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猪场疾病防控

2016-02-22 07:18王旭贞
中国动物保健 2016年1期
关键词:猪只猪舍猪场

王旭贞

寒冬过去、春天即将来临、万物开始复苏,春季是一年当中适宜养猪业发展的季节,但也是需要从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等方面严谨应对的时期。一方面猪只经历冬天后比较瘦弱、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降低;另一方面春天气温回升,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繁殖和传播,从而增加疾病感染的几率,同时春季气温反复无常、一旦饲养管理有漏洞就很容易造成猪只感染疾病。因此,每年冬春之交,动物容易发生疾病和死亡。

猪春季常发病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两大类,猪瘟、副伤寒、仔猪水肿病、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喘气病、感冒等病较为常见。同时,不要忽视寄生虫疾病,仔猪渗出性皮炎也常出现在春季,主要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了解春季生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有效提升生猪养殖效益,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加强猪舍环境管理、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等方面入手,探讨了现代农业的春季

1 春季猪舍环境特点及应对策略

1.1 气候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春季属于“百草回芽、百病易发”的季节,此时冷暖气团和气流交替、活动频繁,天气忽冷忽热、忽燥忽湿很不稳定,而且北方春季风沙较大、南方春季阴冷潮湿。动物机体对春季这种多变气候适应性较差,容易产生精神疲倦及机体防御变弱而诱发疾病。

1.2 温差

春季昼夜温差大,部分养殖场冬季猪舍保温措施比较充分、到了春季易产生麻痹大意的心理从而导致仔猪感冒、腹泻等疾病。有研究表明猪舍温差超过10℃时猪只感染腹泻疾病的机率增加20%以上。不同时期的猪只对于温度的敏感度也是不同的,哺乳仔猪适宜温度在28℃左右、保育仔猪适宜温度在24℃左右、育肥猪适宜温度在20℃左右、成年猪适宜温度在18℃左右。要做好保温工作,每个猪舍配置温湿度计、早中晚不同时期记录温度变化,力求温差不低于5℃。新生仔猪最适宜温度为30~32℃,冬春季节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母猪产仔前,产仔箱应达到要求温度30~32℃,使仔猪有一个温度舒适的环境。

1.3 灰尘

春季风沙大,空气流动会携带各种飞沫、粉尘在不同地区传播。有些猪场为了防风保温而长期密闭猪舍,而忽略了通风管理。尤其在封闭猪舍,不注意通风,这样造成猪舍空气混浊,舍内有害气体密度大增,刺激猪体呼吸道黏膜,降低猪体抗病能力,增加了气喘病、肺炎支原体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的机率,影响其健康生长发育。所以,初春季节,应注意协调好保温与通风之间的关系。

1.4 湿度

猪舍湿度同样重要,高温高湿条件下,猪瘟、猪丹毒、疥癣及湿疹等皮肤病最易发生流行,低温高湿条件下,病原体不易扩散,猪只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支气管肺炎等。不论猪只大小都要求干燥的环境,猪舍内适宜的湿度为65%左右。所以,经常清理舍内排水系统,注意清理粪便及污水,加强通风管理工作,为猪群创造干燥、温暖的养殖环境。

1.5 消毒

春季是很容易出现病菌生长繁殖的季节,气温升高之后细菌病毒的活力增加,对外界的抵抗力提高并且繁殖能力和侵袭力增加,如果猪舍消毒不彻底就会增加了猪只感染的几率。

因此,春季猪舍管理首先做好通风、干燥、保温工作,及时对猪舍进行消毒,做好卫生工作,以便能够为生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由于仔猪还没有发育完全自身的体温调节机能,没有足够的脂肪沉积在体表内,很难自我抗寒。针对这种情况,春季要注意仔猪圈舍扣棚、堵塞漏洞、挂好门帘,确保猪舍温暖。

要彻底消毒圈舍,用来苏水(浓度为3%~5%)来对用具进行消毒,用火碱溶液(浓度为2~3%)或草木灰(浓度为20%)或石灰乳(浓度为20%~30%)对圈舍墙壁、圈舍地面及周围环境进行涂刷和喷洒。在消毒之后要及时用水冲洗,这样能够避免对猪的采食量造成影响。使用刺激性消毒液后要及时通风,避免猪只吸入后造成呼吸系统损伤而诱发疾病。消毒剂不可能将所有病原全部杀灭,它的最大作用是控制病原的总数量,只要把病原数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就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消毒要有连贯性,定期消毒是科学的方法。碘和氯消毒剂是养猪场最重要的两类消毒剂,具有无味、无臭、杀灭细菌病毒能力强等优点。养猪场平时可选择这两类消毒剂进行轮换消毒。一般的消毒剂带猪消毒时进行400~600倍稀释喷洒是科学的,有疫情时进行200~400倍稀释喷洒消毒。选择消毒剂时要注意四点:杀毒力强、附着性好、渗透性高、性能稳定。

1.6 营养

同时,生猪的健康也会受到营养水平高低的影响。若能够给予生猪高水平的营养供给,那么完全可以确保猪能够健康成长,能够有抵御疾病的能力。应该基于生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来合理投饲日粮,并且按照生猪的采食情况、体重变化来对日粮配方进行适时调整。春季缺乏青绿饲料,为了增进猪的食欲,可以将饼类饲料、啤酒糟及多汁饲料(如胡萝卜等)加入到日粮中。

2 春季猪舍疾病流行及预防

2.1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在猪群中传播较快,冬春季节温度变化是其诱因。哺乳仔猪体温正常或稍偏高,出现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粪便腥臭,其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1周以内的哺乳仔猪病死率约50%。断奶猪、育成猪感染率高,但症状较轻,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佳、腹泻,持续4~7d逐渐恢复正常。该病的治疗原则为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和继发感染,常用安维糖静脉注射和补盐液内服,同时使用磺胺脒等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该病毒可被常规消毒药如福尔马林、氢氧化钠等杀灭。

2.2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种类很多,但只有少数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才能引起人和动物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但多发于冬春时期。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及各种应激因素有很大关系。仔猪黄痢:出生后1~3d开始发病,排黄色浆糊状稀粪,内含凝乳小块,消瘦,昏迷而死。剖检:尸体脱水严重,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体状内容物和气体,卡它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弥漫性小点出血。仔猪白痢,腹泻,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糊状粪便,腥臭,病程2~3d,长的一周,管理得当很少死亡。剖解:尸体外表苍白、消瘦、卡它性肠炎,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肠毒血症,主要发生在断奶后一周左右。主要表现为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发生水肿。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极高。体格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最为常见。病程短的仅几小时,一般为1~2d。

2.3 仔猪渗出性皮炎

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油皮病”,是现代规模化猪场的一种季节性疾病,常出现在春季,是由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在仔猪出生时由于操作断脐、断齿断尾、消毒不严,或者螨虫病引起皮肤蜂窝织炎,导致葡萄球菌的接触感染而引发化脓。由于感染猪葡萄球菌后该病比较顽强,因此预防大于治疗。该病抵抗力较强,并能长时间在环境中生存。养猪场一旦发生猪猪葡萄球菌感染时,应该反复对环境的彻底清洗、消毒,以达到完整的清除该病对猪场的影响。在临床上,15~20日龄发病率最高,最早报道的有在产后7日龄的仔猪中出现。猪舍在清扫时、猪只活动难免常常会出现灰尘、加上仔猪身体皮肤的分泌物、皮屑的脱落等,在患病的仔猪皮肤表面凝固后形成灰色或暗红色的痂块。严重感染渗出性皮炎的仔猪被毛粗乱无光,有时像个“黑刺猬”。仔猪的处理措施,在仔猪进行断脐、断尾、剪牙、打耳号、阉割等过程时,工作器具应做到严格消毒,并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伤口处感染。挟外伤处理:猪仔的皮肤还非常脆弱,容易发生外伤。

2.4 猪支原体肺炎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猪气喘病”。寒冷、潮湿、气候骤变、饲养密度高为本病的主要诱因。疾病特征为体温及食欲变化不大,有明显的气喘、咳嗽、生长迟缓、饲料报酬低等特征。本病潜伏期为11~16d,最长的可超过1月,急慢性表现不一。急性型病例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呼吸粗快,有哮喘音,死亡率高,病程7~10d;慢性型临床表现为由少量干咳后变成连续性痉挛性咳嗽,病程长,影响生长。对于该病,一般用猪喘平、氢富马酸盐注射1个疗程进行治疗。

2.5 猪流感

猪流感全称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本病主要发生在秋末和早春及气温骤变时。病猪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常挤卧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咳嗽,从眼、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病程很短,2~6d可以完全恢复。如果在发病期管理不当,则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胸膜炎等,从而增加病死率。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区别,在于前者体温稍高,散发性,病程短,发病不如流感急,其他症状无多大差别。防治本病没有特效的疫苗和药物,最主要的是良好的护理及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温湿度适宜,可对症采取柴胡注射液、青霉素、安乃近等辅助治疗。

综上所述,春季气候变化大、猪场易流行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各位养殖户要加强猪舍的环境控制、减少疾病的发生,保证猪场健康发展。

(编辑:狄慧)

猜你喜欢
猪只猪舍猪场
高温天气条件下猪场的应对措施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南昌多措并举稳定生猪生产 督促865家规模猪场提升改造
小规模养猪对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中小型猪场建设与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冬春季御寒猪舍的选建、检修与应急保暖措施
浅谈影响小型猪场猪舍环境的因素
用保鲜膜保护超声扫描仪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