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影《让子弹飞》的叙事策略

2016-02-19 17:25何孟霞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姜文子弹

何孟霞

摘要:分析电影的叙事策略,能够全方位剖析整部电影的结构、人物关系以及影片导演的叙事手法。电影《让子弹飞》具有独特的个人叙事风格,通过研究这部电影的叙事策略,能更好地解读姜文电影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让子弹飞》 叙事策略

《让子弹飞》这部影片,在叙事策略上采用了时间的链条,顺畅、合理、有序地紧扣着每一个情节。而在整部影片中一些象征以及隐喻的元素重点突出了影片的个性色彩。这样的一种叙事策略,不仅对影片中人物的性格、关系等多个方面及多个维度进行了突出和深化,而且在影片主题的塑造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

一、电影《让子弹飞》的情节结构分析

在《让子弹飞》这部电影中,姜文极其注重用一些极具中国文化的元素来进行全面铺垫,用中文中的谐音来隐喻正反派之间的斗争。在叙事过程中,这部影片想表达的就是“奇”,而且为了把整个故事情节表现得更加让观众感到意外、更加离奇,作者在安排人物行为时表现出了很大的随意性。这样的安排和设计,不仅让影片具有了一定的缝合效应,同时还能让观众接受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的离奇。

姜文把《让子弹飞》的结局改成了黄四点郎死了,张牧之取得了胜利。这也表现出了作者对影片人物、情节发展的决定权。在影片中,姜文让小六子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多吃一碗凉粉,用刀把自己的肚子划开,掏出一碗凉粉。这样的场景本身是非常血腥的,但是就是这样原本非常血腥的场景,被姜文运用得出神入化,把整个离奇的故事情节推向了一个高潮。这种演绎的模式非常奇特,也非常巧妙,可以说是一种奇观化的结构模式,姜文借此很好地从多个角度把控住了观众的好奇心。这是姜文故意设计的,因为他明白观众也想看看小六子肚子里到底有没有两碗凉粉。换句话说,这样的场景,是导演与观众一起合谋杀了小六子。

像这样的奇观化结构模式,在这部影片中很常见,如在火车上吃火锅、让马拉火车跑等场景。这些奇观化的结构模式经过艺术加工和创造,给观众的视觉带来了强烈冲击。这样的巧妙设计,不仅让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产生视觉刺激,还能有效地让观众感悟和了解影片的内涵,体会到影片想表达的内在意义,即在那个社会中人们的恃强凌弱。

二、电影《让子弹飞》的人物关系分析

在影片中,姜文为观众塑造了张牧之这个人物,一开始并没有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土匪。但是,在观看完电影之后,张牧之却最终成为观众心目中的大英雄。

这个英雄的定位,导演是如何进行叙事的呢?如果说张牧之是一名英雄,他却是以土匪的形象出场;如果说张牧之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英雄,整个故事却又是围绕着他与其他土匪一起为了维护正义,始终与恶霸进行缠斗而展开的。那么,他与恶霸之间缠斗的意义是什么呢?这是非常值得观众思考的。产生这样的思考,与导演的叙事风格有一定的联系。首先,张牧之等人是辛亥革命军,其本质有正义感和内在的特质。但是,由于当时的政府腐败和无能,他们对当局非常不满,甚至是愤怒,从而变成了“土匪”;其次,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张牧之盗取了别人的官位,摇身一变成了官员;最后,张牧之等人铲除了压榨百姓的恶势力。通过这些变化,张牧之这一人物形象一下子有了改观,最终在观众的脑海中被定义成了英雄。也就是说,通过离奇又曲折的故事情节,姜文为中国观众塑造了一个盗贼英雄的形象。影片叙事的风格,让张牧之等人的各种行为表现出了当年梁山好汉的行事风格,在与恶霸进行缠斗过程中行侠仗义,劫富济贫。这样的叙事风格和安排,其实是为了附和观众的仇富心理。

从整个土匪的人物关系谱来看,姜文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三国演义》的经典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桃园三结义”,这种安排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通过影片中各个人物的表现,极大地激发出观众心目中的结义情怀。而且影片中小六子的复杂人物关系,是通过父与子、兄与弟、兄与子的混合关系表现出来的,让这两者之间的混合体关系发生碰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部影片的叙事线索。

三、电影《让子弹飞》的影像传奇叙事分析

传奇,也就是前面提及的离奇,是这部影片的叙事艺术具有的特殊的叙事风格。在整个影片中的情节与人物与我们平时看到有着很大的区别,观众被这种离奇的魅力所吸引。而且观看完整部影片后,许多观众都认为整部影片具有非常大的戏剧张力,而且在这种戏剧张力的作用下,影片表现出了极强的悬疑感。

当然,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传奇故事都会用女性来点缀,这部影片也是如此。《让子弹飞》这部影片中出现了许多女性形象,而且戏份并不少,占有相当大的分量。但是,这些女性在故事中的点缀,也掩饰不了这部男性电影的特质,这也体现出了姜文对某些相似问题的叙事态度和叙事策略的变化。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让子弹飞》这部影片的叙事风格就是影像传奇叙事模式,而且这部影片也表现出了多重迭式的特征,这也许正是姜文想表达的一种隐喻。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伴随他们欢笑的是背后的沉重,同时也反映出了在娱乐的外表之下姜文所特有的文化批评。

参考文献:

[1]虞吉.新中国电影:影像传奇叙事的变异与承续[J].现代传播,2010,(9).

[2]孙志宏.论审美接受与意境的再生[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张丽娟.让观众在观影中思考--《让子弹飞》之“间离效果”手法分析[J].电影评介,2012,(22).

[4]欧阳曦.幽默与沉重:姜氏的抒写情怀——《让子弹飞》的创作艺术[J].电影评介,2011,(10).

[5]邢舟.姜文电影《让子弹飞》之叙事解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6]陈鸿秀.《让子弹飞》的叙事解读[J].美与时代(下),2012,(3).

[7]杨亮.姜文电影研究:叙事、符号和文化的视角[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姜文子弹
两颗子弹
和身高较劲的姜文
为什么有的塑料连子弹都不能穿透?
我是大毒虫——子弹蚁
课间小游戏
深山狩猎
硬汉姜文宠子有一套
子弹被狗舔了
姜文的傲娇慢生活,幸福就在“一步之遥”
采访姜文,你是爽到还是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