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研究

2016-02-19 12:11王昌和蓬溪县红江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遂宁629000
乡村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肥量田间根系

王昌和(蓬溪县红江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遂宁 629000)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研究

王昌和
(蓬溪县红江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遂宁629000)

水稻被称为中国的粮食之源,只有保证水稻的高产,我国的粮食安全才可以得到充足的保证。基于此,详细研究水稻高产的栽培技术和途径,明确地提出现阶段和未来的一个阶段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是地球上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约为全球谷物种植面积的24%,在总产量中占到30%。我国的水稻生产量和消费量居世界第一,水稻占全部谷物种植面积的27%,稻谷产量已达44%。据推测,截至2030年我国的人口基数将达到最大限度,这时的粮食需求量都要比过去20 a增加30%。而且,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这就导致水稻的种植面积不断下降,同时导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也在不断下降,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社会中不稳定的因素与日俱增,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1]。

如何应对当前的严峻态势,国家必须统筹解决各种问题,其中包括粮食问题、收入问题、环境问题。如何解决粮食问题,根源就是发展超高产的粮食生产技术[2]。超高产的栽培技术就是按照每个水稻品种的不同特征和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的种植产量,即提升水稻高产的潜力和生长优势,在保证优质的同时着力降低水稻的生产成本,在高产的同时不断提升水稻的经济效益[3,4]。

1 栽培技术与途径

水稻种植如何做到超高产,主要因素在于种植的方式方法、选择的水稻品种和种植环境,三者必须统一协调发展,水稻的产量才得以逐步提升。因此,从水稻的品种、肥料的选取以及水稻的种植方式加以改变,对这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给水稻产量所造成的影响必须加以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一套完善的水稻高产技术方法,最后在大面积的应用于水稻的生产。

1.1健全田间的工程,增加肥料

田间工程必须实现高标准,提升有机肥的施放量,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盐碱害,增加土壤肥量,提高肥力,而且可以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田间的渠道工程同样要实现高标准化,提升田间的灌溉量,降低盐碱含量,改善地下水位,使水盐比例符合土壤所需,以保证水稻的生长。朱庭云的研究成果显示,高标准的田间工程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20%~30%,稻谷产量增加了6%~9%。大面积地采用堆肥、工厂有机肥的方式,同时实施轮作等种植方式,大大提升了土壤的使用率,保证了肥量的充足,最终实现水稻高产的目标。

1.2超高产的水稻分粟能力极强

选取一些分粟能力强的水稻,会使水稻的根系非常发达,同时单位面积内的产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采用的多穗栽培技术同大穗栽培技术之间更容易协调发展,提升水稻的整体产量,稳定安全,潜力更大。

1.3超高产水稻具有强活力、发达的根系的特征

具有发达的根系、较强的活力等特征的超高产水稻,通常根系中的生物量极大,而且根系深入地下的比例非常大,吸水性极强,吸取肥量能力也大。同时,其抗旱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水稻的健康程度得到了极大的保障。水稻绿叶面积增大,叶片衰老速度得到迟缓,从生长期到成熟期的光合作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水稻的产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

2 结语

当前,我国水稻超高产生产方面依然没有掌握关键的技术,没有创新力,水稻高产种植没有实现大面积的标准化,同时水稻产量没有得到极大的提升,规定的指标也没有突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水稻超高产以及突破相关的记录,并保证高产与优质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稳定化的、可操作的水稻超高产技术是研究重点。所以,要针对不同的区域研究适宜当地的水稻超高产技术,使我国的水稻产量更上一个台阶,同时具备自己的核心价值,创新能力,提升经济效益。

[1]宋健.在国际水稻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J].国际水稻,2002(6):7.

[2]凌启鸿.作物群体质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2-216.

[3]王志敏,王树安.发展超高产技术,确保中国未来16亿人口的粮食安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7):8-11.

[4]卢景波.中国水稻产业一供需、流通与未来政策导向[J].中国稻米,2002(6):11-13.

S511

B

1674-7909-(2016)11-01-1

猜你喜欢
肥量田间根系
果树根系修剪的作用
川南地区红豆树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基于EDEM的带状深松全层施肥铲作业参数优化与试验
雅安市:织密根治欠薪“根系网”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叶面积及产量的调控研究
不同施肥量对椰糠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