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费的激情

2016-02-24 16:14金丹
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六爷围观规矩

金丹

2015年的冬天,北京的雾霾来得比以往更猛烈一些,浓厚粘稠中,幼儿园小学停课,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住在帝都的人抱怨加调侃,外地围观群众看热闹加戏谑。甭管北京的房价怎么高得离谱,环境怎么差得让人窒息,但北京就是那么牛气冲天地睥睨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电影《老炮儿》在浓雾中登场,其开场架势貌似能荡平201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而名利双收。电影里的六爷,随时掰扯着一个“理”字,按理出牌,又得理不饶人,好面子,讲礼数,用北方话说就是“倒驴不倒架”。在这个一切都发生巨变的年代,这种有点较真儿的守规矩格外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从六爷教训小偷、城管,到教训围观跳楼的起哄者,再到病发倒地被当做碰瓷儿的老人,这些都不是北京特有的现象,而是这些年来已经见怪不怪的常态。六爷说出了大伙心中的憋闷,这个社会的风气怎么会变得如此不近人情呢,虽然大家内心都有杆秤,可六爷就像那个《皇帝的新装》中的孩子,能站出来说真话的人很少。这部电影用北京方言表达了这个时代里全国人民的困惑。

六爷最后倒在决战之前,输赢的筹码是对账单,他的举动看似很悲壮,不惜用生命去捍卫道义,其实,这是一场一点意义都没有的决斗,因为筹码已经进了中纪委。这次,六爷确实没守规矩,但整件事情从头开始就没按规矩来,“三环十二少”,恩佐法拉利,我们听着一点也不陌生,那些出手阔绰、一掷千金的富二代、官二代们,不仅闯入了北京,也闯入了多伦多、墨尔本、洛杉矶。带着他们的规矩和生活方式,高调宣示着存在即合理。这些人的财富和地位来得都那么突然,他们定下的规矩又那么强势,这种情势下,“茬架”本来就没意义,要上升出来点别的东西就更难了。

开始我以为这个电影是一群老人在对自己年轻时代的缅怀,是在身体已经衰老的情况下,用精神对战斗岁月的意淫,但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我的父辈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他们的家庭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如果偶尔提起当年,都是唏嘘不已,感慨秩序有多重要,而当年那些大红大紫的人,如今要么美化,要么回避,总之,那段历史是伤疤,对所有人都是,没有人敢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导演管虎没有械斗的经历,他的印象来自于传说,而电影院里那些年轻人,连传说都没听过,就像电影里的小飞,渐渐被六爷感动,就和他专注于《小李飞刀》中的快意恩仇是一样的,六爷已然和小说融为一体。

影片结尾感动了很多人,一群上了年纪的人挥动着武器,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生猛,消费着后辈们的激情,观众们既掏了腰包,又觉得被满足了,从这个角度想想,这真是一部极好的商业片。

猜你喜欢
六爷围观规矩
六爷的天书
六爷的天书
开饭啦,快来围观一场餐桌礼仪秀
“按规矩办”
被围观的网络生活
围观古代名人的错别字
朋友圈,欢迎围观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