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2016-02-25 15:11张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活性成分抗抑郁综述

张辛

【摘要】 抑郁症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效、低毒抗抑郁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也是国内外共同专注的焦点。中药作为传统药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在防病治病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传统药物中寻找抗抑郁活性先导成分对于高效、低毒抗抑郁药物制剂的研发意义重大,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是对近年来抗抑郁中药研究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抗抑郁中药活性成分的寻找及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抗抑郁;中药;活性成分;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29-03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性疾病,也是一种高致残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患病率高达15%-20%。由抑郁症引发的致残率极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抑郁症的治疗已成为各国共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上抑郁症的治疗以西药为主,常用的有三环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一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阻断药以及其他以单胺系统为作用靶点的药物。事实上.这些药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症的进程,不仅依从性差,且多数具有毒副作用。因此,高效、安全、低毒抗抑郁药物制剂的研发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医药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应用历史,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大量经验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保障。从传统中医药中寻找和开发低毒、高效的天然抗抑郁药物已成为业界人的共识,一些专家学者也在积极探索研究。

近年来,关于中药抗抑郁作用的研究报道很多,柴胡、人参、甘草、淫羊藿、白芍、厚朴、枸杞、当归、巴戟天等中药中的许多成分都被报道具有抗抑郁活性,这些成分中抑郁活性比较显著的有黄酮类、苷类、酚类、多糖类、生物碱类等。不同成分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和特点都不尽相同,现对各类成分抗抑郁作用进行分类概述。

l 黄酮类

黄酮类是中药中比较常见的一类成分,也是药理活性比较广泛的成分,研究发现,贯叶金丝桃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棉籽总黄酮、芹菜苷总黄酮、仙茅属植物的黄酮及柚皮素黄酮等可通过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5-羟色胺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多巴胺系统)起到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作用。橙皮苷、黄蜀葵总黄酮及槲皮素黄酮可通过促进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HPA)轴的稳定而发挥抗抑郁作用。黄蜀葵总黄酮及甘草总黄酮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丙二醛生成起到抗抑郁作用。此外,研究发现甘草总黄酮的抗大鼠应激抑郁行为的作用还可能涉及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郑梅竹等研究发现罗布麻中的总黄酮的抗抑郁机制与通过(AC-cAMP-CREB)信号通路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的基因表达,减轻受损的PC12细胞膜损伤,改善受损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有关。赵启铎等研究发现酸枣仁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均能减少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时间,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酸枣仁总黄酮具有抗抑郁作用。

2 苷类

2.1 皂苷类柴胡为常用疏肝解郁中药,其抗抑郁作用的研究报道篇幅很多也很细致深入。柴胡及以柴胡为主要药物的复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发挥了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且其主要药效成分为柴胡皂苷类。柴胡抗抑郁机制主要为:①脑中枢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及其代谢调节、BNDF及其信号通路调节及海马细胞的形态、活性及其基因调控以保证其形态和活性的正常。②免疫与抗氧化作用机制:抑制核因子KB信号通路发挥消炎和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抑制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l的活性而降低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水平;清除过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③内分泌机制:调节慢性应激引起的HPA轴功能亢进而发挥抗抑郁作用。柴胡的疏肝解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药典中柴胡来源有南柴胡和北柴胡两种,研究表明不同品种柴胡组成的逍遥散均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但功效有所差别,南柴胡组成逍遥散的抗抑郁效果及起效时间略优于北柴胡。柴胡不同炮制品也均能减少“行为绝望抑郁模型”小鼠的绝望行为,增加脑内5-羟色胺含量,与剂量水平呈相关性。值得一提的是,低剂量酒柴胡组与鳖血柴胡组效果较显著,高剂量醋柴胡组效果较明显。

作为皂苷类的代表,人参皂苷在抗抑郁方面的疗效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研究表明,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及其代谢物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均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理涉及单胺递质及其受体的表达、HPA轴功能调节、神经元可塑性调节及神经元再生,外周抗炎症损伤等。另外,人参总皂苷和远志总苷配伍对小鼠抗抑郁作用研究发现,人参总皂苷和远志总皂苷以2:1的比例形成的参远苷制剂,质量容易控制,作用机制多样,符合抑郁症复杂多样的发病机制,其疗效优于各自单味用药。

2.2 单萜苷类白芍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为白芍总苷,主要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羟基芍药苷等单萜苷类化合物。研究表明,白芍总苷可能是通过激活HPA轴来发挥抗抑郁作用,同时,白芍总苷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的降低,减少其在脑内的浓度,对缓解抑郁症状有一定作用;白芍总苷还可增加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以及BNDF表达。随着抑郁症病因病机的逐渐阐明,NO作为新型的神经递质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NO/cGMP通路也成为抑郁症发病机制之一而备受关注。王景霞等研究发现芍药苷可下调NO/cGMP通路而发挥抗抑郁作用,这也为新型抗抑郁药效基团的发现提供了依据。

3 酚类和蒽醌类

槟榔中提取的总酚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剂量在80~320mg.kg-1间,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有关。厚朴中含有多种酚类化合物,其中厚朴酚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研究发现厚朴酚能显著增加抑郁模型小鼠海马BDNF和溴脱氧脲嘧啶核苷(BrdU)阳性细胞的数量,其作用机制与增加海马表达BDNF来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有关。大黄素甲醚是分布最广泛的一种蒽醌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蓼科、豆科、唇形科等多种植物。大黄素甲醚能对抗利血平所引起的小鼠体温下降、眼睑下垂及运动不能,水平活动、垂直活动次数和自主活动次数增加,说明大黄素甲醚具有明显的对抗利血平致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单胺递质的代谢有关。

4 糖类

巴戟天提取物在多种抑郁动物模型中具有抗抑郁效果,其主要成分为一组菊淀粉型寡糖同系物,巴戟天寡糖还能够保护神经细胞免受皮质酮的损伤,巴戟天寡糖胶囊能够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与氟西汀相当,且不良反应较轻。枸杞子及枸杞多糖能够改善抑郁行为,调节HPA轴的适应性,降低皮质醇的过量释放,维持免疫功能稳定,提高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2和TNF-a含量,从而调节心理应激水平。

5 生物碱类

在研究酸枣仁原药及其多糖、生物碱的抗抑郁作用时发现,酸枣仁中的生物碱抗抑郁作用较强,多糖类抗抑郁作用不明显,且药效均不及酸枣仁煎剂。对酸枣仁抗抑郁活性组分进行配伍的研究时发现,酸枣仁生物碱和皂苷活性组分可协同发挥抗抑郁作用,酸枣仁生物碱和皂苷活性组分可协同发挥抗抑郁作用。

6 其他成分

临床调查研究发现姜黄素具有抗抑郁作用,虽然其改善患者病情的速度慢于西药治疗,但其副作用明显低于西药,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加长,姜黄素的抗抑郁疗效提高比较明显。在观察银杏酮酯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时发现,一定剂量的银杏酮酯对于抑郁样症状的产生有明显的延缓、延迟作用,可明显缩短大鼠不动时间,显著降低血清皮质酮浓度。

7 结语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复杂,诱因众多,这既给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困难,也为高依从性、低毒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带来了挑战。尽管目前西药在抑郁症的治疗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其低依从性和高毒性也不容忽视。从天然药物中寻找高效、低毒抗抑郁活性成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既有助于抗抑郁药效基团的发现和寻找,也有利于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药抗抑郁作用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大多研究都集中在单一成分、单一靶点的研究上,而中药具有整体、协同作用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药效物质基础之间的作用形式和作用途径有待进一步发掘和阐明,这也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

猜你喜欢
活性成分抗抑郁综述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