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推行小组合作制度的前期准备

2016-02-19 17:22苏艳萍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组员分组标准

苏艳萍

不管学校采用什么样的分班方式,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因个体性格、学习基础、能力、爱好的不同,班里学生从学习成绩到其他各方面的表现都会存在很大差异。班主任如何把这些“参差不齐”的学生凝聚在一起,使他们各尽所能、互帮互助,使整个班级各方面协调发展呢?通常,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划分小组,然后让学生进行组内合作,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这种小组合作很容易流于形式,达不到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预设目标。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实行小组合作制度的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

在实行小组合作制度之前,班主任需要把全班进行学生分组,一般每组最少3人,最多6人。分组的基本原则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即每个组的成员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在能力、成绩、性格、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还要做到小组之间的均衡,使每个小组的总体能力水平相当。

分组的基本方式有几种:第一种是班主任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学生分组;第二种是班主任决定组长人选和每组的人数,让班里学生自由组合;第三种是班主任只宣布每组人数,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并自主推选出组长。这三种分组方法各有利弊,如第一种分法会使各小组的水平更均衡,第二种和第三种分法更容易让志同道合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后两种方法班主任都需要在学生组合的基础上进行微调,既尊重学生的意愿,又可以尽量减少各小组之间的水平差异。

二、做好小组建设动员

分好小组之后,要想它们能迅速、高效地运转起来,教师还需要做好小组合作的动员工作。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建设合作小组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实现自我管理,使学生从心理上理解小组合作的必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

其次,教师要明确每组组长和组员的责任、义务。如果小组成员超过4人,可以选定1名副组长,由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各项工作,副组长负责卫生和纪律工作,组员要支持、配合组长和副组长,积极完成小组任务。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其他小组成员分别负责某一个方面的工作,如收回执、收饭费等。

最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商定本小组的组名、组训,并在班会上汇报本组组名、组训。在讨论之前,班主任可以制定一个评价标准,要求商定的组名、组训必须充满“正能量”,必须朗朗上口。等各组汇报完毕之后,班主任可以让全班学生结合评价标准,选出“班级最优组名”“班级最优组训”,其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进行小组合作。之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结合小组的实际情况订立组规,制订本组的基本规范要求和奋斗目标。

三、明确合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了解各小组在合作中的基本要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尤其要注意课堂讨论及汇报环节。在小组讨论中,组员要遵守以下几项基本要求:小组讨论声音要小,开口回答问题之前要想好;答案紧扣中心,要有根有据;听取其他小组成员发言时要专心,认真倾听,开动脑筋;说服别人把理表,态度诚恳不嘲笑;团结协作共商量,指正让步齐向上。

四、明确考评办法

为了使各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更高,组长和组员应各司其职,班主任还要明确小组考评的时间点和办法。在制定考评具体标准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各小组先进行组内讨论出考评标准的初稿,然后再整合形成全班学生认同的考评标准,把标准张贴在教室内,便于时时督促小组合作。考评标准的终稿遵循几个基本原则:第一,兼顾组长、组员的表现,看组长是否尽职尽责,组员是否积极配合、各司其职;第二,兼顾过程与结果,看小组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是否分工协作、积极投入,还要看小组合作的成果如何。

班主任做好以上准备以后,就可以在班级实施小组合作了。不过,在实施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持续跟踪、及时指导,以提高小组合作的效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倾听、质疑,学会记录、展示,学会探究、合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组员分组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小组长不好当
永远幸福
分组
党员标准是什么?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还是不错的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