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有效干预措施

2016-02-20 23:35汪娟王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干预措施糖尿病

汪娟?王英

【摘要】 目的 统计本科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趋势及规律, 并对其进行干预, 降低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方法 86例发生低血糖反应的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43例。干预组给予相应干预, 对照组不给予干预。对比两组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13例(30.23%), 对照组为22例(51.16%), 干预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预见性采取干预措施, 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关键词】 糖尿病;低血糖反应;干预措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208

低血糖症(hypoglycemia)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 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症, 一般以血糖<2.8 mmol/L (50 mg/dl)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1]。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除了要关注高血糖还要警惕低血糖反应, 轻微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心慌、出汗、手抖、无力、肢冷、饥饿感、头晕、心悸、面色苍白、视物模糊、手足和嘴唇麻木、焦虑不安、情绪不稳。临床上出现反复低血糖或严重低血糖时, 可使患者脑功能受损, 表现为记忆力减退, 反应迟钝等, 如果低血糖不及时抢救, 则可造成不可逆的脑组织损伤, 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可以导致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因而积极防治低血糖尤为重要。现将本院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本科收治的86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患者, 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 女3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43例。干预组男20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53.15±3.25)岁;对照组男29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52.20±3.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分析两组患者导致低血糖反应的原因有:①糖尿病的相关疾病知识缺乏:患者及家属缺乏低血糖防治方面知识。②口服降糖药应用不当:自行加减药量。③胰岛素存储不符合要求:未开启的胰岛素未放置冰箱内冷藏导致药效降低。④胰岛素注射方法不正确。⑤进食不规律:忘记吃饭、进食量不足、用药后未及时进食。⑥运动量不当:活动量过大或过强。干预组给予相应干预, 对照组不给予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疾病知识 告知患者降糖药物的剂量, 指导患者能按时、准确、有效的服用药物。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低血糖时获得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教会家属急救方法。①如果患者还清醒:进食含糖食物, 大多数患者通过进食很快得到纠正, 较轻的低血糖一般在15 min内缓解。②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将患者平卧头侧向一边, 解开衣领, 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呕吐物, 防止误吸引起窒息, 并迅速到医院治疗。

1. 2. 2 胰岛素的存储方式 未开启的胰岛素在2~8℃冰箱内保存, 并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已开启的胰岛素在2~8℃冰箱内可保存1个月, 避免过冷或过热。

1. 2. 3 教会患者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 不同注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不同, 按由快至慢的速度分为腹部、手臂、大腿、臀部。由于肌肉层吸收快, 易引起低血糖, 因此胰岛素注射在皮下组织层, 而不是肌肉层。保证胰岛素被注射入皮下层而非肌层的最好方法是捏起皮肤[2]。

1. 2. 4 佩带糖尿病标识 如果患者经常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外出时一定要随身携带糖果、糖水、饼干等能临时补充血糖的食品及包含个人信息的急救卡片, 上面标明姓名、紧急联系电话、病症、用药等情况。还需要告知亲友或周围朋友在特殊状况时紧急应变措施, 最后要消除患者对低血糖症状的恐惧, 重新建立控制血糖的信心。

1. 2. 5 建立合理饮食结构 指导患者确定自己每日饮食的总热量, 平时一定要注意规律饮食, 尽可能保持每天稳定的摄食量, 宜少吃多餐, 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来分配每餐的时间和食量。通过日常的饮食调节来预防低血糖, 定时、定量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 准时就餐, 若不能按时进餐, 应在进餐时间吃点水果、果汁或饼干等。

1. 2. 6 运动要有规律 不宜空腹运动, 并保持运动量适当、恒定。由于运动会消耗部分血糖, 空腹情况下, 运动很容易导致低血糖, 所以, 运动尽量安排在进食后1 h左右, 这时由于有了进食升高的血糖作为基础, 就不太容易发生低血糖。运动的选择一般宜从低强度运动开始, 逐渐进入中等强度的运动, 运动宜有人陪同, 如独自外出运动应随身携带糖尿病证明卡和糖果, 便于低血糖时急救[3]。

1. 2. 7 监测血糖 能减少低血糖反应发生率, 树立患者自我检测意识, 不同患者预防低血糖方法不同, 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检测血糖3~4次/d, 口服磺脲类或格列奈类降糖药的患者, 检测血糖1~2次/d。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可, 如果发现血糖偏低, 要加以注意, 找医生调整药量。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一般出现在0∶00~3∶00, 患者可能做噩梦, 夜间出汗, 常汗湿衣服或第2天早晨出现头痛或见乏力等。如能证实确实存在夜间低血糖, 则可睡前少量加餐或调整晚间胰岛素剂量。对于血糖不稳定或常发生夜间低血糖的患者要在睡前检测血糖, 无症状的低血糖患者应增加夜间0∶00-3∶00的血糖监测。

1. 2. 8 低血糖反应易造成隐匿性心脑功能损害和不可逆昏迷,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安慰鼓励患者, 使患者情绪稳定, 积极配合治疗。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13例(30.23%), 对照组为22例(51.16%), 干预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临床应提高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认知, 结合饮食、运动指导, 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促使患者学会自我监测血糖, 合理用药、饮食、运动, 可以有效的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作, 较好的控制血糖, 降低了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延长患者生命,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794.

[2] 赵美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86.

[3] 苏海丹, 刘霜梅.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观察与护理.中国使用护理杂志, 2005, 21(19):22-23.

[收稿日期:2015-10-16]

猜你喜欢
干预措施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跟踪导练(一)(5)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强迫症现状分析与干预措施探讨
高职生网络依赖的不良症状与干预措施分析
Ending teen smoking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