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2016-02-26 02:19姚怀齐,刘璇芝,许映斌
关键词:胎儿畸形二维超声



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姚怀齐刘璇芝许映斌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广东 汕头515041)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胎儿畸形诊断方面的差异。方法通过回顾我院近1年来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的、超声孕龄介于22~32周的胎儿共40例,对比、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对胎儿畸形的诊断水平,评估两者在诊断方面是否存在差别。结果40例孕妇41个胎儿中,经引产和追踪随访共发现胎儿畸形62处,二维超声总体诊断符合率95.3%,3处畸形漏诊,对比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多检出畸形2处,其中1处为二维超声怀疑后经三维超声确诊。然而,对比二维超声,共5处畸形因三维超声成像欠清而无法诊断。结论二维超声对于胎儿器官显示率明显高于三维超声,在诊断胎儿畸形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胎儿畸形;二维超声;三维超声

胎儿畸形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发生的结构或染色体异常。胎儿畸形约占活产儿的3%,85%以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约占所有新生儿的4%~6%,每年有80~120万缺陷儿出生。出生缺陷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超声已成为产科不可缺少的影像诊断工具。超声显像不仅能对胎儿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了解,而且能实时观察到胎儿在宫内的行为、运动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现有的超声技术包括二维超声、三维超声甚至四维超声检查。近年来关于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胎儿畸形诊断的意义方面存在不同意见,本文通过对40例孕22~32周的孕妇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在评价胎儿畸形中的优劣。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就诊的合并胎儿畸形的孕妇40例,孕周22~32周,39例为单胎妊娠,1例为双胎妊娠。

1.2方法采用西门子凤凰超声诊断仪及飞利浦IU-II超声诊断仪,经腹二维探头及三维容积探头(探头频率2.5~5.0 MHz),三维图像采集及重建方法见相关文献[1],成像模式包括表面成像、透明成像和多平面成像模式。所有受检者均利用依序连续超声检查方法先常规作二维超声检查,再由同一操作者对胎儿颅面部、脊柱及四肢行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者对胎儿畸形的诊断水平,记录资料,并探讨两者在诊断上是否存在差别。

1.3胎儿畸形率的计算方法二维超声诊断率=二维超声检查确诊的畸形数/引产及追踪随访发现的畸形例数×100%。二维超声漏诊率=二维超声检查漏诊的畸形数/引产及追踪随访发现的畸形例数×100%。超声联合诊断率=超声检查确诊的畸形数/引产及追踪随访发现的畸形例数×100%。三维超声漏诊率=三维超声显示不清的畸形数/引产及追踪随访发现的畸形例数×100%。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检查结果见表1,2。

在40例孕妇41个胎儿中,引产及追踪随访共确诊胎儿畸形62处。二维超声确诊并与随访结果相符的有59处,漏诊3处。三维超声新增诊断畸形2处,两者结合超声共诊断畸形61处,但三维超声有5处畸形显示不清。两者比较,诊断率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三维超声漏诊率高于二维超声漏诊率,两者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检查结果

3讨论

随着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高端仪器及检查方法越来越多,检查覆盖面也越来越广。三维超声能在一幅图像中直观显示胎儿肢体等结构的空间关系和整体形态,较全面、立体地反映图像特征[2-3],在胎儿产前诊断中越来越受推崇。民众因缺乏医疗知识,普遍只追求胎儿颜面部或肢体的立体成像,因此部分医生过多倾向于追求立体成像,而忽略了利用传统的二维超声、依照依序连续检查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从而造成漏诊、误诊。本文通过回顾统计,用数据说明在胎儿畸形筛查中,二维超声对于胎儿器官显示率明显高于三维超声,在诊断胎儿畸形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

在胎儿产前检查中,超声显示率至为重要。显示率低则易造成定性不明,从而导致漏诊。大多数的胎儿畸形具有典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由二维超声便可清晰显示并明确诊断,漏诊率较低。如表1中结果显示,脑积水、无脑儿、脑膜脑膨出,这些畸形具有典型表现,二维超声均可以清晰,无一漏诊,三维超声便无必要。而唇裂、腭裂,虽然经二维超声可以准确诊断,但三维超声显像立体,图像生动直观,却各有2处畸形因胎儿体位等关系显示不清,从而造成漏诊。由此也可见三维超声的局限性:三维超声易受如胎动、羊水量多少的影响,以及观察角度的限制,尤其是在感兴趣区与周围组织灰阶差异不明显的情况下,三维超声容积成像模式不能有效地区分两者的界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显示率[4]。三维超声的两种成像模式:表面成像和透明成像,在显示胎儿颅面、四肢、体表等结构时,因这些结构直接与羊水相邻,表面成像能直观显示其立体形态;而胎儿脊柱及四肢等骨性结构与周围软组织灰阶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透明成像能整体显示其空间关系,但对大多数的内脏畸形,三维超声重建效果多数不佳。表1所示,二维诊断脊柱裂准确率高,这有赖于良好的依序连续检查习惯,而三维超声却因胎体直贴宫壁,从而无法影像成像及诊断。

目前,超声检查的安全阈值问题尚未得到严格的科学证明,在进行产科检查时应坚持使用最小剂量原则,一切与诊断无关的胎儿超声检查应一律予以拒绝[5]。针对极为敏感的胎儿结构,如眼球、神经系统等,更应遵循最小剂量原则。在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的前提下,应以最小剂量完成精准检查,从而减少超声波可能产生的生物效应及潜在危险性。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的操作者可以利用二维超声准确短时地完成检查,而三维成像需反复扫查、多次重建方能清晰成像,这无形中增加了超声剂量。

综上所述,虽然三维超声能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尤其是可更准确判断胎儿颅面部、脊柱四肢及体表的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但二维超声的作用更为基础和重要。严格、规范应用依序连续超声检查,以二维超声为基本,联合应用三维超声,方能在胎儿产前诊断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辉雄,张青萍,周玉清. 肝内血管结构的三维超声成像[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9,8(1):72-75.

[2]徐辉雄,张青萍,乐桂蓉,等.三维超声成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8(5):330-332.

[3]徐辉雄,张青萍,肖先桃,等. 正常中晚期妊娠胎儿脊柱和胸廓结构的三维超声成像[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9(5):308-310.

[4]Nelson TR, Pretorius DH.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aging[J]. Ultrasound Med Biol, 1998, 24(10): 1243-1270.

[5]满婷婷,韩建成,孙琳,等.应用超声心动图探索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定量指标[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12):1108-1110.

[6]孙兰兰,吴雅峰,吕秀章,等.胎儿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大动脉畸形超声特点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12):1132-1135.

[7]夏薇,欧阳伟,杨文忠,等.快速MRI 技术与超声在胎儿Dandy-Walker 综合征中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24(12):1471-1473.

[8]廖林,王茜,赵婧,等.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胎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10):914-916.

[9]何冠南,罗红,杨家翔,等.孕11~13周+6产前超声筛查胎儿肢体畸形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8):634-637.

[10]王海玉.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的价值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38-40,45.

收稿日期(2015-10-08)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1.035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1-0087-02

作者简介:*姚怀齐(1983—),女,广东汕头人,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超声诊断工作。

猜你喜欢
胎儿畸形二维超声
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二维超声检查和四维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发育异常效果对比
超声筛查Ⅲ级系统在胎儿畸形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肱骨外上髁炎的初步探讨
胎儿畸形诊断中实时三维超声表面及透明成像模式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阴道彩超三维成像在诊断子宫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应用价值
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超声诊断
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及漏诊畸形的检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