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正学教授治疗食管癌临床经验

2016-02-22 21:36祁元刚李彦霞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定西743000定西市中医院
西部中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北沙参食管癌患者

祁元刚,李彦霞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3000;定西市中医院

裴正学教授治疗食管癌临床经验

祁元刚1,李彦霞2
1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3000;2定西市中医院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入手,介绍裴正学教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并列举典型病案以资验证。

食管癌;治疗经验;裴正学

裴正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著述颇丰,建树良多。由他提出的“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16字方针,是其学术思想的高度概括,已被全国中西医界所关注。裴正学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对肿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正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扶正固本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法则,以健脾补肾为其精髓,由此拟定兰州方。该方因在40年前完全治愈了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在1974年苏州全国血液病会议上被定名为“兰州方”。方由北沙参、太子参、路党参、人参须、麦冬、五味子,生地黄、山萸肉、茯苓、泽泻、生山药、桂枝、白芍、生姜、甘草、浮小麦组成。此方集补肾健脾、益气养血于一炉,常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尤其配合术前、术后、放化疗具有减毒增效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之功,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兰州方多年来在全国各大医院广泛应用,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从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就其对食管癌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食管癌属“噎膈”“呕吐”范畴。病因不外忧思伤胃,脾失运化;酒色过度,积劳成热;热结三阳,津液耗损;脾不健运,津液枯竭;津液涩少而不能传司水谷。水谷乃气血生化之源,久则气血亏耗,气滞血涩,营卫失司,或化火,或生痰,或聚毒,或气滞血瘀而癥瘕积聚[1]。裴正学教授认为,本病之主要病机为津液亏损。患者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脾胃受损,致脏腑功能失调,出现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气血亏损,病邪日久不去,伤阴化燥,津血枯竭,致气虚阳微,出现饮食难下等危候[2]。

2 辨证论治

裴正学教授在临床上常将食管癌分为以下几型:

2.1脾气虚弱,胃气不和型早期食管癌大多属于此型。患者进食时仅有轻度哽咽感。胸骨后隐痛,胸膈痞满,胃脘不适,食欲不振。面色萎黄,体倦无力,少气懒言,口干咽燥,脉沉弦,苔薄腻。治当健脾益气,化痰消积,开郁润燥。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启膈散合兰州方加减。

2.2肾阴亏虚,痰气交阻型中期食管癌患者大多属于此型。患者进食时有明显哽噎感,症见胸骨后、背部疼痛,水米难下,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脉沉细,舌质红,苔黄腻或无苔。治当滋阴补肾,化瘀消积。方用六味地黄汤、托里透脓散合启膈散加减。

2.3气血两虚,脾肾两亏型晚期食管癌患者大多属于此型。患者有明显吞咽困难,只能进流质饮食。全身浮肿,卧床不起,怕冷自汗,癌症已向邻近器官转移。患者消瘦,贫血,恶病质。舌质淡胖有齿痕,苔黄腻,或绛红少苔。治当补肾壮阳,扶正固本。方用兰州方合抗癌五味消毒饮加减。

3 典型病例

案1张某,男,73岁,4个月前自觉咽部不适,进食有哽噎感并进行性加重。在兰大二院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上段鳞状上皮细胞癌。行放疗30次。诊见:口干咽燥,吞咽不利,可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证属脾气虚弱,胃气不和,阴亏热结。治宜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滋阴润燥。药物组成:木香6 g,草蔻6 g,半夏10 g,陈皮10 g,党参10 g,白术10 g,茯苓10 g,甘草6 g,黄连6 g,黄芩6 g,干姜6 g,北沙参15 g,麦冬15 g,玉竹15 g,石斛15 g。1剂/d,水煎分服。服药1个月后,口干咽燥消失,仍吞咽不利,进食较前增加,精神较佳,但仍觉腰膝酸软,头目眩晕,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腻,脉细数。药物组成:生地黄12g,山萸肉10g,山药10g,牡丹皮6g,茯苓10 g,泽泻10g,沙参9g,丹参9g,浙贝母10g,郁金6g,砂仁3g,生黄芪20g,当归10 g,穿山甲10 g,皂角刺30 g,制乳香、没药各6 g,干荷叶10 g,夏枯草15 g,破故纸15 g,远志10 g。1剂/d,水煎分服。嘱长期服药,服药1年,可正常进食,无明显吞咽困难。

按放疗为热毒,易伤津耗液,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大部分存在阴亏热结之证。治疗应滋阴润燥,益气养阴,健脾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以半夏泻心汤和胃降逆,北沙参、麦冬、玉竹、石斛滋阴润燥。

案2王某,男,60岁,渐进性吞咽困难3个月。行电子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5 c m处见一隆起性病变,上覆污浊脓苔,病理活检为中分化鳞状上皮癌。患者拒绝行手术及放化疗治疗,要求服用中药。诊见:形体消瘦,精神尚佳,吞咽困难,伴胸骨后疼痛,尚可进半流质饮食,口干咽燥,舌质红,苔薄腻,尺脉弱,关脉弦。证属肾阴亏虚,痰气交阻。治宜滋阴补肾,开郁化痰。药物组成:生地黄12 g,山茱萸10 g,山药10 g,牡丹皮6 g,茯苓10 g,泽泻10 g,北沙参9 g,丹参9 g,浙贝母10 g,郁金6g,砂仁3g,生黄芪20g,当归10g,穿山甲10g,皂角刺30 g,制乳香、没药各6 g,干荷叶10 g,夏枯草15 g,破故纸15 g,远志10 g。1剂/d,水煎分服。二诊,服用药物30剂后吞咽哽噎感减轻,仍感胸骨后疼痛,口干咽燥,疲乏无力。上方加人参须15 g、太子参15 g、潞党参15 g,嘱长期服用。1年后复诊,诉无吞咽困难,可正常进食,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未见明显异常。

按上方为六味地黄丸、启膈散、托里透脓散加减而成。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启膈散开郁、化痰、润燥;托里透脓散补益气血,托毒透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有增强免疫、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已证实其免疫增强效应主要为增强细胞免疫,其抗肿瘤作用表现在可降低某些化学致癌物的肿瘤诱发率。对肿瘤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癌细胞G2和M期有阻断作用,可逆转肿瘤细胞[3]。托里透脓散出自《外科正宗》,有补益气血,托毒透脓之效。主治痈疽肿毒,脓成未溃,为外科托法中的著名方剂。生黄芪补气扶正,托毒外出为君药;穿山甲、皂角刺消散穿透,软坚溃脓而为臣药;当归、川芎补血活血为佐药[4]。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当归有增强免疫、抗菌及镇静等作用。裴正学教授认为,深层之炎症非穿山甲、皂角刺不能达其病所[5]。

案3李某,女,58岁,1年前被确诊为食管下段低分化腺癌而行手术切除治疗。诊见:头晕、乏力、腰膝酸软,咽干,动辄汗出,面色无华,舌淡少苔,脉沉细。证属气血两虚,脾肾两亏。治宜健脾补肾,益气养阴。药用:人参须15 g,太子参15 g,北沙参15 g,党参15 g,生地黄15 g,山药10 g,山茱萸30 g,牡丹皮6 g,茯苓10 g,泽泻10 g,玄参10 g,麦冬10 g,五味子3 g,桂枝10 g,白芍10 g,生姜6 g,大枣3枚,炙甘草6 g,浮小麦30 g。坚持服药1个月,诸症消失。效不更方,嘱其长期服药,以防复发。患者1年后就诊时面色红润,精神状态较好,食欲正常,可正常进餐,无明显不适。

按手术是食管癌首选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复发和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患者手术后伤血伤气,故方用四参健脾,大补中气,六味地黄丸补肾,生脉散益气养阴,桂枝汤调和营卫,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裴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应用扶正固本的办法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能够预防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案4杨某,女,68岁,在北京武警医院行食管中段癌(鳞状细胞癌)切除术,化疗(F O L F O X方案)6个周期。现咳嗽咯痰,左侧胸痛,胸闷气短,疲乏无力,口干,舌质淡,脉浮滑。胸部C T示:肺部感染,左侧胸腔积液,胸膜粘连。此为痰热郁肺,小结胸证。治宜清热涤痰,宽胸开结。药用:黄芪15g,当归15 g,穿山甲(冲)10 g,皂角刺30 g,制乳香、没药各6 g,麻黄10 g,鹿角霜6 g,熟地黄10 g,白芥子6 g,肉桂6 g,半夏10 g,黄连6 g,瓜蒌10 g,紫石英6 g,沉香6 g。水煎分服,1剂/d。同时静滴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替硝唑。服药14剂后,咳嗽咳痰消失,胸痛减轻,仍疲乏无力。遂拟方如下:人参须15 g,太子参15 g,北沙参15 g,党参15 g,生地黄15 g,山茱萸30 g,丹参20 g,当归10 g,制乳香、制没药各6 g,柴胡10 g,半夏10 g,黄芩6 g。连续服药1个月,无胸痛及咳嗽咳痰症状,精神状态良好。复查胸部C T示:肺部感染灶消失,胸腔积液吸收,胸膜无粘连。

按感染为阴翳之邪,阳和汤中用麻黄开腠理而见阳光,白芥子除痰涎而打扫厅堂,肉桂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用托里透脓散托毒外出;小陷胸汤中黄连苦寒泻火;半夏辛温祛痰;瓜蒌宽胸理气;用活络效灵丹活血化瘀;用紫石英、沉香、肉桂降气平喘。配合西药消炎,有利病情向愈。

4 讨论

食管癌为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分化中等,少数为腺癌、未分化癌及其他癌较为少见[6]。食管癌的发病因素很多,目前公认饮酒、吸烟,对食管造成损伤的各类慢性刺激及环境因素是中国食管鳞癌发病的主要原因[7]。裴教授针对不同患者的预后评估及疗效预测指标,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于食管癌的治疗,裴教授非常重视顾护胃气,强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临证时以开郁理气,滋阴润燥为原则,扶正固本贯穿治疗始终[8]。同时,他非常重视调摄饮食和情志。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配合放化疗为首选,但中上段的手术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另外,一部分食管癌患者由于多种因素丧失了手术和放化疗机会,因此中医中药对部分患者来说仍然是首选之法,同时中医中药也可为手术、放化疗保驾护航,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1] 裴正学.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94-896.

[2] 郭虹秀,张梅.明清医家对噎嗝的认识[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10(22):377-379.

[3] 安永恒.肿瘤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6.

[4] 裴正学.新编中医方剂学[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73.

[5] 裴正学.裴正学医学笔记[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55.

[6]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4-377.

[7] 赫捷,邵康.中国食管癌流行病学现状、诊疗现状及未来对策[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7):502.

[8] 祁元刚,孟庆常.扶正固本与肿瘤患者的免疫[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6):1823-1824.

Professor Pei Zhengxue′s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reating EsophagealCancer

QIYuangang1,LIYanxia2
1 DingxiMunicipality People′s Hospital,Dingxi743000,China;2 DingxiMunicipal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or Pei Zhengxue′s clinicalexperience of treating esophageal cancer is introduced from the cause,pathogenesi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and tested through typicalcases.

esophagealcancer;therapeutic experience;Pei Zhengxue

R249

A

1004-6852(2016)04-0046-03

2015-10-24

祁元刚(1973—),男,硕士学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肿瘤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猜你喜欢
北沙参食管癌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关于南沙参、北沙参是否属于“十八反”之我见
沙参临床注意事项
沙参名称历史沿革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