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农民进城买房需政策跟进

2016-02-25 11:00肖余恨
群众 2016年2期
关键词:市民化买房消化

肖余恨

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这是一个月内中央第二次提到“化解房地产库存”,而且,这次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来扩大需求。

鼓励有购买力的农民进城买房是消化房地产库存的一个重要路径。怎么鼓励?各地各显神通:河南省政府出台的“豫九条”中明确对商品住房库存较大、消化周期较长的县(市、区),当地政府及其房管部门要积极组织农民团购买房,团购超过一定规模的,政府可以适当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安徽部分地区推出了针对农民进城买房的补贴和优惠政策。云南省、四川省、浙江省、江苏省也有个别市在试点。

鼓励农民进城购房,不仅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需要,也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消化商品房库存的有效措施。一些地方,年轻女孩嫁人的标配,就是要在城里置一套房子。一些年轻人出外打工,挣点钱也想办法在家乡的三四线城市(至少是在县城)置一套房子,让老人陪着孩子在城里读书来改变自己不曾改变过的命运。这套房子,既是理想的一部分,也是下一代人理想的孵化器。如果有相关政策配套,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客观上也能够消化房地产库存,这是多赢的利事。

但事实上,却没这么简单。根据最新数据,全国农民工数量超过3亿人,其中进城欲望比较强的“80后”新生代农民工超过2.5亿,只要这部分农民工有1/3的人能够进城,已很可观了。这部分人有实力的已经买了房子,没实力的,靠政府所给的些许利好,恐怕很难买得起房子,因此要消化接近7亿平方米的库存,压力很大。

我们注意到,最近经济政策的一个重大转变——提出“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增加有效需求。今后可以研究加快“供给侧改革”:通过税收、降租、利息减免等措施降低农民工购房成本,通过打通商品房和公租房、租赁市场、经适房等提供有效供给,通过长租公寓、青年公寓等措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多样化的需求……多措并举,农民工进城购房并非不可能。

除此之外,还要在农民市民化上下功夫。现在,在一些四五线城市买房后获得城市户口不是问题,要想在小城市落户很容易,甚至还是受到鼓励的。然而,老家的宅基地等权益如何处理是个问题。尽管,之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但现实是无偿放弃代价太大,能否有偿退出并不确定。其次,有了市民身份,依然存在“老市民”与“新市民”的二元化问题。以最受关注的教育为例,就算政策完全没问题,但是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和硬件建设也是徒然。再比如,养老、医疗等等问题有没有配套考虑?如果新市民的福利没有保障,收入不稳定,那就意味着风险太大,现有的激励措施显然不足以刺激农民进城买房。

激发农民进城买房的积极性,除了实施买房补贴、税费减免、保留原农村权益等政策外,还需要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提升附加在城市商品房上的各项附加值上多下功夫。地方政府应在诸如就业、看病、上学等惠民政策上,切实给予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和便利,甚至一定程度上更加优惠,让农民切实感受到进城买房物有所值,从而提高农民进城市买房的积极性,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责任编辑:段培华

猜你喜欢
市民化买房消化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买房,要的就是性价比
借名买房,房子到底归谁?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孩子,我为什么不帮你买房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