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续)

2016-02-23 01:58
新疆农垦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兵团建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续)

第十九章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节约优先,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一节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开展钢铁、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建设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实施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建筑工业化。开展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用能节能改造,提高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在线监测平台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和能源审计工作,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开展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第二节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原则,降低污染,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资源产出率,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绿色建筑和城市垃圾、污水、餐厨废物等再利用为重点,构建循环型城镇发展体系,建立房屋建筑绿色标识制度,提升城镇生态化水平。以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降低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加强共伴生矿和尾矿综合利用。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鼓励绿色出行。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衔接。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十百千创建活动,推进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循环经济示范试点。2020年,初步建立覆盖全兵团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三节加强资源管理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兵师团三级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制。加强重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发展。加快农业节水,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和城镇生活节水,鼓励利用再生水、苦咸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地下水保护与管理,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推动废弃土地复垦利用,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合理利用未利用地,优先保障重点工程、民生项目、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生态建设用地。推动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有效保护矿山环境。

第二十章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全面推进污染防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节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划定生态红线,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系统功能,促进永续发展。发展绿洲人工生态,建设绿洲基干防护林、农田防护林体系、垦区绿色生态带、边境林体系,形成绿洲生态安全屏障。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形成乔灌草立体生态系统。加大荒漠化治理和防沙治沙力度,继续实施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工程,推进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工程,减缓土地沙化和盐渍化。加大奎屯河、叶尔羌河流域等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积极参与塔里木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湿地保护与恢复以及艾比湖生态修复治理。大力实施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程,对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预防区进行重点治理。加强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测设施建设,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能力,逐步构建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垦区河道综合整治、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加大对矿山、水利水电等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稳步推进库布其模式生态改良沙漠示范工程。开展美丽城镇、美丽团场、美丽连队创建活动。2020年,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30平方公里,新增退耕还林工程人工造林100万亩,森林抚育100万亩。

第二节全面推进污染防治

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等排放总量控制,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监测服务,提高环境管理基础保障能力。落实大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推进以大气、水和土壤为重点的污染综合治理。加强石河子、五家渠等城市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建立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区域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及火电超低排放管理。推进重点流域、湖泊、绿洲、重点水库水污染防治,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积极防控地下水污染。严格治理纺织、化工等重点行业废水污染,积极推进达标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综合利用,加强危险废物、重金属、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健全有效覆盖成本的收费运营机制。抓好“一控两减三基本”措施落实,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2020年,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库达标率95%,石河子、五家渠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

第三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加大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力度,强化减排目标责任考核,通过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草原碳汇,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推进低碳城镇、园区、社区试点,推动企业自愿减排。积极参与国家碳排放交易。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增强职工群众节约、环保和低碳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专栏14生态建设与保护重大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实施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项目,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余热余压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等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重点建设双河、可克达拉等新建城市以及拟建城市、重点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对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域内的火电、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等行业和燃煤锅炉环保设施进行提标改造。重点实施火电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分散燃煤锅炉脱硫低氮除尘改造,焦化企业和棉浆粕制造业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等重点减排工程。实施石河子年处理3万吨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项目,500万亩残膜回收机具及应用项目,100万亩降解膜示范应用项目。生态建设: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塔里木盆地周边和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退耕还草等工程。实施3个湿地保护区域、44个团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新建4个生态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实施160个中心连队和12个中心垦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10个重要水质良好水库生态保护工程。实施11团沙漠生态治理。

第二十一章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加强土地用途转用许可管理。建立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落实生态补偿、生态文明评价考核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使用资源谁付费、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推进建设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环境保护督查,逐步落实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责任追究等责任制。严格节能评估审查、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制定环境风险评估规范,完善相关技术政策、标准和工程建设规范。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环境保护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每年环境保护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1%。

第六篇开放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

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趋势,积极参与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培育外贸发展新优势,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兵地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对口援疆,在区域一体、东西互动、内外并举中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二十二章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

依托八师石河子市、六师五家渠市等腹心师市经济、产业、人文等优势,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等平台优势,以及四师可克达拉市、九师、十师北屯市等口岸师市的沿边开放经济带区位优势,加快培育开放型经济,打造我国向西开放新高地。充分利用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综合保税区和中哈霍尔果斯合作中心功能,发展加工贸易、进口保税加工业务,推进国际会展、旅游服务、跨境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以巴克图、吉木乃等重点口岸为依托,加强与自治区协调与合作,积极争取国家特殊政策支持,建立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特殊经济区域,构建兵团向西开放新支点。

第二十三章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功能定位,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和比较优势,积极参与新疆交通枢纽、商贸物流、文化科教、金融和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经贸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公路、铁路、航空建设,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促进兵团设施与自治区通道联通,优化各种交通方式协调配合,构建垦区间快速互通、兵地间密切衔接、边防通道连接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为自治区交通枢纽中心建设提供节点支撑。加快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在重要交通节点城镇、产业园区和重点口岸培育或新建一批综合物流园区、大型商贸综合体和专业批发市场,推动设立一批海关特殊监管区,鼓励建设境外营销网络,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畅通高效的辐射全疆、联通内地和中亚地区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深化与周边国家文化、科技、教育、旅游等多领域合作,组织开展多层次文化交流活动,启动一批重大国际文化、科技合作项目,探索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层面合作办学,加强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加快发展跨境旅游,增进民心相通。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培育发展金融市场,推动在重点城市、重点园区、重点口岸开展金融政策、产品创新,增强金融服务核心区建设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优势诊疗科室,提升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兵团医院、一师医院等重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参与新疆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本着发挥传统优势和打造竞争新优势原则,瞄准周边及沿线国家市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外向型产业聚集,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农产品、农业机械、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产品、金属制品、能源资源进口加工和储备等八大进出口基地。2020年,背靠国内、立足新疆、面向亚欧的八大进出口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第二十四章培育外贸发展新优势

加快培育综合型外贸龙头企业,壮大自产品出口龙头企业,支持兵团自产品在境外开展产品认证及商标、专利注册,鼓励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扩大自产品出口。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促进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高科技产品和资源性产品进口。优化贸易方式,加快边境贸易创新发展,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开展加工贸易,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支持石河子海关通关能力建设,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和综合保税区功能,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乌鲁木齐---中亚”西行班列建设,深度融入“汉新欧”、“郑新欧”等内地沿线城市欧洲班列国际物流网络。加快十二师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扩大货物贸易和配套产业规模。用好亚博会、绿博会、哈展会等展会平台,推进兵团会展业发展。争取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国家级金融机构对兵团的支持。2020年,自产品出口年均增长9%,纺织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到30%。

专栏15 外贸发展重大工程口岸仓储:加强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图、吉木乃、老爷庙、红其拉甫和伊尔克什坦、都拉塔、卡拉苏、吐尔尕特等重点口岸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商贸物流:重点建设铁门关市米兰镇综合物流园、三师三运国际物流中心、伊犁舰桥综合物流园、石河子空港物流园、巴克图亚欧国际物流园和北屯公铁联运集散中心、十二师三坪大浦沟物流园区、十三师中巴科技商贸物流园和红光铁路货运物流中心以及双河市、拟建胡杨河市物流中心等重点铁路节点物流项目。海关特殊监管区:完善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和综合保税区功能,支持在五家渠、石河子等有条件的城市和口岸建设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境外营销网络体系:建立完善在中亚、俄罗斯等传统贸易国家的境外营销网络;鼓励在新开拓市场国家加快营销网络建设。

第二十五章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组建中国新建集团国际农业合作开发公司,打造农业走出去统一平台。设立“海外农业投资基金”,为农业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师团、企业到周边国家及地区,以租赁、承包、合资合作等方式实施农产品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境外农业综合开发合作。在非洲、中亚、南亚等国家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推进中巴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

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抓住国家大力实施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机遇,选择周边重点国家、城市建立总部基地和海外产业园区,鼓励企业集约式、链条式抱团联合出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资源丰富的沿线国家合作开发能源、矿产资源,促进电力、建材、食品加工、纺织、农机、节水器材等优势产能向外转移,逐步实现从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转变,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支持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积极参与非洲、中亚、南亚等国家交通、能源、通信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开发,参与中巴经济走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工程机械、建材、技术和劳务输出,提高建筑企业海外市场拓展能力。落实与央企海外建筑工程分包合作,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十三五”期间,力争境外投资额、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年均增长10%以上。

专栏16 走出去重大工程在塔吉克斯坦、苏丹、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开展农业技术合作。北新路桥在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巴经济走廊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兵团建工集团在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委内瑞拉等国家开展住房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第二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促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高效化配置,营造“公平、公开、高效、便捷”营商环境。在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和阿拉尔、五家渠、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推广自由贸易区试点经验,在兵团级以上园区推广喀什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激发园区发展活力。争取符合条件的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在五家渠、石河子等建立特殊海关监管区,与自治区共同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吸引外资促进机制,制订配套资金政策,促进境外大型投资机构和跨国公司到兵团投资兴业,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和境内再投资。举办多层次的境外招商活动,适时在香港设立或委托建立经济发展联络处。推动兵团城市与国外城市建立友好城市,推进中外合作园区共建。“十三五”期间,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

第二十七章开创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

充分发挥兵团主体作用和援疆省市综合效益,坚持向基层、民生、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倾斜,着力深化产业、教育、民生、干部人才援疆,推进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基层政权和反恐维稳能力建设,开创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

第一节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产业援疆

将产业带动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加强规划引导和沟通协调,构建合作共赢机制。引导援疆省市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争取设立促进就业引导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创造岗位吸纳内地劳动力、地方群众到兵团就业。发挥支援省市产品销售优势,支持帮助兵团开拓市场。鼓励支援省市和央企打破对口支援关系,建设飞地经济园区和园中园,引导支援省市各类所有制企业、民间资本和社会组织到兵团投资兴业。落实好支援省市接收新疆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加大生产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培训和赴支援省市见习培训力度。重点在南疆建立“一省市扶持一园区”对口支援关系和工作机制,推进融合型产业援疆合作园区和创业园区建设,落地一批适合南疆特点、就业带动强的企业。

第二节深入推进教育文化援疆

发挥兵团在促进民族融合和双语教学方面的独特作用,加大援疆资金支持兵团各类学校接收地方少数民族学生就学力度。落实援疆资金资助兵团在内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帮助受援师市重点培训“双语师型”教师,提高办学质量。加大选派支教教师、学校结队帮扶力度,鼓励内地教育机构到兵团举办双语学校,实现双语教育提质扩面。建立支援省市示范性职业学校组团帮扶兵团职业学校机制,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援疆力度,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向青少年渗透。鼓励内地退休教师、志愿者参与兵团教育事业发展。推进教育援疆由人才支援向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转变。加大文化援疆力度,支持引进文化项目,鼓励有实力文化企业落户兵团,带动和促进兵团文化产业园建设,引导内地文化与新疆文化、兵团文化交往交流,推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第三节加强干部人才援疆

坚持需求导向,优化援疆干部人才结构,加大政法维稳、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城镇规划、城镇建设、企业管理、园区建设、金融贸易等行业、领域援疆干部人才支持力度,援疆干部优先向南疆师团倾斜,探索在团场增加援疆干部人才数量,做实干部人才“一对一”支援团场模式。选派兵团机关和师团连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及对口支援省市开展不少于半年的挂职学习。依托对口支援省市优质培训资源推进各领域特别是紧缺人才和基层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训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援疆干部人才管理服务机制,创造有利于援疆干部人才扎根兵团、奉献兵团的良好环境。

专栏17 对口援疆重大工程产业援疆:实施一、二、三、四、五、八、九、十、十四师园区促进就业以及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园产业促进就业等项目。教育文化援疆:实施一师中小学、四师可克达拉市高级中学二期、谷阳中学、六师五家渠市完全中学、224团英阿瓦提及胡木旦村小学建设项目,实施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图木舒克市职业教育、七师胡杨河市职业技术学校、十四师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等项目。民生援疆:实施一师团场、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师昭苏团场、五师双河市生活区、七师胡杨河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六师芳草湖门诊综合楼;十师北屯医院住院综合楼及医技综合楼,十三师红星医院综合大楼,十四师师医院住院楼康复中心及妇幼保健院,二师铁门关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等建设项目;九师164团哈姆斯沟水库工程。干部人才援疆:实施13个受援师干部人才培训、交流挂职等智力支持工程。交流交往交融:实施镇边将军张仲瀚影视剧制作、生命如歌舞台剧排练演出等工程,实施一师阿拉尔市青少年文化交流、美德少年赴援疆省市游学交流、四师专业技术人员交流交往等活动工程。基层组织政权和反恐维稳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加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网络和公安机关专业手段及应急处突装备建设工程。

第四节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

深化“一对一”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在支援省市对师市、地县对团场“一对一”结对基础上,逐步扩大到部门对部门、学校对学校、医院对医院、企业对企业的“一对一”模式全覆盖。建立完善援疆项目、资金审批与管理制度,健全援疆干部人才选派、任用、考核和提拔工作机制。完善援疆项目管理、项目资金监督和援疆干部人才管理服务,落实新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精神,建立健全对口援疆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第二十八章推动兵地融合发展

主动融入新疆发展大局,牢固树立全疆一盘棋、区域一盘棋、兵地一盘棋,坚持融合协调、包容共享,推动形成维稳责任共担、向南发展共举、产业发展共赢、城镇建设共推、社会服务共享、文化交流共融、生态文明共建、民族团结共创、干部人才共用的良好局面。

第一节健全融合发展机制

强化兵地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各方作用,推动建立兵地定期协商和融合共建工作机制,加强兵地融合发展工作考核,形成高层推动、各级互动、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格局。健全战略规划实施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势资源转换等重大问题协商机制,在产业、园区、城镇布局等重大规划制定中,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受益,重大生产力布局兵地优势互补、错位配套、协调发展。加强与自治区在政策制定和落实上的衔接协调,实现同区域同政策同标准。深化兵地干部人才交流,拓宽交流层次和范围,扩大交流规模,加大兵地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力度,推动师级干部交流任职,形成全方位、多形式干部交流新格局。

第二节培育融合互补经济体系

合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统筹规划兵地产业布局,共同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携手开辟境外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积极支持各师团与地方联合办企业,推进企业跨兵地、跨所有制、跨疆内外境内外发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产城融合、园区共建、企业相互持股,培育壮大一批融合型产业带、产业群和大企业大集团,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融发展的区域产业体系,实现兵地优势资源共享、基础设施衔接、产业布局配套、企业联合重组、市场体系对接。鼓励企业面向全疆整合资源,向地方延伸扩大产业链带动地方发展。发挥兵团现代农业优势,采取团县结合、以团带乡带村、结对帮扶、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帮助地方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设施农业、优质绿色农产品,与地方联手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共同打造品牌,引领新疆农业向现代化方向挺进。在莎车、库车、英吉莎、泽普、巴楚、于田等地规划建设一批兵地融合产业园区,示范带动周边县乡发展。

第三节促进社会资源互动共享

建立健全兵地科技、教育、卫生、服务体系共建共享机制,搭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促进兵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共同推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吸纳就业重点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对少数民族群众就业的吸纳带动作用。发挥兵团农业科技优势,继续开展乡村科技培训活动,加大面向地方特别是南疆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紧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促进地方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转移就业。加强双语教育试点示范,通过教师培训、举办疆内初高中班等方式加大双语教育援助地方力度,扩大兵团各类教育机构面向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招生规模。建立兵地一体化社保机制,实现同城同地同待遇。发挥卫生资源优势,开展托管、联办、会诊等便民利民合作,定期组建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更好服务地方特别是偏远牧区农村群众。

第四节建设兵地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找准与地方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上的共识点、契合点、互补点,精心设计实施和建成一批发挥兵地优势、符合双方需要、造福当地群众、发展前景广阔的兵地融合发展项目,使之成为兵团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发展新亮点。

第七篇共享发展凝聚民心民力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增进职工群众福祉,打造社会事业升级版,把改革发展成果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和增进团结上来,实现全体干部职工群众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十九章打赢脱贫攻坚战

强化顶层设计、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现行标准下2.70万贫困户、8.1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第一节建立健全脱贫工作机制

强化脱贫工作组织领导,完善兵团总负责、各师市统揽、团场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片为重点、协调到团、工作到连、瞄准到户的工作机制。建立贫困团场摘帽、贫困人口脱贫目标责任制及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建立扶贫资金正常增长机制,整合兴边富民资金、财政扶贫资金、涉农资金,使扶贫资金集中投入的方向、范围、强度与精准扶贫要求保持一致,形成政策、资金、项目的整装集成机制。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探索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适时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互补作用,增加信贷供给。完善专项、行业、社会和援疆扶贫“四位一体”机制,构建行政、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科学划分贫困户类型,做到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一年一结果、一年一核查。科学合理设定脱贫时间表,实行逐户销号,脱贫到人。预留缓冲期,在一定时期摘帽不摘政策。建立健全扶贫信息系统平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第二节创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方式

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因人因地施策,因团因连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支持发展职工合作社和团连企业,实施投入少、见效快、风险小,符合贫困团场结构调整、产业发展项目,推进职工群众在多领域的增值收益中增加收入;易地扶贫搬迁一批,对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团场实施异地搬迁,争取纳入国家易地搬迁统筹,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贫困团场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改善贫困团场办学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由社会保障兜底,统筹协调扶贫和低保标准,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实施团场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贫困团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

第三节突出重点确保脱贫成效

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南疆困难团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和边境团场贫困人口为主战场,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政策保障,扶持融合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共同脱贫致富,积极争取由中央财政安排对负有守边任务的边境团场农牧职工实行补助政策。发挥贫困团场扶贫攻坚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加大水电路气房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科学规划布局产业,通过劳务输出、产业发展、加强培训、推动创业等方式,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增强贫困团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同步改善,产业发展与劳动力就业同步推进,自我发展能力与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同步增长,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生活质量同步提高。

专栏18 扶贫开发重大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实施优势产业扶贫项目、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项目,脱贫3.6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一批:实施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贫困团场异地搬迁项目,脱贫0.30万人。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实施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贫困团场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就地就业项目,脱贫0.40万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实施贫困团场教育改善工程、职业教育就业工程,脱贫1.30万人。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施兜底性保障工程,脱贫2.50万人。

第三十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坚持就业优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加强就业培训,推动实现更大容量更高质量就业。

第一节扩大渠道促就业

发挥城镇、园区集聚人口、促进就业主渠道作用,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纺织服装、民族特色手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微企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业网络等发展,建设一批孵化效果好、企业存活率高的创业示范园区。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央企、援疆省市在兵团新建的项目和企业,尽可能多使用兵团职工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引导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劳动力有序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吸纳地方少数民族群众到兵团就业。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就业50万人。

第二节提高能力促就业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牧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抓好民兵、转业军人、两后生、高校毕业生等特殊群体职业培训。优化培训结构,重点向二三产业倾斜,促进职业培训与兵团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发挥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三师大唐职业技术学校等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示范作用,培养更多骨干高技能人才和自主创业人才。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订单、定岗、定向培训和企业自主培训,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南疆和中小微企业创业就业。“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0万人次,团场劳动力转移培训10万人次。

第三节强化保障促就业

完善覆盖师团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实名制信息库和跨地区管理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基层、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的就业服务网络。完善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建立普惠性政策扶持体系,建立健全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就业联动机制。全面实施劳动合同管理,依法加强劳务派谴监管。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完善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十三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专栏19 就业促进重大工程新建5个城市和20个团场基层就业基础设施,新建兵团本级和3个师市级就业实训基地。实施妇女手工编制人才培养工程、职工自主创业示范项目建设工程、促进转移就业、组织劳务创收、青年创业引领计划、春潮行动、加强技能和创业培训三年攻坚行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技能振兴就业促进工程。

第三十一章促进持续稳定增收

坚持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职工群众收入。

第一节提高收入水平

继续实施促进职工多元增收计划,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设施农业提效升级,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引导职工群众从事商贸、家庭手工、养老和社会服务,创办个体、小微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增加经营性收入。探索国有资本金或职工投资入股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引导职工拓展投资理财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加强劳务输出,增加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科学应对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保障职工收益。多种途径、综合施策,大幅提高职工群众非农经营收入的比重。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正常调整机制,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继续实施面向南疆包括中小学在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倾斜政策,打造吸引人力资本新优势。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国有企业负责人激励约束机制,规范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完善工资总额分类管理办法。

第二节缩小收入差距

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收入分配调控政策,坚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规范初次分配,加强再分配调节,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和落实最低工资、工资指导线、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提高居民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强再分配调节,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高收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试点)改革,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严格规范工资外收入和非货币福利。健全收入统计调查及监测体系。

第三十二章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统筹运用计划生育、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政策,多措并举扩大人口规模,提高人口质量,更好发挥优化人口资源作用。

第一节保持人口稳定增长

合理调控人口生育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坚持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建立健全更加积极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在南疆师落实自治区南疆四地州计划生育家庭特殊奖励政策,有效控制南疆师团重点人群过快增长势头,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保障工作,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综合治理机制改革。促进人口机械增长,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服务业,拓宽就业创业空间,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增长。加快设市建镇步伐,提高城镇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便利化,吸纳集聚人口。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吸引职工子女、大中专毕业生、复转退伍军人、高技能劳动力及地方少数民族青年到兵团就业定居。2020年,总人口达到305万人。

第二节提高人口质量

大力开展优生促进工程,继续实施好免费婚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加强婚前、孕前咨询指导,加强孕产期保健,普及住院分娩,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提高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口健康水平。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岁以上。

第三十三章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持续实施为职工群众办“十件实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兵团、辐射地方,有利于特殊作用发挥,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建立社会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分清行政、企业、个人等的责任,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推进兵地社保政策有效衔接。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统筹建立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加大南疆师团和边境团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缴补助力度。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兵团级统筹。深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健全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健全完善失业保险金正常调整机制及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水平。全面推进建筑业工伤保险专项扩面行动计划,实现工伤保险兵团级统筹。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推进生育医疗费用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实现生育保险兵团级统筹。提升社保基金监督水平,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建设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开展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低保信息系统、移动社保终端应用。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

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推进一站式医疗救助。完善流浪乞讨人员生活救助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政策为辅助,慈善救助、临时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健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加强和改进面向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推进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2020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

第二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统筹发展教育事业,普及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模,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少数民族幼儿园全面实行双语教育,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工程,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2020年全面实行15年免费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加强双语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兵团少数民族区内初中班高中班、双语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双语教师培训工程,推进民汉合校及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建设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双语教师培训基地,202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覆盖率达到100%。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学科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注重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教育,促进产教、科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提升特殊教育保障水平,保障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88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进入西部地区先进行列。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创新育人,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20年南疆垦区教育达到兵团平均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基层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师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全面实施“团场教师支持计划”,推进团场中小学特岗教师计划并向学前教育延伸。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加快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终身教育体系。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推进教学内容、方法、质量评价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教育投入保障和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兵地教育联手协作机制,推进兵地教育双向融合发展,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第三节推进健康兵团建设

按照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要求,实施健康工程,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社区、连队卫生服务为基础、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加强新建城镇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健康服务业,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兵师医院优质人才、技术、管理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延伸。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管理。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发展远程医疗,打造师团公共卫生安全监控中心,建立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间互动渠道。2020年,广覆盖、保基本、强基层、可持续,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事业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康体结合,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设兵团、各师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及团场、中心连队公共体育配套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推进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2020年,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达到80%以上。

第四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旧住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困难职工住房条件。健全重点检查、专项巡查和督查督办制度,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改善职工群众住房条件。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适度控制商品房土地供应,保持供需基本平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的住房动态监管机制和住房保障基础信息管理平台。2020年,基本消除城镇和连队集中连片棚户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

第五节加强社区建设

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统筹推进城市、师直、团场城镇、连队、企业等五种类型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加强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式服务模式,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志愿服务组织,逐步实现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利民服务、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区管理服务一体化,实现行政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立社区政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提供健康监控、在线就诊、社区健康等服务。2020年,80%以上的城市街道、师直和企业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95%以上的团场城镇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专栏20 基本公共服务重大工程社会保障:推进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金保二期、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殡葬服务工程建设。建设75个城镇养老机构。建设5个师(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30个团场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教育事业: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0万平方米并配备相应设备、教师周转宿舍7万平方米、50个幼儿园10万平方米、兵团少数民族区内初中班高中班14万平方米、中职学校校舍16万平方米、7所师级普通高中基础设施及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建设5所晋升三级医院和6所新建城市医院、3个中医院(中西医综合医院、民族医院)、4个师(市)级综合医院、8个城市社区及50个乡镇医疗卫生、5个师(市)妇幼保健院、5个师(市)、30个团级疾控预防中心。住房保障: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25万套。人口管理:健全完善兵团实有人口数据库,实施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金人工程)建设。社区:建设50个基层团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第三十四章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保障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节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和职业危害预防监管,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和安全生产专业人才队伍、重大危险源普查及安全监控系统、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能力等建设。强化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完善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机制。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健全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制度。2020年,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

第二节保障职工群众健康安全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确保职工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完善从生产到使用环节相衔接的安全监管体系,建立现代化综合检验检测机构,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安全责任体系。加强源头治理,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发布制度。强化公共环境安全,防止工程建设引发的环境灾害。提升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立健全防汛、抗旱、气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灾害防御体系。加强应急处置、救援救助等能力建设,提高救灾装备水平,增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能力,保障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专栏21 公共安全重大工程建设兵团本级质量监督检验及7个师(市)质量监督检验项目,建设5个师(市)、30个团场食品药品检验所(站)检验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配备兵团、14个师(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和综合执法机构及51个团场综合执法机构监督执法装备项目。改造提升20个师级(地州级)、团场(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实施重点城市防洪、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等工程。实施兵团本级及铁门关、北屯、可克达拉和双河市及拟新建城市检验检测服务工程。

第八篇繁荣文化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传承塑造兵团先进文化优势,建设好先进文化示范区,提高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发挥好先进文化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引领社会风尚重要作用,以文化凝聚人心、巩固阵地、抵御渗透、筑牢根基。

第三十五章传承塑造文化优势

充分发挥兵团集红色文化、中原文化、屯垦戍边文化、边疆文化于一体优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构筑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加强基层政治思想教育,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新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兵团发展史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加强修史修志,发掘和利用兵团史志文化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弘扬新疆精神和兵团精神、老兵精神,传承弘扬兵团优良传统,强化各族职工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法制意识,增进“五个认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加强诚信兵团建设,传播现代文明,弘扬时代新风,优化道德环境,构筑兵团价值、兵团精神、兵团力量,建设道德高地、文明高峰和文化高原,为发挥特殊作用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大力推进理论建设,全面提升兵团理论武装水平,加快建立与兵团事业相匹配的新型智库体系,强化资政决策智力支撑。

第三十六章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覆盖兵团、辐射地方、便利可及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师市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设施建设,完善团场、连队文化设施,提高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水平和能力。扩大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落实国家数字化推进、边境数字文化长廊等工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和“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发展。把胡杨网建设成为兵团门户网站,支持胡杨网拓展师市子网。2020年,初步建成兵团、师市、团场、连队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数字文化服务网络,节目制作、安全播出、传输覆盖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丰富优秀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艺精品、《兵团文库》、新闻出版等工程,提高新闻产品供给能力。加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培育挖掘文化能人和群宣骨干,深入开展“送文化下基层”、职工文艺汇演、基层文化能人大赛等文化惠民活动,推进基层文化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第三十七章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进文化(科技)产业园、广播电视制播中心、新闻出版大厦、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借助对口援疆力量,引进一批文化企业集团。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兵团广电传媒、新闻出版、数字电影院线、演艺集团四大文化企业集团。实施“龙头”引领、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战略,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演艺服务、军垦(红色)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工艺美术等七大产业,支持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市等兵团级文化产业园区及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布局。利用边境一线自然风光和屯垦戍边文化资源,打造集“五个认同”教育、红色教育实践、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影视拍摄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景观带,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兵团科教文化中心为契机,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发展具有鲜明军垦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推进兵团报业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

第三十八章深化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按照就近就便、因地制宜、同级对接方式,加强团场、连队、社区及职工与县市、乡镇、村及各族群众联系交流,完善基层特别是与地方相邻团场连队文化设施及功能,为地方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广泛的兵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新格局。广泛开展兵地文化节、旅游节、文化大舞台、文化集市等丰富多彩的重大文化活动,双方文化团体互派演出。兵地共建文化园区、文化街市等。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兵团现代文化传播中心为契机,拓宽文化交流途径,增进国际文化交流。

专栏22 文化重大工程公共文化:实施环塔里木文化传播共享、边境文化长廊、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和“一带一路”文化发展五大工程。建设兵团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继续实施东风、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对唐王城、小李庄、米兰、窝阔台汉陵、昆岗等重大文物遗址实施保护。实施兵团综合广播覆盖工程,更新改造电视卫星地球站,整合广电网络,实现广电网络联网,开发增值业务。文化产业:建设兵团文化(科技)产业园(含广播影视制播中心、报业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文化艺术产业孵化基地、文化艺术产业交易中心)。建设石河子、阿拉尔、五家渠、北屯、图木舒克市兵团级文化产业园及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文化产业园。实施兵团科教文化中心、边境文化产业景观带、五家渠市“一城三馆一园”、121团丝绸之路文化园等重大工程。交流交融:实施兵地文化街、文化集市、文化节、旅游节、大舞台等文化交流交融项目。

第九篇履行使命全力维护新疆社会稳定

稳定压倒一切。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底线思维,牢记职责使命,强化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发挥好安边固疆稳定器作用。

第三十九章健全维稳工作机制

严格落实各级党政维稳戍边第一责任。按照“围绕总目标、查找薄弱点、案件吸教训、工作抓落实”要求,坚持兵地共享、全国互动,抓好互联网、移动终端情报搜集及专群结合情报人员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获取行动性、预警性、内幕性情报信息,掌握反恐维稳主动权。健全兵师团三级反恐维稳处突机制,完善指挥机构和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实战演练,提升预案预警、快速反应、力量投送和现场处置能力,确保辖区不发生重大暴恐案件,确保兵团人员不参与暴恐活动,确保宗教极端思想和“三非”活动不在辖区渗透蔓延。

积极主动做好地方维稳工作。完善兵师团与自治区及各地州、县市之间党政联系,兵地前方指挥部统一指挥、兵地维稳力量配合互动、兵地结合部维稳统一协作、兵地情报研判共享等机制,开展兵地协同联动维稳专项行动,联手打击“三股势力”,全力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大局。

第四十章加强维稳戍边力量建设

坚持提高总量、提高素质、提高能力,强化维稳戍边力量建设。打造全国一流民兵队伍,将辖区内所有单位、社区、企业职工、院校优秀分子纳入民兵队伍,扩大民兵来源,拓展编兵渠道,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普通民兵建设,编实建强重点队伍,加强政治建设,抓实军事训练,加大保障力度,提升整体实力,形成以应急队伍为重点、支援队伍为支撑、储备队伍为补充的基干民兵队伍新格局。壮大维稳专业力量,适应维稳需要增加人员编制,健全军事、武警、国安及政法队伍管理职能,加强公安、国家安全、司法、武警等专业维稳力量建设,突出向南疆师团、城市、园区和基层一线倾斜,充实基层派出所、警务室、专业巡逻队、公安检查站和基层监所一线警力。借助援疆力量,加强应急处突能力建设。加强戍边力量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和装备保障,加强军警兵民四位一体管边控边机制,形成师管面、团控片、连守线、民兵哨所卡点的边境管控网络。持续开展全员冬季训练,提升培训演练规范化、专业化、实战化水平,增强公安、武警、民兵等维稳专业力量应急处突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第四十一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严打严治”和“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社会面管控。加强团场、连队、社区综治机构和综治中心建设,整合基层维稳资源,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深入开展平安兵团建设,探索完善城镇、产业、人口格局变迁变革下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新模式,做好提高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水平。稳步推行治安安全防控网络建设,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网格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城镇、团场网格化管理,加强社会面网格化巡控,深入推进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加强对重点物品管控,加强对特殊人群管理,加强对流入流出人口的清查核查。建成联接兵团、师市、团镇,覆盖连队、社区的视频监控传输网络,实现资源联网共享。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做好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促进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信访工作水平。

第四十二章加强民族团结和宗教事务管理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学生中深入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推进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进机关、进连队、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宗教场所,引导各族职工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建立各师、团、连与各地州、县市、乡镇、村一对一民族团结共建共创机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大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和少数民族群众帮扶力度,推进各民族嵌入式居住生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提高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加强爱国宗教人士培训培养,发挥正能量,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持续开展“双五好”创建活动,不断促进宗教和睦和顺。办好兵团社会主义学院。

第十篇强化保障实现发展新蓝图

围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凝聚各方力量,完善实施机制,提高调控能力,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四十三章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巩固群众路线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三严三实”、“四强”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发挥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健全改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高对中央、自治区党委及兵团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力、执行力、落实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握方向、谋划全局、科学决策能力,提高宣传和组织动员群众能力,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扩大“访惠聚”活动成果,选优配强连队、社区基层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基层党的工作和活动经费投入,加强活动和服务场所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确保基层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资源、有能力、有精力、有平台为职工群众服务。

第四十四章凝聚各方力量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对规划的认知了解,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规划实施和监督上来,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规划、认可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良好氛围。加强规划实施重大问题和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协商,依法保障职工群众权益,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和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发展稳定共识和力量。

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改善投资环境,明确招商重点,落实目标责任,从政府部门主导招商引资向专业化、市场化招商引资运作机制转变,提高专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和精准化招商水平。2020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0%以上。

第四十五章强化法治保障

认真落实中央依法治疆方略,深入推进法治兵团建设。全面落实《法治兵团建设纲要》和《兵团党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法治兵团建设的意见》,以法治的理念、程序、方法推进规划实施。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做好“七五”普法工作,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社会氛围。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政务公开。深入开展多种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严格公正司法,健全司法活动监督机制,实现法律援助全覆盖。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以及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

第四十六章形成政策合力

强化政策保障。兵团各级要强化牵头及配合责任,围绕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已出台的重大政策及“十三五”期间中央出台的系列政策,加大跟进落实力度,确保各项政策逐一落实,取得实效。加强与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汇报衔接,确保同区域兵地同政策同标准。围绕本规划实施,及时制定出台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

强化项目支撑。实行按主体功能区安排与按领域安排相结合的投资政策,重点向南疆师团、边境师团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倾斜。确立本规划对重点项目布局的指导作用,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环境容量。健全重点项目储备库,强化重点项目全过程管理,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考评和奖惩激励制度。(完)

猜你喜欢
兵团建设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