作人用犀利、尖锐的语言批判了这种贞操观。周作人认为:一种道德成立的条件是男女都能实行,且这种道德为社会带来福利。显然封建贞操观不具有这两个条件,因为它是虚伪的、不公的、压制的,更是不幸的,这样的关系不能存在自由、平等、和谐与真正的幸福。

周作人1918年翻译了日本著名诗人、作家、教育家与社会改革家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周作人认为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纯是健全的思想”。与谢野晶子表示“我对于贞操,不当他是道德,只是一种趣味,一种信仰,一种洁癖。既然是趣味信仰洁癖,所以没有强迫他人的性质”。周作人十分赞同此观点,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并强调贞操是双方都要遵守的,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而不应该认为纯粹是肉体上的事。婚姻以爱情为基础,不能用道德进行约束,没有爱情的婚姻,离婚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它是不道德的。因此社会上不必要,也不能把贞操当作衡量女人德行的标准。

三、树“女子本位”两性观

男女两性共同组成社会,应有相同的权利,封建伦理道德使女性失去权力,沦为工具器具,任人摆布,无情地被使用,更为严重的是可以随意地被侮辱却不可反抗。如若存在疑义,则为不守妇道,将受到严惩。女性的这种低下地位,自然不能表达自己的欲望,其中包括人的自然生理欲求。这种观念在五四之前已根深蒂固。当时的中国社会,男女两性可以联手解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问题,但“夫为妻纲”却难上加难。不仅是因为这个问题触及了男性的根本利益,还在于女性在男性话语霸权下已经习惯了男性给定位,用男性的眼光看自己,这已经根植于女性的道德观念中,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女性也没有对自己的地位产生过怀疑。因此在性解放的过程中,女性挣脱自身枷锁更为重要。

“饮食以求个体之生存,男女以求种族之生存,这是一切生物的本能,进化论所谓求生意志,人也是生物,所以这本能也是有的。”[3]周作人根据进化论承认人的动物性一面,这种本能使男女在人性上没有差别,男性和女性的性欲都应该得到满足。这就彻底否定了旧时女性不应该有性欲的道德标准。另一方面,周作人承认两性的性欲是存在差别的,“文明社会既然是男女平等的,又有了性的知识,理论应该是对了,但是却又将女性的性欲看作同男性一样的。——这能说是合于事理么”[1]19?周作人认为有些人知道两性需求存在差异,但他们认为这种差异不能顾全男女两性。要想满足只能牺牲一方面来满足另一方面,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只有牺牲女性来满足男性。这样的两性关系是失衡的,失衡的两性关系中没有爱可言。因为在爱的内涵中没有牺牲,只有完成和祝福。周作人用科学性知识肯定男女两性的自然欲望,并看到男女两性性欲的差异,最后得出结论:“要实现这个结婚的爱,便只有这相互的调节一法,即改正两性关系,以女性为本位。”[1]19周作人同时强调女性在对待自己的欲望要“神性加魔性”,即“灵肉一致”的观点——人生要有一点魔性,这样的生活才有一些趣味;自然有一点神性同样重要。在以爱为基础的两性关系中,女性可以是恶魔和天使的结合体,也可以一时成为玩具,一时成为帝王。但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女性的表现,要冷静认真地看待自由表现生理欲望的女性。

在以往的道德观中,顺应传统和习惯就是道德,反之则是不道德。打破这种旧道德,需要科学知识的指引。“要破除这种迷信与礼教,非去求助于科学知识不可,法律可以废除这种表面的形迹,但只有科学之光才能灭它内中的根株。”[1]343如果想用科学知识指导人类的生活,那就要有自觉的意识去学习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自觉就是女性用科学知识从传统、习惯、本能中转化出来。周作人正是看到这一点才用科学知识认识并指导两性关系。周作人用科学知识指出女性与男性的相同与异同,并提出“女子本位”的两性关系,他的“女子本位”的两性关系关注不同于其他思想家看重性的革命资源,而是基于对人类天性的尊重,是建立在科学性知识的基础上。这种两性关系体现的是和谐、整体而不是对立和部分。在当时社会,此种观点十分具有前瞻性。

四、结语

周作人一生深受霭理斯、福勒尔、勃洛赫、鲍耶尔、凡佛尔台、希耳须茀耳特等思想家的影响,他自称上述诸人皆是吾师,他的很多观点均源于他们。从而我们不难发现周作人的性学观点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知识基础上的。周作人的两性观是在对传统性道德、性规范、性习俗的质疑和批判的过程中,用科学性知识建立起来的。周作人在《瓜豆集·尾久事件》中提道:“性生活实在是人生之重要的一部分,这一歪曲了便一切都受影响。古人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是有理解的一句名言,实亦即是常识。”周作人认为性是男女两性的生理欲望,它是美的,同时“可以从性心理养成一点好的精神,由这里出发去着手于中国妇女问题”[4]。周作人科学两性观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恢复人类的自由天性,使人类健全发展,时至今日仍具有很大借鉴与启迪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作人,钟叔河.上下身[G]//周作人文类编.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2] 舒芜.周作人的是非功过[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3] 周作人.中国的思想问题[G]//药堂杂文.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4] 周作人.我的杂学[G]//苦口甘口.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屈海燕〕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2-0065-03

[作者简介]尹静(1977—),女,黑龙江庆安人,讲师,博士,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女性心理及伦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