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建模蒙牛财管2.0

2016-02-26 22:49王腾
首席财务官 2016年2期
关键词:张平蒙牛乳业

王腾

张平加入后的两年,蒙牛财务通过管理重建、强化财务共享服务和严控风险开启了财管新时代。

说起蒙牛,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不仅是中国乳业的标杆性企业,也是中国本土企业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从创始人牛根生的创业史,到中粮集团的入股,蒙牛每一次的变革都会成为舆论焦点。

2014年初,张平加入蒙牛集团担任CFO一职时,中国乳业并非处在“最好的时光”。随着宏观经济结束高速增长周期,乳业也随之进入了低速增长时期。张平这样描述履职两年来的感受:“中国乳业经历了10多年的辉煌,虽然现在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依然是快消品中最具成长空间的行业。蒙牛作为中国乳业的领军企业,正在蓬勃发展且充满生机。能加入这样一家公司我觉得非常幸运,希望能够按照蒙牛的整体发展战略,将财务管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上一个新台阶。”

管理重建

张平向本刊记者表示:“我们希望将公司打造成为最具中国活力的国际化公司。”

虽然蒙牛公司目前规模已经很大,但依然决策迅速、执行力强。而在体量越来越大、谋划全球版图的过程中,蒙牛又必须在迅速响应和完善流程之间找到平衡。张平认为:“蒙牛的目标肯定也是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大公司,这必然要求管理流程更加严谨和完善。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型跨国公司虽然系统性强、秩序感好,但是繁多的层级设定难免会让企业陷入‘官僚化的境地。我们提出‘最具中国活力的概念,正是希望蒙牛既能保留原来的执行力优势,又能具备国际化公司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长项。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来构建蒙牛自己独有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

重新布局的战略如何落实到业务层面?张平认为有如下几个突破口:渠道精耕细作、提高运营效率、紧抓供应链管理以及打造品牌优势等。

谈起渠道的精耕细作,张平表示,即使是在渠道基础已经非常扎实的快消品行业,也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在液体奶方面,蒙牛的销售还是以超市和大卖场以及社区店等传统渠道为主;而在奶粉方面,近两年传统渠道销量急剧下滑,取而代之的是母婴渠道和电商领域的突飞猛进。基于新形势的变化,针对奶粉业务,蒙牛开始发力开拓和发展母婴电商渠道。我们来看一组数字:在2015年“双十一”期间,蒙牛电商渠道销售量翻了三倍,天猫平台的单天成交更是超千万元,同比增长334%。

蒙牛着力打造“以消费者为中心,成为创新引领的百年营养健康食品公司”的公司愿景。为此蒙牛探索了两条并行发展的路径:国际化和数字化,并且通过这两个引擎驱动产品创新、产业链的质量安全以及运营技术等。据了解,蒙牛国际化布局的核心思路是整合国际顶尖资源,搭建全球创新链。蒙牛先后与ArlaFoods(丹麦阿拉)、Danone(法国达能)、WhiteWave(美国白波)、IBM、迪斯尼、NBA等全球知名品牌展开战略合作,布局全球优质奶源。这些极具魄力的资源投资和布局使蒙牛拥有了深远的国际化视野。

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产品的创新,是蒙牛战略创新中的另一亮点,其核心是建立蒙牛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通道。据了解,为打造新时代的“智能型乳品工厂”,蒙牛与IBM共同推进SAP系统,涉及大大小小的变革点共计126项,包含价值链端到端的供应、生产、物流、销售、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为提高运营效率、建立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决策提供大数据信息支持。

强化共享财务

与公司国际化和数字化的战略规划相辅相承,张平着力于加强蒙牛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的数字化能力提升。他和团队一起制定了新的财务发展战略规划,新战略规划由战略财务、运营财务、共享财务和基础保障四部分组成,而财务共享建设是其中的关键一步。

蒙牛自2009年开始提出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构想,2012年提出具体建设思路,并在财务五年战略中明确了路径规划。之后,财务团队从信息系统、业务流程、职能划分、团队整合等方面完成了大量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建设工作。张平说:“我们将财务共享中心FSSC定位为集资金管理共享和会计核算共享为一体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通过向国内共享中心先驱单位的调研学习和交流、内部项目批复立项、公开透明的商务洽谈,最终确定IBM为蒙牛提供业务咨询方案和共享试点迁移服务,由蒙牛集团财务和IBM共同开发蒙牛共享服务中心平台应用CE+Opentext+SSF。”(注:CE+Opentext+SSF是蒙牛财务共享中心综合报账系统平台,均为SAP系列功能,其中CE系统核心功能是标准单据设计、审批流配置,Opentext系统核心功能是票据扫描和电子归档,SSF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共享中心服务平台。)

蒙牛的财务共享中心是以共享服务为基础的新财管体系的重新搭建。方案采用“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策略,涉及模块有总账报表、费用报销、销售应收、采购应付、资产管理、成本月结、资金管理、会计档案等;实施范围包括49 家法人公司,对应33个核算单元。IBM与蒙牛公司实际业务流程有机结合,先后输出了切实可行的高阶设计方案、详细设计方案、系统实施方案、共享迁移方案,为项目后续顺利开展奠定了理论、机制、流程、工具上的坚实基础。

张平告诉我们,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内部管理与服务机制上,对内运用信息化的绩效管理工具保障200余人组成的庞大团队的高效运营,对外运用服务水平协议(SLA)作为共享财务为各业务主体提供服务的双向承诺,使共享中心更加关注提供服务的品质和运营管理的高效,提升标准化、高质量的服务,并在提供标准化服务业务的同时,有效确保公司的管理政策落地实施。

回忆起建立共享中心的过程,张平仍能感觉当时的压力:“蒙牛作为中国乳业第一家建设共享中心的企业,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在系统选型上花了很长时间;此外,财务共享中心放在内蒙,内蒙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配备,而在我们全国34个基地的财务人员又需要减少,人力资源很难跨区域调配。”

在整个共享中心迁移的过程中,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张平带领的团队还是有步骤地持续推进。据了解,蒙牛充分借鉴了IBM自有共享中心积累的迁移和运营的丰富经验,在迁移前夕,项目组重新组合形成迁移团队,结合集团下属分子公司共享人数的均衡性、共享难易程度等实际情况制定分批次迁移计划。在管理机制上利用迁移团队牵头完成知识转移和流程迁移,明确地方财务、迁移团队、运营团队的职责分工,有效保障现场迁移、业务承接、后续支持等工作顺利开展。

在历经现场调研、流程详设、系统评估后,蒙牛财务共享中心共计梳理出35项变革提升点,分别分布在流程效率、财务内控、业务支持三大维度,极大提升蒙牛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效率,及业务管理的精准性。其中,事前审批、BPM固化审批流、投资项目管理、自动支付、薪酬发放等功能,在蒙牛完整的信息化集成体系支持下高效地运行;同时通过财务共享带来的变革,驱动着前端业务也在不断地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积极配合财务共享的业务变革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过程同样也是整个蒙牛财务团队的转型过程。在财务转型过程中,张平带领的团队充分考虑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的职能划分,对每一项财务工作进行分析、判断,并结合每一个地区的实际业务需求情况,将可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程度高的业务纳入共享,将个性化业务、与业务部门强相关业务划入BU财务(业务财务)。张平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在税务业务划分方面,将税务政策研究、税务方向制定、重大税务事项把控等工作纳入战略财务(税务管理部门),将税务客情维护、地方税务政策研究、税务申报等工作放在业务财务(地方财务部门),将税务实务、税务报告、税务分析、税票认证等工作收回共享财务(共享中心);在资金业务划分方面,由于蒙牛同步实现了资金共享,因此,所有资金业务全部划归资金管理部门管理,共享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与资金管理部门进行业务衔接。如,全部的付款业务要通过CE系统提报,推送到资金系统进行付款,再回到CE系统进行账务处理。”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对蒙牛的财务管理起到了关键提升作用。共享中心承接各财务组织的交易处理工作后,打通组织壁垒,端到端的流程实现了跨组织整合,实现整合操作的规模效应,集团财务监督与内部控制力加强。在共享建设过程中全面打通了业务财务系统,充分应用技术创新,一步建成全业务、全流程、全系统的成熟运营模式下的共享中心,并驱动了财务整体职能的转型。同时,提升了合规性的管理效率,通过标准化和规模效应支持未来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以助力于未来更便捷的收购兼并。一期初步建成两个月内,即实现整体工作效率提升20%左右,付款时效每单提升70%左右。现在,财务核算政策由总部统一发布。张平很满意这一成果:“在实施共享前,执行政策的组织范围广,总部难以全面监督,各地执行效率、质量不一。实施共享后,发布、执行同步在总部层面实现、执行效率、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据了解,蒙牛实施财务共享范围人员效率提升20.6%,未来三年内共享中心效率还将持续提升,预计年平均提升比例约20%。此外,以财务共享和信息化集成为基础,实现管理颗粒度更加精细,通过数据分析寻找最佳实践,引导业务提升管理水平,提升风险识别准确度,规范运营,发现业务合作突破点。在硬件系统到位的同时,张平也注重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并将其作为重点来抓:“共享中心的实施对支持业务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在公司内部建立起分析决策的流程系统,然后让财务人员在工作当中学习和提高。”

紧盯风险控制

在加入蒙牛之前,张平在快消品行业积累了20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事过财务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以及营运管理等工作。在目前的工作中,张平特别注重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地建设和完善。他说:“蒙牛公司设立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在风险领域、组织管理体系、管理方法和责任落实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蒙牛特色的7553风险管理体系。”这四个数字分表代表着如下内容:

为保证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企业从顶层确定风险管理框架的7个领域,即战略、市场、运营、质量与食品安全、财务、法律与合规、可持续发展风险,基本覆盖了运营管理全过程。每个领域下根据风险类别和颗粒度再设定风险等级,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风险管理图谱,为企业统筹开展风险识别和管理奠定了框架基础。

5项管理机制。核心内容是强调规章制度,指导企业规范化、系统化开展风险管理;重视组织职能和人员团队,以保障风险管理推广落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提升运营效能、辅助正确决策的支持平台。

5项管理流程。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风险报告五个流程步骤,其中风险报告信息流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形成管理流程闭环。

3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为各一线基层业务单位,是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者;第二道防线为风险管理部门及其他职能单位,是风险管理的监督者;第三道防线为内部审计及纪检部门,是风险管理的验证者。

2015年是蒙牛集团系统开展风险管理的第一年,通过一年的宣贯和推广,7553风险管理体系正在逐步融入业务运营和管理决策过程。

张平进入蒙牛只有两年的时间,而这两年恰是中国乳业发展速度放缓的两年。这让张平能够冷静下来审视这个行业、审视企业的内生动力到底在什么地方。张平最后强调:“乳业虽然现在增速有所放缓,但是未来的发展空间比较大。中国目前人均全年牛奶消费量25升,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动辄人均上百升的饮奶量相去甚远,乳制品方面的消费习惯需要慢慢培养。现在年轻一代从小就喝牛奶,这个消费饮食习惯会延续下去,未来中国人均饮奶量仍将大幅提升,这也意味着中国乳业未来的市场还有很大潜力。我对中国乳业有信心,同样,我对蒙牛的未来更有信心。”

CFO小传>> 张平(蒙牛乳业CFO)

2002年3月-2012年11月,广东太古可口可乐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内从事财务和审计工作;

2012年12月-2014年4月,担任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2014年6月至今,担任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CFO。

猜你喜欢
张平蒙牛乳业
叽叽喳喳的小喜鹊
雨中画景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研究
梦话
蒙牛上市