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喷粉用量 确保印品质量

2016-02-17 05:31汤小平
印刷技术·数字印艺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印品喷粉原稿

汤小平

在印刷过程中,特别是当印刷铜版纸和大墨量画面的精细印刷品时,为了防止印品背面粘脏,将堆在一起的上下印品隔开,通常在印刷最后一色时采用单独的喷粉装置,或者采用红外烘干和喷粉装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喷粉。喷粉用量的控制对于最终的印品质量至关重要。

喷粉用量过大的危害

在日常生产中,为了防止印品因背面蹭脏而报废,操作者习惯性地会将喷粉用量调大一些,致使印品表面有较多的喷粉。殊不知喷粉用量过大,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喷粉量过大,会对双面印刷的印品造成困扰。当印品需要正反面印刷时,由于正面喷粉量过大,当印刷反面时就会影响印刷质量,严重时每印几百张就需要清洗一次橡皮布,不仅费工费时,还会因此使得印品出现墨色不稳定、粉斑等现象。

(2)喷粉量过大时,会影响印品的光泽度。当印刷一些高档印品时,我们总是希望墨色饱和度高,色泽鲜艳又光亮,往往又会为了防止蹭脏而加大粉量。然而如果将粉喷在了尚未干燥的墨层上,墨层就会吸收一部分粉,从而使得墨层表面形成一层粉雾,印品的光泽度反而降低。

(3)喷粉量过大,会加重印刷设备的磨损。在印刷过程中,当我们不断向印品施加喷粉的同时,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的喷粉会飞向印刷设备的收纸链条、叼纸牙和滚筒等处。即使我们每周都对印刷设备进行认真保养,也未必能清理完所有的粉尘,久而久之,必然会加重对印刷设备的磨损。

(4)喷粉量过大,会对操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虽然在绿色印刷的要求下,目前大多数印刷企业使用的喷粉为植物类喷粉,其说明书上表明该喷粉对人体健康无害,但是操作者整天呆在细微粉尘飞扬的车间里,必然会对人的肺部产生一定的伤害。而当喷粉量过大时,漂浮在空气中的细微颗粒就会加大,这种伤害也会随之加大。

(5)喷粉量过大,会对后道工序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例如,因颗粒较粗,若印刷过程中喷粉量过大,这些颗粒会浮在印品表面,覆膜时黏合剂不是每处都能与墨层黏合,而是与这层喷粉黏合,从而造成假黏现象,严重影响覆膜质量。另外,喷粉量过大还会在烫印工序引起烫印发花等故障。

减少喷粉用量的主要措施

其实,为了防止印品背面蹭脏,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过量的喷粉用量来保证,还要尽量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等方面入手,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喷粉。在笔者看来,主要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组织生产之前,要根据印品特点选择容易干燥的纸张。偏酸性的纸张、少量艺术类的纸张会延缓油墨的干燥时间,要慎重选用。

(2)严格控制油墨的印刷密度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对于精细印刷品的实地密度,要求黄为0.85~1.10、品红为1.25~1.50、青为1.30~1.55、黑为1.40~1.70;对于一般印刷品的实地密度,要求黄为0.80~1.05、品红为1.15~1.40、青为1.25~1.50、黑为1.20~1.50。对于以书刊为主的印刷企业,建议参照这个数据进行印刷,而不要人为提高油墨实地密度值或加大墨层厚度。如此,根据笔者的经验,有许多干燥性能比较好的纸张是可以不用或少用喷粉的。对于以画册或包装为主的印刷企业,建议根据不同类型的印品和原辅材料,建立各自的印刷特性曲线,确定合适的印刷密度值。

(3)采取底色去除工艺,减少暗调处的油墨用量。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胶印机即使配备了红外烘干系统,还需要使用喷粉呢?原因在于有很多印品的暗调面积大、墨层厚,难以瞬间干燥。遇到这类原稿时,在尽量不失原稿暗调重要性的前提下,应利用制版手段,采取底色去除工艺使暗调的墨层减薄,既可以节省高价的彩色油墨用量,降低暗调区域的墨层总厚度,又可以改善油墨印刷适性,提高印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不用或少用喷粉,控制印品背面蹭脏。

(4)不要因片面追求印品颜色的饱满、鲜艳,而人为加大墨量和喷粉用量。例如,原稿上并没有那么厚实的墨层,我们在打样或签样时,为了让客户满意,往往就会拼命地增加墨量。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网点增大或暗调的墨层厚度过大,超出了纸张所能承受的范围,迫使操作人员加大喷粉用量。这是一种不顾实际、自讨苦吃的做法,应力求避免。

(5)正确掌握水墨平衡,防止油墨乳化,否则会严重影响印品干燥,被迫加大喷粉用量。当油墨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水溶液时,会延长印迹表面氧化结膜的时间,导致印品干燥缓慢,容易引起背面蹭脏。因此,应严格控制油墨乳化,在达到一定的密度值时,应当使用最少的墨量和最少的水量。

(6)掌握正确的印刷压力。如果印刷压力过小,会使油墨不能正常转移,即使勉强转移到纸张上,油墨也不能很好地与纸张结合,油墨只是浮在纸张表面,不能渗透干燥,易造成印品的背面蹭脏。因此,应在网点增大控制在正常范围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印刷压力。

(7)不要在油墨中加入过多的调墨油、去黏剂。因为这类助剂在改善油墨印刷适性的同时,也会阻碍油墨的氧化结膜进程,延缓干燥时间,从而迫使操作者加大喷粉用量。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从接到原稿开始,就认真研究印刷工艺,制订有效的工艺实施方案,在制版时通过底色去除工艺制作适合印刷的印版,同时做好标准化、数据化、规范化工作。在印刷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控制好各色密度值、印刷压力和水墨平衡,并保持一定的印刷速度,灵活调节红外烘干系统和收纸吹风系统,减少半成品堆放的高度,这样就可以通过少用喷粉或不用喷粉来控制印品背面蹭脏,切忌仅仅依靠加大喷粉用量来解决印品背面蹭脏问题。

猜你喜欢
印品喷粉原稿
基于CIELAB空间的光油聚类真假卷烟鉴别
弥粉法施药防治设施蔬菜病害技术
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校读记
一种喷粉系统及铝液净化装置
“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骨文字原稿
订 正
棚室内蔬菜病害粉尘防治法注意事项
小张纸印品检测中的划伤与防划伤
印品缺陷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铁水预处理喷粉枪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