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双翼:需求确认和产品研发

2016-02-24 11:34陈钢
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牙医美白养老院

陈钢

从学理上讲,企业最本质的能力就是创新。从逻辑上推理,企业创新的实现要仰仗两种能力,一是观察市场、发现需求的能力,二是掌控技术、出新产品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大致可以分作以下3种类型。

第一类,数量众多,既看不清市场,也不善技术研究。他们的生存方式就是瞄准成功企业,凭模仿、跟风或山寨之类的手段应对同一市场,结果,只能在市场的缝隙里分一杯羹。经济不景气时,最受打击的就是他们。

第二类,在“研究需求”或“研发产品”方面,有所长亦有所短。这类企业往往先是风光一时,接下来,或者眼睁睁地看着跟进的同行瓜分市场,或者抓一手技术“好牌”却成不了赢家。

最近,笔者接连参加了多家集团公司的“十三五”规划研讨,几乎都涉及地产业务的创新问题。自“十二五”中期起,商品房存量过大已成为既定事实,多数房地产开发商被迫转型,例如,转向商业地产、定位整体城镇开发、投资养老地产。这些调整大多拘泥于现有的房地产市场,多少有些跟风、效仿的意味,针对的只是显性需要或浅层需要,产品研发方面少有建树。

事实是,眼下的养老地产已成房地产行业中的“热门”和“新宠”。调查和研究显示,近来涌入这一细分市场的购买力,依然有不少是指向“保值”和“投资”的。地产企业应该如何真正服务于养老事业,并形成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

看一个邻国的案例。日本大阪市区人口不到200万,各种养老机构超过400家。早期,当地的房地产企业也是热衷建造养老院。这些项目主要建在郊外,不仅不利于亲朋探访,而且陌生的环境也使老人产生不安。更重要的是,唐以后日本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至今孝道仍是衡量代际关系质量的重要指标,把父母送入养老院有背离“孝”文化的嫌疑。所以,面对市民对养老院的冷淡,当地政府逐渐改变策略,引导有关企业和机构在社区内建立各种各样的“托老所”,分“临时的”、“短期的”和“长期的”。最近20年,在新建的住宅区内大多设有提供日托服务的托老所,子女们上班前把老人送来,傍晚再接回家去。即便住长期的托老所,多数老人也与子女只隔“一碗热汤的距离”。这种满足文化需求的养老方式,离家不远、与亲人不分离,又能频繁遇见邻居,很亲近、不陌生,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也使开发商的收益可观。

第三类,企业是市场上的佼佼者、各行业中的标杆。这类企业把对市场需求的关注,从显性需要拓展到了隐性需要,并有能力以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去启动这部分需要,从而形成并长期拥有一片新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宝洁注意到一个市场现象,每年约有100多万人涌入全美各地的牙医诊所,形成一个6亿美元的市场。宝洁的牙膏板块佳洁士经研究认定,这种需求会呈线性增长,未来市场需求强劲,而且超过六成的美国人恐惧甚至讨厌牙科手术。结论是,家用牙齿美白产品是一块值得开发的处女地。经过两年的设计、研发,佳洁士于2001年推出一款美白贴片,消费者只需花费不及牙医收费的六分之一的开支,便可以在家方便地完成美白牙齿的过程。面市3年后,该贴片的销售收入就超过了同期美国牙医美白市场,如今已走向全球市场,成为佳洁士主要的利润来源。

常识是,“需求确认”和“产品研发”的能力构成创新型企业的双翼,缺一或者此强彼弱,都将成为企业前进的羁绊。

猜你喜欢
牙医美白养老院
今天我来当牙医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修护美白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小小牙医我来当
最好的牙医2
最好的牙医
Beyond冷光美白对四环素牙和氟斑牙的美白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