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设计研究

2016-02-19 22:07张效袆
乡村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生产产品生活

张效袆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国乡村设计研究

张效袆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本文通过论述设计学科在乡村的历史性缺失,并对乡村生产生活的独特逻辑进行梳理和分析,力图在其中说明乡村与城市的差异,提出乡村设计应有的面貌,并且希望能够有乡村特色的设计调研和方案对于当代乡村进行研究,为农村、农民、农业带来更加真实、环保、有品质的设计,为乡村构建更加美好的生活。

生活模式;乡村设计;设计需求

纵观设计艺术学科的发展和历史进程,无论国外还是中国都与乡村保持着“距离”。国外现代主义设计大潮建设的目的就是城市,无论在建筑、产品、平面设计还是在其他领域,城市才是现代意义上设计所“钟情”的地方。中国设计也并未完全跳出这种模式,从国外引进设计学科伊始,城市就是设计的孵化地和舞台。乡村是城市设计产品的二级集散地,有时又是过时过气设计产品的倾销地。

乡村与城市生活逻辑是不同的,虽然现在城市生活中的产品在乡村大行其道,但很少有设计产品是为了乡村而专门设计的,这些设计是否适应乡村生活的真正需要,是否为生产生活带来真正的便利,通过分析乡村特有的生活逻辑就可见端倪。因为生产生活模式不同,所使用的产品也应不同,这是一个显见的问题。

1 乡村的生产生活模式特点

1.1 生产模式松散

现代乡村生产模式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传统的农业生产,二是到附近或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进行工业生产工作,就是通常所谓的“打工”[1]。现在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农民不需要付出很大的劳动力就可以借助机械化来完成,但仍受季节限制,在新兴的大棚种植中虽不受季节限制,但在浇水、施肥、打药及采摘收获时上述两种种植方式都体现出时效性强的农业生产特性。外出打工通常也不会在一个地区、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太久,流动性非常大,有时会因为农忙、过年回家等其他因素而暂时放弃工作或是更改工作岗位。这些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生产模式松散,生产时间不固定。由此带来一系列不同于城市的生产生活变化与消费变化。

1.2 居住地分散

现代系统的工程设计理念是建立在集中-分散的总分垂直体系下的集中式生产与生活模式。现代城市是其主要代表性产物。因此,居住聚集、工作聚集、娱乐聚集、消费聚集是其主要特征。众所周知,乡村的居住模式是分散的,是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形成小聚居的村落。这是由其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决定的。其特殊的面貌,使得农村设计不能也不会与城市一样。

1.3 家庭结构紧密

农村家庭还是在传统的家族式结构中传承,即使现在家庭趋向于小型化,既与老人分开居住,家庭中只有年轻父母与子女两代人,但是互相的宅基地还是距离很近,并且中国村落的形成通常是以家族制为基础,互相之间都是亲戚关系,与城市多是陌生人聚集居住与共同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是一个较为闭环的生活空间和交流体系。现在通过互联网技术农村的交流已经出现了很大的不同,但交流还主要是在熟人社会框架下进行的。

1.4 产品流通体系扁平

乡村的产品流通方式主要还是建立在“集与市”的模式下进行的。“赶集”与“赶会”是流动商贩穿梭在广袤农村做生意和农村居民购买与交换商品的重要环节。并不是乡村没有固定店铺或是小型商超,而是这些并不是像城市一样构成销售的主要方面。因此,流动性、扁平化是其主要的特征[2]。

综上所述,无论在生产还是消费亦或是在居住和交流,乡村在各个方面都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有很大的不同。乡村之所以可以保持与城市的差异,这与其物理属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生活文化习惯有关。因此,紧密联系生产、关乎于生活的设计理应有自主的乡村设计产品,以适应和满足不同的生产生活需要。他不是城市设计产品的附庸,也不是城市设计的翻版,理应有一套自主的设计方式和逻辑。

2 乡村设计呈现的面貌

2.1 尊重生产生活方式

乡村有自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选择,因此在设计中应秉承居住地居民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种生产模式松散,生产时间自主性比较强,但特定时间段又具有时效性强的松紧浮动模式[3]。本文并不是主张让农民依然过传统的生活,而是要享受到便捷生活的同时符合真正乡村的需求。因此,在设计上,城市设计的自动化生产生活产品应与乡村的在频率上不一致,即城市需要这样的自动化产品,反而乡村可能并不需要这些。例如,乡村在电冰箱的使用需求上并不强烈,因为很多农民在自家地里就种植有蔬菜,可以随吃随摘,而且农民有时间去准备和采购所需的其他食材,不需要为节省时间一次性购置大量的食物存储在冰箱中。并且时间充裕和出于节俭的意识,每餐尽量不剩菜剩饭,下顿再重新制作新的食物。这样看来,乡村中每家每户所购置的电冰箱其实是不适合乡村生活的,这是将城市产品直接应用于农村生活的惯性逻辑思考情况下直接“嫁接”的后果,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也是不尊重乡村生活逻辑的设计结果。

2.2 利用成熟的绿色技术进行设计

乡村因为居住分散,无论在能源供给设计还是生产设计中是不能完全等同于城市的大规模供给并分包的总分模式。这样无论在基础性建设还是在进一步维护上会带来巨大的工程量和很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总-分的生产资料设计是不适应如此大体量和分散式的区域,应利用现在成熟的绿色能源生产和分布式布局方式为乡村定制设计,并利用现代互联网科技将其连接成物联网络,通过协同的方式将资源共享、共同获利。农业生产受到季节性和时效性的影响,可以利用上述设计思路提前准备精准发力,比如利用现在的光伏能源技术和滴水浇灌技术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进行设计创新,提高利用率和降低使用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4]。

2.3 “便捷”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现代意义上通常所说的“便捷”设计都有一次性使用的特性,用完即抛是城市“便捷”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的代名词。无论是网络订餐,还是实体店中外卖或是餐后打包,亦或是外出购物和饮料消费,一次性抛弃使用器具和承载包装在城市中俯仰皆是,甚至现在连手绢也不再使用了,转而使用更加“便捷”的纸巾和消毒湿巾。如果人们每天穿梭在“都市丛林”里着实是生活不便才被迫使用如上产品,那么在乡村是不是一定要追随这样“设计”过的生活。看看现在的乡村因为享受到了城市“便捷”设计而几乎都被垃圾围城,这并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乡村景观。都市人希望回到乡村享受那种所谓的慢生活,而设计产品却是要将农民“高效率”起来。

享受不到上述“便捷”生活最终指向的不是让乡村居民只能过上不方便或是传统生活模式,而是要将乡村特有的生产生活逻辑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结合性强的方案,力图使村民过上健康、舒适方便的生活。乡村生活有自有的物流体系和加工体系,很多情况下是在某一个区域里就有独立的供货和销售渠道,不需要大范围长时间的商品流转,再加上时间自由度比较大,完全可以做到不用那么“便捷”也能享受到相当到生活品质,同时还可以减少碳排放。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设计产品都不适应农村使用,在这些方面应有所甄别。

3 结语

乡村承载着人们的期望,也承载着都市人的梦,乡村不是孤岛也不应被人们选择性无视。因此,乡村设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乡村生活与需求需要什么样的设计,是摆在21世纪设计学科面前具体的问题。本文认为设计师与设计理论工作者应对乡村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热情,在乡村生产生活设计进行详尽调查和研究基础上构建乡村的设计方法论,使得乡村真正可以留得住乡愁,使农民真正过上适合他们的品质生活。

[1]许平,陈东亮.设计的大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张体伟,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3]维克多·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周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4]维克多·马格林.人造世界的策略[M].金晓雯,熊嫕,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TU982.29

A

1674-7909(2016)36-74-2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最终研究成果(2014CYS003)。

张效袆(1977-),男,副教授,河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设计学。

猜你喜欢
生产产品生活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